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活着就要努力,死了就要安息(上)

2016-11-24 森林读书会

点击上面蓝字 ▲ 订阅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江绪林,生于1976年,逝世于2016年2月19日。

从今天起,森林读书会将陆续推出承载其所思所想的微博整理版。

敬请关注。




活着就要努力,死了就要安息(上)


(2013年2月-2013年4月江绪林微博摘编)


文 江绪林

本期编辑整理 Richard wang



世相


像秋风这么享誉天下,万人敬仰的大学者,为何会缺少一点仁爱和审慎的区分呢!

2013-2-11

 

鼓掌,虽然仍然是极权主义的缩影、干瘪而无实质内容,也没有彰显学府深沉。但毕竟更多了一点人性的面纱囖!而且看上去校长党首都不是腐败分子的样子!!!! 

2013-2-11

 

在地铁里,瞪视了下诸多冷漠、稍古怪的人群;心头陡然幻起不祥之感,恍若被惊醒的泰坦尼克号上的一员。话说刚刚在徐家汇地铁口偶然碰到@小郭是茉莉花 同学来着。先看看「云图」去。

2013-2-17

 

"四天三夜的朝鲜之行。没有听到哪怕一次的笑声,也没有听见一次的哭声。这是一个死一般沉寂的国家。以一国奉一党,以一党奉一人。万物刍狗,人民何辜?"

2013-2-20

 

有人故去,在网络看到公开发表的悼念都是有节制的赞美和感念,但私下听人嘀咕的却尽是乱七八糟的事情:告密嫌疑、卡卡卡卡。这是属于民主社会的自由德性?还是因为极权社会,除了类似呆在锦州监狱里的无言者,知识人大都是在坟墓上勉力生存,多有湿鞋之处,不得不寻找一些虚幻的花儿为自己遮体?

2013-2-25

 

林兄“体制”的想法成问题:应区分专业化导致的体系设置和冗余成分:如校长是正当体系设置,而政委可能是冗余。两者混淆就陷入‘我依附体制’这样的观念陷阱,而事实上是那些冗余成分才是体制上的蛆虫,后者才应该被铲除。

2013-2-28

 

幸亏世界还有其他的国度、其他的文明,而且彼此是如此之近,不可分开。设若世界是隔离的,当下的政制和实践,延续个几百年也可能没问题,最后就像古埃及或印加帝国一样,不停地轮回并慢慢地湮灭。

2013-2-28 

 

嗯,所以我要奋起,我们要奋起,睁大眼睛,捍卫和维系我们的正当权利,与侵蚀我的力量抗争。

2013-3-6

 

要反抗,...要尽快改变这个专制,让每一个公民享有权利和尊严,能够承担起道德责任。

2013-3-7

 

不是冷漠残忍的社会,恰恰是极权体制压制了健康的公民社会的成长,使得每一个个体脆弱地、无助地去面对国家机器和强权;这种压迫最终也导致民众的普遍堕落和无力承担道德责任。 

2013-3-7

 

莫言要是自始至终都保持沉默,咱就真心开始佩服他了...

2013-3-7

 

1.过往封闭王朝的极权很容易发生在黑暗的角落,残忍不被你看到;2.现代技术使得极权政府的能力大大增加。3.信息社会里,自由民主、人权法治成为普世价值,极权的做法更缺乏合理性而显得更堕落了。随便想的理由。

2013-3-7

 

不能够为自己准备肃穆的葬礼,但至少,我能够为自己准备优雅的死亡。那么多国人像贱种一样死于非命,我想,最重要的或许不是苟且而坚强地活下去,而是优雅地面对死亡。

2013-3-12

 

在一个没有眷护的世界中,理解和柔情被遗忘弃置,陌生、桀骜不驯甚至冷酷无情犹如新大陆一样呼唤着人们。

2013-3-17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中专门有一节论述犬儒(Cynic):有人求教犬儒之道,爱氏阻之,讲犬儒以天地为衣、漠视世俗,灵魂高洁自持,路通诸神,普通人学不来,画虎不成反类犬。感觉犬儒颇似哲学式耶稣,而耶稣则近宗教式的犬儒。极权之下,学人况无资格自命犬儒;周校长一普通学术官僚,干犬儒何事?

2013-3-22

 

您这是诉诸极权手段来处理问题,是进一步的饮鸩止渴,而极权压迫下人们不能在公共领域中承担道德责任是沦丧的基本原因。还不若优雅地吃有毒食品呢!

2013-3-23

 

读死人的书,看活人发微薄。不久前台湾人洪秀柱说受不了新浪微薄:“希望通过微博了解这个社会,只用了两天,就没勇气再看下去。太多太多的事情骇人听闻,太多太多的事情让人悲痛欲绝。这个社会里见不到‘仁义礼智信’的信仰,甚至没有‘伦理与道德’。”我们却不得不在哀叹中坚强地活着。

2013-4-4

 

生活现在不太容易啊:自己烧的开水怀疑有猪汤味,虽然还是勉强喝;食堂吃饭,只买点白菜和鱼头,大排等肉类都感觉可疑而不太愿意吃。这样子的日子今后怕是常态了。幸好现在对生死比较形而上学,生命就是鸡蛋,但愿灵魂能得救赎并去到伊甸园。

2013-4-4

 

复旦那位被投毒的黄洋同学不治去世了。这事现在最煽情了。但我倒不觉得此事是最有社会指标意义的事情,这是非常小概率的事情。我甚至很为那位投毒的嫌疑人同学惋惜,就这样轻轻巧巧毁了两个家庭。医科学生投毒并不表明该位医科生就格外歹毒,很大成分上也是因为医科生投毒的技术门槛很低。【待续】

2013-4-17

 

【续】——甚至可以这样类比:假如你有枪,又碰上什么事情而出离愤怒,很难保证你不会在冲动中酿成大错。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主角不就是因为酷暑下偶然连开几枪杀了人而被作为恶魔的化身而遭受多数最严厉审判的么?

