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好的投资|用母乳和孩子建立亲情的纽带

2017-02-10 罗洁琪 乐天行动派


在作者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之后,作为高龄妈妈的她坚持用母乳喂养一度患病的宝宝。在最无助困难的时刻,她体会到了母乳喂养的魔力。正如梅琳达·盖茨所说,这是一种对孩子“奇迹般的投资”。


2016年的冬天,北京又陷于重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儿童医院像拥挤的菜市场,每个角落都有患儿在咳嗽。我抱着满月不久的儿子,用一块纱布毛巾盖着他的头,慌张地挤在人群中。他也患了肺炎,我神经质地想躲避空气中的飞沫,可是又明知病菌无处不在。


在X光室门口的走廊里,一个年轻的妈妈坐在长椅上,撩起衣服,袒露着丰硕的左乳,怀里是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正埋头吮吸。乳房雪白得耀眼,让人忍不住看过去。她沉默地低头,安抚着患病的婴儿,偶尔看看周围,眼神里没有当众哺乳的尴尬,只是母亲特有的忧愁。她身边凌乱地放了一堆被子衣物,好像没有家属陪伴。我很想上前问,是否需要帮助,哪怕只是递一杯水。我深知,喂奶的时候会很渴。可是,又觉得冒昧,就假装什么都没看见,从她身边经过。我很难过,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好像同情她,也可怜自己。


在我产后42天复查时,医生说,我的儿子得了肺炎,白细胞值很高,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很快,需要尽快住院。住院需要隔离治疗,这意味着他又要和我分开一个星期。我没办法接受。


儿子出生的第一天,就已经和我隔离。那天上午,我从产房出来,无比虚弱地躺在病床上。他侧卧在我的身旁,在护士的帮助下,用柔软的小嘴巴轻轻地嘬我的乳房。因为胃里有羊水,喝奶后,他又呕吐了。中午时分,医生说,孩子的黄疸值很高,怀疑有ABO溶血病,最好及时确诊治疗,严重的话,会伤及脑部,甚至需要全身换血。我听完,一阵恍惚。虽然还没从分娩的疼痛中缓过神来,可是,大脑里仍然有理性。我联系北京儿童医院,咨询医生,权衡利弊作决定,预订病床。就这样,我还没来得及拥抱和亲吻他,就被送去医院隔离治疗了。

图片来源:Coloring Page


后来,我不敢想象他曾是如何惊惶。在离开我的子宫后,骤然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甚至,没机会吃母乳。儿童医院建议,母乳存在家里,不要送去医院,为了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患儿统一喂奶粉。如果家属坚持,医院也接收母乳,但是我不确定孩子能真正吃进去。初乳珍贵,只分泌七天左右,我选择存在家里。每天用吸奶器频繁吸奶,放进存奶袋,写上日期和时间。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就吸出30毫升。妇产科医院的护士说,“第一天就能吸出这么多,真棒。”对于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而言,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高龄二胎妈妈,所有的鼓励都是让人感激的。


我很想念儿子,可是,又很刻意地提醒自己不要去想。在等待的日子里,冰箱放满了一袋又一袋金黄色的初乳,那是妈妈给宝宝最珍贵的营养和对疾病的抗体。


住院期间,我只被允许去医院探视过一次。隔着玻璃,看到他脸上的黄疸还没散去,小小的身体被旧病服裹着,头顶用胶布贴着留置针头。我轻轻敲着玻璃窗,对他说,“宝宝,是妈妈。”他仍然只是半眯着眼睛,没反应。一阵心疼,我用手捂着嘴巴,眼泪顺着手指滑落。护士说,“不要哭,不要哭,情绪不好,就没奶了。孩子过几天就回去了。”


熬了七天,儿子终于回家了。因为频繁吸奶,奶水充沛,儿子喝不完的,就挤出来给四岁的女儿喝。女儿说,“妈妈的奶很甜,我爱喝。”每次,给儿子喂了奶,再拍背,听到他打嗝,我就知道奶进到他小小的胃里了。那一阵声音,能让我开心。养儿育女,就是一口奶,一把屎的小欣喜和大忧愁。


图片来源:Nutraingredients


北京的冬天,常常是灰蒙蒙的雾霾。我用透明胶布把家里窗户的缝隙都粘上了,空气净化器也放在床边,希望屋里少一点PM2.5。可是,空气的污染让人无处可逃。孩子满月后,就开始呛奶。我以为,仅仅是呛奶而已,没想到是肺炎的症状。等我产后复查,带儿子一起出门看医生,才知道他已经患病多日了。医生说,需要住院治疗。咨询了专业人士后,我舍不得让他住院,因为儿科的病房,肺炎患儿太多,容易交叉感染。我选择天天带他去看门诊,在头顶静脉注射抗生素。在输液扎针的时候,我和护士几个人按着他的手腿,不让他挣扎摇头。他使劲地哭,好像皮下毛细血管都被涨破了一样,皮肤瞬间起了很多血红的小斑点。那是可以留置针头的套针,比较粗。我记得在分娩之前,护士给我手腕静脉打套针,输入催产素。她问我,“疼吗,很多产妇会冒出冷汗。”在儿子哭的那一刻,我想起那个护士对我说过的那句话。


