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种注目003:胡适、张东荪、王明珂、常任侠、宋徽宗&宫崎市定

随读随写 2019-04-10

一种注目

读了就赚了


胡适之《说儒》内外

作者: 尤小立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学术史和思想史的研究
出版年: 2018-4
页数: 714
定价: 10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学术史丛书

ISBN: 9787301292518

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部研究胡适《说儒》创作缘起、意旨及其所引发的儒学问题论争的专著,列入陈平原主编“学术史丛书”中。《说儒》是胡适最长的一篇文章,近五万字,发表于抗日战争前夕。《胡适之〈说儒〉内外:学术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试图重新将《说儒》放置在近现代的政治现实和学术史的大语境中考察,从日记、书信、文章著作中挖掘史料并进行再评估,探究胡适对儒学认识的变化轨迹,解释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酝酿到爆发过程中所持立场与其思想根源的关系。

作者简介  · · · · · ·

尤小立,1964年生,江苏苏州人,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苏州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和哲学史研究,曾在《哲学研究》、《政治大学历史学报》(台北)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

目录  · · · · · ·

“学术史丛书”总序 陈平原/
让儒学回归人文化成——序 姜义华/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学术史回顾/
第二章 史、道、儒秩序的重建:晚清民初的原儒说及其出现的原因/
第一节晚清原儒论的初创:刘师培的奠基/
第二节题号由古今异:章太炎原儒及其范式意义/
第三节道为儒之本:张尔田的原儒说/
第四节“史”无前例:以江瑔、刘咸炘的原儒为例/
第三章 《说儒》前史:影响《说儒》写作的内源性因素/
第一节思想碎片:学生时代有关儒家和孔教的认知/
第二节重建学术谱系:系统研究儒家和孔子思想的起始/
第三节《先秦名学史》和《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中的“老前孔后”说/
第四章 事不阻隔:《说儒》出现前胡适的学术重心/
第一节“整理国故”时期的原儒:许地山、陈钟凡、张寿林和狩野直喜/
一、 许地山原儒的神话和比较宗教学视角/
二、 陈钟凡以“礼”解读儒和儒家/
三、 张寿林为狩野直喜原儒说“代言”/
第二节诉诸启蒙:胡适1920—1930年代初的学术重心/
一、 计划之外:胡适“整理国故”的偶然性/
二、 “清学”为何重要?/
三、 从齐学到“国教”:对中古特征及中国思想宗教化动因的求解/
第五章 时势造境:《说儒》的出现/
第一节胡适学界中心地位的确立及自我反省/
一、 代际更迭:学界新核的诞生与际遇/
二、 名声之累:胡适“暴得大名”后的自省/
第二节学界地位如何消解?学科化、唯物论和清华哲学学派/
一、 史学学科化的客观影响/
二、 唯物论的兴起及其冲击/
三、 哲学学科化、清华哲学学派和冯友兰的反戈/
第三节不意成圣:胡适的孔子式孤独/
一、 少数派:“九一八”事变后胡适“主和”论的内与外/
二、 “孟真是反对我的”:以对日态度和策略分歧为例/
三、 期望与失望:胡适与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分歧对其心理的影响/
第六章 寻觅重心:《说儒》的文化密码(上)/
第一节超越“尊孔派”:《说儒》出现的意味/
一、 孔子乃殷人:《说儒》的雏形/
二、 接力章太炎:《说儒》的学术承续/
三、 《周东封与殷遗民》对《说儒》的启发/
第二节原始的儒:殷遗民和殷民族的教士/
一、 巫史传统的重拾:“儒”之概念的重新定义/
二、 人类学或民族学视角:殷民族教士的特征/
第三节儒之“柔逊”与文化的“倒征服”/
一、 原始“儒”“柔逊”之史实/
二、 现实因素的渗入:儒之“柔逊”说的另一面/
第七章 建构重心:《说儒》的文化密码(下)/
第一节文化乃王道:文化上的“倒征服”及其历史依据/
一、 “摧刚为柔”:“柔”与“刚”的现实转换/
二、 历史、现实与文化学:文化上“倒征服”的发见/
第二节儒教教主:《说儒》对孔子形象的塑造/
一、 “反孔”与“尊孔”:胡适在不同时空和不同层面的表达/
二、 新形象和新儒行:《说儒》中的孔子/
三、 吊诡的结局:“教主”神话的解构/
第八章 《说儒》的争议和反响/
第一节青年无畏:学生辈的回应和挑战/
一、 细节辨正:新派青年的质疑/
二、 “先见”各异:旧派青年的商榷/
三、 唯物论影响下的社会史的回应/
第二节新派间的学术博弈:同辈学人的商榷/
一、 意气以外:冯友兰的全面商榷/
二、 借问胡适:郭沫若的“思想战”/
三、 中华文化的宗教起源与人文起源:钱穆师生的驳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胡适儒学简谱/
后记/
作者小传/


