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寸土寸金之下,香港足球启示录

ECO 体育产业生态圈 2019-05-16

香港,2755平方公里,734万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用“寸土寸金”来形容它是再合适不过。

这个城市的职业足球队对此深有体会,在这里,哪怕你放声大喊“重金求足球训练场”,可能也得不到一丝回应。而业余足球队就完全不同了,你甚至不用说话,因为足球场就在眼前。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同样是足球,职业与业余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这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呢?


文/ 黄 健韬  编辑/ 陈 新进


训练场难寻,职业足球的梦魇?


作为亚洲职业联赛的起点,香港联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达到顶峰。


当时,引入诸多国脚级外援的精工豪取7连冠,风头一时无两。可惜,在精工、宝路华这样的企业纷纷退出足坛后,香港联赛就再也没有重现往日的辉煌。


其实,在香港职业足球的发展道路上,场地是一个极大的阻碍。翻开香港足球总会(HKFA)的“场地资料”页面,里面总共有82个注册球场,除R&F富力使用的广州燕子岗外,其余均在香港。


其中,供港超使用的球场(含备用场地)共有12座,包括大家熟悉的香港大球场、旺角大球场在内,全部都是天然草球场。



从比赛角度上说,香港所拥有的场地足以应付一年100多场的职业联赛。但对于职业球队来说,训练是他们的根本。缺乏训练场地,是很多球队的一大烦恼。


香港的球场绝大部分都由康乐与文化事务署(以下统称“康文署”)管理,根据康文署的数据显示,全港对外开放的11人制天然草足球场共有27个,分布在全港14个区,人造草球场有18个,分布在13个区。


上赛季港超的9支香港本地球队,只有冠军杰志拥有自家训练场,因此,他们可以相对自由的分配训练时间。东方与港大也达成了合作协议,一周至少有三天时间可以在天然草场地进行训练。


乌拉圭球星弗兰在杰志中心训练


相比而言,其他球队就没那么幸运了。球场对全社会开放,意味着球队需要与市民“争夺”场地使用权。尽管足总会协助租用场地,但还是存在球队不得不光顾“炒场党”(恶意租用场地后转让租用权,并从中牟利)的问题。


此外,球场租用按照时段平均划分为数节,这意味着球队的训练时长有着严格的限制,稍有超时都可能会被场地职员赶走。


2013年,提前到达训练场地的元朗队正打算进行热身及相关准备,竟被康文署职员警告“你们再不走,我就报警了”,为此,元朗主帅陈浩然在社交媒体感叹道“在香港做职业球员及教练,真的是一份低贱工作?”



如图所示,港超大部分球队都是在人造草场地进行训练,对于部分外援来说,适应起来没那么容易。2014-2015赛季,标准流浪签下日本外援齐藤诚司,然而在一天后,球队突然对外宣布“日本籍球员齐藤诚司经过两日训练后,因无法适应训练及比赛场地的仿真草地,感到肌肉不适,今日向会方反映并提出解约离队,已获会方同意”,让人啼笑皆非。



齐藤诚司和流浪签约一天后解约


位于沙田的杰志中心在建成一年后,却传出政府有意将土地收回,改建房屋的消息,瞬间引起轩然大波。热心人事自发组成‘撑场大联盟’,通过各种活动,表达保留杰志中心的愿望。幸好,截止目前,杰志中心没有被收回,反倒宣布了扩建计划。


赛马会香港足球总会足球训练中心(将军澳训练中心),这个拥有3个天然草场和3个人造草场的新训练中心早在2005年就开始筹备,历经数次波折,在2016年9月才正式开始动工。启用时间却又从今年四月拖到七月,如今又再次延期到八月。


待将军澳训练中心启动,受益最大的会是中国香港队,他们终于可以告别四处租用场地的日子,拥有一个固定的训练场所;此外,香港足总也希望新中心能吸引更多的外地球队来到香港进行集训,增加收入的同时让香港球队有更多和外地球队交流的机会。


一拖再拖的将军澳训练中心


但港超球队似乎对新中心的落成不大感冒。虽然最终东方选择将这里作为新赛季训练场之一,但总监梁守志在接受《香港01》采访时表示,每支球队每周只能获得一节(2小时)的天然草场地使用时间,而人造草场的费用相比其他球场要高出不少,这并不是一个经济的选择


外援难以适应、规划的场地久未建成、球队训练“与民争场”、甚至建好的场地都随时有可能会被收回,这一切都反映了香港职业足球所面临的场地难题。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想要拥有自己的专属训练场,并非球队有资金支持就能办到的。



球场数量众多,业余足球的天堂?