2013-4-17

 

 

我也有正当的良知,虽然深厚的悲悯早已历经冲刷而难以呈现。要说的是,在今天普遍的火热的爱心表达中,我感受到并忧虑于多数的暴政(tyranny of the majority):虽然那不是道德绑架,但仍然需要小心翼翼,免得言行不得体、免得漠不关心。 读托克维尔小感...

2013-4-20


自我


死亡是如此触手可及。个人常常觉得,敢于死亡的人是勇敢的,而伴之以清醒则甚至不缺乏高贵;不是每一种生存都值得维系。只是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对自杀的禁令我还是很担忧。

2013-2-17

 

“我努力想好起来,像某个投水自尽,却又发现水太冷,而奋力泅至岸边的人。” ——梵高。 深夜看BBC 《历史的力量》第6集“梵高”,很感动。

2013-2-22 

 

好久没到教会了,坐在祭台边,渴望这颗心亲近上主,却也知道自己有一颗不安的歹徒式的缺乏沉静的、后现代的灵魂。见到有位姊妹的发型很酷很特别,心想是不是要去把自己的头发染成白色偏灰、略带金色透亮那种的,以便实现康德式的自律或自主?

2013-2-24

 

半夜没睡着苦笑发条微博:我现在的生活或生命是如此严肃认真,以至于我摇身一变得很神圣,成了神圣的三位一体中的一位:上帝、世界和我。在这三位一体中,我要么是第三位,甚至是第二位。

2013-2-27

 

哎,刚才可爱的杨老师闲聊时我却无端来火。自从上次有人威胁赶走我之后,我就总在痛苦地思考该怎么生活下去,反抗的底线在哪儿:静坐、绝食....多少次似梦似醒之间,见到自己转身洗净自己的罪,变成一朵红色的自由之花。

2013-3-4

 

此时的校园里能嗅到春天和生长的气息,心里止不住呼吁:我不想死啊!这不是说我就要去死,而是对生和存在的眷恋。犹如《创世纪》1:31节所言 “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God saw all that he had made, and it was very good)。” 或许正是因为对存在的肯定,犹太-基督教胜过了摩尼教、犬儒派等。

2013-3-18

 

一个朋友曾说要把自己埋葬在皑皑雪山或茫茫碧海之中。可今天我看到黄河甘肃兰州段飘着万具死尸的消息,觉得他那样做会污染环境,是不道德的行为。想来还不若安顿好一切后,订一家酒店,服用安眠药或别的方式安静地离去呢。很多美好之物让人心碎,生命本身也值得珍重,但思考死亡也是应当的。

2013-3-23

 

 

春日的阳光让人温暖,但专制的权力却也压榨着心灵。

2013-3-25

 

自由意志偏弱,该起来,想起来;可是还是赖在床上发微博。[睡觉]

2013-4-14

 

 

活着就要努力,死了就要安息。

2013-4-18

 

 

对我而言,是那些坚守灵魂的独立、信守正义和上主之爱的人潜移默化地对我有影响,尤其是已故的袁相忱牧师和梁惠珍师母,音容笑貌偶会浮现在我心田,栩栩如生;思想和文字感动过我的后胡适的中国自由主义者,好像没有,当我容易受感的时候,没读啥书。

2013-4-22

 

【朝花夕拾:我断续的信仰/纪念回了天国的爷爷】对我而言,是那些坚守灵魂的独立、信守正义和上主之爱的人潜移默化地对我有影响,尤其是已故的袁相忱牧师和梁惠珍师母,音容笑貌偶会浮现在我心田,栩栩如生。

2013-4-23

 

在读圣经,可是此刻心如铁石:犹如一叶小舟沉浮在世俗的骇浪之中,遮蔽了原来的意义和亮光。

2013-4-26

 

缺乏仁爱、个性乖僻、内心凄冷的容易损毁,也有欠匹配耶稣的名;有出家的想法,出家人应该可以方便地在隔离人群之外。求外围出家法

2013-4-26

 

温暖的阳光,校园里绿树成荫,正是春天最美的岁月,但愿天天如此。在自然中总是比在人群之中感觉惬意。在想下一个寒假应该去哪儿旅游一下呢?暑假呆在学校安安静静地读书是美好无比的事情,但寒冬就应该外出旅游:不过想去的日本欧洲冬天都很冷,其他的地方吧,又大多没文化或许过于陌生。[许愿]

2013-4-26

 

寒窗外这么好的春天,我却在读什么Godwin,what a loser。我要出去玩,I will win !

2013-4-30


读书

休谟印象:同情/移情(sympathy)区分于怜悯(compassion/pity)。后者只是诸多passion之一种,而前者却是休谟心理联想主义的基本原则,可以理解为一种人本性具有的、天生的传染病(contagion),休谟常用communication来说明其特征。这种传染病不但应用于怜悯、也应用于愤怒、恨、敬重等种种激情。

2013-2-10

 

快进看了下《王的盛宴》,想起了汤因比对英雄时代的的低评价。“蛮族跨过沦陷的边界后,恶魔就会占据他们的心灵。...心灵潜意识深处释放出来的邪恶精神力量,这种邪恶精神力量产生于从边界之外熟悉的无人区骤然进入到边界崩溃后敞开的迷人世界所带来的震撼体验。”【721;719】

2013-2-11 

 

"理性是并且也应该是激情的奴隶,...人如果宁愿毁灭全世界而不肯伤害自己一个指头,那并不是违反理性(Reason is, and ought only to be the slave of the passions. It is not contrary to reason to prefer the destruction of the whole world to the scratching of my finger)"【《人性论》453-4】

2013-2-12 

 

唯理论气质像癌细胞一样甚至渗透到经验论者的血液中。譬如休谟在论不确定性与恐惧的关联时居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处女在新婚之夜就寝时,充满了恐惧与忧虑,虽然她所期待的事情只是最高的快乐,是她久已渴望的事情【《人性论》页486】要知道,休谟不仅终身未曾婚娶,而且写这句话时才20出头呢。