扎好针之后,我抱着孩子在输液室。在前半个小时,他都拼命地哭喊,挣扎。我既心疼又担心,请医生来了两次,确定不是因为输液产生副作用。在最无助的时候,我能想到的,就是通过喂奶来安抚他。在自费的特需输液室,有四个病床。另一个患儿的父亲看到我扭身面向角落,准备喂奶,就离开病房,避让一下。那种风度,真是雅量,我很感动。记得在美国看到校车上印着“Our Children”(我们的孩子)那个词,我也有过同样的感动。育儿,不仅仅是家庭的责任,还应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我一边喂奶,一边给他哼催眠曲。以前,女儿小的时候,我也给她唱。慢慢地,他安静下来。我妈妈曾经说,家里孩子生病发烧,她就在家抱着,彻夜不能眠,心里盼着,“赶紧天亮吧,赶紧天亮吧。”当我在医院抱着挣扎哭泣的儿子时,深深地理解,照顾一个生病的婴儿,会让母亲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由于抗生素的影响,儿子的胃口变得很差,不爱吃奶。白天,我忙着带他跑医院;夜里怕他躺着会压到留置针头,就抱着他至深夜熟睡。我无比疲惫,没精力挤奶。终于有一天,因为涨奶,乳腺发炎,发烧了。邻居建议我请通奶师,一个小时要700元。我舍不得花钱,次日就让老公去社区医院学习通奶。果然,有女医生随手用一个苹果模拟乳房,现场就教他通奶的手法。尽管我会抱怨他对于育儿贡献不大,但是,在这个事情上,我觉得他勇于厚着脸皮,体现了真正的父爱。


他的父爱不常见,也或许常存在,只不过其方式不同于母亲。我记得四年前,女儿才数月大,我耐不住寂寞,出去和朋友见面聊天。后来,急急忙忙赶回去喂奶,推开家门,发现他抱着女儿,坐在床上,撩起衣服,露出扁平的乳房,无知的女儿正吮吸得“吧嗒吧嗒”地响。那一幕,让我震撼至今。


我觉得哺乳的故事,都是孤独的。五年前做了母亲,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人生而孤独”。如果别人没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所谓的“感同身受”都是客套话,所以,我不再轻易期待别人的理解。每天夜里醒来三次喂奶,被孩子时刻需要,不再自由的生活,不同程度的产后抑郁症,因身材变形而产生的不自信,哺乳和职业的冲突,随之变得复杂的婆媳关系等。这些,都是坚持母乳的女人要经历的。我们会变得和以前不同,有各种貌似“神经质”的行为表现。在我看来,这都源于母亲保护孩子的天性。焦虑情绪折磨着母亲,但是客观上会更妥善地保护幼儿。我想,这是老天爷造人时的特意安排。这个特殊时期的女性往往得不到旁人的理解,处境是孤独的。


图片来源:BabyCenter


小时候,在文学作品里读到“母爱”这两个字,以为每个母亲额头上都是圣洁的母爱在发光。后来才发现,在育儿的最初,母爱是各种操劳和责任。我的两个孩子,都是母乳喂养的。母乳喂养是哺乳动物的本能。我只是顺其自然。作为常识,“母乳喂养会让孩子更健康”,这一点,我毫不怀疑。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妈妈是他们最依赖,也是最依恋的人。当夜里反复被哭声叫醒喂奶,疲倦得眼睛都睁不开的时候,我也有曾有过蠢蠢欲动的念头,就是“混合喂养”。如果孩子夜里喝奶粉,妈妈会舒服很多。可是,一旦依赖上奶粉,母乳的分泌也许就会减少。基于这样的担心,我会在孩子六个月之前坚持纯母乳,同时检测成长的数据。万一母乳不够,我才添加奶粉。我认为,大部分母亲都是爱孩子的,不必用“母乳喂养”的理念给奶水不足的母亲带来自责。要知道,一个母亲会被各种自责纠缠折磨很多年。不过,所谓的奶水不足,必须是穷尽专业帮助之后才能下结论。


我的儿子爱笑。看到妈妈,会咧开嘴巴笑,甚至笑出声音来。吃完奶之后,就会很酣畅地在我怀里打个盹,醒来后,他喜欢盯着我看。我们母子,相看两不厌。


人的成长,需要学习抵抗人生的虚无和孤独。家庭的亲密关系是孩子生命最初的情感底色。这种底色是温暖的,就像寒冬里的壁炉。壁炉的温热夹杂着私念——当孩子长大,会拥抱和亲吻母亲,不会觉得尴尬。用母乳喂养孩子,不仅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须的营养,也为一生的亲情关系构建了基础,这难道不是对孩子、对家庭的最好投资吗?


本文作者:罗洁琪,媒体人,育有两个孩子。


本文是乐天行动派本周推出的“最好的投资”系列的第三篇。点击此处,阅读上篇,《8小时以外做公益》。2月14日,关注盖茨年信,了解比尔·盖茨眼中“最好的投资”。




推荐阅读


初乳有毒?米酒下奶?你们就不能放过母乳妈妈吗??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近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