追寻新共和

作者: 高波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张东荪早期思想与活动研究(1886-1932)
出版年: 2018-4
页数: 401
定价: 4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ISBN: 9787108062161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侧重于张东荪生命史中更多属于“公共领域”的部分,从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这一视角,细致解读张东荪的思想与活动,展现了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多重含义与演变进程,以及它与社会主义等思潮的复杂互动关系;尤其对共和新体制下自由与民主之间紧张的探索,具有相当的思考深度。在使“自由主义在中国”这一问题历史化的脉络中,展现出张东荪如何由一个相对传统的士子转变为学贯中西的新人物,并进而转变为参与组党的 国家社会主义要角的心路和生命历程。

——罗志田

作者将张东荪放在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加以理解和定位。书中有相当的篇幅,是描述和研究同时代的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张君劢、李达等思想者共同经历的思想历程,并以此作为背景来与张东荪比较,因而传主的思想是有着生动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烘托的三维世界。而且,作者对19世纪西方思想家有相当的了解和研究,以此来发掘张东荪思想的西学渊源和更广阔的国际背景,这种能够将中西思想打通来做的年青学者是不多的,作者在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领域,显然是佼佼者。

——许纪霖

作者简介  · · · · · ·

高波,1982年生, 陕西省榆林市人。北京大学心理学学士、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士人与知识分子史。除本书外,还有译著《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1895—1949)》,及论文多篇。

目录  · · · · · ·

导论:“未知”的二十世纪
第一章 早年岁月

第一节 家世与教育
第二节 留学生涯
第二章 “尝试共和”的挫败
第一节 在辛亥革命前后
第二节 对民二国会的批评
第三节 反对二次革命
第四节 余论:中立者的限度
第三章 再造共和的努力
第一节 反思:公德与私德
第二节 反思:政治与社会
第三节 “干政治”
第四节 “理性所不能决者,决之以剑”
第四章 贤人政治
第一节 国体之争
第二节 “人民之秀者”与共和政治
第三节 余论:“平民政治之弊,唯有更广之平民政治以救济之”?
第五章 转向新文化运动
第一节 创办《学灯》副刊
第二节 世界主义与中国问题
第三节 “不骂不破坏”
第四节 对传统的态度
第六章 改造的事业
第一节 遭遇五四运动
第二节 “青年导师”
第三节 社会改造的试验
第四节 中国知识阶级的“解放与改造”
第七章 分裂的开始
第一节 与梁启超等人的关系
第二节 组党与“谈政治”
第三节 “中国之前途:德国乎?俄国乎?”
第八章 中国内地与西方新潮
第一节 “大转弯之过门”?
第二节 湖南之行
第三节 对罗素的期望与失望
第九章 社会主义大论战
第一节 对“资本主义阶段”的争论
第二节 “俄国道路”诸问题
第三节 基尔特社会主义
第四节 儒家传统与知识分子
第十章 走向“政治解决”
第一节 对“赛先生”的重估
第二节 唯物史观与社会改造
第三节 面对国民大革命
第十一章 三十年代后的抉择
第一节 《再生》与“再生”
第二节 走向社会主义
结语:在民主的“天命”下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政论家的矜持

作者: [日]森川裕贯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章士钊、张东荪政治思想研究
译者: 袁广泉 

出版年: 2017-3
页数: 272
定价: 65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20101004

内容简介  · · · · · ·

民国时期,一些知识分子将以政治家、官僚身份参与政治视作肮脏,既然如此,最好的选择应该是与政治断绝直接关系,从外部谋求改善政治。然而,对于强烈关注现实政治的章士钊和张东荪而言,置身于政治世界之外过于走极端。于是,他们选择了既可回避做政治家,又能畅论政治的政论家之路。本书考察章士钊与张东荪在民国时期所发表的政论,试图阐明他们政治思想的特质。

