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IDG熊晓鸽:虽然冬博会只有我一个投资人,但我并不觉得孤独

2017-09-07 ECO 体育产业生态圈

9月7日,2017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在京开幕,作为本次冬博会媒体合作伙伴,体育产业生态圈全程参与报道本届冬博会。而在采访间里,生态圈对话了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从资本角度解读了冰雪产业的前景与机遇。


文/ 吴 嘉伟

编辑/ 郭 阳


采访开始前,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不断地在房间里打着电话,中英文交替。正如大多数人对投资人的印象,忙碌是他们的代名词,一年中不停地看着项目,讨论着投资、并购等林林总总与资本相关的所有事情。


在偌大的媒体采访间,仅有的这一位投资人显得特别乍眼。体育新媒体版权、体育市场的普及,在这些快被说烂的话题与反思中,对于坚定布局体育产业的熊晓鸽来说,他的话语又显得弥足珍贵,期望给行业带来些许新的思考


“虽然今天只有我一个做风投的在这里,但我并不觉得孤独,我觉得反而是一个好事情。” 现场自嘲自己“太Lonely”,但这寂寞中,反而流露出率先起跑的快乐和自信。


采访开始后,亲切、和蔼的态度,时不时地轻松幽默,让在座的记者瞬间与这位鼎鼎大名的投资人拉近了距离,无法想象这是创业者眼中高冷、严肃甚至毒舌的“投资人Style”。而关于他对体育产业的种种看法与交流,就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逐渐展开。




有人说如今的体育产业投资环境,特别像早期的互联网,大家都在不停地关注和追逐。2022年在家门口的冬奥会,让这种追逐变得更加狂热。


熊晓鸽并没有否认这种“互联网”似的体育热潮,相反,他认为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基本满足衣食住行等刚性需求的基础上,老百姓会更多地关注健康与快乐。锻炼身体,寻求生活的幸福指数,很自然地就会促使大家参加体育活动,从而离不开体育。


在大众眼中稍显陌生的冰雪运动,在冬奥会和体育产业改革的双重刺激下,显现出新的市场生机。与夏季奥运会的运动项目相比,冰雪运动相对比较高端,无论从装备、运动设施条件和时尚程度,都有很强的潜在消费市场。冰雪强国的瑞士、挪威、瑞典等国家,此次受邀来到北京,展出众多冰雪运动硬件设备和项目体验,也让国内的来宾切身感受到了冰雪项目的酷炫与魅力。


“无论从竞技体育层面,还是冰雪运动的休闲普及,我觉得中国举办2022年的冬奥会真的是极其具有远见的一件事情。” 熊晓鸽相信在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基础上,冰雪产业的发展值得期待。




国际滑冰联盟主席 Jan Dijkema在采访中也对生态圈表示他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并欣赏中国在冬奥会筹备上做出的努力。“2022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既有利于冬季运动的开展,也将推动冰雪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滑冰联盟也将和中国的相关企业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冰雪市场潜力巨大,仅仅冰雪运动装备这一部分就有很大的空间,但中国冰雪运动起步晚,底子薄,也没有普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在熊晓鸽看来,布局冰雪产业,主办冬博会的初衷,也是希望把国外优秀的设备商、运营商、服务商都引进到国内来,让国内的人先接触了解到冰雪运动与冰雪生活,能够亲身参与体验。


IDG资本亚洲区副总裁徐洲也认为,正是基于普及、交流的理念,才将北欧等冰雪强国以主宾国的礼遇吸引到中国来,将这些国家冰雪产业公司最完备和成熟的人才、管理、服务理念带到中国。对于我国相关的体育产业公司,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合作机会,也能进一步提高国际化视野。


正因为冰雪运动的独特性,熊晓鸽希望未来能有冰雪专项资金设立起来,投入到市场中,去支持发展冰雪产业,未来的商业价值大有可为。而由冰雪产业衍生出的多种技术运用,例如造雪、救援等,也将丰富产业投资的选项。




具体到冰雪产业的投资逻辑,熊晓鸽认为要学会对整个行业与产业链的详细分析。“不能什么都做,可做的会有多大规模,什么情况下可以退出或者上市,这些都是需要理性判断的。” 即便已经投资成功很多的公司,可他依然带领IDG在投资的路上不断总结,追求更大的商业价值。


一边考虑是否成立冰雪项目的专项基金,一边也希望国家能够出台一些专项优惠政策如税收等,给予冰雪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不仅要保证我国冬奥会的成功,也要让冰雪运动真正地在国内普及开展起来。”熊晓鸽希望在冰雪产业化的发展浪潮中,竞技体育与大众参与都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在具体开展中,相关企业的盈利模式,如何与政府进行高效的合作,如何兼顾商业性与公益性,还是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花时间去解决。