香港联赛体系共分四个级别,除第一级别的港超外,其余三级港甲、港乙和港丙三个联赛,性质上都属于业余联赛。


这三个联赛多数安排在交通较为方便的市区进行,如蒲岗村道、跑马地等地,这些地方拥有多块人造球场,会在同一天内安排多场比赛。虽然“地方小”是限制香港足球发展的一大因素,但恰恰因为“地方小”,香港得以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联赛体系


相比起草场,香港硬地球场的数量要多得多,全港共有135个七人户外球场,分布在全部18个区,有50个五人球场,它们全部都免费开放。这为香港业余联赛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业余联赛在香港市内的“生活”十分滋润。



7月2日,上水石湖墟游乐场,珠超球队佛山大正金徽、港超球队标准流浪、港丙球队高力北区等均汇集于此,参加“2018回归杯足球赛”。这是一项每年都会举办的硬地足球比赛,法比奥、黎洛贤等港超球员均披挂上阵。



除了官方的比赛外,街球同样是香港足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样的场地条件孕育了香港的街球文化,拿起一双叫做“白饭鱼”的白布鞋,凑够人数“跟队”比赛,无论是总角之年还是花甲之岁,都可以在这里踢上一整天。


在足球学校还不像如今这样不断涌现的时候,街球是年轻球员成长的一个重要舞台,不少香港球员便是在街球中踢出成绩,随后被教练挖掘或推荐到职业球队。前香港足球先生李威廉和弟弟李康廉就是在踢街球时被大埔秘书长陈平挖掘,走上了从丙组到中国香港队的励志道路。


街球也是一众退役球员和中老年足球爱好者发挥余热的最佳场所,在去年的一场比赛中,前港脚刘荣业的片段在网络“爆红”。这位64岁的边锋在场上依然能够潇洒自如完成摆脱,甚至做出“踩单车”等花哨动作。


▶️64岁的前港脚刘荣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1344r2wno8&width=500&height=375&auto=0


而提起香港街球,不得不提的是麦花臣和修顿这两个“街球圣地”,在这里,衍生出了以每年5月-7月举办的东南海杯(现东南海回归杯)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一定规模的赛事。


每年东南海杯都会有一众退役的名将参赛


这项拥有多年历史的比赛在麦花臣球场进行,根据年龄分为40岁以上的五个组别和公开组。多位名宿同场竞技、社交网络直播、滂沱大雨下看台依旧爆满,论氛围,东南海杯绝对不输于部分职业赛事。


这样“不是职业,胜似职业”的街球比赛在香港并不罕见,他们会在专页上发布录像、为球员设计游戏能力卡、进行月度最佳评选等一系列活动。




香港足球告诉了我们什么?


一面是不断为训练场地头疼的职业足球,一面是硬地球场众多,比赛百花齐放的业余足球,“寸土寸金的”香港,究竟是足球的地狱还是天堂呢?


目前来看,虽然职业足球的发展的确受到了一定的束缚,但是业余足球却真实地走进了千家万户香港人的生活。香港足球,论“专”不够,论“全”却可圈可点。这样的发展方式到底是好是坏?我们无法去量化权衡。


那么,当我们在谈论香港足球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呢?



事实上,一个城市的足球想要健康发展,“专”和“全”缺一不可。这一点上,香港不例外,内地亦不例外。


虽然香港的足球水平相比国足略逊一筹,但他们也在努力的耕耘。在我们看来,训练场是一支职业足球队的基本配置,却是很多香港足球队的“奢望”。即便如此,他们从未松懈,一直努力为自己争取。业余足球则充分利用了香港的场地优势,蓬勃发展。


而内地的很多一线城市,场地并不是大多数职业球队需要费心尽力去解决的问题,这也让球队能够专注训练。但业余足球的发展似乎没有那么良好的土壤,这也让很多足球爱好者不约而同地感叹“踢球局”难组。


职业足球与业余足球,并非在两个对立面,恰恰相反,二者相辅相成。我们无意在此对比两种足球的形式差异,但香港足球在寸土寸金地段的发展方式,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帮助我们找到职业与业余足球得以并行发展的诀窍。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阿里A轮战略投资苏宁体育!世界杯后我们去哪看球,定了吗?

一个世界杯结束了,而另一个世界杯即将开始 | 科普

独家囊获德甲,集齐五大联赛,PP体育成为后世界杯流量收割者

优酷携手PP体育,「1+1=?」的歌德巴赫猜想 | 彭强专栏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生态圈官网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