作者简介  · · · · · ·

[日]森川裕贯,1979年生于日本福井县。200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2012年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文学)。现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附属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助教。

目录  · · · · · ·

序 章 政论家章士钊与张东荪/1
一 两位历史人物的谢世/1
二 本书课题:三个论点/3
三 章士钊与张东荪的关系/20
四 研究现状/21
五 内容和结构/25

第一部 章士钊的政治思想
第一章 追求英国式政治制度——《民立报》时期章士钊的政治制度构想/32
前言/32
一 民国元年的政治制度构想/34
二 章士钊的政治制度构想/40
三 “记者”的自觉/52
四 辞离《民立报》与创办《独立周报》/54
小结/56
第二章 抵制“好同恶异”——《甲寅杂志》时期章士钊的政治思想/58
前言/58
一 “君子”政治——梁启超的构想/59
二 批判“专制”与拥护“政谭”——章士钊的构想/62
三 梁启超与章士钊的差异/68
四 “政理”探索者/71
小结/76
第三章 失望于议会政治而寄望于职业代表制
——从《联业救国论》看章士钊政治思想的转变/78
前言/78
一 《联业救国论》的内容/82
二 与沃拉斯的对话/86
三 橘朴对《联业救国论》的批判/89
四 提倡“业治论”/94
五 政论家章士钊的谢幕/97

第二部 张东荪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政论家张东荪登场/106
前言/106
一 建立内阁制的意图/107
二 抑制“野心家”的政治制度构想/111
三 各种制度构想的共通意图/120
四 倡导贤人政治/124
小结/132
第五章 直面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论战与张东荪/134
前言/134
一 中国社会主义论战的展开/137
二 张东荪的社会主义论/142
三 “非我族类”——高一涵对张东荪的批判/147
四 被监督的监督者/150
五 “怀疑”与“讨论”/154
小结/156
第六章 民主与独裁论战中张东荪的逻辑/158
前言/158
一 关于“共赴国难”的讨论/160
二 民主政治之修正/163
三 政治评论的必要性/171
小结/173
第七章 审视政治之“士”——张东荪在战后中国的政治思想/176
前言/176
一 民主主义与“士”/178
二 如何解决“剥削”问题/184
三 可限制与不可限制的自由/188
小结/193
终 章/195
一 本书内容之再梳理/195
二 对政论家章士钊和张东荪的评价/197
补 论 高一涵思想的形成——以“五四”前后为中心/205
前言/205
一 来自章士钊和日本相关著作的启发/207
二 英文著作解读/211
三 日本大正时期思潮的影响/216
小结/222
参考文献/224
索 引/248
中文版后记/260


张东荪年谱

作者: 左玉河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出版年: 2013-12
页数: 510
定价: 67.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民盟历史人物历史文献丛书(精装)

ISBN: 9787802565357

内容简介  · · · · · ·

张东荪(1886年-1973年),原名万田,字东荪,曾用笔名“圣心”,晚年自号“独宜老人”。1886年12月9日出生于浙江杭县(今杭州市)。现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政论家、报人。曾为研究系、中国国家社会党、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之一,曾任中国民盟中央常委、秘书长。

本书是张东荪的年谱,主要叙述谱主生平活动及思想情况。因谱主以著述为主,故本谱着力考察其著述情况并多节录其代表性文章内容,著作则以介绍撰作经过、内容提要及影响为主,以便把握谱主思想及其发展演变。


星船与大树

作者: 马慧元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8-4
页数: 260
定价: 48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1131291

作者简介  · · · · · ·

马慧元,生于天津,赴美留学,现定居加拿大,以软件业为生。自幼习钢琴,出国后学管风琴,曾举办过数场管风琴演奏会。早年以“管风琴”之名写作乐评而蜚声天涯论坛,长期为《爱乐》《万象》《书城》等刊物撰稿。出版有《北方人的巴赫》《管风琴•看听读》《书生活》《音乐的容器》等随笔集。

