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檬电台停播后记,还记得十年前的体育梦吗 | 人间

2018-02-02 ECO 体育产业生态圈

在网络电台的概念尘封多年之后,如今,知识付费的风口渐起,资本与人才开始向着互联网音频平台汇聚。

而在10年前的2007年,一个名叫“青檬”的网络电台,也曾带给一代人美好的回忆。在那个年轻人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时代里,我们一起拼搏,一起造梦,一起见到了行业的潮起潮落,沧海桑田。


文/ 葛 思文

编辑/ 郭 阳


随着知识付费风口的到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网络电台APP,又站上了新的时代风口,吸引着大量的资本与人才的加持。


而体育的世界里也曾有过一个网络电台——青檬网络电台。对于很多出生在80年度末、90年代初的年轻人来说,这个名字可能并不陌生。

青檬网络电台当初的模样:这样传统的页面,很多人应该都已经忘却了……


十年前,互联网不像今天这样日新月异,微博也不如今天这般流行,年轻人会在校内网(即后来的人人网)、开心网、贴吧等平台上找寻自己的社交和快乐之源。2007年,在一群20多岁的年轻人的努力下,这家共青团下属的年轻人的电台——青檬网络电台,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的9909房间应运而生。


而2008年成立的青檬体育台,则成为了很多未来的体育人进入体育传媒工作前的第一站,在这里,年轻的体育人评论赛事,报道比赛,录音发稿。可以说,这是一群大学生,为了体育梦想一起努力奋斗的故事。


那个年代的青檬体育台,页面同样很复古


滚滚时代翻两番,在时代的浪潮下,青檬网络电台没有存活到今天,而青檬体育台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即便如此,青檬播撒下的体育种子,依然在那一代年轻人的主播与主创心中发了芽。


青檬体育台的微博更新永远停留在了2014年北京首钢第二次夺冠的那个晚上


FM里有一个经典的环节,叫做“最佳11人今何在”,看着昔日的爱将散落各地,会让人唏嘘不已。而如今,当初的那批主播和主创们,如今有的还在体育行业中追逐梦想,有的却早已远离体育,开启了新的里程。


体育产业风起云涌,作为这十年体育行业中的见证者,这群秉承热爱的年轻人,最真实的感受到了体育产业沧海桑田的巨变。


站在新的风口之上,站在体育的舞台上,曾经是他们一员的笔者再次联系到了当年一起承载欢笑和泪水的战友,一起聊一聊电台背后的体育人生。


2016年一度红极一时吸引无数明星做客的青檬音乐台停播,宣布青檬彻底走进历史,但美好回忆还在



体育解说员——刘腾


刘腾可以说是体育台的元老,笔者作为一个米兰球迷,第一次做节目就是和身为国米死忠的刘腾搭档。


当时,每周一的国际足球盘点往往是笔者和刘腾合作完成。有意思的是,上节目之前双方得先对米兰双雄本周的表现评头论足一番,避免节目中两个人因观点的不和导致拌嘴。


从小对足球和体育的热爱,让刘腾立志于从事足球解说的工作,把体育和专业播音主持相结合。如今,随着刘腾在新媒体平台上对意甲的持续解说,很多人在看球时已经能不假思索的想到他的名字与那浑厚的嗓音。


刘腾(中)在乐视体育解说时的照片


电台这样的平台更需要年轻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给出新的观点,而解说意甲则需要的更多。在刘腾看来,在前辈们趟出来的这条道路上,还需要扎扎实实的把成型的东西学好做好,考虑清楚自己的人设安排,再去做一个适合自己的选择。


而对于这个时代,刘腾也感概于如今年轻人的幸运。如今,主持和解说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青檬帮助他走上了新媒体的平台,在理论之外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让刘腾有机会明白需要以怎样的状态对着话筒讲话,怎样做一个广播节目,怎样和嘉宾交流。正因为这样的经历,让他有机会一步步的成长为一名解说员。



自由摄影师——丛妍


同样是因为对体育的热爱,北外出身的丛妍来到了青檬。


相比于台里其他同事,这位“女汉子”对摄影的痴迷台里无人能及,而她最初的梦想也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摄影记者。



