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开局!刷屏的2021中国体博会落幕,2022厦门再相聚
过去一周,国内体育市场大事件接踵而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际奥委会敲定双奥赛事版权合作事宜;腾讯、快手双双成为2020东京奥运会和2022北京冬奥会持权转播商;安踏签约中国国家游泳队,成为后者战略合作伙伴及体育运动装备的独家赞助商和供应商……
而聚焦体育用品制造行业,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刚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圆满落幕的2021中国体博会了。作为2021中国体博会的官方新媒体合作伙伴,ECO氪体也第一时间前往上海,在现场见证了这一行业盛会的举行。
编辑/ 李禄源
5月19日, 2021(第39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
作为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体育展会品牌,诞生于1993年的中国体博会,经过多年沉淀与发展,已经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体育行业综合性展览品牌,也是中国乃至全球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风向标」之一。
本届展会共分为健身、体育消费及服务、体育场馆及体育器材三大主题展区,占据国家会展中心6个展馆,展览总面积达150000平方米。在为期三天半的展会时间里,覆盖全产业链的1300家企业及其所带数以万计的最新产品汇聚一堂,集中向社会展示了国内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的最新成果。
这是步入「十四五」规划后,我国举办的首场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用品展会。虽然身处国内制造业强势复苏的大背景下,但2021中国体博会相关负责人告诉氪体,本届展会在整体布局上并未选择盲目扩张,依旧以「稳」字当先,为现有展商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细致服务,助力行业加速完成转型升级。
历年来,中国体育产业峰会都是体育行业从业者洞察产业发展形势,寻找新机遇的思想「引领者」和行业「风向标」。
如今迈入「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第一个五年,更是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身处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如何从宏观层面和细分领域总结过往经验、探索未来发展道路,成为了本届峰会的重中之重。
5月18日,于2021中国体博会开幕前一天率先上演的2021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便以「共进,赢在开局」为主题,通过搭建政府、企业、专家学者等多方面的沟通桥梁,围绕新时期国内体育产业待破解的新难题、待实施的新路径和待发展的新趋势,以权威解读、行业观点、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为从业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率先致辞。他表示,「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产业规模实现新跨越、产业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产业主体激发新活力、产业平台形成新示范、产业基础迈上新台阶、产业治理发挥新效能。
与此同时,李颖川还提到,未来我国体育产业还将呈现一些新的发展特征:一是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将加速推进,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二是体育产业消费驱动作用将不断增强,体育消费规模将持续扩大;三是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潜力将充分释放,随着「两山」理念的深入践行,户外运动参与人群将持续扩大;四是体育用品制造服务化趋势将更加显著,产业链条将加速向服务业延伸。
此外,本届峰会上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再度发布《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和消费研究报告》,紧密结合城市经济发展现状,用更扎实的调研数据反映出全民健身与消费市场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做出预判。
除峰会之外,于同日举行的2021城市体育空间论坛、以及2021中国人造草行业沙龙,同样以主题演讲和经验分享等方式,为与会者献上了干货满满的行业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城市体育空间论坛中,首次发布了《2021体育公园研究报告》。编写组通过全面细致的调研,为全民健身及运动场地设施这一细分行业带来了首份调查报告,不仅引领行业洞察未来五年的发展机遇,更为各地政府和企业在确定战略方向时提供现实意义的理论支撑,引领全民健身设施行业的未来发展走向。
展会期间,还有多个垂直领域的细分论坛相继举行。作为2021中国体博会的配套内容,各类论坛会议切实做到了对整个体育用品行业的全覆盖,通过前沿的思考和调研分析,为产业链各层级企业和从业者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提供依据,引领行业不断向前。
在AI和5G技术渗透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当下,国人对体育用品智能化、数字化、创新性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国务院办公厅在此前颁发的《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应推动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体育制造领域的应用。
未来全球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不仅要针对不同类型消费者打造适宜的产品品类,更会持续加大科技含量,不断升级消费者的运动体验。因此,对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而言,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何加速自身转型升级,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满足使用者对专业性能的要求,显得十分重要。