2013-2-12

 

雨,到河东食堂吃午饭,食堂已经打烊了,得卖水果的大婶送给我两个早晨买的包子充饥。有这么过情人节的么?休谟的《人性论》今天就可以读完了。休谟的知性体系,恍若大漠里的漫漫黄沙,纯粹、干燥,风起处优美光滑如同蔽云遮日的华丽绸缎。我读出了纯粹现象描述的格调,一查,胡塞尔也这感受。

2013-2-14 

 

休谟说性爱源自三种情感:美貌的愉悦;肉体的生殖欲望(bodily appetite for generation);浓厚的好感”【432】。理由2颇累赘,似没有洛克《政府论上》讲得恰切:“上帝…把强烈的性交欲望安置到人类的体质之中,以此来绵延人的族类,而人类这样做时却大都没有这项意图(生儿育女)。”【45】【待续】

2013-2-14

 

【续】更透彻的还是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中借巴斯妇之口所言:“我愿将我的生命之花奉献于婚姻中的动作与果实。…为的就是清除精液,我们男女可以彼此赏识,并没有其他的奥妙:你能说不是吗?…为了一个任务,也为了取乐,这并不会忤犯神意的。”【91】

2013-2-14

 

《人性论》有一个形而上学论证。原理:“凡心灵能清楚想象的任何东西,都包含有可能存在的观念。”而我们有一个由完全不可分的部分组成的广袤观念,它不是由无数部分组成的,也不是无限可分的。因此,“符合这个观念的广袤可能是真正存在的。”【45-6】休谟反对无限可分性概念,似与现代数学背驰。

2013-2-15

 

 

笛卡尔的“观念是事物的影像”和贝克莱的“存在即感知”锁定了休谟的框架;对因果性的联想主义的解释,是对莱布尼茨充足理由律的冷漠抛弃而非驳斥。忽略了逻辑和数学知识,抛弃了宗教,新观念是摧毁性的:一切都是流沙,稳固、美好和优雅之物只是心理想像,如沙漠里的海市蜃楼。

2013-2-18

 

《神曲》和《坎特伯雷故事》都言及七宗罪:骄傲(pride),妒忌(envy),愤怒(wrath),懒惰(sloth),贪婪(greed),贪食(Gluttony)和色欲(lust)。我现在应对得较好的是贪食一项,虽偶放纵,但对粗茶淡饭坦然自若。懒惰一项,学习尚勤奋,但灵性疲沓,亦疏于整理环卫。【待续】

2013-2-19 

 

【续】骄傲、妒忌、贪婪三项,因境况类于退隐,无直接强刺激或冲突,尚不觉得严重——但仅仅是缺乏考验,而非历练之品质。困扰我的是愤怒和色欲两项:前者而言,杂之以正义感和自我牺牲,潜藏着可怖的毁灭而非救赎;后者的考验更是恒久的。《约伯记》31:1说:“我与眼睛立约,怎能恋恋瞻望处女呢?”

2013-2-19

 

【续】(I made a covenant with my eyes not to look lustfully at a girl)?”相形之下,自忖心灵甚为不洁,败坏甚多,行为亦沾染罪错或失控。骨子里虽是草木禾秸的本质,还是盼望上主吸引和保守我,转向信、望、爱之路上,脱去旧人,心意更新而变化。】

2013-2-19

 

1. 这个国度就像温水煮青蛙:多数青蛙逆来顺受;少数瞎扑腾的青蛙被捡出来直接火烤或油炸了;一些聪明青蛙挑些轻爽处泡温泉。温度渐渐高起来,出现雾霾、水污染、癌变等各种系统塌陷性问题。但这也不意味着反抗或拯救,在《历史研究》【324-5】中汤因比讲述了古埃及下层民众无穷苦难的历史冷酷:

2013-2-21

 

2 “埃及这个被压垮的跛马被迫在马戏场中踉跄地来回转圈,直到后来又来了个小丑式的骑手,在官僚制度和僧侣阶层的后面再一次加了一个马鞍。…等到这个贫弱无力的庞大躯体最后怦然倒地的时候,不仅本国的文官和僧侣集团没有受到伤害,仍然稳坐在权力宝座之上,而且利比亚入侵者还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2013-2-21

 

苦乐感导致了爱恨悲喜;休谟切入并抛弃了意志自由的传统争议。善恶源自特定的苦乐感。“给予快乐的性质是善良的”。正义即财产权规则,是一种人为的德、经由人类协议而来。政府是基于自利和传统的制度设计,而非基于许诺。休谟是从古典社会契约理论向功利主义过渡的中点。(书籍《人性论》)

2013-2-22 

 

1662年,帕斯卡曾在《思想录:论宗教和其他主题的思想》中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1748年,休谟在《自然宗教对话录》中回应说:“我们称之为思想的,脑内的小小跳动有什么特别的权利,让我们使它称为全宇宙的规范呢?” 【24】

2013-2-23

 

有模糊印象似乎某位当代哲学家有论著谈及内在视角和外在视角的问题,但我仅在Williams Bernard那儿看到个内在理由与外在理由(Internal and External Reasons)这样的区分。求助:就有关外在视角和内在视角的著作,澄清下。

2013-2-25 

 

“人类如此相近于善的原则,以至于在利益或报复心或忌妒还没有使我们的性情变得反常的地方,我们总是出于我们对人类的天然的爱而趋向于选择社会的幸福,并由此偏好德性而非其反面。绝对的、无缘无故的恶意或许决不能出现在一个人的心中。” 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中对人道(Humanity)原则的认肯。

2013-2-27

 

休谟在自传中自忖《道德原则研究》是自己最好的作品(历史的、哲学的、文学的)。《道德原则研究》有一种优雅洗练的文风,我猜测却不清楚是否模拟了某古典大家;较之《人性论》,《道德原则研究》的重点从分析“同情原则”转向了明确认肯“人道原则”。但我还是无条件更喜欢《人性论》的严谨思辨啊。

