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旗下的罗生门 | 专栏

ECO 体育产业生态圈 2019-05-16

编者按:很遗憾,迄今为止本次亚运会在社交网络上最惹人关注的事情,不再是场内的夺金竞技,而是一桩场外的赞助商悬案。在看到专栏作者对本次事件的分析后,我们不想去过多评判文中观点的是与非,我们只想在重重疑云之中,展示一种相对独立的观点,从而帮助我们维持独立的思考。


因为,相对于事实的真相,我们更想追问的是,当一名职业运动员,三番五次因为场外绯闻,从而成为被讨论的热点。福焉?祸焉?


专栏 | 郭 爱兵 


孙杨穿自己运动品牌领奖的事刷遍了网络,有不少人上纲上线,说这是对国家的不尊重。


很显然这种动不动就把国家拿出来说事儿的做法有些过了。往大了说,这是一场运动员和某服装品牌的商业纠纷。往小了说,就是一个运动员发起的谁先眨眼比赛,试探一下生态系统的底线。


为国争光的最高表现就是拿冠军,升国旗唱国歌。这些没有太大争议,毕竟专业运动员拼得就是第一。无论是组织,个人还是服装品牌,要看的就是冠军,只有这个能最大程度吸引眼球。反过来说,拿不了冠军或者奖牌就是耍流氓吗?很明显不是。只要尽全力拼搏,球迷胜也爱你败也爱你,但输了赞助商肯定不爱你。



从孙杨穿自家品牌运动服领奖本身来说,肯定是违规了,这个没争议。违规之后,当然就是处罚了。如果规则清晰,条款到位,犯了什么样儿的规,就接受什么样的惩罚,这个是天经地义。而且孙杨这么一个大腕愿意以身试法,那是建立秩序的最好机会了。这要按规章处罚,很长时间内不会有明星球员再去试探这个底线。


从着装纠纷,直接引出来不尊重国家利益,置个人利益于国家利益之上,这就有点儿脑洞开的太大了。有评论称“赞助商利益就是国家利益”,和某品牌的广告词超级吻合,这就不能用巧合来解释了。从中立的角度看,有商业策划的嫌疑,有人冲锋陷阵,有人围点打援,希望制造出一副爱国的气势,搞的反对方根本无从下嘴。


但实际效果是爱国牌已经被孙杨自己给化解了,而且看不出任何表演成分。要知道,最能显示一个人本性的方法就是出其不意的突发事件,没有准备时间,一切按照本能反应来。孙杨就经历了这么一出。


在赞助服装纠纷之前,先出现的是旗杆罢工事件,国旗还没升到顶就直接高位滑落。孙杨的第一反应就是要重新升国旗,而且亲自去和现场的话事人交涉,保证现场官员听到了冠军的想法。这一场景,通过转播和社交媒体,传遍了中国,大家的反应也都是比较正面,承认了孙杨对国旗国歌的看重和尊重。



这一事件时发生在某运动品牌挑起“不尊重国家”战役之前,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爱国牌在这里已经打不开了。观众不是傻子,有自己的观察和判断。说违规大家也许可以进行思考,说不尊重国家那完全就是扯淡。


孙杨出道十几年了,虽然还是个27岁的大孩子,但以他的经历和阅历,也不会有毫无缘由的爱,或者毫无缘由的恨。对于自己品牌的尊重和执着是真心的可以看得见的,对于某家品牌的排斥,也或许有他自己的理解,不能一刀切评判。


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查了很多资料,关于某品牌如何获得国家队领奖服赞助的信息少得可怜,具体赞助金额也是只言片语。体育主管部门明确表明,赞助商的选择开的是暗标,不是价高者得,还要考虑民族品牌,过去对于中国体育的贡献,以及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帮助等等。然而没有细节,就无法判断。


关于赞助这个事儿,生态圈实际上前不久刚刚写过一篇关于中超赞助的文章,有兴趣大家可以找来再看一下。


延伸阅读:国安反对耐克十年长约,中超球衣赞助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按照中超公司和某国际品牌签订的十年赞助合同,联赛排名位列前茅的北京国安一年只能拿到几百万的现金赞助。这种用屁股想一想都不靠谱的事儿,居然就在大家眼皮子底下发生了,而且国安确实非常不满,一度在自己的专卖店下架了某品牌的商品。


无论对谁,非要尊重这种所谓的契约精神确实是难为人。赞助商谈判完全不透明,签约过程完全偷偷摸摸,赞助金额百分百遮遮掩掩,回头就一句话,请按契约执行。这不是契约,这是扯淡


掰着手指算一下,国安球票按100元一张算,坐满50,000人,就是500万的入账,何况我从来没见到过只有100块的球票。一年的现金赞助,还不如一场比赛的收入多,这是哪位天才谈下来的合同。确实有很多中超球队知名度不够,需要大家分摊来维持生存,但这个谈判的人或者团队,脑子里想的肯定不是中超那些偏远球队。


回到中国国家队的赞助上来。看到一则新闻,说中国奥委会在2009-2016期间,签下了总额约30亿的赞助费,包括伦敦和里约两届奥运会和数不胜数的其他洲际赛事。这个文章的主题是联欢,说“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谈赞助时,大家说的是生意,谈违规时,主题变成了是不是尊重这个国家。我跟你谈生意,你跟我谈情操,这路数虽不算太野,但逻辑上还是有缺陷。



此外还有一点,如果让生意人来谈中国体育的赞助,也许这30亿只是个起步。你觉得一个亿很难赚,但对于某些人就是个小目标而已。


看到了体育界的主管领导基本上都是专业体育出身,跨这么大的界去搞商务开发,确实需要很大的努力和疯狂的学习。但问题是,懂商业又懂体育的人其实不少,关键是能不能创造个机制,把他们都集合在同一个朋友圈之中。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孙杨亚运领奖却冒两大插曲,意外引爆中国品牌的延禧宫斗?

五大联赛球衣赞助商更迭背后:资本力量的综合博弈

半年营收105.5亿创历史最佳,安踏股价却为何大跌10%?

电竞国家队,拯救亚运会?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生态圈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