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元:鸿门宴叙事中的紧要文字

张元 随读随写 2019-04-10

本公号今天还推了一篇周振鹤先生的《<史记·货殖列传>讲疏》,欢迎赏读。


本文选自《历史的那一幕:<资治通鉴>的细节解读》,张元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 · · · · ·

张元,浙江大学客座教授,台湾清华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台湾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长期专注于《资治通鉴》的研究和普及。张元先生有公众号“谈历史话教学”。

目录  · · · · · ·

鸿门宴叙事中的紧要文字
从王国来到朝廷的汉文帝
汉宣之世良吏为多
汉光武与马伏波
中兴之初旌扬良吏
曹魏刘晔谋略优长

云中白鹤邴原
魏文帝曹丕其人其政
阅读司马懿
西晋的最后一幕
读通鉴谈陶侃的几件事
慕容恪尚在,忧方大耳
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外交辞令
《通鉴》中的慕容翰
从武则天读讨武曌檄谈到专注力

《资治通鉴》中的人物书写——以唐代李泌为例


 

鸿门宴叙事中的紧要文字

 

鸿门宴应该是国史上最为有名的一场宴会,也是极其紧张、惊险的一场宴会。鸿门宴的故事,几乎无人不知,还有什么可以一谈的地方呢?其实,一件事情可以从多方面来看,有人对项庄舞剑,志在沛公的场景印象深刻,也有人对樊哙闯入门内,怒视项羽的一幕最为欣赏。多年前,余英时先生发表《说鸿门宴的座次》一文说道:项羽最后同意自己东向坐和刘邦北向坐,这说明他已把刘邦当作他的部属,并正式接受了刘邦的臣服表示。所以当主客都入座之时,项羽已不复有杀刘邦之心。又说:刘、项的成败虽然最后决定于战场之上,但也不妨说,当鸿门宴座次既定之际,双方的胜负已分了。他就是从座次的角度来解释这场宴会的历史意义,对于座次的安排也做了相当精细的讨论。

 

鸿门宴的座次,即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见于《史记·项羽本纪》,未见于《汉书》《资治通鉴》,可知两书撰者对于此一细节未予重视。我们读《通鉴》,虽未见到余英时视为关键的细节,但还是有一些相当紧要的文字值得注意与玩味。

 

我们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可以读到关于鸿门宴极其生动、精彩的描述,《通鉴》的撰者就在这篇好文章的基础上,参考《史记》的《留侯世家》和《樊哙传》,稍加增删,使得前后更加完整,情节更为曲折,令读者更能体会出那紧张、惊险的情景。我们怎么读呢?首先,请慢慢地读,不要急于知道宴会的整个过程,请多多留意史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要那样写。其次,要发挥想象力,不要忘了朱子的那句话:而今书、传只载得大概,其中更有几多机变曲折在。有些颇关紧要的地方,是不见于记载的,是我们要用想象力去填补的。再次,请不要担心我是否说错了、想错了,只要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可以找到证据支持的,或是合情合理的,就大声地说出来;若看到别人的说法比自己的好,比自己讲得有道理,那就要诚心地向别人学习。

 

《通鉴》卷九《汉纪一》,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先进入关中,看到秦留下的宫室宏伟,陈设华美,加上珍宝、美女无数,很想留下来,享受一番。樊哙觉得不对劲,劝刘邦说:你想有天下,还是只想当富翁?这些漂亮东西,让秦亡了国,你怎么可以拿来享用?还是快快回到霸上,不要留在宫中。胡三省在这句话下,写了一条按语:樊哙起于狗屠,识见如此。余谓哙之功当以谏留秦宫为上,鸿门诮让项羽次之。刘邦不听樊哙的劝谏,觉得你樊哙只是一个狗屠,懂什么!于是,张良对刘邦讲了重话:你是要为百姓除去残害呢,还是像桀一样加重残害百姓呢?不中听的话,对你的行为好;不好吃的药,对你的病情好。你应该听樊哙的话!刘邦这才还军霸上。于是,就有了与民约法三章,秦民大喜;秦民要献上牛酒,犒劳将士,刘邦不接受, “秦民益喜。这时,项羽率诸侯兵西进,要进入关中,他们很担心秦的降卒回到家乡,他们无法统制,于是乘夜进击,坑秦卒二十万于新安城南。刘、项的作为在秦民心中留下的印象形成十分强烈的对比。

 

有人对刘邦说:关中这个地方很富裕,形势又险要,听说项羽会任命章邯为关中王,如今章邯要来,你就会失去关中。不妨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刘邦同意,紧闭关门。项羽大军进至函谷关,被阻于关外,项羽大怒,命令英布等进攻,遂破关而入。项羽入关,听到刘邦的部属曹无伤说,刘邦想当关中王,尽有秦的珍宝,又大怒,准备第二天天一亮就进攻刘邦。当时,项羽有兵四十万,驻扎于新丰鸿门;刘邦兵十万,号称二十万,驻于霸上。