2013-2-27

 

一口气把《宗教的自然史》《自然宗教对话录》《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则研究》都给读了;贪婪心起,必有祸患,读到《道德原则研究》后半截已经出现认识字不懂意思,脑子灌不进去的情况,其实没读好。读完一本后认真整理笔记思考,虽然笨拙,却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较优路径。

2013-2-27 

 

“…无论对于休谟本人,还是对他的哲学来说,最迫切需要的就是皈依。”----- John Oman 

2013-2-27

 

宗教只是次生的本能,源于对未知力量的恐惧;一神教因迷信逻辑从多神教发展出来。多神教较宽容,而一神教甚至奴役理性;但整体上,教徒唱得越是好听,行为往往越败坏。休谟并不同情宗教,难怪John Oman会说:“无论对于休谟本人,还是对他的哲学来说,最迫切需要的就是皈依。”

2013-2-27

 

Philo给予了自然神论的设计论类比论证毁灭性打击,否定了先天论证和神人相似的道德命题,仅仅维系了这样观念:“宇宙中秩序的因或诸因与人类理智可能有些微的相似。” 却又让步说:“真正体会到自然理性的缺陷的人,会以极大的热心趋向天启的真理。” (书籍《自然宗教对话录》)

2013-2-28 

 

较之《人性论》卷一,休谟删除了有关时空和无限可分性的艰深分析,集中考察因果关系;在探究必然性时,对作为一种心理现象的意志的分析比《人性论》较为深入。另外,模仿《苏格拉底的申辩》的样式,休谟撰写了伊壁鸠鲁的答辩词,最强烈的显示了休谟与伊壁鸠鲁思想的亲和性。(书籍《人类理解研究》)

2013-3-1

 

《人性论》卷3较强调自爱,以同情原则来扩大自爱作为解释公共制度的基础;而《道德原则研究》则更多地倾向于用人道原则来直接作为公共制度的基础。看不出何以《道德原则研究》是休谟自诩最优的作品。最后休谟吹响了功利主义号角:“合理地计算和坚定不移地优先选择最大幸福”。(书籍《道德原则研究》)

2013-3-2

 

一个仅只感受友谊而无为公精神的人或不关心社会的人却是缺乏最根本的道德(a man, who is only susceptible of friendship, without public spirit, or a regard to the community, is deficient in the most material part of virtue)。 ---《休谟政治论文选》P15

2013-3-2

 

"我们的体制如果真是坏透了,那么由于更换大臣而产生如此异常的猜疑和担心就是不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焦虑不应超过一个娶了妓女为妻的丈夫,时刻都要防范妻子的不贞行为。"----《休谟政治论文集》页17.

2013-3-2

 

休谟对社会契约论的理性建构主义理论甚不感冒,甚至从历史角度予以批评;但对经验的自由制度的赞美却又不遗余力,而坚决贬斥和鄙视了专制主义:唯有自由才是科学和艺术的苗圃,而贬抑人民、权力不受限制的专制国甚至需要从自由国家引入法律、方法和体制才能实现文明化。《休谟政治论文选(essays)》

2013-3-2

 

亚当斯密论经典文本阅读:“念某一本有关的书,如果这本书是用外国的和死的文字写的,就向他们翻译成他们自己的文字;或者,这会给他带来更少的麻烦,就是让学生来向他解释,他自己只不时地插上一两句话,这可以使他以为自己是在讲课。” 《国富论》陕西人民2006年版,P. 831

2013-3-6

 

Speculative systems have in all ages of the world been adopted for reasons too frivolous to have determined the judgment of any man of common sense in a matter of the smallest pecuniary interest. p836/1026(英):这句话或许显示了伟大的斯密的毛病:钻进钱眼去了,经济视角普遍化了。

2013-3-6

 

毕业生应该有信心: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学者和乞丐似乎差不多就是同义语。在此以前,各个大学的校长们似乎常给他们的学生颁发乞讨特许状。”【《国富论》陕西人民版2006版,页164】

2013-3-7

 

《国富论》陈述了市场竞争等基本经济学原理,而且为自然的自由这一政治体系提供了一种基于功利主义和经济学的论证。《国富论》为人类指引了一条凡俗的康庄大道;或许也可以指控斯密带来了一种道德视野的紧缩,而且他的专业成就或科学正确性越强,这种道德紧缩就越是不可避免。(书籍《国富论》)

2013-3-7

 

“人类幸福的主要原因是意识到自己被人所爱(the chief part of human happiness arises from the consciousness of being beloved)。”---斯密《道德情操论》,上海三联2008年版,第41页。

2013-3-8

 

“邪恶总是反复无常的;只有美德才是一以贯之和正常的(Vice is always capricious: virtue only is regular and orderly)。” 斯密 《道德情操论》上海三联2008版,p242

2013-3-11

 

求助:斯密在谈到柏拉图体系的时候,提及Prudence(谨慎)这种美德【295】,相应的剑桥版的英文注解说斯密指的是柏拉图的Phronesis概念【317】。可是印象中首先谈Phronesis不是亚里士多德么,Plato在哪儿有谈Phronesis?

2013-3-13

 

上海三联2008年版斯密《道德情操论》翻译不佳,仅最后一卷的后半部分就有问题:Principle of approbation【赞同的原理,350】译成“赞同本能原理”;Casuistry【决疑法,364】译成“雄辩学”;接着顺口把Chastity【贞洁,369】也译成“雄辩学”....

2013-3-13

 

亚当·斯密的墓志铭:“Here are deposited the remains of ADAM SMITH. Author of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and Wealth of Nations【这里长眠的是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的作者】: He was born 5th June, 1725, and died 17th July, 1790."

