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志伟《借题发挥》:学问是商量出来的

随读随写 2019-07-07

胡宝国:读唐长孺先生著作的点滴体会

李剑鸣:美国革命的“复数化”


作者: 刘志伟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9-6

定价: 5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書與人

ISBN: 9787520148306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结集的27篇序跋书评,是作者多年读书治学的心得。文章虽然是由某一特定的书籍引出话题,但表达的是作者在多个学术领域或议题上的思考。书中所收的文章不限于所评之书的论说,甚至“基本上不评点书”,而更多是借题发挥,在历史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展开议论,内容涉及史学方法论以及区域史、口述史、经济史、社会史、族群与宗族研究、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从学术范式、治学理念、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等角度阐述了很多新见解。

 

作者简介  · · · · · ·

刘志伟,1955年生。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明清社会经济史和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研究,主要著作有《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地区里甲赋役制度与乡村社会》、《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关于区域史研究认识论的对话》等。

 

目录  · · · · · ·

古典何以述今事
倾听文字之外的声音
在历史中寻找中国
区域史研究的人文主义取向
在圣贤文化之外解放出民众文化
疍歌
移情与史学研究之境界

天地所以隔外内
民间会社与齐民社会的转型
从族谱叙事中发现历史
“遗产”的现代性
讲述乡村故事
族群的迷思
盐卤泡出的历史
揭示传统中国政治斗争的经济和文化内涵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的新方向
家族研究的新范式
经济史研究的科学化追求与人文关怀
开放的历史及其现代启示
继承梁方仲的学术遗产

寻找乡土的精神家园
梦里依稀满地青翠
收拾地方历史记忆
经营文化与文化经营
读书不肯为人忙
守护大学精神
区域史研究的旨趣与路径
题外话


 


题 外 话


我是一个笔拙加慵懒的人,几十年来,写过与书有关的文字就这一点点,徐思彦鼓励我编辑起来,我不太困难就基本上找齐了。编好之后,出版社编辑说要加一个书名。想了半天,我这点文字有什么共同点呢?想来想去,好像就内容而言,实在没有什么共同点,只想到一个写法上大致有点相似的地方,就是,这些文字,有序跋,有书评,很少介绍书的内容,而大都是借题发挥,就用这四个字作书名吧。

 

评论别人的书,不好好领会作者的真知灼见,更不能画龙点睛地展示书中精华,不免欠了点虚心,不太厚道。收在这里的20多篇长短不一的文稿,大多都是这种写法,可见已成一种癖习。这种癖习之养成,主要是由于我读人之书,总禁不住发己之想,加上自己平时少写文章,读书治学间或有所得,或多潜藏心中,并无自觉,读到书中某论某事,方触发思绪,赫然蹦出,不吐不快。于是,写这种由读书引出的议论,不免反客为主,以自己为中心了。不过,想到林语堂说读书时“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的主张,我对自己这些借题发挥的议论,或可以获得一点自我的安慰。

 

另一个很少坦白说出来的原因是,我一直有点偏执地相信,学问只存在于商量之中,因此读书时总有商量之冲动。当然,我也同情地理解,写书之人,必有敝帚自珍之心,乐闻赞赏之声,虽题签赠书时常写上“指正”二字,但若真的劈头就来一轮指指点点,心中难有愉悦。于是,我写这些文字时,总想着怎样把自己与作者商量之论,用发挥其别意的笔法去写,这样借题发挥的真正用意,我自信更能衬托出其作之价值。

 

据说尼采有一句话,说“读书就是沿着作者的脚印去看沿途的风景”。我期待这些借题发挥,能够将我所看见的沿途风景展现出来,在这沿途风景中辨识作者的脚印,或也是一种景致。

 

2019年3月11日,记于北京大学静园二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