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体育新媒体,一年究竟能画多少张图?

「ECO氪体」 体育产业生态圈 2020-02-27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添加星标留住圈哥


只要你是一个体育迷,那么你一定不会对带有“B/R”这个Logo的图片感到陌生。这家坐落于美国的体育新媒体公司,其图片产出速度之快,质量之高,总让人误以为,这是一家由百千美工组成的图片设计公司。


那么神奇的B/R,一年究竟能做多少张图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下这个美国体育当家新媒体的创业故事。


文/ 北 力  

编辑/ 殷 豪男

体育产业生态圈史话栏目《老炮儿》

 

先说一句最基本的:B/R的全称为「Bleacher Report」,中文译为「露天看台」。


Bleacher Report是一家聚焦于体育新闻和体育文化的新媒体公司。其报道范围几乎涵盖了职业体育所有的项目范畴,从美式橄榄球、足球、篮球、高尔夫、网球、棒球,冰球,再到MMA、WWE、电竞等等,你几乎可以在B/R找到任何你想要的体育讯息。


据eBizMBA在2019年7月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如今的B/R,已经是仅次于传统体育媒体巨头雅虎体育和ESPN的第三大体育媒体,每个月大约有400万的独立用户访问量。


虽然这400万流量,跟雅虎的1250万和ESPN的800万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这在体育媒体中,也算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那么,B/R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球迷网站,做到如今世界知名媒体楷模的呢?



美国合伙人


B/R发展至今的创业史,总体可以划分为两部分。而历史的分割点,就是2012年的「TBS收购」。


2005-2012


在2005年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四个来自加州Menlo中学的高中校友:David Finocchio、Alexander Freund,、RyanGoldberg和Dave Nemetz,与平日一样聚在了一起,讨论起他们钟爱的体育赛事与项目。


在讨论中,这四个热爱体育的忠实粉丝发现,在正在崛起的互联网社媒网站里,其实还没太有供体育球迷们畅所欲言的地方。于是,他们决定成立一个体育网站,让更多的人能参与到对体育的讨论当中。


这个网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Bleacher Report」


令人欣喜的是,当他们在2006年发布网站的测试版时,就吸引了大约40万访问者。这放在当年的互联网是个非常恐怖的数据。


通常来说,体育网站很大程度上依赖核心粉丝来获得浏览量。那他们为什么能吸引如此大的关注呢?


不为别的,就因为他们给了用户一个平台,去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B/R的四位创始人(从左至右依次是Dave Nemetz、Alexander Freund、David Finocchio、RyanGoldberg)


喜人的浏览量和不断增长的用户数量,也让B/R收到了投资人的青睐。在2007年的公开融资中,B/R在A轮获得了150万的融资。这笔数字乍一看可能没什么了不起,但不要忘了,2007年正值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全球资本市场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很快,在2008年10月B轮融资中,他们又获得了350万美元。此后几年,B\R总共进行了5轮融资,总共获得了4000万美元的融资。在体育媒体界,B/R似乎就是那名 “来自旧金山的天选之子”。


总结B/R在早期的成功原因,可以归为两点:


一,依靠群众的力量;


二,做一个不折不扣的标题党;


先来说第一条:依靠群众的力量。


在2012年收购后的一次采访中,B/R创始人之一的Ryan Goldberg对记者说:


“世界上有这么多的球队,不是所有人都是纽约洋基或达拉斯牛仔队的粉丝,有些人可能是俄勒冈或奥本大学橄榄球队的粉丝,但像ESPN这样的大媒体,根本就不报道他们。


这短短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B/R成立的初衷和想要达到的目的。Ryan Goldberg在创业时是这么想的,B/R也是这么做的。在B/R从2006年上线到2008年短短两年内,每天发表的内容已经可以达到惊人的400篇,这比一些体育媒体一年产出的文章量都要多。

那这种恐怖的内容产出量从何而来?这主要得益于B/R采取的「众包」模式。


众包,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网站早期,任何一个在B/R注册的用户都能在其网站上发表内容。这种“人人可以编辑”的模式,给了B/R其他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力量——庞大的内容生产群体。


在传统信息获取方式中,媒体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由专业的媒体人和编辑来扮演“门神”的角色,以决定用户能看到什么。这样做的优点,固然能让新闻质量得以保证,但时效性和广泛性却受到了影响。紧抓互联网发展潮流的B/R,则选择让用户主导新闻的产出,这种“超市购物式”的生产模式,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他们新闻产出的深度和广度。