2013-3-14

 

“我们就像一位漂泊异乡的游子走在返回自己祖国的路上,当我们踏进一家旅店想要歇歇脚的时候,发现这家旅店非常漂亮、舒服,于是非常喜欢,而且在这里长期待了下来。朋友,你忘记了自己要去的目的地,你长途跋涉,不是为了来到这个旅店,而只是路过这里而已。” 商务版《爱比克泰德论说集》p.293

2013-3-14

 

《道德情操论》文笔优雅细腻,与《国富论》的恢宏有很大差异;极独立,不适合被看为后者的道德基石。深受休谟对知觉和理性的区分的影响,但并不屈从于经验主义的哲学传统;有可能缺乏原创性,而沉溺于精细的道德心理学描述使得斯密难以与大不列颠式的道德风尚保持必要的距离。(书籍《道德情操论》)

2013-3-16

 

1.晚上上完课,心里轻松;2.世界上有一种遥远的距离:老师在前面讲课,同学坐在最后一排听。这是下午大四毕业班的课的感受。要努力。3. 徐明龙的译本不怎么样,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也不怎么打动我,休谟的《道德原则研究》【48】和卢梭的《爱弥儿》【704】都对孟德斯鸠有所揶揄,让人稍感心安。

2013-3-19

 

“在共和政体下,人人平等;在专制政体下,也是人人平等。在共和政体下,之所以人人平等,是因为人就是一切;在专制政体下,之所以人人平等,是因为人一钱不值。”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许明龙译本 p.81

2013-3-20

 

孟德斯鸠对共和式自由的强烈承诺被掩盖在其作为历史学家和法学家的一种实证比较研究中。除了对三权分立的经典阐述之外,或许孟德斯鸠最原创性的贡献在于其以政治自由为标准的规范性政制分类:界分了共和政体(再细分为民主制和贵族制)、遵循法律的君主政体和专断的专制政体。 (书籍《论法的精神》)

2013-3-20

 

匆匆就来到了卢梭面前。卢梭总是一个极大的困惑,一则是卢梭所描述的自然状态是否以及有何种历史溯源?相较之下,洛克的自然状态受基督教自然法的影响。二则卢梭对科学和艺术表现出来的一种返祖主义【Toynbee所谓“复古主义”】的敌视,这该如何理解?卢梭或许意味着某些全新的,我未理解到的因素。

2013-3-21

 

卢梭说科学和艺术的复兴败坏了德行。粗糙的论述中却呈现了一个难忘的美好自然。难以锁定理想自然的溯源,但谈及塔西佗时的话或许部分透露了卢梭乌托邦的旨趣:“由于厌倦于记叙一个文明、富饶而骄奢淫逸的民族的种种罪行和黑暗,遂转而寄情于描写日耳曼人的单纯、清白与德行。” (书籍《论科学与艺术》)

2013-3-21

 

 

卢梭:“哲学使人孤独,使他在看见一个受难的人时,竟居然暗自在心中说:你想死就死吧,只要我平安无事就行了。”

2013-3-22

 

在一个民族中,对文学和艺术的爱好,产生于内心的邪恶,不仅如此,它反过来又促使内心的邪恶日益增加;如果所有人类的进步真的对人类有害的话,则精神和知识的进步必将助长我们的骄傲,使我们愈加走入歧途,使我们的苦难早日到来。 ----卢梭致伏尔泰

2013-3-22

 

“动脑筋思考的状态,是违反自然状态的;沉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I dare almost affirm that a state of reflection is a state against nature, and that the man who meditates is a degenerate animal)。-----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李平沤商务2007年版,第54页。

2013-3-22

 

“一切事物都是按照自然的秩序进行的:不论那些短暂的和频频发生的革命的结果如何,谁也不能抱怨说别人的不公正;要抱怨,就只能抱怨自己的过错和不幸。” ----卢梭,1755,p.117

2013-3-23

 

无忧无虑的野蛮人感知优先,具有无害的自爱和怜悯之心;free agent具有发展为文明人的可能性,而注解9引入了宗教维度为文明生活提供了新的方向。不平等的产生涉及自然状态向文明状态的转变,富人说服所有人进入政治社会。指控政府沦为专制权力,卢梭辩护了生命和自由的神圣性。(书籍《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2013-3-23

 

复习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的笔记,觉得卢梭某些貌似非理性的、偏激的论断如果放在加尔文宗背景下就较好理解了。1541年起日内瓦共和国就成为加尔文宗大本营,而卢梭出生在日内瓦,是日内瓦共和国的公民,应该深受浸润;直到1762出版的《社会契约论》遭日内瓦当局焚烧后卢梭才放弃日内瓦的公民权。

2013-3-25

 

“这里的居民有一种奇异的风俗:一个孕妇已经分娩,就马上起床,将婴孩洗干净包好,而她的丈夫则立刻躺在她的位置上,将婴孩放在身边,看护四十日。同时这一家的亲戚朋友都来向他道喜,而他的妻子则照管家务,将饮食送给床上的丈夫吃,并在旁边给孩子哺乳。” 《马可波罗游记》,梁译本,163

2013-3-26

 

“我理解这一名词(共和制)不仅是指一种贵族制或民主制,而且是一般地指一切被公意,也就是被法律所指导的政府。政府要成其为合法的,就决不能与主权者混为一谈,而只能是主权者的执行人;这样,君主制本身也还是共和制。” 《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本,p.51注解,这句话对于我理解Republic很有裨益。

2013-3-27

 

一个被长期的奴役及其所伴随的罪恶而消耗得精疲力尽的民族,会同时丧失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他们对幸福的情操的;他们只是想象着处境不可能更好而聊以自慰;他们生活在一起而没有任何真正的联合,聚居在同一块土地上而被断崖峭壁分隔开来。他们的不幸一点也触动不了他们,因为野心蒙蔽了他们..【待续】

2013-3-27

【续】“...因为除了自己所钻营的那个地位而外,没有人能看清楚自己的地位。他们再没有什么可丧失的,他们也再没有什么能获得的;由于受了奴隶制的蒙蔽,所以他们看不起为他们所不能认识的那些财富。”——卢梭《日内瓦手稿》

2013-3-27

 

