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支教不一定非要去山区,你也可以这样……
上一张我的出生靓照,请勿舔屏!└(^o^)┘
我出生后不久,就与众多同胞兄弟姐妹送进了美敦力公司,在市场部角落的一张桌子上,我与我的第一任雇主并肩合作了很多年。他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归属感”,但我也隐隐觉得,我还没真正找到自己应该发光发热的地方。
平淡无奇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直到有一天我听到了自己和同伴们即将被“解雇”的噩耗。小道消息还说,我们即将被介绍到一家叫“支教中国2.0”的公益组织,新的工作是去陪伴留守儿童,成为“远程教室”的一份子。(*@ο@*)
当晚,我就失眠了。我这么多年“学习”到的所有内容顷刻间都没用了,我伤心欲绝π_π。但同去的兄弟姐妹安慰我,听说这个公益组织会通过我们,为边远山区的孩子送去“网上支教”课程,世界各地的老师通过我们就不用长途奔波了。这不禁点醒了我:这不正是我愿意发光发热的地方么?我——原来是一台想做公益的电脑! 马不停蹄,事不宜迟,第二天我们就直接敲开了“支教中国2.0”的大本营,有着香港口音的律师Wesley接收了我们,据说也是他联系了我的老雇主,给我提供了这份新工作。又过了一天,IT部门的大哥大姐们面试了我们。叶子姐姐和小艺姐姐给我们做了全身体检,还从各个角度给我们留了影。(这个感觉不好啊,好像犯人入监嘛,哈哈。)
环视这个小窝棚,所有我对公益组织办公室的假想基本都兑现了:办公室一点都不高大上,办公桌挤做一堆(桌上的东西也是堆堆堆),有个别大嗓门的男人和好些笑起来很温暖(偶尔“张牙舞爪”)的女人…… 但这里洋溢着善意和梦想的香气,让我陶醉。想着远方的孩子和自己的梦想——我的公益缘就这样开始了。 不过来不及怀旧,我就和19个兄弟一起打了个铺盖卷,踏上了前往甘肃平凉的火车。同去的两位:一位是朱朱小姐,笑起来绵软但办事手辣(这不是“笑里藏刀”么),可能和她之前在外企战斗有关;另外一个大块头+大嗓门男人,思毅,代号“四眼”,听说创始组织的第一年没拿薪水,现在拿着半份薪水。
我们的核心团队有20+人组成,我们还有不付薪的全职,以及众多不付薪的兼职。职位从财务到税务、教学到管理,——处处有分工,块块有人管啊!
(上图给大家认认脸,此处应有掌声~)
踏上旅途自然就是奔波。下了火车又是汽车,下了汽车又是一顿徒步。辗转二十四个小时后,终于,我看到了“甘肃崇信县油坊小学”的校牌。
仅仅几天时间,就从大城市“定居”到这么偏僻的乡村小学,难免有点小伤感,不过我竟然还遇到几位同厂的兄弟姐妹。一聊才知道,原来他们在刚出生不久就被送到了这里,本来壮志满腔来投身公益,没想到也没有合适的工作可做,锁在这间空荡荡的教室里就这么虚度了壮年时代。我立马邀请他一起参与我们,他斜眼看看我们的队伍,问:“你们就跟来这几个老师,能有什么大动静?我建议你也先静观其变为好。别CPU发热!” 这么一说,我的CPU还真凉了半截。老大哥说得有道理啊!我还是太年轻!%>_<%不过还没待我再去问个明白,四眼、朱朱已经和学校的于老师把活干起来了!于老师别看人年纪轻轻,从上墙布电线到下地订地板,排课桌、接网线,忙得不亦乐乎……经过大半天时间,这间教室立马“机”丁兴旺,除了我们被端端正正摆放在课桌上,提前发来的新同伴:65吋液晶大屏幕挂在正前方;摄像头、全向收音话筒一一就位……
我整理下心情,鼓起勇气准备去问个究竟。没想到,小朋友们涌了进来,我转眼就被小朋友包围啦,他们兴奋地把我的鼠标小弟高高举起来,比划了好一会——果然,看来他们真的是没怎么用过电脑呢,老大哥斜过眼一副“我早说过吧”的表情!
看着他们叽叽喳喳的样子,我突然有点生气,且不说老大哥在这里蹉跎岁月,我也是要到这里来做实事的!不行,我得去问个究竟! 这时,门口又走进了几个老师模样的人,老大哥旁边插嘴:“领导来了~”不过奇怪的是,这几个领导也是一脸犹豫的样子。思毅请大家坐定,在刚建成的视频教室现场给大家做起了演示。听着听着我才明白,在网络另那一头,连接着许多许多志愿者老师,他们在美国、新加坡、香港、兰州、上海等等地方。
我们的老师不仅仅会教英语、音乐、书法等等奇妙的网络课程,更会手把手教会小朋友们如何利用电脑上网、写文、画图,通过我们,现在听课如果算是“顺风耳”,未来就是“千里眼”,那才真是“开眼看世界”了呢!