随着采访的深入,对投资逻辑极为谨慎的熊晓鸽,却表现出对技术领域的推崇与关注。


“听说东京奥运会将要采用8K的显示技术。如果成为现实,8K显示技术在体育运动中的普及,以及通过奥运会的放大,将倒逼并刺激市场的进步。如果8K显示技术得以推广,那么手机、拍摄设备等一整套产业链都将迎来巨大的投资与变革。回头看今天移动互联网的热潮,商业起源都是智能手机的技术革新。”当说到技术革新带来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他的眼里闪出些许兴奋。


作为投资人,他需要用专业、商业化的视角留意每一处可能发光的角落,不能掺杂个人喜好。而他本人,却丝毫没有掩盖对体育的热爱。在波士顿大学留学期间,熊晓鸽经常去看校队的冰球比赛,在这过程中,他不仅体会到冬季运动的魅力,也时常问自己什么时候中国才有这些酷酷的运动。而如今的冰雪产业时机,也正让他20多年前的设想得以成真。


但在投资的热潮中,总不乏投机者。


针对体育新媒体版权的炒作和国家限制投资国外体育俱乐部的政策颁布,熊晓鸽认为还是要区分投资者与投机者的本质差别。“体育新媒体版权价格高的离谱,脱离了正常区间,缺乏理性的判断。任何行业做投资,如果像炒股一样,那这是投机行为,不是投资行为。”对于动辄几亿、几十亿人民币的版权费用,他笑言没有办法能计算出如何盈利。


就连早年间进入中国的NBA,熊晓鸽也分析指出在当时姚明退役离开NBA的形势下,下降的流量,有限的盈利模式,使其当时的高估值逻辑并不能成立。他也进一步补充到:“体育新媒体版权也不是技术,搞体育的投资不能用投机行为做,必须要以长期的投资行为认真对待。”



延伸阅读:中超太贵,CBA不易,“排超”正起步:国内三大球版权值多少?


“商业模式总是需要盈利,短期内可以烧钱,但最终趋向都是必须赚钱的。” 理性的判断,行业急需。他以早期投资里昂俱乐部为例,阐述了自己的投资逻辑。首先因为项目已经是上市公司,价值摆在那里。其次主要是考虑引进该俱乐部非常完备的青训系统,为此专门与其青训体系在国内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由中方控股。基于国内足球学校的市场需求,推广该套青少年培训体系。“所有的投资是需要理性判断和分析的,一定不能着急,” 他再次强调。


体育投资的耐性和长周期,也是现实所需。产业化刚刚开始,尤其是冰雪产业,从普及的角度讲,尽管建设了越来越多专业级的滑雪场,数量总体上还是非常少,需要走的路还有很多。不仅如此,人才、管理、服务方面的缺口也很大。国际奥委会委员,冬奥会500米速滑冠军杨扬也对生态圈表示中国体育产业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尤其是冰雪产业,人才非常短缺。但培养相关领域的人才不是短时间里就可以做到的,需要耐心和时间。


熊晓鸽在谈话中始终认为从产业的角度,体育还是归类于服务业。冰雪产业的发展,也要更多地与旅游业结合起来,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与商业价值。从这一点看,冰雪产业就不仅仅局限在体育的概念里了。同时,冰雪产业衍生出的营养学、食品学、医疗保证等分支,又进一步扩大了冰雪的产业机遇与市场空间。“中国的体育市场很大,但是纯体育的独角兽公司还需要等一等”,熊晓鸽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而在今年大热的“体育小镇”概念也十分契合冰雪产业的特点,熊晓鸽也表露了一丝担忧,“我担心有人会利用体育小镇的名义来获取政府用地,实际做房地产开发,如果冰雪运动没有做起来,到最后又走向卖房的老套路,国家也是不会鼓励这种做法的。”


而对于可能出现的冰雪投资热潮,他认为这是一件利好事情,毕竟投资的项目不是以竞技体育为出发点,而是结合着旅游与休闲度假。而有了造冰、造雪技术的支撑,让冰雪产业的全国普及成为了可能。


采访中的每一个问题,熊晓鸽都认真聆听,如果没有理解,会请提问者反复解释,但当他听到“热血”、“情怀”时,他直接说到:“喜欢一项运动,与商业的成功是两回事。好的投资人或者企业家,一定是要把公司做大做强,做到持续发展,做到能够盈利赚钱,对股东和自己的员工负责,并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赚了钱以后,再去做与情怀相关的事,才是真正的情怀。



本次冬博会媒体合作伙伴体育产业生态圈(ID:ECO-SPORTS),展位No. 5.150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当代明诚260页回应新英收购案!公关稿之外的深度解读都在这里了

从押注开心麻花,到投出洛克公园,跨界者郑培敏的体育资本论 | 体育新资本

当阿里体育、国际雪联、北京体育大学走到一起,3000万人上冰雪的小目标能实现吗?

打雪仗也要进冬奥!率先入局的这家公司,能推动实现3亿人上冰雪吗?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生态圈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