不过,由于台里人员有限,一个大赛的报道往往只能有1、2名记者完成,因此,丛妍在比赛现场的工作经常需要连轴转的工作,采访、录音、编辑一肩挑更是家常便饭。对于一位女孩来说,这样的工作环境其实很辛苦,但她却总是笑呵呵的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自己也享受着那份充实和收获。


虽然最终没能圆自己的体育摄影梦,但丛妍和摄影的不解之缘并没有就此中断。过去5、6年,她的足迹遍布全球,拍摄了许多优美的照片。现在,丛妍可以近距离接触很多著名人物和一些重大事件,但她还是非常怀念的表示,在电台的那段一肩多挑经历,其实反而更像是奋战在新闻最前线。


丛妍摄于昆明 2015年2月


在北京申办2022冬奥成功后,丛妍也开始用摄影记录冬奥带给崇基的巨大冲击。过去的一年多里,她一直在做河北崇礼筹办冬奥会的摄影故事。我们期待着,未来她能给我们展示冬奥带给崇礼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及那背后的有趣故事。



体育记者家属——范雪竹


作为台里的元老和第一位体育主播,范雪竹一路看着青檬的成长,体育台的成立发展以及最后无奈没落。虽然如今她本人已不再从事体育媒体相关工作,但家里的另一半却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体育记者,这也让她的生活依然和体育密不可分。



在谈到那几年的主持和采访经历时,范雪竹谈到的最多的是看到了体育人对体育热爱的力量是有多么强大:她和小伙伴们一起风雨无阻的直播,很多时候都是零报酬或者自己贴钱在工作,人员不足每个人都是全能战士,共同支撑起了栏目与一整个体育台。


范雪竹告诉我们,每周有好几天需要从北外门口的魏公村上车一路挤到北师大门外的铁狮子坟站,而团队里甚至还有要从昌平长途跋涉过来做节目的。多年以后,每当聊起在德胜门公交站追赶345和919的经历,大家都是一把心酸泪,泛起一波辛酸又甜蜜的回忆。


当年那份简单的聘书,却被无比用心的珍藏了起来


告别体育媒体之后,范雪竹也终于可以放下职业包袱,单纯的享受比赛了,甚至还有不少机会可以与家里的另一半一起出国看大赛。她终于不用考虑如何选择角度,思考哪些比赛在节目和话题适合在节目中呈现,想着等下赶紧抢个好位置录音,以及节目中究竟该说些什么。


也许,把热爱当做职业,就要承担随之而来的种种问题,只有作为一个旁观者,才能放下心情,享受体育带来的那份单纯的激情和震撼。



非体育行业的投资人——王璐敏

 

前文说到从昌平来新街口北师大做节目的战友中,必然要提政法大学出身的王璐敏,每周她都要有两天,风尘仆仆的坐一个半小时公交赶到台里。


学法律的王璐敏看似与体育毫不沾边,但作为一个“Kimi”(基米-莱科宁)死忠却是台里响当当的F1大拿。以至于台里后来将每周三的时间固定为F1专题节目,而直到今天这恐怕也是电台类节目中唯一一个赛车专题节目。



如今在投资领域工作的王璐敏,已经很少在能看到她的朋友圈出现有关体育的消息。而作为一个体育圈的局外人,她对体育电台没落的看法,或许更加有代表意义。


在王璐敏看来,时代的发展,获取信息渠道的增多,让用户可以更自主的选择最便利的和最感兴趣的信息,一档1个小时的节目对某些用户的价值可能就是10分钟,在信息爆炸和时间碎片化的情况下,大家不会再花更多的时间来收听或者关注。电台在内容上本身的无法选择,是被用户抛离的最主要原因。


不过,这段经历同样给了王陆敏留下了很多,而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除了节目上合作外,平时一大帮人也经常去看球、听相声、看话剧、看演唱会、打牙祭啥的。同样的经历与付出,让大家成为了能交心的朋友。


现在回想起当年一帮人起早贪黑跑赛场赶稿子的日子,都觉得是很美好的回忆。而这似乎也有点像在创业公司工作——在年轻人聚集的平台上每个人自由发挥余地更大。跟在大公司里一个萝卜一个坑,按部就班的工作相比,不同的平台得到的也不同。你没法说哪个更好,还要看个人的选择与喜好了。



