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再给女子运动员「催婚」了

ECO氪体 体育产业生态圈 2022-04-25

我们希望所有的女性都能平等地参与、享受体育,因为女性也有热爱体育的自由。


文 / 刘雪婷 刘赫

编辑 / 殷豪男



01

谁在给她们「催婚」


3月8日,不是女王节,不是女神节,而是妇女节。


「妇女节」是为了庆祝妇女在经济、法律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与男性享受同等权利而设立的节日。「妇女」也不是一个羞耻的称号,更不应该让人联想到年老、邋遢、市侩、蛮不讲理的污名化形象。相反,有人将「妇」字解读为女人也能推倒高山,更有一种崇高感。

 

近几年,女性主义逐渐苏醒,女性力量正在不断彰显,在重重困难面前,女性迸发出了一些超乎想象的生命力,女性也早已成为了能顶住「半边天」的力量。



但在竞技场外,女性运动员仍然承担着诸多来自传统社会观念的压力。


比如,「催婚」。


女性运动员,向来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并不是任何男性的附属物。但是,在媒体的报道中,似乎总会过多地关注到女运动员的私生活,以及用一些并不合适的词语去形容女运动员的成就。


隋文静,作为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世界顶级花样滑冰运动员之一,外界应该更关注的是她对梦想的追逐,对质疑的回应。


可如果查找隋文静的信息,亦或是赛后采访,我们总会看到诸如:


「隋文静回应与韩聪关系」

「韩聪追搭档的好机会来了」

「网友纷纷催婚」

......


诸如此类的留言,占据大量版面。或许这也是双人滑项目的特殊性,但是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给予女性运动员的「特殊」压力。




我们也不要忘了,东京奥运会孙一文夺冠后,也经常被问到「择偶标准」;巩立姣的身材,也在这类特殊的「相亲语境」下,被寄予了太多不该有的凝视


甚至,就连今年女足亚洲杯夺冠后,「王珊珊择婿标准」、「赵丽娜择婿标准」等话题,竟然也上了微博热搜。



其实,女性运动员不断挑战自我,克服伤病与质疑,为国争光,绽放个人光芒的经历不是更值得媒体的关注吗?

 



02

女性运动员的赛场困境


和其他领域一样,体育也离不开女性的参与,女性体育蒸蒸日上的发展趋势已经毋庸置疑。但是在目前的世界职业体育体系下,女性运动员获得市场机遇和媒体关注的整体水平,距离男性运动员仍有不小的差距,甚至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


例如在一些运动项目上,女性运动员「花期短」已经成为了项目的特征。


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女单比赛结束后,俄罗斯花样滑冰的「少女工厂」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在许多项目里,小女孩轻盈的身体更容易出成绩,但是在辉煌之后,青春期的发育关却横亘在这些项目里,女子花样滑冰则是其中的「卷王」。


因此俄罗斯著名教练「面姐」图特别里泽在挑选运动员时,格外偏好发育期前的女孩,因为她们身材更小、更轻,可以更轻松地完成高难度动作。在训练上,面姐对待队员近乎残酷,不停地给她们灌输严格控制体重的理念。她曾经公开表扬软卡,为了控制体重,长期只吃营养粉。


花滑女运动员在赛场上看似轻松完成多个四周跳,但很多人只看到她们不断刷新纪录,看到她们一骑绝尘的美貌,但看不到她们实际上历经的上千上万次练习以及背后付出的代价。


尤利娅·利普尼茨卡娅(软卡),因为厌食症和伤病,19岁退役。

梅德韦杰娃(梅娃),脊柱受到永久性损伤,21岁不再参加比赛,22岁退役。

谢尔巴科娃(千金),17岁,据俄媒报道已有退役计划。

 

 

最后,还有更黑暗的部分,比如欺凌,比如性侵。 


2018年,体操运动员西蒙娜·拜尔斯出面揭露前美国体操队队医拉里·纳萨尔的性侵丑闻。在过去的20年中,曾有200多位运动员曾举报这名队医的性骚扰行为。


但是出于美国体操协会的干预和队内封闭独裁的训练环境,这让一切不合理的罪恶掩埋于黑暗之中。 


不过,尽管女性体育史充满了艰难与桎梏,但是也有不少女性榜样站出来,努力成为身后女孩的榜样与希望。



03

女性运动员的百年奋斗史


众所周知,女性运动员能获得机遇和投资机会不如男性,而劳动获得的酬劳和待遇与男性相比更是天壤之别,倡导同工同酬就成了女性体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美国国家女子足球队,作为世界女子足坛的绝对霸主,四次世界杯冠军、四次奥运会金牌,常年排名国际足联第一,拥有卡莉·劳埃德、阿比·瓦姆巴赫、亚历克斯·摩根、梅根·拉皮诺等诸多女足巨星,而美国男足的排名常年在10-20的区间内徘徊。不说商业收入,仅在国家队薪酬层面,美国女足的国家队收入仅仅为美国男足的三分之一。

