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 | 关键九年,张庆之道

2016-08-28 Eco🔜 体育产业生态圈




做体育这行,情怀不能当饭吃,

张庆顿了顿,接着说“但比饭重要。”



一纸辞职书递到北京市政府,张庆亲手砸破了自己的铁饭碗,而后加入成立不到六年的李宁公司,当李宁HR问张庆为何弃政从商时,“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是他给出的答案,那还是1996年。


2003年,距离李宁上市还有9个月,作为公司第一任市场部负责人的张庆却选择了离开,“损失了至少几百万的期权”。


2007年8月8日,关键之道成立,11年的行业老兵张庆成为了一名创业者,他在博客里写下这样的句子:“如果真的在意生活,那么每一天又何尝不是一个新的开始呢?”


2007年的体育产业,没有资本,没有政策的风口,热情更多来自于对一年后北京奥运的期待。


“那时的体育热,热在头脑里、口头上,没有资本进入,行业的生产要素也没有真的流通,人们对体育有一种海市蜃楼的幻想”,张庆对我说。


事实上,与张庆同时选择体育创业的人不在少数,然而他们大多事业中道崩殂,在08奥运之后选择了其他的行当。


这个行业终究没有如他们想象的那般拔地而起。



  • 创业维艰:从高开低走到断臂求生


选择创业时,张庆是一个已经在体育行业浸淫十一年的老兵,他想到了“key-solution”的英文概念,于是将自己的公司起名为对应的中文,即关键之道,张庆团队也是国内较早一批从事体育营销、咨询的创业公司。


张庆告诉我们,“当时想为体育产业机构提供一些解决方案,道不仅仅有方法的意思,还有方向和本源的意思,想提醒自己创造力、创造之源”,在采访的过程中,创造、创新也是张庆提及最多的一组词汇。


公司甫一建立,张庆依靠以往的业务关系与人脉,带着十二三人的团队,先后拿下了CBA、安踏和TCL的品牌顾问业务,“CBA和安踏都是品牌顾问,收月费,而TCL则是营销打包,case比较大”,据张庆介绍,在2008年左右,关键之道已经能获得近千万的营收。


2007年底参与的TCL奥运营销竞标令张庆印象深刻,成立不到3个月的关键之道最终在与其他九家公司的比稿中脱颖而出,赢得了TCL的青睐。


而在服务CBA的过程中,张庆带队完成CBA品牌定位和一些创意策划,参与处理了官秀昌国籍门、大郅回国和球迷骚乱等数起危机公关事件,“我们的开局非常顺利,利润和业务影响力没的说,2008年初还组织了大家去三亚度假”,优渥的收益、和谐上进的团队和持续上升的行业影响力,张庆自认为那是关键之道的巅峰时期。


反者道之动,这句张庆很喜欢的道家名言却真真应验了他的创业路,“在贫瘠的土壤里注定无法孕育春色满园的图景”,张庆说。


2009年1月14日,致力大刀阔斧推进篮球改革的李元伟退休,对关键之道的业务带来了直接打击。由于新领导班子有不同的工作思路,关键之道没能维系与CBA的雇佣关系,而由于种种原因,初期的金主安踏和TCL也先后离他们而去。


▼2009年初退休的李元伟


“现在觉得还是感恩吧,与他们也一直保持比较好的私人关系,失去了生意主要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张庆告诉我们。


尽管如此,大环境确实相当不景气,“赛事不够商业化,没有资本注入,体育用品、健身行业急剧遇冷,许多公司凭着情怀在撑,有不少倒下了,我们这种卖智慧的咨询公司没人愿意买单,”在冰冷的行业风暴面前,张庆和他的团队没能幸免。


“每年几百万的营收就这么凭空消失了”,张庆告诉生态圈。


三大客户尚在时,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张庆将团队扩充到了三十多人,然而随着大客户丢失,裁员,便成为摆在CEO张庆面前的最大难题。


事实上,2008年底的裁员成为了张庆创业路上的心结,“我是个性情中人,也想打造一个family一样的团队,大家充实、开心,不得不去裁员的时候,内心非常痛苦挣扎。”


不仅如此,公司业务缩减引发的裁员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关键之道的团队文化,同事离职带来的人人自危,业务线消失导致的无所适从和大体育环境的不景气,让关键之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境地。


“人心开始动荡,断臂求生的阵痛记忆犹新”。据张庆的描述,关键之道开局的极度顺利使团队并未很好进入创业状态,关键客户流失时出现整体混乱,2011年,公司出现了零盈利的尴尬局面,公司不得不放下曾经服务大客户的身段,“做几万的赛事执行,做校园推广,很努力很努力地去拿下了NFL、cuba和中网,勉强撑住了公司。”


▼2009.2.19 中网签约关键之道



  • “你知道麦肯锡吗,我们要做体育行业的麦肯锡。”


