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曾有5000家足校,经过我们多年的努力,现在还有不到20家

2015-12-27 赵森 体育产业生态圈




中国一度有过5000所足校,然后,经过我们这几代人的努力,到2014年还有20多家……借用郭德纲老师的黑色幽默来说青训,却道尽了个中辛酸。

如今,新的一波足球热潮正起,我们却不禁回想起这段青训演变史,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过去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能否在这次热潮中避免呢?



在46号文公布之后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这一年里,产生了诸多关于足球的话题,3月的足改、两万所足校的建设与落实、中超80亿转播费、习大大参观曼城和之后的有关收购、国足再次仅存理论上的出线可能、恒大的亚冠和世俱杯之旅……毫无疑问,2015年,足球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在关于足球的所有话题中,青训,无疑是最受人重视,又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话题,笔者相信,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大家或许已经听得耳朵快要起茧了。然而,每当中国足球失利,青训问题仍然是我们不能逃避的足球原罪。



转眼间,中国足球职业化过去了20年,这些年里,咱们学巴西、学意大利、学西班牙、学法国……几乎把世界豪强学了一圈,但我们依然没能学会到底该如何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甚至是在亚洲范围内也被人甩开了数个身位,今年中超最佳新人奖由于候选人数不足而空缺,更是折射出了人才断档的困境。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到底是咱们青训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中国青训模式的历程,看看到底问题出在哪儿。


下图是中国青训工作发展的大致脉络——



首先来看第一个阶段业余体校制。


业余体校制源于传统的“三级训练网模式”,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成为了培养中国球员的主要模式。早期主要是国家主导的公办体校,校园中的足球苗子可以到业余体校中得到更好的训练,逐级向上发展,最终到省级或者国家级层面。


※三级训练网,即从初级的传统体校和中小学运动队,到中级的体育运动学校和业余运动体校,最后到高级的国家集训队和专业的运动省队。



随着体校的发展,一些足球基础和氛围较好的地区,社会力量加入进来和体校共同培养足球人才,后来甚至出现了完全由社会力量出资办的民间足球俱乐部,不过这些仍然属于业余体校的范畴。




这个训练机制,曾经为中国的竞技体育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但单人项目居多,团队项目尤其是三大球则相对较少。


下一个阶段,是大量以政府或者社会投资办理的足球学校。



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足球学校


足球学校的兴起,还要从邓小平爷爷说起了。90年代中期,为响应小平同志“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河北秦皇岛足球基地建立了中国足球学校。足球学校里,文化课和足球训练协同发展,足球的硬件设施、教练人才、课程安排都比一般学校更适宜足球运动的发展。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押韵,嘘……)




随后全国各地掀起一场举办足球学校浪潮,近5000所足球学校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随着足球的职业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中国足球也进入了一个巅峰期。


在那段时间里,足球学校对中国足球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我们熟知的郜林、黄博文等球星正是出自中国足球学校,韩鹏、王永珀、周海滨等国脚也出自著名的山东鲁能泰山足球学校,而根宝足球训练基地也培养出了武磊、张琳芃、蔡惠康等多位现役国脚。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足球学校都挺过了漫长的中国足球寒冬,最早兴起的中国足球学校,在中国足球最落寞黑暗的2009年,被迫停止招生,到2012年只剩下14个学员在等待2013年高考,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足球报关于中国足球学校兴衰的报道


2014中国足球发展论坛上,恒大足球学校校长刘江南说:“发展国内青训,是中国足球振兴的根本之路。目前要完成校园足球所具备的条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多少年我不敢说,因此在衔接过程中足球学校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恒大足球学校执行校长刘江南


“但是我说的足校学校是新型足球学校,传统足校是办不下去的,赵达裕先生说最辉煌的时候有5000多所,大浪淘沙所剩无几,目前不剩20所了,而且不景气,有哪家不亏损的?没有一家盈利的。”刘江南继续道。



众多足校中消失的一所,高丰文足校已变菜地

by网易


现如今,足改方案中提出了“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现有5000多所基础上,2020年达到2万所,2025年达到5万所”等规划。


随着政策的出炉,“新型特色足校”成为了一个新名词,出现在了大众的眼前。



我们的科技水平逐渐提高,田径、游泳等基础运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而且,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青训的投入也肯定高过当年。在这个新的发展机遇下,这些“新兴特色足球学校”,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咱们需要一个有代表性的栗子!