目录  · · · · · ·

【MUSIC】
音乐之错
字与音
《古典风格》识小
阿克玛的管风琴与斯威林克点滴
被遗忘的世界
音乐家两题
琐记巴杜拉-斯科达的贝多芬
音乐会闲话
管风琴杂记—一家之言
巴赫之足
新与旧,多与少
音乐的历程
音乐故事
音乐与人
梦想之力
管风琴上的弗朗克
加德纳和巴赫
加德纳和他的巴赫书
贝多芬奏鸣曲两题
比赛两记
练琴
杂记车尔尼

【SCIENCE AND HISTORY】
浪漫时代,科学之美丽与恐怖
哲学家的早餐俱乐部
历史学家杜兰其人其书
斯蒂芬·古尔德谈屑
星船与大树
戴森的数字宇宙


罗  马

作者: [美] M.罗斯托夫采夫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译者: 邹芝 

出版年: 2014-1
页数: 276
定价: 42
装帧: 平装
丛书: 格致人文读本

ISBN: 9787543223134

内容简介  · · · · · ·

M.罗斯托夫采夫在西方古代社会经济史学界享有很高的评价。他的《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迄今为止一直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权威性的著作。《罗马》一书是一部古罗马通史型著作,作者从旧石器时代落笔,对古罗马从部落、城邦一直发展到到帝国做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该书的思路明晰,结构缜密,对很多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尽管成书较早,但其并未被新研究淘汰,因为该书文风大气,扼要易懂,史料丰富,论点也客观公正,材料和评述的结合得当。

作者简介  · · · · · ·

M.罗斯托夫采夫于1870年10月出生于俄国的基辅,曾就读于基辅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1901年获博士学位,1917年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1920年移居美国,先后担任威斯康星大学、耶鲁大学教授。1952年10月死于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意大利的早期历史与原始资料
第二章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500年的意大利:埃特鲁里亚人、萨贡托人和拉丁人
第三章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的早期罗马
第四章 公元前4世纪后期至公元前3世纪前期的罗马
第五章 罗马与迦太基
第六章 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希腊化时代的东方和迦太基
第七章 罗马行省
第八章 布匿战争与东方战争之后的罗马和意大利
第九章 格拉古与罗马政治和社会变革的伊始
第十章 内战爆发、同盟者战争、马略和苏拉
第十一章 庞培和恺撒:内战的第二阶段
第十二章 恺撒独裁——内战的第三阶段:安东尼和屋大维
第十三章 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意大利与行省
第十四章 奥古斯都的元首制
第十五章 奥古斯都时期的宗教和艺术
第十六章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
第十七章 开明专制时代:弗拉维王朝和安敦尼王朝
第十八章 公元1世纪至2世纪的罗马行省
第十九章 公元1世纪至2世纪的罗马帝国政府
第二十章 公元1世纪至2世纪的罗马帝国社会与经济发展
第二十一章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的黑暗和煎熬
第二十二章 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改革:东方的军事专制
第二十三章 帝国以来三个世纪的宗教发展
第二十四章 古典文明的没落
第二十五章 探寻古典文明的衰落
附录
年代表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宋徽宗

作者: [美] 伊沛霞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原作名: Emperor Huizong
译者: 韩华 

出版年: 2018-5
页数: 128【恐怕写错了】
定价: 128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59807656

内容简介  · · · · · ·

宋徽宗在位期间,中国几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不过,被女真人俘虏,最终死于异国他乡。华盛顿大学教授,伊沛霞(Patricia Ebrey)积数十年之力撰成《宋徽宗》,矫正对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见,还原一个繁荣国度的君主不断追求荣耀的雄心——尽管以悲剧收场。


作者简介  · · · · · ·

伊沛霞(Patricia Ebrey),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博士,1985-1997年任伊利诺斯大学历史系教授,1997年至今教于华盛顿大学历史系。近年来致力于宋代社会文化史的研究,涵盖政治史、妇女研究等领域,著述丰富。其中《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曾获1995年列文森奖,是海外中国女女史开山之作。《积累文化:宋徽宗的收藏品》曾获2010年美国史密森学会的岛田奖(东亚艺术史杰出著作奖)。

