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佛女孩只身前往伊朗讲述中国故事:求善始,求善终

2016-09-06 艾诚 乐天行动派
导语

2015年4月一批渴望祖国尽快解禁的伊朗青年,希望通过举办伊朗历史上第一次全球TEDxKish让世界听到伊朗的声音。身在北京的我收到他们通过TED总部发来的邀请函,希望这场特殊的TEDx可以有中国声音。纠结了很久后,我顶住了身边至亲的坚决反对,从北京飞往伊朗基什岛,在台下保守政党的监视要求下披着头巾上台,娓娓道来中国大地上平凡新闻人物后来的故事。2016年1月,伊朗宣布解禁。


古语云:善妖善老;善始善终。


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开始的时候,去寻找一个路径,一个入口,一扇你愿意开启的大门。可开启大门,只是第一步,探寻之路,依旧长而久远。我们应当求善始,更应求善终。


2015年4月,我受邀在TEDxKish大会上发表了英文演讲《求善始,求善终》。演讲分享了三个很触动人心的故事,他们是我当时在主持《艾问?后来》(“旧闻后来的新闻,人物后来的故事”)节目中的采访嘉宾。作为媒体人,我知道,时间滞后是新闻工作者最大的敌人,我却把它变成为最好的朋友。因为我相信,每一个故事、每一段人生的完整展开最值得去等待。当彼时的焦点人物从我们的视线中逐渐淡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人生又走过了哪些波折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171ha9uhx&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今天,再回放这部时长16分钟的演讲视屏,再回看演讲里的三个故事的主人公,依旧会带来很多感悟。



邹春兰 为生活做搓澡工的举重冠军


今年的奥运会刚刚结束,相比30年前的体育运动员,国家对于当今的体育运动会的重视程度已经不能同日而语。我在TEDxKish演讲中讲到这位曾经的举重冠军,邹春兰。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采取举国体制来培养和训练运动员,希望能在奥运会等世界级大赛上摘金夺冠。而中国女子举重队也不负众望,在比赛上表现出色,包揽奖牌、不断创造世界纪录。


邹春兰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女子举重运动员。 她16岁时就入选了省级举重队,连续三年在全国举重冠军赛摘得金牌,1990年获得全国女子举重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在训练营里,她被告知,除了专注于训练和比赛以外,什么都不用操心。然而,高强度的训练最终使她伤病缠身,从1987年到1993年退役,邹春兰共获得9块金牌,还曾拿过全国举重冠军。2000年离开体工队,虽然得到8万元的伤病补偿,但由于文化水平太低,不善谋生,邹春兰在经济上陷入困境,最后不得不在一家大众浴池靠搓澡谋生,每月收入不足500元。




现在的她,既不再是一名全国冠军,也不再是一名搓澡工,而是一位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的四十四岁中年妇女。她告诉我们,她在完成举重之后的人生,她按照自己的方式走着。


2008年,邹春兰被全国妇联评为“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2009年,被评为吉林省女性创业典范。  


现在,她充满信心地说:“我们既然能在体育竞技场上拿冠军,也能够把自己磨练成生活冠军!”她想告诉所有和她一样退役的体育运动员,要勇敢地面对自己不懂的领域,珍惜每一次机会,勇敢去创业!


曾经站在众人瞩目的冠军领奖台,后为生计去做搓澡工,现在的她,又一次将自己的生活和事业经营的如此丰满。她是曾经的举重冠军,现在她是自己生活的冠军!


 

林浩 曾因“地震小英雄”标签备受苦恼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是一场无数人难以忘记的噩梦。一场高达里氏8.0级的地震袭击了汶川县和周边地区。这场灾难是如此可怕,我想直到今天,每年的512,我们都不会忘记8年前,举国为受难者默哀,降半旗的场景。据官方统计,大约有七万人遇难,四十万人受伤,五百万人无家可归。数百座学校瞬间倾塌,掩埋了数不清的学生。


故事主人公,林浩的学校在那一年顷刻间倒塌时,他只有九岁。灾难降临的时刻,他本已跑到了安全地带,但是他接下来所做的事情使他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小英雄。他出人意料地冲回已成废墟的教室,冒着随时会被掩埋的危险,救出了两名同学。他弱小而又勇敢的身影被媒体记录了下来,立即传遍全国。而几个月之后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他走在姚明身边,一起带领中国代表队入场。


距离那场灾难七年之后,林浩参加了《艾问?后来》节目。 他成名之后的完整故事也在访谈中渐渐展开。刚开始的那些年,他声名鹊起、飞向巅峰,生活里充满了无止尽的电影片约、广告接拍、和活动邀约。他几乎拥有了一切,唯独没有时间好好学习。他陷入了纠结之中。




他告诉观众,就像当初他救起自己的同学一样,现在他需要救起自己。他需要为自己负责,追求一种不张扬但是更完整的人生。


林浩说,地震过后的第一年,他跌入深深的迷茫,过去的生活回不去,未来的路看不清。大家告诉他,英雄就是完美。他不知道什么是完美,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