B/R早期网站布局


对于体育迷们来说,只能从主流网站上看到纽约洋基或达拉斯牛仔等强队新闻的日子已成历史,通过B/R,他们甚至能看到自家中学橄榄球队的新闻。虽然新闻的专业性会受到质疑,但兼具时效性与广泛性的B/R,以接地气的新闻内容获取了巨大的浏览量和核心用户。


再来讲第二条:做个标题党。


对,你没听错,标题党。“如果你想扩大自己的粉丝基础,唯一的办法就是提供给他们想要的。”这是B/R的信条之一。


举个例子。在B/R的网站上,曾有一篇阅读量很高的文章,题目叫《体育史上的20大「爱哭鬼」》,吸引了数十万用户的阅读。



这种标题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用户引向自己。尽管这类标题下的内容,在很多人看来都是“毫无营养的垃圾”,但为网站带来的巨大流量,却是不可忽视的。


再用另一个案例,来解释B/R的造流量大法。一名19岁的美国在校大学生,作为B/R庞大的免费劳动力之一,曾发表过一篇标题为《为什么说汤姆·布雷迪是史上最被高估的四分卫》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忠实的布雷迪粉丝,带着怒气点进文章,尝试用各类语言来维护自己的爱豆。而专业黑粉则会带着愉悦的心情点进去,尝试收集更多可以吐槽的料。


而在每一次点击与每一条评论背后,我们似乎都能听见,那四个创始B/R的加利福尼亚汉子们的爽朗笑声。




信息就是金钱,流量就是金钱。


靠着自己庞大的内容生产群体,巨大的流量为他们带来了同样丰厚的广告收益,公司的规模也在日益扩大。但凡事都要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众包」产出和「标题党」带来的都是好处吗?显然不是。它们所带来的副作用,差点让B/R走向创业的终结。


众包虽然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B/R产出内容的速度和热度,但因为内容提供者多为普通大众,大部分都没有受过专业的新闻写作训练,新闻的质量难免参差不齐。而当时的B/R规模有限,也没有配备足够的人力去负责新闻的监督和修正,这导致B/R的网站越来越像是个新闻垃圾场,你必须得费点心力,才能“翻”出有价值的东西。


渐渐地,没有人再相信B/R的专业性了。引用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一句名言:“骗我一次,是你狠;骗我两次,是我蠢。”久而久之,B/R变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垃圾网站“。有些公司甚至给B/R发来的消息设置了自动回复:“我们才不会把自己的Logo和你们的放在一起,因为你们生产的内容都是垃圾。


无法完成商业合作或者推广的B/R,发展陷入了瓶颈。昔日的流量化作一颗巨石,挡在了B/R的前进路上。


但陷入绝境之时的B/R,就像带着主角光环一样,在谷底迎来了重生。一笔改变它们命运的收购就此到来:2012年8月6号,TBS集团(Turner Broadcastingsystem)宣布以约2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B/R的收购。


TBS旗下体育版权 


等等,这集我好像看过!对,好莱坞电影不都是这么演的吗?



2012-至今


TBS的收购对B/R来说,简直是如鱼得水。TBS旗下有大量的赛事版权,B/R不需要花费巨额的版权费就能享受到赛事的报道权。这就像卢克·天行者拿到了光剑一样,绝地武士之力被进一步激发。


改头换面的B/R,一跃从“街头混混”变成了“星巴克常驻人士”,各个公司也取消了它们对B/R的自动回复。但为了彻底摆脱之前“垃圾收集场”的媒体名声,B/R也开始了转变之路。


网站的内容产出模式,成了改革的第一环。此刻一位在B/R发展史中不可抹去的名字出现了,他就是:King Kaufman。


“写手计划”主导人, King Kaufman


King Kaufman当时在美国,已经是一位颇有名气的记者。在被决心改革的B/R召到麾下之后。Kaufman主导了一个名为“写手计划”的项目,项目的核心在于:用户在注册后,必须得到B/R的许可,才可以在其网站上发布内容。该项目不光对新闻写手开始有了严格要求,他本人也主导了一个团队,去对发表的文章进行编辑与校对工作。


“写手计划”在推行之后,大大提高了B/R在新闻上的专业性和真实性。他们在业界的名声也开始提升。完全“众包”模式开始转变,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开始加入。


但“流量至上”,仍然是B/R的信条。比如,B/R配套“写手计划”推出了一个作者奖励机制。从“内容提供者“到”一级作者“共有六个分级。而升级”的标准,就是看作者的用户访问量。每个写手依据访问量的高低,还会获得不同的勋章,展现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中。