 

《通鉴》接着记载了一段范增对项羽说的话:刘邦过去贪财好色,现在入关,不取财物,不要妇女,可以看出他的心志不小。我请人去看他的气,看到的是龙、是虎,五彩缤纷,这是天子的气!所以,赶快去打他!不要放掉他!我们读了范增这一段话,可以停下来稍微想象一下他讲这番话的时候,心中想到些什么? 我认为可能有三点:第一,他看出刘邦的才干足以大有作为,必然是项羽的劲敌,项羽要有天下,必须先除去刘邦(按:古人说望气,未必只是假托,范增此时尤其深信不疑)。第二,他看出项羽没有杀刘邦之心,因为项羽的声势如日中天,自以为已无人能与之相抗争,恐怕会轻敌大意。所以,趁着项羽的两次大怒,他要怂恿项羽立即动手。第三,他看出时间的急迫,如果不能即刻把握,马上动手,项羽很容易会改变此刻的心意。因此,他强调要赶快出手,立即进攻,不要放掉刘邦。


项羽的叔父项伯知道这个计划,担心自己的好友、恩人张良,于是夜晚跑去见张良,告知此事,劝张良赶快离开,不要与刘邦一起死于非命。张良说:我为了韩王,来到刘邦这里,现在刘邦有难,我自己逃走,很不应该,我一定要告诉刘邦。于是,张良就去向刘邦报告,刘邦听了大惊大惊这两个字似乎不能轻轻放过。我们要想一下,刘邦是一个容易大惊的人吗?好像不是,而这次让他大惊,一定是真正感到事态的严重。大惊之后的刘邦表现如何?非但没有失措,反而十分冷静,仔细思考如何应付这个极其严峻的局面。刘邦很清楚,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彻底覆灭,时间稍有延缓也将难以挽回。幸好他有心细如发的张良可以商量,他也听从张良的意见。张良说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去见项羽,声明自己绝无不服从的想法,刘邦当然同意,就这么决定了。这时刘邦问张良:你怎么会与项伯交好?张良解释:过去项伯杀人,是我设法保护他,今天有这样的事,他就跑来告诉我。刘邦问:项伯年纪多大?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要张良把项伯请来,拜他为兄。刘邦这么做,除了感激项伯前来相告之外,结好项伯的意图也是十分明显的。

 

张良回去,固要项伯,就是力邀项伯的意思。固要项伯四字,出于《留侯世家》,《项羽本纪》只是要项伯,少一字。我以为这个字相当要紧,可以反映当时的一些情况,更可以引导我们想得更多、更深。固要有两层意思,一是,项伯不肯去见刘邦;二是,张良花了一番气力才说服项伯。我们先会想到,项伯是来救张良的,一心只想把张良救出险境,他与刘邦无关,根本不关心刘邦的死活。张良要项伯去见刘邦,一定是讲了些让项伯动心的话,才能使他改变初衷。那么,张良讲些什么话才能奏效,也值得我们想象一番。我想张良劝说的重点,应该在于对刘邦的介绍,强调刘邦的聪明智慧与生俱来,是一位不世出的英雄人物,统有天下,非他莫属。项伯对于张良必然是既信任又崇拜,对于张良的话,自然是一无辩驳,也就想跟着张良去看看这位天才人物吧! 

 

刘邦见到项伯,先奉酒为寿,就是举起酒杯祝健康长寿,再约为婚姻,就是结成儿女亲家。然后说:我这次入关,对于关中所有的东西,不敢有任何的侵犯,就是要把这个地方所有的官吏百姓、宫室仓库,清查整理,等待将军项羽来了再献给他。我所以派人去守关,就是怕有人进来抢东西、偷东西。我日日夜夜盼着项羽的到来,怎么说我要背叛项羽呢?请您一定要替我说些公道话,转达我这番忠心不贰的意思!项伯答应了。项伯为什么会答应呢?你可以说,刘邦巴结他,让他很爽;或说,刘邦的一番话,入情入理,他被说服。但我还是要说,项伯见到刘邦,对刘邦有很好的感觉,应该是他答应刘邦的重要原因。项伯不但应允为刘邦传话,还替刘邦出点子:明天天一亮你就要来谢罪。为什么天一亮就要刘邦来呢?项伯估量自己可以说得动项羽,但时间稍有迟延,项羽多听些范增的话,情势就会有变。项伯回到军中,把见到刘邦的事向项羽报告,而且强调:如果不是刘邦先入关中,你会这么方便吗?刘邦有大功,你却要去打他,这是不应该的事,不如好好对待他。项羽同意。我觉得项羽之所以同意,与项伯多少有点把握一样,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项羽不想杀刘邦。

 

天一亮,刘邦带着一百多人,骑着马来到鸿门,向项羽请罪。刘邦说:下属我与您一起努力攻秦,您在河北征讨,我在河南作战;没料到我居然能先入关中,今天又在此相见。现在不知道有什么人在散播谣言,让您对下属我有所不满,我特地前来请罪。项羽说:是你的部下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生气呢!项羽就留刘邦吃饭饮酒。宴饮中,范增几次用眼睛给项羽打暗号,又举起身上佩戴的玉玦,举了三次,项羽没有反应。这个暗号不是说好的吗,等刘邦送上门来就立刻将他解决,怎么项羽妇人之仁的毛病又犯了,又心软了?