卢梭拥有一种强烈的共和主义情节,而近代的共和主义或许是一种褪掉了神学内容的整全的道德生活模式。从现代的自由民主的观念视角审视《社会契约论》或许会颇有陌生感:虽然有人民主权的概念,但卢梭并没有为大型民主国提供政治方案(那需要代议制以及政治道德激情的消退)。(书籍《社会契约论》)

2013-3-28

 

"巴黎女人的服饰是以自我为主,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长处来搭配衣服,以服饰服务于自身。外省女人就像懵懂的不动脑子的抄书匠,连拼写错误都照抄不误,而巴黎女人则是作者本身,自己在誊清自己的文章...她们看到袒胸露背令公众咋舌,于是她们便在上衣上开出一个V字型敞口来。"---《新爱洛伊丝》,p.178

2013-3-29

 

“让我以我的爱情的名义,用一把匕首刺进你的胸膛,把那决不能让不忠污染的血从你那颗纯洁的心中放出来。我将把我血管中沸腾的什么也扑灭不了的爱情血液渗进你那纯洁的血液中,然后,我就倒在你的怀里而去。我将吻着你的香唇咽下最后的一口气。” ——《新爱洛伊丝》 p. 229,情杀的卢梭之维呀!

2013-3-29

 

《新爱洛伊丝》卷3:21-22中对“自杀”的讨论:卢梭既对自杀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同情,又否定了自杀的正当性,却宽容了剧烈肉体痛苦下的自杀(机能损害型安乐死)。“官能受到了病痛的损害,病痛又无药可救,他虽然没死,但已不算是人了,通过自行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抛弃...累赘,而灵魂早飞越而去了。”

2013-3-29

 

只要你怀有希望,你就是不幸福也是无关紧要。-----《新爱洛伊丝》p.495

2013-3-29

 

Julie的不坚定以及世俗的等级观念算是完全毁了Saint-preux,虽然坚定的话悲剧可能会被引向Julie自身。男主角Saint-preux完全被去势了,被阉割了,像一场在旁人看来悲伤的梦:他的爱变得虚幻,世俗的爱中完全没有他的位置,而他的爱完全也没有升华或被救赎。(书籍《新爱洛伊丝》) 

2013-3-30

 

“按照常例,神父只可以同已婚妇女发生关系生孩子(the priests (being under good regulation) ought never to have children–except by married women)。” ---卢梭《忏悔录》人民文学1992年版,第112页。卢梭的很多作品也同时是社会风俗画啊。

2013-3-31

 

大学时读《忏悔录》,那时觉得糟糕,卢梭明明很坏却自以为义。现在重读却特别的亲切和倾慕。卢梭自己偷窃却陷害了Marion小姐的情节依然让人又惊又怒。但整体上,除了高度的真诚,卢梭还拥有一种隽永、普遍而温柔的品质,一种触手可及的、活生生的、原始的人性。【待续】

2013-3-31

 

【续】相比之下,当代人的生命,不论真诚与否,常常要么可以还原为某种机械或功利的程序,要么还原为某种偏狭的情感,甚至还原为动物式的存在。对比卢梭,惶然有这样的恐怖:我的一切情感和存在都不是原初的、都不是彻底的,都不是无保留的,也都不是隽永深刻的。

2013-3-31

 

瑞士巴塞尔图书馆馆长斯都尔图斯昨日(3月31日)宣布,在最近的一次对馆藏抄本的整理中,发现了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论共和国》的残卷,其中第4-6卷保存完好,和目前世上已有的另一部抄本能大致组成为完整的一部《论共和国》。

2013-4-1

 

震撼:本人刚获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精研古典和中古哲学的吴天岳先生确认,斯都尔图斯馆长的消息发布日期应该是4月1日;吴天岳博士也将承担西塞罗《论共和国》全本的中译工作。此前吴天岳博士已经承担过顾寿观译岳麓书社版《理想国》的校注工作,厚朴精准,深为学界认同。

2013-4-1

 

读到「忏悔录」卷6中卢梭试图去教养取代了他在Madame de Warrens身边位置的古尔提叶时,我突然有点理解「新爱洛伊丝」中卢梭最后试图为Saint-preux在Julie身边安排的位置那种别扭的做法。

2013-4-2

 

就事论事:读了下子尤那篇文章,倒也没觉得周国平在妞妞的事情上有何不妥。每个灵魂都是潜在地不朽的,或许子尤那强烈的求生意志使得他的视角更关注到生的珍贵和绚丽;然而,死的无辜、宁静或优雅恰或许正是生命在远方的地平线,不必非得在生死之间截然隔离。

2013-4-4

 

你回去读读嘛。事实上,《忏悔录》卷8中对将5个孩子(所谓私生子,是因为那时卢梭与Theresa没有结婚)送往育婴堂的事情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和解释。卷10中Madam De Luxembourg还试图去领会一个,因为没找到相应牌号而作罢。

2013-4-4

 

卢梭流亡到Montiers的时候,有一个匈牙利年轻人Baron de Sauturn特意求学问道而搬来,“他还不能用法语表达,所以跟我说话,给我写信,都只用拉丁文,我则用法文回答他。” 《忏悔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78页。

2013-4-4

 

卢梭是一个天才。他所犯下的错失在普通人身上可能早就摧毁了一个人的灵魂或生活。然而卢梭的灵魂似乎总是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清新,纯净而美好的情感与思想。卢梭的心灵始终强有力地惊诧于大自然的美丽和女性的魅力——虽然或许晚年以前的卢梭的视角常常有点情色唯美。 (书籍《忏悔录》)

2013-4-5

 

临近生命终点的卢梭并不比《忏悔录》超脱,后者那种“深入肺腑和深入肌肤”的震撼之感消失了:卢梭念念不忘的是辩白自己无辜;对大自然的亲切感受仅仅是被世人抛弃后的凄凉补偿;上帝或诸神始终未曾构成倾听的他者。卢梭最终呈现的是孤独、痛苦、未获和解的、无处安顿的灵魂。(书籍《忏悔录》)

2013-4-6

 

保松兄这列举的三种志趣,古典的整全的哲学本身似乎也可以蕴含着罢?