在谈到“勋章制度”时,一位写手说到:“这会给人带来一种骄傲感。如果你有很多的勋章,你就会觉得自己正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知名的新媒体记者,那你就先成为一个知名的B/R写手开始吧”。


虽然King Kaufman在2017年离开了B/R,但他的媒体改革政策,为B/R的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如果未来B/R要是考虑给公司名宿树立雕像的话,Kaufman肯定会位列其中。


B/R创始人兼CEO,Dave Finoccio


在B/R被收购的时候,另一件改变互联网界格局的大事也在发生:2012年4月,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了Instagram。这笔强强联合的交易,让社交媒体开始引领生活方式的巨变。


正所谓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社媒的崛起,也为B/R的品牌之路创造了条件。看到业界名声在不断的提升,B/R也开始了下一步的打算。时任CEO的Dave Finoccio也自信的喊出:“我们不只想做一个体育媒体,我们想成为一个品牌。” 


品牌打造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时任B/R品牌主管的Beckley Mason,采用的策略是:「看人下菜碟」,对不同社交平台采取不同的营销打法。


比如在Facebook上,他们取消了Facebook为了吸引用户而首创的“CTA”扶持策略。所谓CTA,是“用户行为号召”的简称。例如,在社交媒体上观看完一个视频后,结尾会出现一个“如果你想观看更多关于XXX的内容,请点击....”的跳转按钮,点击这个按钮会跳转到个人或者公司第三方主页,这个就叫做CTA。这个按钮目的是想让用户点击,使得公司与品牌获取更多的点击量和曝光,并为自有平台沉淀用户。


但频繁的第三方跳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用户的观看体验,并且分散了Facebook主页的原有订阅用户。秉持着“把Facebook的粉丝留在Facebook”的方针,B/R没有继续采用Facebook的扶植政策。此外,为了抢滩Instagram的流量红利,B/R又在Instagram收购了House of highlight,一个专门发布各类比赛集锦的账号。在当时,「HOH」只有50万订阅者。


针对性的打法很快产生了效果。B/R在FaceBook上的浏览量猛增了200%,而House of highlight现在已经成长为了一个拥有1300万订阅者的账号。


B/R在社交媒体上的强势为其母公司TBS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他们决定豪掷一亿来资助B/R接下来三年的发展。这笔资金的注入也让B/R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还记得David Finocchio的品牌论吗?“我们不只想做一个体育媒体,我们想成为一个品牌。”如今的B/R,正走在这条成功的道路上。



岁岁千张图


虽然B/R是用户量仅次于雅虎体育和ESPN的体育媒体行业巨头,但提起B/R,国内体育迷们首先想到的普遍还是“他们做的图很牛逼啊!”。


的确,虽然今年是它成立的第13年,但在中国,B/R只能算是一个3、4岁的婴儿。而他们能打进中国市场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很牛逼的图”。


那么,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上,“B/R一年究竟可以做多少张图?”  


我们非常粗略地估算了一下。答案是:2000+张。


这个数字是如何估算的呢?


我们数了下最近两个月BR主账号在各个社媒平台发布图片的总数(只计算带BR水印且加工过的图片),分别是149张和135张。然后,取一个两者的平均数,乘以12(142x 12=1704)。而除了主账号,B/R每个月还在其他子账号上发布近30张图(30x12=360),最后相加,得出2064这个数。


这是ECO氪体记者根据B/R的官方账号上和各类分账号上预估,所计算出来的数字。因为体育赛事的随机性,B/R作图的频率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外加上B/R的自有平台繁多,我们很难在没有官方数据的情况下得到精准值。这个数字,只供大家做一个大概的参考。


而每年这数千张图片,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数据类、言论类和带梗类。


数据类


数据类图片,即包含体育数据的图片,背景通常会配上人物或球队的图片,由B/R美工进行设计和美化。


自2010年以来拜仁在主场对汉堡的战绩




世界上最挣钱的运动员



言论类


言论类,即将各路体育人士发表的重要言论或热点评论,配上发言人的照片,进行设计处理,盖上B/R的水印,在社交网络上传播。


美国女足夺冠功臣拉皮诺埃谈男女平等



詹姆斯谈“撒镁粉”庆祝动作回归



带梗类


B/R最精心制作的图片类型之一。抓住球迷们深谙且热衷讨论的「梗」,一张精美的设计图,表现每个体育事件的传播要点,这也是B/R的图片闻名体育迷的精髓所在。


内马尔和布冯在欧冠被淘汰出局之后



《怪奇物语》版NBA自由市场 



正所谓「图片视频不分家」,制图业务发达的B/R,也早已将业务推展到了视频领域。


在2014年的5月16号,B/R发布了一部原创动画短片《Game Of Zones》。这部剧把NBA和HBO大热剧集《权力的游戏》相结合,将NBA场上和场下的各类趣事,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出来。