范增很清楚,这个机会不把握,一旦龙归大海,不但搅翻江湖,还会攫取天下。于是,他起身外出,找来项庄,说:项羽心太软,下不了决心。你去为刘邦敬酒祝寿,敬完酒,借表演剑舞,给刘邦一剑,杀死他。如果今天不杀他,有一天他就会杀死你们!项庄进去,向刘邦敬了酒,说:军中没什么娱乐,让我表演剑舞给大家助兴。项羽说:好啊。于是,项庄舞剑,指向刘邦。这时,项伯立即拔剑起舞,尽量遮住刘邦,致使项庄无法刺杀刘邦。我想,项伯看到范增离席,知道必有情况,也就有所准备;他看到项庄进来,知道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应对了。

 

张良看到项庄舞剑,就出去叫樊哙。樊哙问:里面情况如何?张良说:项庄舞剑,意在刺杀刘邦。樊哙一听,跳了起来,说:紧要关头,让我进去跟他拼命!于是就带着盾,提着剑往里面冲。门口的卫士挡住他不让进,樊哙用力冲撞,卫士跌了一大跤。樊哙进去,靠着帷帐站着,一双发怒的眼睛直瞪着项羽,气得头发全竖了起来,眼眶裂了,鲜血犹如怒火。项羽一见,立即手握剑把,挺直身体,做好防卫的动作,问道:这人是谁?张良说:是刘邦的贴身侍卫。项羽难掩心中的欣赏,壮士二字脱口而出,叫人赐酒给他。樊哙站着,把一斗酒都喝了。项羽又叫人赐肉给他,他把一个生猪肩放在盾牌上,用剑一块一块切着吃。项羽说: 壮士,你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再喝点酒算什么!秦的统治如虎似狼,杀人杀到手软得抬不起来,处罚人只怕不够多,弄得天下百姓受不了,都起来推翻他。怀王与大家约好,谁先攻破秦军,进入咸阳,谁就当关中王。今天刘邦率先攻破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不敢据为己有,还军霸上等待您的到来。刘邦劳苦功高,应该受到重赏。现在非但不赏,您还听信小人的话,要杀他,您这样做,就是接续暴秦的做法,这是很不对的!项羽听了未有以应,只说:你坐下吧。樊哙就坐在张良的身边。

 

我觉得樊哙这一番话挺重要。宴会中原来剑拔弩张,杀机四伏,十分紧张、凝重的气氛,由于樊哙的慷慨陈辞而涣然冰释。因为这番话让项羽、范增杀刘邦的理由没有了,正当性不复存在了。这番话虽然出自狗屠之口,但义正辞严,使得项羽、范增哑口无言,难以反驳。项、范这边原有高高在上的气势,突然被樊哙的动作与话语压了过去,一个很的场面也就缓和下来。我想,刘邦、张良看到了这一幕,听到了这番话,心中无疑松了一口气,知道眼前的危机已经解除。而范增一定感到情势骤变,因失去了狙杀刘邦的好机会而懊丧不已。项羽呢?我觉得他无所谓,他无诛沛公之心(见《史记·樊哙传》),刘邦既然前来请罪,这次就饶了他吧!如果鸿门宴是一出戏,樊哙的这番既有理据又富机锋的话语,应该是全戏最后的高潮,也是结束前必须要有的一次转折。

 

大家坐了一会儿,刘邦出外如厕,叫樊哙一起去。两人出去之后,不再回座,与夏侯婴、靳强、纪信等人,抄小路回到霸上。张良以白璧献项羽,以玉斗献范增,并为刘邦等人不辞而别向项羽请罪。范增气极了,拔剑把玉斗敲破,还说:唉!这家伙真没法替他办事,把你项羽的天下夺去的,一定就是刘邦!我们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了!这时,帷幕慢慢地垂落下来。

 

这出戏里,我们不能只看到情节的曲折,气氛的紧张,还要看到人物之间真挚的感情。像是范增对项羽,尽管恨铁不成钢但眷念之深,令人动容。项伯对张良,只要想象那天夜里,来回各四十里路上的焦急、忧虑与担心,也就不难窥知其情意的深厚了。至于樊哙对刘邦,绝不是臣下对君主的忠心耿耿所能解释,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关怀。

 

我觉得,范增对项羽的分析与建议,樊哙对项羽的指责与陈情, 以及刘邦大惊中的,张良固要中的,应该可以视为鸿门宴叙事中最为紧要的文字,是我们阅读之时需要多想一想、多体会一下的地方。

 

本文刊于《历史月刊》第213期,200510月号,页9296



【封赏】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