2013-4-8

 

"我们必须用野心来对抗野心...对人性来说这可能是件丢脸的事情。但是,政府本身的存在,不正是人性的最大羞辱吗?若人都是天使,根本就不需要政府。"《联邦党人文集or 联邦论》谢叔斐译本,p263

2013-4-11

 

《联邦党人文集Or联邦论》的程逢如译本、尹宣译本和谢叔斐译本中,我觉得谢叔斐译本较为靠谱。不过尹宣译本后面的附录部分很有用。

2013-4-11

 

《联邦党人文集》或许是共和制或代议民主制的最早最清晰的表述;有关党争的社会多元论也开先河;经典地诠释了三权分立及制衡;性恶论的政治人性观极生动:“我们必须用野心来对抗野心...对人性来说这可能是件丢脸的事情。但是,政府本身的存在,不正是人性的最大羞辱吗?”  (书籍《联邦党人文集Or联邦论》)

2013-4-11

 

"人人都看到了恶,而谁都没有必要的勇气和毅力去为善;人们有过希望,发过牢骚,感到过悲伤,表示过高兴,但都像老年人的虚弱无力的冲动一样,没有得到任何显著而持久的满意结果。"---《论美国的民主》p12-3

2013-4-12

 

关文运译洛克《人类理解论》p244页第62节开头似乎译掉了一句英文“No one chooses misery willingly, but only by wrong judgment.” 可译做“无人自愿选择苦难,除非由于错误的判断”。这是苏格拉底思想的重现;所在的章21对“能力”的讨论中洛克契合了善与自由,是洛克思想最打动我的部分。

2013-4-12

 

警惕多数人的暴政是托克维尔一个核心观念,今天算是学了一点点。一只马蜂嗡嗡地飞来飞去,悄悄地走近它,趁着它不动的时候,用手头的《美国的民主(上)》狠狠地拍了过去:咣,马蜂飞走了,书柜的玻璃被打碎了。

2013-4-13

 

“专制政体往往把自己表现为受苦受难人的救济者:它修正过去的弊端、支持正当的权利、保护被压迫者和整顿秩序。人民被它制造出来的暂时繁荣所蒙蔽,睡入梦中,但他们醒来以后,才发现处境悲惨。”——《论美国的民主》p.274,多么诗意而富于洞察力的语言。

2013-4-13

 

觉得Tocqueville骨子里是一个贵族法学家而非哲学家...Montequieu亦然,当然他们本来就是贵族,也是法学家。

2013-4-14

 

他们用眼睛估量了一下把穷困苦难的他们与显贵们隔开的那条鸿沟,就想用废墟上的残垣破壁填满这个深渊。他们之主张自由,犹如中世纪的自由佣兵维护国王。不管穿着什么颜色的服装,他们参加战斗自有打算:希望共和制度能够长久地把自己从目前的低卑状态中解救出来。真正想往自由的,不是这样的人。p341

2013-4-14

 

"在大河彼岸,你们的祖先为了让你们到那里安家立业,早已准备好大片的土地。在那里,你们的白人兄弟不会打扰你们,他们对你们的土地没有任何权利。你们在那里,可以使自己和你们的子女象草木长青和河水永流不止那样,过着安宁舒适的生活。那里的一切永远属于你们。"1829年美国总统致印第安部落的信函

2013-4-14

 

“唯物主义者在很多方面使我反感。如果说唯物主义的体系对人还有一点用处,那大概是它使人对自己有一个谦逊的认识。但是,唯物主义者本人对自己却不这样认识。当他们自以为有充分根据证明自己不过是兽类的时候,他们表现得却十分高傲,好像已经证明人就是神明。” --托克维尔P.677 很风趣!

2013-4-15

 

"在展现于眼前的民主时代,个人独立和地方自由将永远是艺术作品,而中央集权化则是政府的自然趋势(in the democratic centuries that are going to open up, individual independence and local liberties will always be a product of art. Centralization will be the natural government)。"托847

2013-4-16

 

by the way,说传统是抽象名词;这个这个没准脱离了传统的个人才是抽象的呢?

2013-4-17

 

你们不可追随世界的潮流,反要思想不断的更新,这样就明白上帝的旨意,知道甚麽是善良、完美、上帝喜悦的事情了( And be not conformed to this world: but be ye transformed by the renewing of your mind, that ye may prove what [is] that good, and acceptable, and perfect, will of God)。

2013-4-18

 

“多数的暴政”和“行政专制”两个主题既显示了托克维尔的洞见和忧虑,也映照了托克维尔那颗高傲的自由心灵:他视自由为民主时代最重要的价值,是避免陷入奴役的基石。虽然强调了宗教信仰对于政治自由的奠基作用,最终却似乎只是工具性地界定了公民宗教而离弃了自然或启示宗教。(书籍《论美国的民主》)

2013-4-18

 

疑问:商务冯棠版《旧制度与大革命》“前言”页34处第一段到倒数第二段,在相应的Cambridge texts英文版中是缺失的,哎,这咋回事呢?

2013-4-18

 

“黑夜已深,白昼将近;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昼;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圣经 新约 罗马人书》13:12-14节。《忏悔录》记录,奥古斯丁最终委身时正是受神启阅读了这几句经文。

2013-4-18

 

“大革命开始之际,一切身居社会大厦高层和中层的人们生活在何等古怪的安全感之中,当1793年已在眼前,他们还在巧言谈论什么人民的美德、温顺、忠诚、快乐无邪,看到这些,听到这些,怎能不觉得奇怪:这是多么可笑、多么可怖的景象啊!” 《旧制度与大革命》p170,托克维尔的文笔真是动人心弦啊

2013-4-19

 

罗伯斯庇尔(Robespierre)墓志铭:“过往的行人啊,不要为我哀伤,如果我活着,你们谁也活不了(Passant ne pleure pas ma mort. Si je vivais, tu serais mort/WHO'ER thou art who passest, pray don't grieve that I am dead; For had I been alive this day, Thoud' st been here in my stead)."