张庆告诉生态圈,即便在最艰难的光景里,也依旧坚持把中国运动员价值排行榜、关键价值体育研究院这些没有商业收益的事做了下来。


在创业初期,张庆常常这样向人介绍公司,你知道麦肯锡吗?我们要做体育行业的麦肯锡,现在他则希望用“创新工场”来形容自己的团队。


尽管如此,在关键之道的创业初期,张庆有点像是独自奋斗的孤家寡人,而面对最艰难的境地,伙伴则先后离他而去,“真的体会到了创业维艰,想商量其实找不到人,任何后果都需要自己来承担。”


转机出现在2011年底,早前离开公司的肖建以合伙人的身份重新加入了关键之道,这是张庆的第一个合伙人,在肖建的坚持下,张庆开始调整公司的管理架构,“最困难的时候,两个总监愿意掏钱出来加入公司,但我没有主动去思考公司的玩法,他们也先后选择了离开。”


▼张庆专题发言



一定意义上看,肖建的加入是关键之道的转折点,从罗德公关回归的他果断砍掉了已经赔了80万的B2C少儿橄榄球培训项目,让关键之道重新回到咨询以及公关传播的主业上来。


“从2012年开始重新盈利了,后来又引入了新的合伙人刘旭,组成了公司的高管铁三角”,在形成了稳定的高管结构后,2014年底,关键之道开始寻求变化。


张庆说,期初尝试过骑行APP、体育旅游的市场调研和规划,然而最终都无疾而终,“那时有负责运营和客户拓展的肖建,商业模式上有刘旭支持,我基本没有太花力气去打理公司,隐隐觉得不应该小富即安,却不知道怎么使力。”


  • 得法且勤,二次创业


46号文拨动了张庆敏感的神经,关键之道开始了新的转型,而他把2014年底至今的时间,定义为公司的二次创业。


张庆告诉我们,既然是再上路,便需要汲取教训,他开始酝酿全员的持股计划,“就像我的两个合伙人一样,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担当,成为公司所有者的一份子。”说这些话的时候,酷爱马拉松的张庆满身坚定和激情。


▼马拉松是张庆的一大爱好



“我们这群人的能力在哪?可能更多在体育与商业结合的创造力,除此之外可能是我们常年在行业里摸爬滚打积累的一点资源”,张庆说的比较坦诚。


据透露,关键之道的未来,除了保持原有咨询、公关业务的稳定,也会介入到一些投资方、政府的体育产业规划,“实际上这也属于传统业务,但收益确实比较高,也是政策带来的一波风口吧”,张庆表示。


除此之外,面对如火如荼的体育投资市场,张庆也做了一定准备,“我们试着把自己的创造力变成一些小项目,自己孵化、找天使投资,通过项目公司的方式发展,”据张庆透露,其中一个项目是体育产品及服务的B2C2B线上平台。


“我们也在做一些帮助小公司的事,包括梳理商业模式,对接资源、投融资和营销推广,这也跟我们创立之初的使命密切相关”,张庆说。


谈到企业定位时,张庆表示,不论是麦肯锡,还是创新工场都不是那么恰当的比喻,“这个时代缺的不是钱,是能满足消费升级的有效供给,我们不会去像别人那样通过整合资源去做投资,而是要用我们擅长的能力,去创造出更多具备商业价值的服务应用型产品出来。”


  • 情怀不能当饭吃,却比饭重要

 

在关键之道的创业路上,曾有许多公司找上门来,希望兼并、收购张庆团队,但张庆始终没有松口,他告诉我们这始终不是自己想要的,“这个行业是需要商业智慧的,也需要咨询公司,这是我们的情怀所在,也是行业需求。”


一个好消息是,张庆和他的关键之道已经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据张庆透露,一个带有行业资源的战略投资人,愿意以合理的估值去购买关键之道的一些股份,这也是成立九年以来,关键之道的第一次融资。


“在我离开李宁时的那些同事很多都成了富翁,而我在这个行业创业了九年,也没挣到什么钱”,最困难的时候,张庆甚至准备把在北京的房子抵押给员工发工资,“精神层面来说,我非常富有,物质上我也一定会变得富有,可能使命还没有达成,还没有活到真主希望的那个样子吧”,张庆是一名典型意义上的穆斯林,在他的观念里,从事体育产业本身就是一种命运。


时代的转变对张庆们来讲是一个好消息,从被甲方“骗方案”到咨询业务稳中有升,甚至一些项目、投资机构愿意以月费、无形资产入股的方式让张庆团队长期关注该体育领域,张庆告诉我们,“关于战略投资的更多细节目前还无法披露,但大方向是好的。”


“很欣慰,终于算是挺了过来,我始终觉得做体育这行,情怀确实不能当饭吃,但比饭来得重要,”作为守望行业二十年的老兵,张庆有资格这样说。


▼2014年冬天,张庆驱车到昌平给中财学生讲课


主笔:Camel


✎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