作为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风向标」,中国体博会也提早预知这一行业发展趋势,提前构建智慧化产品布局,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展会期间,氪体记者观察到,在2021中国体博会三大主题展区的上万件展品中,小到一根跳绳、大到体能训练设备和体育场馆各项设施,科技化、智能化充斥着全产业链产品的各个层面。可以说,在当今国内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科技创新叠加数字化转型的脉络已然清晰可见。
尤其是在家用健身展区,搭载了最新交互技术、且能够为跑者提供实时数据反馈的跑步机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而当下健身市场话题度最高的健身镜,更是引得大量现场观众驻足体验。
对此,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在媒体通气会上也直言,健身镜成为了本届展会的明星级产品。「一方面,它本身就极富科技感,好像是科幻影片中的产品进入到我们生活一般;另一方面,魔镜重塑了消费者对于室内健身的认知。」
在他看来,体育健身器材的智能化,以往更侧重在硬件方面,如人脸识别、灯光控制等,但硬件的解决方案相对容易,软件比较难,而最终锁住用户的,还是软件系统。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助推行业实现数字化升级,发挥中国体博会的行业「风向标」作用,2021中国体博会组委会也延续往届传统,在展会期间举办2021创新推优、以及智能健身器材评选活动,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加速升级的大背景下,引领行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质的飞跃。
除智能化趋势之外,体教融合快速推进所产生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渗透到体育用品行业的各个角落。
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愈加受到重视。去年9月,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一个月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再次为全面深入推进、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体教融合的快速推进为校园体育发展注入动力,也为国内体育用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与此同时,体育用品业也通过自己的力量,反向助力体教融合提效增质。
以专注于跳绳产品和服务的跃动跳绳为例。在本届展会期间,他们就带来了一款面向校园跳绳人群专门研发的考训一体跳绳测试仪,引得大量现场观众注目。
跃动跳绳品牌市场负责人告诉氪体,随着近年来上海市将跳绳列为中考体育测试项目,选择练习跳绳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为极大激发了市场上对于这一品类产品的需求。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品牌也在持续围绕校园跳绳所产生的难点和痛点,对产品进行研发和升级,使产品更加符合受众需求。
「相比于游泳等其他测试项目,跳绳所需要的投入成本最低,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对于B端采购团体还是C端用户而言,他们所需要的往往不止跳绳产品本身,更多的是以跳绳运动为中心的全套服务解决方案,而这也正是我们近年来所致力于实现的一点。」该负责人说道。
在2021中国体博会的现场,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罗杰则将这一现象归结于当今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对于细分领域的耕耘更加深入。
罗杰表示,「展会上出现了很多专门针对中考的产品,实际上反映出一个趋势,就是我们现在的产业研发开始进入细分市场。以前我们只有鞋服品类在进入快销市场的时候会做细分,现在在器材设计制造上也开始往不同的方向走,这也说明了整个大市场的繁荣。」
从2017年到2021年,中国体博会在上海走过了五年高速发展之路。
回望过去五年时光,罗杰在感慨之余,也向媒体坦露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在初到上海时定下的战略目标——在规模上达到中国体育展会的历史峰值、买家与社会大众的参与度逐年提高、朝着国际一流展会的标准和品质迈进等等。
他表示,在规模化、影响力、参与度和办展水平上,中国体博会均已实现这一目标,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体博会作为国际化展会品牌的属性,成为数以千计的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在世界面前展示自己的平台,乃至世界了解中国市场的窗口。
与此同时,他还指出,随着联合会综合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各地体育产业发展的持续推进,对区域性和细分领域展会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未来的展览业务,或将形成「以中国体博会为核心,多个系列专题展并举」的局面。
「我们下半年在成都将会着力打造一个消费服务专业展——在维系B端业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C端业务。并且未来也会在与各地政府建立的多种合作模式下,进一步裂变出更多的展览业务和举办城市。」罗杰说道。
2021中国体博会的圆满落幕,意味着这一展会在上海的时光暂告一段落,更意味着中国体博会「厦门计划」的正式开启,2022中国体博会将于来年4月21日-24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
过去五年时间里,中国体博会通过自身不断转型升级,逐步从单一的体育用品展会成长为体育用品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面对未来体育产业新消费、新业态、新场景的不断发展,以及「十四五」时期国家所倡导的新发展格局,中国体博会又将展现出怎样的面貌,值得所有行业人士期待。
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国内体育产业的强势复苏,以及全民健身、体教融合战略的持续推进,步入「厦门时刻」的中国体博会还将通过自身开拓创新,持续带动行业不断向前,成为新时期中国体育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ECO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