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其骧:细读正史地理志是研究历史地理的必由之路
正史地理志汇释丛刊前言
谭其骧
二十四史中的《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南齐书・州郡志》《魏书・地形志》《隋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旧五代史・郡县志》《新五代史・职方考》《宋史・地理志》《辽史・地理志》《金史・地理志》《元史・地理志》《明史・地理志》,习惯上总称“正史地理志”。这十六部正史地理志,记载西汉、东汉、晋、刘宋、南齐、北魏、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各时代县以上行政区划的建制,有的还兼及其沿革与境内山川、城邑、乡聚、关隘、古迹、名胜、物产、户口、去州去京水陆道里,等等,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部分。认真阅读正史地理志,是毎一个想了解、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学者的学术必由之路,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通常这十六部志都分散编次在二十四部正史中,检阅极为不便。清季广雅书局曾刻有《历代地理志汇编》,近半个世纪来久已绝迹于书坊,亦难以在各图书馆中觅得。本丛刊的第一步工作就是选择这十六部地理志的最善本汇为一编。
十六部正史地理志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错误或遗漏。通行本《汉书》有颜师古注,《续汉书》有刘昭注补,读者藉颜、刘之注得对志文的缺谬稍稍得到些补正知识。但《晋书》以下并没有这样的注。清代考据学兴起后,重视历代地理沿革蔚为一时风气,不仅诸家笔记文集多有这方面的篇章条目,一些诸史考异商榷一类著作中,对地理志的考订往往特别丰富,还有不少对两汉、晋、宋、魏、隋等志的校注、补正、疏证、辨疑等专著。而所有这些注释考辨工作,对两《汉志》做出的贡献最大。因此清末王先谦编撰《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汇集颜师古、李贤、刘昭以后诸家注释。《汉志》原来是《汉书》一百二十卷中的两卷,《续志》原来是《后汉书》一百二十卷中的五卷,一经加上《补注》《集解》,《汉志》和《续志》的篇幅便都占了全书的十分之一。
可是时至今日,读两《汉志》又不应该只满足于《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了。因为在这两部书之后的八十多年来,学者们又做出了不少对两汉地理能有所补益的新著。至于《晋志》以下,连清人的考订也还没有像王先谦《补注》《集解》那样的著作为之汇集,当然更难看到所有前人已做出的研究成果。而为了让史学工作者特别是历史地理研究工作者能够接近并全盘了解这些成果,从而在此基础上对正史地理志和历代政区沿革及其有关地理情况做出进一步认识研究,那么,广泛搜集有关论著,为每一部正史地理志做出尽可能完备的注释,无疑是比汇集地理志本文更有价值,也是最为艰巨的一项工程。这正是本丛刊准备对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地理学、方志和地名学等方面的研究者提供的主要贡献。
有关注释和论著的每一条资料不可能是全部可取的,每一个论点也不可能是全部正确的,当然要由编者予以判断、决定是非。所取的都交代原著名或原作者;所舍的一般不提,遇有影响较大的谬说,则须予以驳正。
十六部正史地理志原来的详难度大不相同,后人注解考释的价值也迥不相侔。我们这几个编者只能每人认定一两部,按总编例,尽最大努力争取达到最高成就,但绝不可能使所有原志中的问题全部得到解决,也不可能使各志的汇释都取得同样的或差不多的详密度和精确度,这是肯定的。所以这部丛刊只能基本上是前人研究成果的结集,加上少量编者所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和做出的新考证,只能说是使正史地理志的整理研究工作踏上了一个新阶段,当然不是说整理研究工作可以从此结束。
这一丛刊的准备工作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出版社,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下,一般的出版社由于经济上的原因,都难于接受这类学术性的著作。安徽救育出版社慨然以学术为重,不顾经济上可能遭受的损失,准备出齐这套丛刊,这是值得学术界、出版界称赞的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