我就说么!我自豪地看看老大哥,正看到他听得起劲,和后来进来的领导们一样,聚精会神。当看到以往上课的视频展示,其中一位领导更大声说:“这个想法好啊,关键是你们有老师,能教!我们原来这些都是新电脑啊,放着放着都旧了,现在能一起用起来!”这回,轮到老大哥不好意思了。 之后——我们进入了焦心的等待期。虽说大概也就是一个月的样子,但是每一天我都希望这里的大门又一次被打开,孩子们环绕在我周围。
当然,我也听到老师们带来上海总部的消息:为了开设课程,招募老师颇费心思。每一位老师在上岗前都须承诺在上岗后能坚持完成一学期教学课程。这是因为每节课都是“因人设课”,中途停学,不仅对组织和捐赠者不利,也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 这时就要说到我们办公室最后一位全职,也是办公室最新近加盟的同事——伊伊。伊伊老师是老师中的老师,负责统筹、汇总各个教室管理员的管理工作。你以为这很容易?那就大错特错了。
“支教中国2.0”迄今为止已建有13个教室。拿一间教室来说,其中涉及到的当地老师、志愿者老师和所有配套人员,又有多少?有图有真相:
所以除了上课的老师们,我们每个教室设有管理员一名,负责协调沟通。而伊伊除了要为志愿者老师、管理员提供培训,还要实时了解各教室的进度,收集整理教学反馈,能提出一些教学方面的改进意见。这也就是为什么在2016年初,组织增加了“教委会”,聘请了教育界的专家在实时网络教育方面提供好意见、新方向。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开课,小朋友们在65吋大屏幕上看到了老师。那一天上什么课,我有些恍惚了,但是我的“芯”一直是热热的,除了全天无休工作的缘故,更多的应该是感动,感动于漫长等待后,世界这一头的学生见到了世界那一头的老师,感动于这些孩子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他们又距离世界的中心近了一步,也感动于自己成为其中小小的组成部分。 要聊聊我们的课程,竟让我不知如何甄选。有比较“笨拙”的课,比如“砂锅”老师(办公室全职不拿薪的热心肠工作人员)自己挑大梁教电脑,从没教过书,愣是在上海比划着让孩子们用起了键盘和鼠标,听说教案写了擦擦了写,上课前一天还有点失眠(+﹏+);有新颖靓丽的绘本课,连我也和孩子们一起陶醉于骑鹅去历险的故事里,课后孩子们纷纷画起阿卡队长,我偷看了几张,十分有神韵呢;还有十分洋气的英语口音课,啊呀呀,老师们的口语真心流利,还有有趣的游戏玩,就是孩子们还有些羞涩,朗读时有些怯,我都恨不得加入他们增加声量……
而正因为村小是我们的第一级教育,所有身处农村的孩子,都将要通过村小踏入教育的殿堂,是他们教育人生中的第一块基石。也许他们中成绩优异的,会逐步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但绝大多数会完成义务教育走上社会。那我们不禁要问,村小到底要给孩子什么? 再看这些孩子,他们的父母往往离开家乡前往城市打工,在这个小小村落里,留下的主要是他们日趋衰老的祖辈和无法跟随父母出去读书的他们。他们到底要在村小里学习到什么?我们又希望能通过村小给这些留守的孩子留下什么?
我想,回答可以是千千万的。
除了成绩,也许可以是欣赏艺术的能力、表达与沟通的能力、看待问题的角度,甚至可以是坚韧的内心、勇气、信任,或者更多、更多。
——我们“支教中国2.0”有门书法课,这是一门在城市里都鲜有学校开设的课程。听说,在黑瓦白墙的校舍里,视频里老师气定神闲地教大家一撇一捺写着“人”字。忽然觉得,已然平实地回答了上面的问题。
前两天传来一个好消息,为我们上课的老师假期会来到我们的校园,真正来和孩子们上一节“面对面”的课程。把孩子们都乐坏了。当然,到时——我放假。 做公益,我是个新兵,不过最近我反而对“公益”得出了许多相反的结论来。这次我不禁也要和大家来分享。 比如,老大哥又来打击我:“到时上课都用不上你了,你又要下岗啦。”但我挺乐,真的,一点没有不高兴。为什么?其实我做公益的目标,不就是可以早早下岗么?因为如果有千千万万老师、父母,他们回到乡村,陪伴着孩子,那孩子们上课也有老师,回家也有爸妈,这不是比现在更好么?所以说,做公益是奔着“失业”去的。 还有,那我们的教室是不是越多越好?好像也不是。我们的志愿者老师经过半年多的培训与陪伴,如果可以自行坚持下去,我们会鼓励他们自己安排上课。这样,我们的人力才可以集中去开拓新的教室,帮助更多的孩子。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能联结更多的公益组织,培训他们从事其中的几个环节,让他们自行招募、运作自己的教室,我们可以提供技术支持,这样每个公益各司其职、协同合作,做自己爱做的事情,这才能把公益的力量最大化。 最后,好多人觉得做公益的人好像就和圣人一样,都是活雷锋,从不利己、专门利人。我觉得这不正确,也不好。就我自己来说,作为一台步入中老年行列的电脑,要做公益真的是“利己”,我在这里寻找到实现自己的可能性,而围绕在拥有同一梦想的人群周围,在改善别人的时候,也在改善自己。我想说,每一份善意都有源源不断的生产力,而这种生产力的作用远远超过我身上的这些零件。所以,我的路还长着呢! 这就是我,一台想做公益的退休电脑的历险记。 谨以此文献给每一位倾力自己心中公益的生命!
(本文作者张小兰,支教中国创始成员、志愿者/远程教室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