该剧集一经推出,就收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每集都有超过400万的观看量。如此势头,也引起了电信巨头AT&T的注意,它们成为了NBA版《权力的游戏》的赞助商。



借助NBA版「权游」的成功,B/R乘胜追击,又在2018年推出了足球向的原创动画《The Champions》。“如果世界上所有著名的足球运动员都住在一个大豪宅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The Champions》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


在这部动画中,B/R巧妙的把喜剧和球场内外的各类新闻结合在一起,各种段子层出不穷,受到了球迷的热烈追捧。追《The Champions》,已经成了“足球狗”的必备活动之一。



除了体育新闻报道、图片和视频业务之外,B/R在2018年也推出了B/R Live 流媒体服务,提供各类B/R原创视频内容和赛事的直播;而随着体育博彩在美国八个州的合法化,B/R甚至还推出了B/R betting,为球迷提供博彩数据提供、分析等服务。


如今的B/R,在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拓展着体育新媒体的业务边界。



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比以往都要快,体育的社交属性也进一步加强。年轻人参与体育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比赛本身已经不在是体育活动的全部。几乎所有人在观看比赛时,都会拿着自己的手机、平板,等待着那个可以与他人分享的时刻出现。比赛从整体变成了局部。


捕捉瞬间,成了重中之重。B/R重点发力的“图片制作业务”,就是最好的体现。


在每个大大小小的体育事件中,不管是篮球,足球,棒球或任何你能想到的体育活动,你都能看到B/R所制作图片的身影,而它们的质量也从来不会让你失望。B/R制作的一张张精美的图片,给粉丝提供了可以快速跟朋友分享体育事件的渠道。


那么,他们又是如何既保质又保量生产图片的呢?


首先,是对于「社媒数据」的高度重视。


早在2012年,B/R就专门成了一个数据分析小组对内容和用户进行分析。它们会根据这些社媒传播数据,去提前写好文章“标题”或者制作图片。不仅如此,它们还会分平台发放不同的内容。除了分析用户数据,它们还会去预测事件的流行趋势,再根据这个提前制作好内容。


“体育的一个好处是,它是循环的。奥运会四年一届。超级碗在每年的二月份上演。这就给你提供了预写的契机。”B/R现任主席Rory Brown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说。


永远比别人提前一步,这就是为什么B/R能快速捕捉体育事件的秘诀之一。


其次,财力与人力的「疯狂」投入。


但话又说回来,不管你的数据如何准确,你都不可能完全预测体育事件。对体育事件做出瞬间反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幸运的是,这对B/R来说不是问题。


2016年,TBS拨款一亿美元来支持B/R社交媒体业务的发展,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得到如此大的预算。同年,B/R就新增了170名员工和45个新职位,大部分是跟原创内容的创作有关,这给它们带来了更多的创造力。


如今已经B/R是一个拥有400名员工的超级公司了,而在2008年,这个数字仅为13。我们无法得知在这400人中,有多少人专职负责图片与视频的制作,但比例肯定不会少。



宴席终有散


B/R的故事包涵了所有精彩的创业故事元素,年轻气盛且有抱负的青年、挫折、抗争、走向成功,最终却「物是人非」。


David Finocchio, Alexander Freund, RyanGoldberg, and Dave Nemetz 这四个来自Menlo中学的高中同学在2005年一同创立了B/R,但他们的人生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Alexander Freund在09年就离开了公司,Ryan Goldberg作为公司的副总裁在2014年离开B/R成立了Bustle。Dave Nemetz也走上了自己的创业道路,在2017年,他创立了Inverse。而David Finocchio从2008年开始就作为B/R的CEO,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在今年2月份,他也离开了B/R。


他们的成功像是一种对美国梦的诠释:“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这种美好理想曾把无数人引向美国。但这也恰恰说明了B/R模式的不可复制性,尽管B/R的效仿者甚众,可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在陷入绝望之时被拉一把,并且恰恰赶上科技与社交潮流正在改变的关口。


但最重要的是,只有当你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你才有机会在跟现实的博弈中占得上风。这也许是B/R的成功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如今的B/R,已经没有了任何创始人的身影。但业务的奋斗还要继续,B/R也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NBA的王座之争,永不会烂尾

在中国,有多少体育公司在假装盈利? 

体育公司们,向先进的生产方式看齐! 

零广告、抢名记、估值2亿美元:这家公司会是体育媒体的未来形态吗?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ECO氪体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