目录  · · · · · ·

前 言
关于年代、年龄等惯例的说明
初涉国政(1082—1108)
第一章 长在深宫(1082—1099)
第二章 登基(1100)
第三章 谋求均衡(1101—1102)
第四章 选择新法(1102—1108)
致力辉煌(1102—1112)
第五章 崇奉道教(1100—1110)
第六章 重振传统
第七章 招徕专家
第八章 艺术家皇帝
展望伟业(1107—1120)
第九章 追求不朽
第十章 宫殿的乐趣
第十一章 与宰臣共治
第十二章 接受神启(1110—1119)
第十三章 宋金联合
面对失败(1121—1135)
第十四章 危局(1121—1125)
第十五章 内禅(1125—1126)
第十六章 天崩(1126—1127)
第十七章 北狩(1127—1135)
结语
附录A 不采用有关徽宗及徽宗朝一些常见故事的原因
附录B 徽宗的嫔妃及子女
年代表
注 释
参考书目


东洋的近世

作者: [日]宫崎市定 著 / [日]砺波护 编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译者: 张学锋 / 陆帅 / 张紫毫 

出版年: 2018-6-1
页数: 268
定价: 56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8683140

内容简介  · · · · · ·

“流经日本桥下的水,与泰晤士河相通;江户汉子吸进去的空气,有巴黎姑娘呼出来的气息。”本书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京都学派史学泰斗代表作,作者的视野纵贯东西,用世界史的眼光理解东洋史,全面揭示了从宋代到清代中国近世社会的特征。

宫崎市定发掘中国宋代与欧洲近世史之间许多平行的史事,认为中国北宋开始出现文艺复兴现象,而这一过程比西洋早了三个世纪。相当全面地列举了从宋代到清代的中国近世社会的特征:大规模的都市、发达的交通、繁荣的交换经济、建立在契约上的地主-佃户关系、中央集权的官僚国家体制、科举制度产生的文官体系、以佣兵制为基础的庞大中央禁军。所有这些特征,归结起来,是高度发达的交换经济与中央集权的国家特征相结合的体现。而在这样的体制下,新生的宋代平民文化中出现了民族主义搏动的先兆。

作者简介  · · · · · ·

宫崎市定(1901—1995),日本历史学家,京都学派史学集大成者,东洋史京都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先后任京都大学教授,巴黎大学、哈佛大学、汉堡大学等校客座教授。曾荣获有“汉学诺贝尔奖”之称的儒莲奖、日本学士院奖和文化功劳者奖章。代表作有《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科举》《东洋的近世》等。

砺波护,日本东洋史专家,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专门研究三国至隋唐时代的中国历史。代表作有《隋唐佛教国家》《唐代政治社会史研究》等。

目录  · · · · · ·

东洋的近世
前言
绪论 东洋近世史的意义
一 世界与东洋的交通
二 中国近世的社会经济
三 中国近世的政治
四 东洋近世的民族主义
五 近世的文化
结语 东洋的近世与西洋的近世
中国近世生业资本的借贷
一 都市的发达
二 资本借贷的具象
三 都市人群的阶级
合本组织的发展——《中国近世生业资本的借贷》补遗
宋代以后的土地所有形态
一 序言
二 李诚的庄园—宋初唐代庄园的孑遗
三 土地的零碎化
四 佃户的分化与业主的出现
五 投机性的土地所有
六 贾似道的公田政策
七 结语
明清时期的苏州与轻工业的发展
评吉川幸次郎《宋诗概说》
解说(砺波护)
译后记


东瀛印象记

作者: 常任侠 / 沈宁 编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13-10-1
页数: 336
定价: 35.00
装帧: 精装
丛书: 碎金文丛

ISBN: 9787100094207

内容简介  · · · · · ·

东方艺术史家常任侠先生,游学东瀛,挥洒文字,笔端游走于文学、绘画、歌舞、茶道诸艺。本书所录文章大致分为印象与研究两部分,记录游学见闻,探讨日本文化精义。书中还收录常先生1935年至1936年的求学日记,细致记录其读书观艺生活。更珍贵的是,作为亲历者,常先生也记录下战争阴云中日本社会的郁悒气氛。

作者简介  · · · · · ·

常任侠(1904—1996),著名诗人、东方艺术史学家。1939年任中英庚款董事会协助艺术考古研究员。1945年底赴印度任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教授。1949年3月归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收入《常任侠文集》,另有合译《东方的文明》等。