笔者注意到一个有趣的巧合:在联赛和亚洲赛场上所向无敌的广州恒大,却在今年的足协杯中以1-2不敌新疆达坂城,爆出了一大冷门。



恒大和新疆达坂城队在足协杯的比赛中


而在今年10月的青运会上,同样是广州队和乌鲁木齐队会师U16男足决赛,相似的是结果,那场比赛中,同样是乌鲁木齐笑到了最后,比分也是2:1。



广州队和乌鲁木齐队在青运会上


看到成年队和青年队如此这般的比赛结果,无疑让我们对新疆和广州两地的青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深度分析一下这两个地区的足球青训,看看模式是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下图是两地的青训模式:



以上两图来自马德兴(madexing)


新疆,目前仍然以政府主导的业余体校为主,而广州的人才输送机构虽然看起来更为成熟,但其实仍然是属于业余体校制度,只是在此基础上,吸纳了大量的社会力量界入,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和提升。



广州U16男足


从效果来看,是怎样的呢?


除了广州恒大在职业足球领域呼风唤雨之外,2015年的青运会上,广州U16的男女组双双夺得亚军,并且在青运会的前身城运会上也有不俗表现,同时也培养出了林良铭等新星。


新疆赛区的超高上座率


新疆的足球氛围多次震惊国人,上座率超高。


而且,在全国青少年校园冠军杯赛上,近三年的小学组冠军都被来自新疆的学生球队包揽。笔者有幸参与了2013年在鸟巢举办的校园冠军杯决赛,看到新疆的孩子们的运动意识,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都要高于同年龄段的对手



青运会上庆祝的新疆球员


由此可见,即使是业余体校培养机制,仍然可以培养出不错的青训队伍。广州和新疆队的出色战绩说明了这一点。


而且,之前业余体校机制式的国家队成绩好于现在的国家队,或许能够说明,我们成年队迟迟出不来成绩、球员人才严重断档,根源问题并不是出在培养机制上。




这给了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从体校制度过渡到专业型足球学校,再新型足球学校,再到学习很多国家的优秀模式,我们做了太多形式大过实际意义的事情。我们总希望找到一条快速取得青训结果的捷径,却忘了青训这件事,本就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缺的并不是所谓的培养模式,面对青训这座没有近路可走大山,我们缺的是稳扎稳打,坚持一种模式进而不断改进优化的决心!


自足改方案提出,足球进入到校园以来,“满城尽跳足球操”,“足球四六级”、“足球风”、“大肆圈地建球场”,各种乱象让人目眩,一时间,仿佛中国足球从未有过的盛世到来了。想到曾经中国足球学校的那一股热潮,当下足球的热度也不免令人心生担忧:这真的就是足球的春天吗?




全社会都关注足球的现象势必会对中国足球的发展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然而我们不免担忧的是热潮中所产生的盲目、跟风和投机。


足球青训的发展绝非一日之功,以日本、德国为鉴,就算是模式正确、政府支持、社会助力,也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来收获成效,中国足球自然也不会例外,有关方面需要更有耐心一些。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青少年足球的培养关系到整个足球大业的发展。切勿出现办足校,建场地的政绩和面子工程,因为中国足球确实已经耽误不起,青少年们更是耽误不起!




作为体育工作者,我们当然非常希望看到新式足球学校会越来越多,校园足球会越来越火,希望改革的脚步越踩越实,让体育真的走进每个人的生活。


因此,我们在这里带着大家回顾这段足球青训的兴衰历史,也是希望大家能更冷静的面对新的一轮足校热,千万莫要再让《过秦论》中的那一句反复出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相关阅读


感谢生态圈小伙伴赵森供稿

部分内容来自马德兴《深度-业余体校真过时了? 》

题图来自网易新闻,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点哥、郭了个日、Came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