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冬天」修行,中国体育公司的一种幸运 | 骆达专栏

「ECO氪体」 体育产业生态圈 2020-02-27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添加星标留住圈哥


文/ 骆 达 


最近,体育产业的好消息很多,但是坏消息还是不少。


比如,我身边熟悉的体育公司,又少了一家。


一家去年还有2000万收入的体育公司,今年收入不到200万,团队也从小30人砍到只剩零头。「就这200万,也还有一半在应收上趴着」,合伙人年初出走,创始人老金说,原本感兴趣的投资人也早已无影无踪。


还有一些让人说不清是好还是坏的消息。比如,阿里、新浪、万达,今年都相继在体育口更换了任职3年以上的高级负责人,大家在朋友圈送别祝福之余,也都没忘了挠挠头,琢磨琢磨自己的小生意,接下来又要怎么做。


对于不少体育行业的大公司来说,他们没能在关键时刻顶上足够的资本和投入,完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业务转型与内部架构的整合。在新事物的冲击下,他们只好尽量利用自身的流量价值,维持住一部分广告客户,不然公司的生存就成为问题。


但对于小公司来说,「收入成本」四个字组成的生意经,总是比预想的更难算。


而资本账,更是一去不复返。从资本市场来看,即便是体育培训和电竞这两个热门概念,也从香饽饽变成了「积极观望」。


「去年增长不如计划,今年却比计划好一点,没有惊喜,稳中有升吧」。另一家体育营销公司的创始人老罗对我说。


关于公司发展,他的心态比较平稳,最近,老罗公司换了办公室,更远,单价也更便宜,对于这两年的体育市场,他总挂在嘴边的话是「慢一点,慢一点」。


不只是他,跟其他朋友见面,前几句寒暄里,也总会有一句即安慰别人也安慰自己的口头禅「哎,都不容易」。


资本趋冷,体育红利不再;广告预算腰斩,体育赞助缩水引发的一系列相关产业链公司紧张;大众尚未养成体育消费习惯,对于体育消费产品的接受进度缓慢......这些「大环境」的问题,你我都懂。


只是,绝大部分体育从业者,其实还在苦苦探寻「用户的体育需求到底在哪儿」这类最基本商业问题的答案。


所以,「大环境」固然对我们有冲击,但把锅都甩给「大环境」,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创业态度。


我还有一个很反感的词,就是「下半场」。试问,连上半场都还没打完的我们,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再去琢磨「下半场」?


两个月前,我们向投资人提交了一份发展半年报,对公司的股东、投资人们总结工作。作为一家「还活着」的体育公司,「ECO氪体」在2019年的目标是:强化主干业务,升级品牌,做出规模性利润。


创业已经三年的我们,仍然不得不把「强化主干业务」当作了工作目标,看起来很初级,是不是?


毕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摆在眼前的现实就是,虽然中国体育市场拥有绝对可观的流量,但我们的市场基础和流量质量都不高,这也导致在此基础上打造的「平台」,一个个最终都变成了伪概念。


绝大多数情况下,在体育产业「做平台」不是答案错了,只是时间不对,这两年倒下的体育创业公司几乎呈现出一种宿命式的悲壮,做了大量栽培和灌溉的事情,对产业贡献很大,等不到共赢的时间点,因为期待太高、发力太猛,就倒下了。


2019年上半年,贵人鸟亏损了6000万。


读最新一期财报时,趋紧、延后、停滞、减少、下降、关闭、缩减等字眼,扎得人眼睛发酸。


这个曾经市值400亿的体育巨头,在投出了公司几乎全部净利润,挣扎着做出「全能体育」式的概念布局后,「专注实业,聚焦主业」,却成了他们在这个秋天给出的最终答案。


如何熬过这个冬天,答案是朴素的:只有主业强悍,才有资格做多元化布局,而在2019年的秋天,这场会试的唯一考官只剩下「市场」二字。


仔细看过近几年关于全国体育产业的报告,有数据显示:


在目前的产业规模和结构下,80%以上的产出,来自体育用品及相关。

《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报告》


这说明了一个比较惨淡的道理——大多数我们身边的体育公司,甭管是传媒、经纪、场馆还是赛事,他们只占了行业不到5%的产值,挣钱难度都是比较大的。


因此,面对「挣钱难,花钱快」的局面,在2019年里,我们身边的体育公司,几乎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尝试降低自己的开支。


比如对于办公场地,远一点没关系,便宜就可以;对于公司报销,能省则省,标准放低,够基本住行就可以;对于市场投放,营销预算能砍就砍,省下来的都拿去投市场销售等能直接转化为收入的地方......


不过,有趣的是,几乎每一个公司,即使是团队砍得只剩5个人的「年收入2000万公司」的领头人老金,也没说「我们不再招人」。


适用型人才,仍然是「过冬」的体育公司们,愿意持续投入的地方。


体育产业是人的产业,业内每一个公司合伙人、正式员工乃至于实习生,都在齐力牵动着整个行业的命脉。


有人的地方,就有光亮。因此,大多数跟我们一样「还活着」的体育公司们,对行业的前景依然充满乐观。


「难一点,坚持住,体育是值得的」,一家体育教育公司的老板李剑总喜欢跟我说,就像十几年前导师跟他说的一样,前路仍然光明。


「我甚至觉得,2019年比前几年要好很多,行业的底子在变得更加坚固」,干体育营销的老罗对我说。


不讲逻辑的幻想时代已经过去了,留下了一地鸡毛和泡沫,现在每个人必须把体育产业当做一门生意。这,也是体育行业尊重「常识」的开始。


鸡毛与泡沫也曾被寄托情怀,做体育的确需要顿悟,需要时刻在精神高潮与商业自洽中找到平衡。这个冬天谁都不容易,却是体育公司们脱胎换骨的好机会,慢一点,孤独一点,冬天正是修行时。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Thomas Cook破产,谁杀死了这家178年的英国体育旅游老店?

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体育新媒体,一年究竟能画多少张图

2019,体育人走向冬天

2018,体育人无问西东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ECO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