2013-4-19

 

托克维尔对大革命的评价甚低:那主要是一场平等的革命,自由仅在革命初兴时与平等携手照亮了法兰西之心,但随即自由被抛弃;不仅如此,大革命还摧毁了那些保留了某种自由和独立精神的贵族、教士和资产者阶层,为彻底的中央集权的民主专制(democratic despotism)扫清了道路。 (书籍《旧制度与大革命》)

2013-4-20

 

怀疑并求证:有理由怀疑柏克(Edmund Burke)是一位同性恋者,因为他曾经跟另一个男人,一个法国人杜邦(de DuPont)密切而频繁地通信,其中仅柏克的一封信就写了三百页约20几万字。

2013-4-21

 

完美的民主制就是世界上最无耻的东西。因为它是最无耻的,所以它也就是最肆无忌惮的。---Burke《法国革命论》p125

2013-4-22

 

Burke致信法国人de Dupont "在我们的议会里,对一块菜园的租赁权、对一间茅舍一年的利润、对一座小酒馆或面包店的信用,对侵犯所有权的最微不足道的迹象,都比你们那里对属于那些最可尊敬的人物的最古老、最有价值的地产,或对你们国家整个商业金融界的处理都要郑重得多。"(书籍《法国革命论》)

2013-4-24

 

“我的幸福在于独立自主,我是按事情的本来面目来看待事物,而置地位与显贵于不顾;我把整个世界当作我的祖国,而以行善为我的信仰。”像潘恩等在大革命尚未沉沦时的写作才是启蒙的高峰:不仅强调自由平等,倡导公立教育和赡养老人的权利,更设想英法美成立联盟以实现和平裁军并共建共和制的世界秩序。

2013-4-26

 

“道德上的正义不能把无辜的人来代替有罪的人,即使无辜的人自己挺身而出也不行。如果以为正义可以这样做,就破坏了它自己存在的原则本身,这样就不成其为正义。” 【《潘恩选集》页371】虽然潘恩的神学观大不妥,但他对赎罪论的批评却最痛快淋漓的,堪称安瑟伦“上帝何以化身为人”呓语的解毒剂。

2013-4-27

 

虽然是偶读潘恩,但非常喜欢,甚至诧异于为何潘恩者在政治思想史上似乎居然毫无地位。其《人权论》堪称启蒙之典范。可惜的是,写于1794-5的《理性时代》将雅各宾派的革命恐怖完全归责于宗教迫害的传统,并由之对基督教和《圣经》极尽恶毒之攻击,潘恩或许背离了整个基督教传统并被基督教社会所抛弃。

2013-4-27

 

Godwin的《政治正义论》,我咋在网上搜不到英文版的呢?求指点。[许愿]

2013-4-27

 

《常识》将政府理解为必要的恶并呼吁北美独立;《人权论》以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为基石确立了人权和公民权的优先性,辩护了大革命;辩护了代议制,主张儿童的公立教育和老人赡养的权利,还建议英法美联合裁军和铸造共和制的世界秩序;《理性时代》则对基督教进行猛烈的攻击。(书籍《潘恩选集》)

2013-4-28

 

人们要是生活在一个平等的或接近平等的条件下,他们的举止就会是坦白、直率和无所畏惧的,而居住在有着悬殊的等级差别的地方的人,他们就会表现冷淡、犹疑和谨小慎微。...所有的人显然就都要受到政治和统治方式的教化和熏陶。在我们还不能抗拒,甚至于还没有怀疑到它们有恶意的时候,【待续】

2013-4-29

 

【续】他们就毒化了我们的思想。象东方皇帝后宫的野蛮总管一样,他们使我们丧失丈夫气概并从婴儿时代起就准备供他们卑鄙地役使。认为政治同普通老百姓没有多大关系,这种过分流行的见解是多么错误啊。”葛德文《政治正义论》p.34-35.

2013-4-29

 

“这就是...社会成员不受限制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社会内部的一切个人和不属于这个社会的一切别人都能够冷静地服从理智的支配。当进而说到人类现在的复杂性格时,如果发现我们自己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脱离这样一个简单而伟大的原则,我们将不会不感到很大的遗憾。”p123. 优雅而浪漫的无政府主义。

2013-4-30

 

“政治是件用力而缓慢穿透硬木板的工作,它同时需要激情和眼光。...必须使自己具有一颗强韧的心,以便能够承受自己全部希望的破灭。”p.117 韦伯这话常常让听到政治召唤的文艺小清新激动不已。其实用Godwin的话来说就是:在咱无政府主义者看来,政治是痴迷不悟的烂人之事。[许愿]

2013-4-30

 

“他们所恨的不是人类品质的普遍堕落;他们渴望的也不是人类品格的提高。当我们指的是在这种幼稚的无知状态下的人,却说一个民族的多数站在政治维新的一方,那是对于人类智力的侮辱。这样的人被煽动起来破坏现存的制度,并让他们粗暴地把政治改革的工作掌握在手,任何国家也不会遭到比这更大的不幸”

2013-4-30


江绪林:死亡是生命最后的庇护所2015年9月-2016年2月江绪林微博摘编

江绪林:人生苦短,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着怎么行?(2011年8月-2013年2月江绪林微博摘编)


投稿邮箱:2479791180@qq.com



--森林读书会﹣﹣

编辑丨小森林

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好书推荐




预订 需知

 


预订书目:《北极光诗集第一集》(1套共8本,含 3本签名本)

预定价格:原价436元,预定特价306还包邮(港、澳、台除外)

预定时间:11月22日18:00-11月25日12:00,签名本订完即止

发货时间:11月26日-30日由出版社统一发货

关于快递:物流由出版社随机安排,指定无效

关于退换:特价预定,非质量问题恕不接受退款退货

购买方法: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下单

关于客服:如有任何问题可在微信后台留言(或咨询微信:s527953132 白天服务)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也可进行预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