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比赛,你是购票还是用赠票?| 体育101

ECOSPORTS 体育产业生态圈 2020-02-28

国庆期间,体育产业生态圈特别推出一档特别节目《体育101》,来跟大家一起畅聊体育圈的热门话题!今天的主题是——看比赛,你是购票还是用赠票?

每当国内有优质体育IP赛事的时候,体育人的朋友圈就会刷屏,圈哥也不例外。不过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其他的声音:这些人,都是自己购票还是赠票呢?如果是赠票,是否会影响到体育票务市场呢?

来一起聊聊吧!


主持人/ 圈哥


去年在参加国内某赛事的发布会时,一位嘉宾在台上说:“咱们的赛事的确办的很不错,今年我专门买了票,全家人一起来看了场比赛……”


这话原意是想要捧赛事,但主办方负责人赶紧接过来话筒,说:“看来我们的贵宾服务工作还是不到位啊,今年的比赛,一定把票送到X总手里!”


一番发言意在解围,却让人倒了胃口。而关于体育行业朋友看比赛究竟是购票还是拿赠票去参加的问题,又被摆上了台面


最近几年,圈哥有幸进入了朝思暮想的体育圈,从这一刻起,不管社会热点如何,在我的朋友圈摄影大赛中,刷屏的往往会是重大体育赛事,在为体育赛事越办越精彩、越来越适合发成朋友圈而高兴的同时,也有人点出了一个隐忧——体育圈去看比赛的这么多,都是买的票,还是拿的赠票?



虽然已经8102年了,但这样一个问题还是一如既往的出现着,大家或是仗义执言直接发朋友圈吐槽,或是心照不宣地享受着赛事带来的福利,发发观赛朋友圈……你究竟站哪边呢?


好了,闲言少叙,在生态圈的国庆特别策划第一期《体育101》中,圈哥匿名采访到了8名行业人士,也听了听他们对于这样一个略显敏感话题的看法。




@热爱足球的熊大


其实从小去看当时还叫甲A的比赛,我就发现一个问题,因为家里的关系,我们去看体育比赛从来不用买票,都是直接去拿票就行。家里人也一直把这当做是一种能力的展示。因为这些赠票,我打小就看了不少足球赛,足球也成为了我最热爱的 体育运动,直到后来成了我的事业。


应该说,进入行业之后才发现,不说别的更多我不太冷了解的赛事,单说足球,其实这里面水还是挺深的,我见过跟酒类、报纸订阅打包来销售的,也见过承包给一家国内体育公司之后来抽成的,而票房的好坏也会直接跟球队的成绩相挂钩,成绩好的时候,一张门票也会在黄牛手中炒到很贵的价格,也算是一种形态的市场调节吧?



应该说,在目前这个阶段,去苛求都是市场行为的购票,可能也要求过高了,反正目前这票也卖不完,还不如拿出一部分给行业里的体育人,用这些“懂球儿”的人去带动更多的人来看比赛,其实也不失为一种策略。就像当年大卫-斯特恩免费把录像带给央视,从而培养NBA市场那样。



@相信商业的阿土仔:


在我看来,过多的赠票,绝对是损害中国体育的一剂毒药。虽然一时或许可以饮鸩止渴,看上去既搞好了行业关系,又填充了赛场的空座椅,但从长久来看,虽然我有点说不上来,这肯定不是一个好的现象,这会从根本上伤害我们赛事的商业价值。


就说个简单的关系,都去拿赠票了,票务公司还做不做生意了?而且据我了解,目前市面上黄牛手中流通着的大量门票,有不少都是先作为赠票发放,然后被黄牛收走的。这种票的出现,肯定会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到本身的票务销售,没有让现场增加观众,却养肥了不少黄牛,继续破坏票务市场的发展。



平时咱们处处都跟欧美去做对比,怎么到比赛赠票这一关,就过不去了呢?



@愤怒的平头哥:


说实在的,现在物价飞涨,吃顿饭、看场演唱会,都得花个几百块,跟看一场顶级商业赛事的价格差不多,而我们的中超、CBA,你要是不挑座位只是想感受氛围, 一张门票才几十块,算是白菜价了,这样的价格都不愿意出,好意思口口声声说自己爱体育?




