门外说书002 李伯重的自我挑战、梁庚尧的讲义及其他
李伯重的自我挑战
三联书店有一套“复旦大学光华人文杰出学者讲座丛书”,这两天读到李伯重先生的《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感觉比较过瘾——当然这跟我自己孤陋寡闻有关系,仿佛一只井底之蛙猛然跳到一片新天地,触目皆是花花世界。巨大的信息量,加上流畅的表达,以及强大的整合、缜密的分析,一本普通读者渴盼的好书就呈现在眼前了。
这本书有几个关键词:全球史,新史潮,公共史学。稍微具体一点,就是以全球史的眼光考察晚明东亚世界的变迁,以普通读者为对象,体现国际史学新潮流。
最让人感佩的是李伯重先生的自我挑战。他在序言中交代写作缘起,并作了若干说明。李先生长期研究明清江南经济史,但这十年来学术兴趣发生了转移。他借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的话表达了自己的心思:“在原来的研究领域中工作了多年,思维方法已经定型,很难再有新的想法。……转向新领域,必然面对新挑战,从而激发思维,获得乐趣。做学问是为了获取真正的乐趣,至于成败利钝,并非主要考虑的内容。”
中国要是多几位像李先生这样的历史学家,肯为大众写通俗读物,那必定是读者之幸,也是学界之福。
梁庚尧的讲义
当《宋代科举社会》繁体字版问世的时候,就听说学界评价甚高。等到东方出版中心引进简体字版(插一句,刘志伟、孙歌两位先生的对谈录《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就是由这家出版社推出的简体字版),就迫不及待读了起来。
虽然说不上惊艳,但梁先生的努力着实让人感动和尊敬。至少中国大陆的历史学界好像不怎么出讲义了,所以梁先生的《中国社会史》和《宋代科举社会》尤其值得我们重视。在某种程度上,讲义其实比论文更难操作,论文只管讲自己的心得就好了,优秀的讲义则不仅要对某些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对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也要有充分的把握和通达的认识。
个人以为,《宋代科举社会》第三节“印刷术的普及与影响”,因为辛德勇先生《中国印刷史研究》的关系,我会倾向于参阅辛著,但从参考书目可以想象,梁先生为撰写这一节花费了多少时间和心血,他要整合各家的观点,然后断以己意。这个讲义的一个好处是每个章节都附有参考论文和专著,可供读者顺藤摸瓜,进行延伸阅读。
姚著中国史
估计很多读者跟我一样,此前没听过“姚大中”这个名字。(是不是低估了您的水准?——对不起,我面壁去。)据版权页,2017年1月华夏出版社推出了一套五巨册的“姚著中国史”,从作者简介可知,姚大中先生1924年生于江苏吴县,中央大学法商学院毕业,曾在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做政治经济研究,担任过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
这套中国史1981年由三民书局出过繁体字版,五册的标题分别是:黄河文明之光;古代北西中国;南方的奋起;中国世界的全盛;近代中国的成立。看各分册的标题,是很诱人的。比如第三册叫“南方的奋起”,我就立马联想起鲁西奇老师的《中古南方史地初探》。翻开目录,该册基本上是三国魏晋南北朝史,叙事架构大体上是政治一章、社会经济一章、文化一章、宗教与思想一章,最后一章题为“乐浪时代结束前后远东新态势”,着重介绍朝鲜和日本这个时期的历史。
以一人之力撰写这样一套中国通史,是相当不容易的,作者在前言中强调两点,其一,主张全面的中国史,在地域上,突破“传统十八省”的汉族中国范畴;在时间维度上,强调今人的立场;在内容上,不局限于政治史,还包括社会、经济生活;在学科上,主张利用考古学、社会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果。其二,主张调和中外双方的治学方法与态度。
我把每册最后一页的参考书目都查了一下,最大的特色是比较充分地吸收了当年日本学界的研究,参考著作几乎清一色是日本的通史读物,包括和田清的《中国史概说》、贝塚茂树《中国的历史》、平凡社《世界考古学大系》、诚文堂新光社《世界史大系》、平凡社《思想史》、读卖新闻社《日本史》等。
具体内容怎样?因尚未仔细阅读,暂不品评。不过,如果从学术史的角度考量,这部“姚著中国史”可以成为一个参照,不妨借此思考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在同一时期的中国史研究状况。
~~~~~~~~~~~~~~~~~~~~~~~~~~~~~~~~~~~~~~~~~
谢谢您的阅读与分享
门外说书001 请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