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冰雪项目的选材文件,为什么震动了整个中国体育圈?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添加星标留住圈哥
11月19日这一天,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共发了四份通知公告,当天最后一条公告是一篇全文(加上标点)不足四百字的公函——《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关于调整全国冰雪赛事参赛资格办法的函》(以下简称《冰雪赛事公函》)。内容虽然短短3、400字,但力度惊人。
公函中提出,要在全国冰雪赛事中“打破注册壁垒”,这对长期执行的运动员注册管理制度来说是个不小的变革,也引发了冰雪领域各界的讨论和解读。冰雪智库(ID:Eco-Winter)已将各方观念汇总延展,现一并送给大家。
文/ 吴 础怡 编辑/ 郭 阳
熟悉冰雪运动的读者都知道,每年自9月下旬开始便进入了当年冬季项目的赛季,冰上、雪上、国内、国际的各项赛事接连不断。11月19日,在赛季几近过半之时这则惜字如金的《冰雪赛事公函》一出,确实很难不引人联想。
而且从“运动员注册管理制度首次破壁”这一角度来说,《冰雪赛事公函》可以在我国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中引发的后续影响,有可能不止于于冰天雪地。
什么是运动员注册?
《冰雪赛事公函》还讲了什么?
所谓的“运动员注册”,源于国家体育总局于1996年生效的规范性文件《全国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试行)》的第二章内容,对于与国内竞技体育没有交集的人来说,运动员注册这道手续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让运动员找单位”。
也就是说,一名运动员如果想在国内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全国单项比赛,是不能以个人名义参加的。这期间运动员的个人竞赛荣誉也同样是单位所获得的工作成绩。虽然文件生效于1996年,但这一管理制度其实在国内已经实行了比这要久得多的时间。
大多数职业运动员的第一个单位都是少体校、运动学校,从小运动员第一次参加比赛开始就要作为单位的一员进行注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职业运动员年纪不大但工龄很久的原因。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进入到下一个单位,通常是各省、市体育局下的运动队,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八一队王治郅、北京队张怡宁、广东队苏炳添......
这一制度的优点显而易见:
单位会倾尽全力培养优秀运动员,不仅承担教练员的全部开销,还为运动员提供最大力度的训练和生活保障,让其免去物质压力;
运动员也可以得到工龄、学历等社会保障;
国家层面也方便对运动员的统一管理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制度也慢慢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比如:
运动员门槛过高,阻拦了民间优秀体育人才进入竞技体育的渠道;
运动员的参赛灵活性受限;
外籍、华裔运动员很难参加国内举办的竞赛,失去了项目多元化的竞争性;
培养的职业运动员个人能力单一,一旦退役社会竞争力有限等问题。
面对注册这一悠久问题,《冰雪赛事公函》的出现可以说字儿越少,事儿越大,虽然不到400字全文仅仅四条,但可谓字字珠玑——
首先,“打破注册壁垒,注册不再作为参加全国冰雪赛事的依据,即注册运动员和非注册运动员都可以报名参赛。”不仅要求不再将注册作为运动员参赛的依据,一句“打破注册壁垒”更掷地有声。
第二,“扩大参赛范围,除冰雪项目传统参赛单位和运动员外,个人、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符合参赛基本条件的都可以报名参赛。”简而言之可以理解为“项目不设防”,参与到冰雪比赛的可以不再仅限于冬季体育范围,至于参赛基本条件文件第四条会提到。
第三,“改革参赛国籍和身份限制,鼓励符合参赛基本条件的华人、华侨、外国国籍的运动员报名参赛。”无疑是解读角度最丰富、讨论度最高的一条。
最后,“各项目参赛基本条件由全国各冰雪项目协会根据各自项目不同特点和要求统一制定并对社会公布。”明确了第二条实施的接力者。
寥寥四百字,只是个开始
首先不可否认,之所以选择冰雪作为运动员注册的突破口无疑是为了2022年冬奥会我国的成绩可以有所突破,但《冰雪赛事公函》也间接地给了我们体育人才选拔还原于社会、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零壁垒的信息。
就此资深体育人马力向体育产业生态圈旗下冰雪产业媒体——冰雪智库(ID:Eco-Winter)透露,冬季体育从竞技体育角度出发顺应全民健身趋势、国家战略目标要求是水到渠成的。
竞技体育原本就是全民健身的龙头和示范,同时也是体育产业的杠杆。开放竞赛市场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本就一脉相承,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不是体育局的体育,参与体育是公民的权利。
全国运动会目前已经实行了项目放开,已有群众参与的先例,此次《冰雪赛事公函》提到的冰雪比赛开放个人和组织的参与也不足为奇。当然,这次开放力度比全运会更大也是一个信号,是属于顶层设计的自上而下。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提出社会矛盾是“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竞赛的改革和开放,也是满足群众参与体育竞赛的愿望。