体育咨询公司员工——陈驰


叫陈驰的体育人不少,而对于青檬电台的陈驰来说,他的的体育故事可以说是充满起伏和波折。


相较于其他年轻人毕业后直接进入这个行业,在国企稳定的工作了四年之后,陈驰为了继续体育从业者的梦想,选择放弃安逸稳定,加入青檬体育台,进入体育这个玩命又不一定能挣到钱的行业,无疑需要很大的决心。


谈到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陈驰略显无奈的说出了四个字:父命难违。原来,因为家里的缘故,陈驰在毕业后选择了一份稳定的财务工作,一干就是四年。而在枯燥繁杂的工作生活中,看球成为了一记调味品,总能让陈驰在最疲惫时放松下来。因此他也选择听从自己的内心,加入了体育行业。


事实上,看球也一直都是他的爱好,笔者和他沟通最多的对话也是,今晚去看首钢不?


如今的陈驰除了本身的体育咨询工作之外,也开启了一段新征程—在高网解说网球赛事


陈驰同样表示,电台那段工作经历是我人生当中美好且难忘的一段回忆,很感激那一段经历,让一个从来没从事过体育行业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了编辑、采访、直播、做节目等一系列工作内容,并由此树立了信心,交到了朋友。也很难得能够碰见一群没有私心,一起为了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兄弟姐妹。“现在看来,青檬体育台是我梦想扬帆起航的地方。”陈驰告诉生态圈。


在离开青檬之后,陈驰也一直在寻找重返体育行业大家庭的机会,2016年参加了政法大学体育产业管理MBA培训班的学习,17年考取了体育经纪人国家职业资格,后来又就职于一家体育咨询公司,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为对这个行业还是有梦想的,所以才一直有努力付出的动力。




作为他们之中的一员,笔者也常常在思考,为何体育电台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越来越难以生存?在知识付费风口渐起的今天,体育电台是否还有崛起的机会?


十年前,体育电台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均兴盛一时。线下节目可以吸引司机和年长用户,线上节目针对校内铁板用户同样有不错的反响。那时,从线下北京体育广播的体坛夜话到中国之声的体育评书,再到青檬的体育嘉年华都有稳定的用户群,但后来却不得不面临的消失的结局。


多位如今的行业大咖当时都来访过青檬体育台


从性质上看,本身体育更多的是需要去靠图文视频来进行传播及推广,电台这种形式对体育传播有些局限。


而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里,大家的选择更多了,信息更爆炸了,时间也更碎片化了,再加上移动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如今对媒体内容的消费使用方式都在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难以踏实坐下来通过收听一档节目了。


想想看,曾经校园电台是全校学生娱乐的调味品,有时间王者荣耀上上排位,打开个直播平台给主播刷拨儿礼物双击个666,年轻人很难再听着电台,露出会心一笑了。暂且不提这样的娱乐方式利弊如何,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台被人冷落虽然很令人惋惜,但也实属正常。


只是,我还会时常怀念起那段日子,在腾讯、PP体育、乐视等新媒体平台兴起之前,有这样一个全部是年轻人的体育平台,为了热爱而奋斗。时刻保持着一颗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心,才能更好的在短时间了解行业,也了解自己的真正想要什么。


在青檬体育台,笔者也与詹俊老师有过合作


在青檬,年轻的人们无所畏惧,没有尊卑长幼,所有人一起拼搏,留下了那些有关体育的美好回忆,与今天更好的自己。


很快,生态圈的电台节目平台也将会上线了,也会为更多热爱体育的人提供一个发声的平台。希望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机会在体育媒体的舞台上展现自己,让热爱与事业结合,在体育的世界里获得更大的成功。



《人间》,是体育产业生态圈推出的一档体育人物纪实栏目。从时代风口上的弄潮儿,到兢兢业业的普通人,在体育产业奔涌的时代浪潮里,我们力图还原每一个人物最真实的面貌,因为正是无数个他们,最终构成了行业的全貌。


这里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如果您或身边的朋友愿意分享一段经历,不妨通过后台留言联系我们,不论是平凡世界抑或是英雄史诗,生态圈愿意成为这段故事的记录者。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版权流转间,年轻体育解说的筑梦之旅 | 人间

讨薪,解约,创业…「后章鱼TV时代」的主播人生

从互联网到电视台,一个体育小编的寻梦环游记 | 人间

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体育人生 | 人间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生态圈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