青春最叛逆的时候,乱摔东西,砸伤别人的脸。他还曾闹过离家出走的戏码。他说:“所有同龄人有的问题,他都有”。这个被时代铭记的“小英雄”的标签,本应该,让这个山里长大的孩子为此欢喜,但林浩却曾经因为“小英雄”的标签备受苦恼,他试图摘去这个标签,现在8年之后,他在努力的让自己新的生活和这个标签和谐相处。


他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孩。即将步入18岁人生最美好年华的林浩,新的人生里程才刚刚开始。


 

盛海琳 年过六旬,生下双胞胎育


自七十年代年以来,中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三口之家逐渐成为中国家庭的常态,大约有一点九亿之多。但是,如果家庭中唯一的子女出现意外不幸离世,那么家庭中的老人便成为失独老人。


60岁的年纪,是每一位老人开始颐养晚年的日子,辛苦大半生,享尽儿孙福。可是,这位六旬老太,她做出了一个让众人震惊的决定:再次怀孕产子,并且成功了。




2009年,盛海琳30岁的女儿,那是她唯一的女儿,由于煤气中毒意外过世。她的生活突然崩塌、陷入了绝望之中,她甚至想过自杀。后来试着领养,也并不成功。可她并不想就此向命运投降。


在她60岁时,她决定通过试管婴儿的方式再次生子。但这将是一场无比艰难的战斗。首先,超过四十岁的妇女只有10%-20%的成功受孕几率;其次,只有10%的妇女能完成孕育过程;最后,有三百分之一的可能,出生的胎儿有先天缺陷。而这一切,对于决心坚定的盛海琳来说都不重要。




尽管困难重重,盛海琳还是赢了。她在生下双胞胎女儿的五年后来到我的节目。我们深受感动的不仅仅是她生下孩子的决心,还有她决心养育这两个孩子的毅力。在中国,即使对于双方都工作的年轻父母来说,养育两个孩子的花费也很昂贵。盛海林想尽了一切办法来赚钱,一周连续七天长时间地工作。她说,她希望自己能活到100岁,那时她的双胞胎宝宝就40岁了。


 

北大到哈佛,央视到福布斯,追寻生命意义


我通过这三个故事主人公经历的故事,想到了自己的一路成长。


年少时的我也纠结过。出生于黄山的我和很多独生子女一样,也曾经历孤独的童年。但是后来,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可以打发漫漫长夜——扮作一名主持人,对着想象的观众播报节目。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期待着走出家乡,期待着被外面的世界听到。那时的我并不知道,那些对着想象中的观众播报节目的夜晚竟会成为我现在全力以赴的媒体职业生涯的开始。为了梦想,我来到了北京求学,然后是波士顿。在从哈佛大学毕业以后,我成为了中央电视台的驻纽约财经评论员。我穿行于世界各地,采访各国首脑政要、公众人物、和明星名人。




受益于中央电视台这家全国最具权威性的媒体。 在聚光灯下、光鲜无比,我负责采访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和最为重要的事件。我的确很满意这样的日子,直到某一天,当独自坐在录播间里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些大人物的故事并没那么完整,很多时候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而我需要做的,仿佛应该是创办一档讲述人物真实完整故事的节目,追问他们的后来。


于是,当一切似乎都抵达巅峰时,我选择了离开中央电视台。然而,即将孤身一人踏上的这段征程使我不得不担心未来的重重挑战。


就像盛海琳在60岁的年纪坚定的决定生下双胞胎的决心一样。我觉得同我自己创立“艾问”时一样,我很坚定自己想要做什么。不是因为想成为一名创业者,而是因为没有平台愿意支持我做讲述人物灵魂和完整故事的节目。在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要经营这样一家创业公司,需要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善始善终。


直到现在,我依然经常被质疑为什么追问故事的后来是如此重要。我想,没有比我刚才分享给你们的故事更有力的回答了。没有《艾问·后来》,我们不可能看到林浩的另一面,看不到在他成为全国小英雄后是怎样的纠结;没有《艾问·后来》,我们就不能理解邹春兰是以怎样的毅力在重头再来;没有《艾问·后来》,我们就不能看到盛海琳遇到的比生下孩子更加挑战的事情——养育他们。


现在,我依旧坚持自己的创业之路。坚持做出更好的节目,讲述更多有趣、有用又有料的人物故事。每天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有更好、更有用的作品呈现给大家。




“艾问”现在要做的是,记录时代人物,传播创新精神,探索创富法则,通过关注创业者、投资人、企业家,致力于在新媒体时代打造出独立、开放、公正的人物大数据全媒体平台。


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善始善终,不管它开始于十年前,还是上个月,或者就在今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时间会给每一个故事一个美好的结局。


最近,我们正在录制与诸多行业顶级大咖的对话,第次与他们深度交流他们所走过的创业生死路时我都深有感触:每一个伟大的企业家,都有一颗向死而生的精神和信念,即使创业维艰,却只顾风雨兼程!


我愿意相信念念不忘、终有回响的信念。愿善始,求善终!时间是答案,给予是解药,等待是智慧。



本文作者艾诚


独立财经双语主持人,艾问创始人,赛富亚洲基金投资合伙人。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曾任中央电视台驻纽约财经评论员、世界银行国际金融总公司投资顾问。2012年当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2016年上榜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亚洲影响力人物。




推荐阅读


你能为你的国家做点什么?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近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