@Sunny:


是匿名的吧?这么说可能格局有点小……但是作为赠票的既得利益者,我是希望一直都能获得赠票的,大家有赛事的时候互相邀请一下,其实也不过分。当然,理智告诉我,对于行业来说,可能还是买票会更合适一点。但是现在这时代吧就是这样,大家怕的不是不公平,怕的是特权存在,但是却不属于自己。从这个角度出发,让一部分人拥有特权,还是符合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



@漠北艾弗森:


我觉得还是因赛事而异,不同的赛事,咱们区分对待,中庸之道是中国人做生意时的秤砣嘛。


对于票房堪忧的赛事,不光要赠票,主办方还要大力发动相关观众来看比赛。今年韩国平昌冬奥会,不少比赛主办方就邀请了当地的中小学生来观看,这种赠票是没有问题的,不光能推广项目,也是为了电视转播效果好;



对于票房一般的赛事,赠票其实会是一个面子工程,赠票的公司可以给被赠与的人真正的福利与实惠,而收到票的人去现场看比赛,发发朋友圈和微博,其实也相当于在传播上进行置换了,之后的票房可能会越来越好的;


而对于票房好的比赛,我相信,主办方的态度一定是:别找我,我也没票……去年鸟巢的S7就是典型案例,票本身就很难买,在这种情况下赠票自然会是比较少的比重,我听说是只有赞助商方面才有一些吧。



从这样的分析来看,其实我们到不用担心赠票问题。需要赠票的赛事自然会赠票,而买票效果好的比赛,主办方自然是要从票房上大赚一笔。商业社会里,谁也不是傻子。



@Lynx Lee:


说到底,还是中国体育商业化的程度太低。版权、门票和赞助衍生品是体育赛事收入的重要组成。你头部赛事的版权的确是有公司接盘,但是到最后转化成用户会员的消费了吗?衍生品、特许产品这些,做的更差吧?我看连中超都是近日才官宣的。赞助算是多数赛事变现的主要途径了。


既然版权、衍生品这些都没走通单纯的苛责票务走通,让用户去消费门票,本来也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苛责赠票方了,能用赠票把人吸引到赛场去的比赛,其实也算是目前的好比赛啦。那种求人也求不到的门票,一年可能也就一两场吧?




@京都王大拿:


其实赠票也有一个潜台词吧,也是对自己能提供的商品服务信心有限,而大家对于免费的比赛,宽容度还是要高一些。在对提供商品有信心的情况下,还是有不错票房的,像CBA的总决赛、中超恒大的比赛尤其是前几年的亚冠、S系列等一些电竞比赛、一些娱乐与体育结合的比赛,其实票房都还是不错的。



赠票之外,黄牛是另外一个扰乱市场的因子吧?更何况有时候赠票还跟黄牛是串通一气的。赠票本身危害有限,跟黄牛一结合,对市场的扰乱就大了去了。在打击赠票的同时,可能也要想想办法治理黄牛,或像国外那样,给二手票平台一定的生存空间,这样一来,从票价到票房,其实都会跟市场结合的更加紧密。




@油温兔子:


首先我想说的是,赠票这事儿,其实体育发达的国家也是存在的,例如欧洲足球比赛中,球员往往会有一些赠票名额。而在美国,校园体育赛事的门票,我们学习体育管理的就能免费拿到,而一些比赛像女篮、排球、游泳,其实本身也是面向全部学生赠票的。因此 在我看来,赠票可能不是扰乱市场的最大凶手,你觉得朋友圈里晒比赛的多,除了感慨赠票多之外,可能也要感慨一句,自己真的是进圈了……


除了赠票,也想借着这个机会呼吁下二手票务平台的生存空间。读研时我在国外用过不少二手票的软件,非常的方便和快捷。而在成熟的体育市场里,也孕育出了多家以体育为主要业务的票务公司,如曾经代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票务的Ticketmaster,冠名多座球馆并登上76人球衣的StubHub,以及Viagogo、Vivid Seat、Seat Geek等多家票务网站,这其中有与球队或联盟签约的大型平台,也有主做二手票务的平台,各家也在积极迎合目前的移动时代,打造着各种新型模式,其体育票务市场的火热可见一斑。



如果给二手票平台更大的生存空间,其实对于盘活整个市场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赛事的收入无外乎版权、门票(比赛日)与赞助商、特许商品和衍生品,多份调研报告显示,门票收入占体育赛事收入的三成左右,如果可以让票务平台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或许我们的赛事收入也会有进一步的跃升。


我们呼吁不要赠票,其实是呼吁更多遵守市场规律,是想要促进真正的体育消费。而反是谈到消费就要考虑到大环境,目前的体育消费还是低频且低规模的。



好了,有关赠票与买票的讨论,就进行到这里了。目前近年来,中国体育赛事版权无论是价值还是价格都一飞冲天,但中国体育赛事票务的收入却没有随之提升,淹没在了演出市场与电影市场的票务角落里。


而我们的一系列讨论,在带来不同观点的同时,也是希望体育票务市场可以越来越好,可以有更多真正的体育消费产生。


对于这个话题,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在评论中与我们互动!下一期国庆聊天室《体育101》,期待你的参与。



如何更方便的在众多账号中找到圈哥呢?

按照下面操作只需三步就可以啦!

···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涨价,“山寨”,搬主场:CBA季后赛的球票生意经

拿好球票和FanID,前往俄罗斯的航班就要起飞了!

辽篮两场总决赛营收预计超1600万,CBA终于能靠门票挣钱了?

80岁老奶奶彻夜排队买总决赛门票,难道只是因为CBA太火爆?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生态圈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