 

2019年,美国女足正式起诉美国足联,指控其存在性别歧视,今年2月22日,美国女足国家队与美国足联达成和解,美国足联将赔偿2400万美元给女足,同时承诺,将为男女足提供同等水平的薪酬,包括世界杯的奖金。基本上,我们可以理解为美国男女足国家队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

 

为了实现这一步,美国女足用了3年。

 

美国女足


1967年,Kathrine Switzer成为了第一个参加波士顿马拉松赛的女人,当时官员和一些男选手选手看不惯女人来跑马拉松,上前阻挠她,妄图撕下她的号码布。


从此之后,Switzer开始为了女性跑者的权益进行各种争取,最终,波士顿田协让步。


1972年,波士顿马拉松赛第一次正式欢迎女性参与,完成这一步Switzer用了5年。



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女性不必说参赛,甚至连观看的资格都没有。希腊女子运动员梅尔·波门尼要求参加马拉松比赛,但是却被组委会拒绝。

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次有女运动员被允许参加。当时来自各个国家的1330名运动员中,仅有19名女性,参赛正式项目也仅有网球和高尔夫(板球为表演项目)。


而奥运会最古老的核心赛事田径,直到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才允许女性参加。


直到二战后,女权运动开展得更加广泛,奥运会中女子项目开设的数量才开始逐步增加。举重、摔跤、足球、中长跑等被普遍认为只有男性「适合」参加的运动,开始逐渐出现了女性的身影。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拳击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奥运项目终于在所有大项中,实现了性别平等。

 


而在2020年,国际奥委会发布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将「推进男女平等」列为其中重要的一项。

 

而这一议程也经受了两届奥运会上的检验,东京奥运会上,从多项比赛中加入多个男女混合项目,到开幕式首次设立一男一女两名旗手,国际奥委会似乎在用自己的方式处处体现「男女平等」的理念。

 

而根据国际奥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从人数上来看,参加北京冬奥会女运动员比例创历史新高,在大约2900名运动员里,女性占比为45%。而在项目设置上,北京冬奥会一半以上的项目都有女性参赛,其中新设的七个比赛项目中,只有一项专属于男性,其他六项均有女性运动员参与。

 

历届夏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男女运动员统计


而在奥运会的官方报道中,国际奥委会发布《性别均衡报道指南》,对如何描述、拍摄呈现女性和女运动员做出了规定,要求各家媒体将更多的目光放至女性运动员本身,拒绝使用一些带有性别歧视的词汇。

 

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也提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时将首次实现男女运动员总数各占50%。

 

而从0到50%,女性奋斗了128年。


巴黎奥运会会徽,用红唇向女性运动员致敬


女子体育从无到有,从男运动员的点缀到成为竞技体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女性一直在反抗着大众的偏见,打破着世俗强加在女性身上的所谓「女性该有的样子」。 女性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体育是打破「温柔」、「贤惠」等刻板印象最好的方式。

 

今年妇女节前夕,有一则广告吸引到了不少关注:「一个有力量的女性不必像个男人,汗水本来也属于女性。」在类似这样的鼓励下,有越来越多的女孩走上运动场,去告别传统审美中的「白幼瘦」,去追求更健康、更自信的自我。



实际上,我们在谈论女性体育发展困境并不断试图打破刻板印象为女性争取权益时,也不是想要制造男女之间性别对立的矛盾,更不是试图否定所有男性的付出和作为。


我们只是想鼓励更多女孩可以放下包袱,做最自信的自己。


因为女性也有热爱体育的自由。






点击下面链接,获取更多精彩文章

-《2021女子体育全球报告,透露了这8个关键信号》

-《铿锵玫瑰再绽放!她们的「要强」值得被世界看见

-《点赞中国女足,但不要只在今天

-《女篮姑娘,我们等你们回家!》


推荐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ECO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