除了全民健身、全民参与的宏观远景,运动员参赛资格的不设限还是体育市场化、职业化的一大助力。当“注册”不再是职业运动员从业自由的钳制,市场和资本的力量才能在体育的核心位置发挥作用。
知名冰球解说李龙谋也在个人社煤平台龙谋的冰球世界(WeChat ID:longmou_hockey)中认为(有部分删减):
“取消注册制另外的一个好处就是打破了地域限制......以运动员为本,为运动员服务将成为管理运动员的主要宗旨,这其实也是奥林匹克最基本的人文表现。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吸引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最为受益的是运动员本身,有球打、有钱挣、有学上、有希望、有主观能动性。有能力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自身优良的条件,结合企业和学校以物质刺激,用教育政策或者职业平台吸引年轻运动员以及职业运动员的加盟,真正做到北冰南展、东进西扩。”
三百余字让国内体育人、冰雪人从中嗅到了变革的气息,但一项变革即使益处再显而易见,其根本的衡量角度还是要在实际落地中评价。
《冰雪赛事公函》第四条明确指明了各项目参赛基本条件由各协会制定并对社会公布,方向明朗了,但细节中才有魔鬼。我国各冰雪项目协会成立时间不久、还都比较年轻,面对政策指引和群众热情的双向期待会交出怎样的答卷,冰雪智库(ID:Eco-Winter)将与大家一起拭目以待。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就是后期无论怎么实践落实,一项新事物的出现应给予其一定的“容错率”、在修改中不断地完善细节,“摸着石头过河”也是事物螺旋发展的必然规律。
开荒拓土的单,谁来买?
《冰雪赛事公函》的命题一出,全国体育人盯着冰雪领域第一步怎么走,但第一步走出去以后,其实才是变革的正式开始。
先按下远景不表,《冰雪赛事公函》执行的第一场比赛后,对于各个运动员注册单位来说,他们将怎样维护与运动员的关系?外籍、华人、华侨运动员来华参赛占据的训练资源,在初期是否与竞赛的良性竞争成正比?原本就稀缺的冰雪项目教练员将在变革中怎样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维护自身利益?这些问题都是暂时的,但当下的第一步怎么走呢?
著名冰球自媒体冰球家(WeChat ID:icehockeyplus)就对冰球这一投入巨大的项目在改革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担忧(有部分删减):
“1.如何保护原有的运动员培养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如果运动员的注册不再作为参加全国冰雪赛事的依据,那么队伍将很难再以注册作为对运动员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如果无法保护各地方队培养冰球运动员的积极性,那么中国冰球原有的运动员培养体系势必将在短期内面临一次巨大动荡。
2.国内冰球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完善专业队、社会力量、家庭培养等多元化格局?按照中国体育的发展方向,国退民进是大趋势,最终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也将完全回归社会,政府将不会再用纳税人的钱去培养专业运动员。但是这个趋势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像冰球这样仍由专业队承担最主要的运动员人才培养和输送任务的项目而言,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的进行改革。
3.中国冰球如何保证现有的冰球人才不流失、现有的冰球水平不会继续下滑?根据《冰雪赛事公函》的精神,给予华人、华侨和外籍球员的国内比赛机会被明确提出,那么如何让这些华人、华侨和外籍球员参加国内比赛,是让他们单独组队还是分散到各个地方队里,都是国内各队伍十分关注的问题。”
除了眼前的问题,如果有朝一日现有的运动队无法再为运动员提供全部的训练保障,尽管体育还给了市场,但变相也为家境清寒的运动员堵住了社会地位进阶的路。就像高考,尽管难言完美,但这依然是一部分人难得的一次公平的人生机会。
其实,担忧恰恰是热爱的最好证明。冬季体育竞技人口少、群众基础薄弱是事实,改革势在必行,出现不同的声音很正常。就像正文第二部分标题说的那样,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后续文件和协会公示也将为我们勾勒出更清晰的中国冰雪蓝图,正确看待改变并予以支持,也是热血体育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后,圈哥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小礼物——
《冰雪赛事公函》已收入冰雪智库的国家体育总局2016年至今发布的所有冬季体育相关政策性文件包,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冰雪智库」,并在后台回复:“冰雪文件”即可下载;
想阅读《全国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试行)》完整内容,可关注「冰雪智库」,并在后台回复:“运动员注册”进行查阅,供大家一起学习。
扫码关注体育产业生态圈旗下冰雪产业媒体
——“冰雪智库”
走进冬季运动的冰雪大世界!
如何更方便的在众多账号中找到圈哥呢?
按照下面操作,只需三步就可以啦!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生态圈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