目录  · · · · · ·

卷一 印象
东京的书店街
从谷崎的《春琴抄》说到日本的文坛
田泽千代子的舞蹈
由日本的狗说起
邻人的死
东京舞蹈场
东京的印象
电影在日本
樱国与地震之国——东京杂写之一
日本的女人——东京杂写之二
日本桥区——东京杂写之三
“九一八”后日本文艺界动态
哀悼鲁迅先生在东京
哀滨田耕作先生
重访东瀛
日本两京饮食杂忆
记原田淑人教授
回想东京文求堂与郭沫若

卷二 谈艺
中日文化艺术的交流——《日本绘画史》译序
唐鉴真和尚与日本艺术
日本画圣雪舟在中国的旅行
谈日本歌舞伎
唐代音乐与日本雅乐
日本南画与中国画的关系
日本浮世绘艺术
日本书法篆刻展览会
摄影琐谈——日本照相术与“照相命短”说均传自中国
中日文化交流与茶道
卷三 日记
东瀛纪事一 (1935.3.5-1936.2.17)
东瀛纪事一 (1936.8.1-1936.12.20)
欲采香兰遗远者,蓬山烟雨总霏微——《东瀛印象记》编后(沈宁)


游牧者的抉择

作者: 王明珂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
出版年: 2018-6-1
页数: 352
定价: 59.8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王明珂作品集

ISBN: 9787208150683

内容简介  · · · · · ·

◎许倬云、王铭铭等人倾情推荐 一部跨越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经典之作

本书试图探讨这样 一个问题:族群划分方式究竟是如何形成?怎样去理解不同族群(民族)之间关系进而理解我们自身发展过程?

通过大量的史料梳理以及考古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学科研究,进行了思想与逻辑的推断和论证。作者向读者揭示出,北亚“游牧者的抉择”,其实并不全然出自他们的主观意志,其背后还存在某种更为深沉、恒久的历史动力。

“游牧”不只是一种生产、消费与交换之经济手段,它还需要特定的社会组织、社会价值观来与之配合。在这些社会组织与价值体系下,人们基于种种群体认同与利害关系下的感、动机,与一层层外在世界人群互动而产生种种言行与事件表征;这些表征强化原有的社会体系,或导致社会变迁。

在本书中展现出来的反思性,却无意针对全面还原历史真相及因果关系本身,而是要将一系列相关历史事件之由以展开的根源,追溯到中原王朝的资源边界与游牧各人群的不同人类经济生态,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而最终,作者希望能形成的是对整个华夏民族彼此历史的反思和理解。

作者简介  · · · · · ·

王明珂

著名历史人类学家,1952年出生于南台湾黄埔军校旁的眷村,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1983),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1992),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中研院”第30届人文社会科学组院士。长期从事于结合华夏与华夏边缘,以及结合人类学田野与历史文献的中国民族研究,其 多点、移动的田野考察遍及青藏高原东缘羌、藏、彝族地区。主要著作有《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择》《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以及《寻羌》《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等田野杂记及随笔集。

目录  · · · · · ·

序(许倬云)
自序与谢词
前 言
第一章 游牧经济与游牧社会
自然环境
畜产种类及其动物性
畜产构成
游牧与其移动模式
游牧生产、分工与消费
辅助性生业:狩猎、采集、农作、贸易、掠夺
游牧社会组织:家庭与牧团
游牧社会组织:家族、氏族与部落
分支性社会结构、领袖威权与外在世界
第二章 中国北方游牧社会的形成
有关欧亚大陆游牧起源的一些问题
考古学有关中国北方游牧文化起源的研究讨论
公元前15 至前3 世纪中国北方的人类生态与社会变迁
环境、经济生态与人类社会
第三章 草原游牧的匈奴
游牧“国家” 问题
地理与自然环境
匈奴的游牧经济
游牧经济下的匈奴国家与社会
匈奴牧民在国家与部落间的生存抉择
第四章 高原河谷游牧的西羌
河湟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态
河湟羌人的游牧经济
羌人部落及其社会
羌人牧民的生存抉择
第五章 森林草原游牧的乌桓与鲜卑
秦汉时期辽西的地理环境
乌桓、鲜卑的游牧经济
乌桓、鲜卑的部落社会
第六章 游牧部族与中原北疆历史
魏晋隋唐的中原王朝与炎黄子孙
汉代以后游牧部族与中原帝国的互动
游牧国家兴衰:历史循环论
历史本相与表相
结语 边界• 移动• 抉择
参考书目
图表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