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大师——约格·施莱希
约格·施莱希(Jorg Schlaich,1934~)结构艺术家,小i最佩服的结构大师之一。1934年,出生于斯图加特近郊的斯坦廷;1955年,毕业于柏林工业大学;1974年,任斯图加特大学教授;1980年,创办Schlaich and Partner,后创办Schlaich Bergermann and Partners(SBP)。
在斋藤公男《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展望》一书中,介绍当代结构工程师时,所有工程师介绍都是一页或两页,但唯独施莱希介绍了四页。因此,小i也不试图用一篇文章就介绍完,本次将从人行桥这一小小的专项切入,希望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这位大师。
可能后期很多作品已经不是施莱希直接设计的了,但SBP依然传承了其创始人的精神——“轻、远”,在此就不区分是否为大师直接设计。
索的游戏
凯尔海姆人行桥(Footbridge over Rhine-Main-Danube Channel at Keilheim/1987)
一个圆弧形梁只需要沿着一条边有一排铰接的支座,就不会倾覆。但是,对于直梁或板条,就需要两端各有一排铰支座或一排固定支座,如下图所示。
在圆弧形梁内圈的一排支座上,荷载P使得梁上端形成拉力环、下端形成压力环;而如果支座位于圆弧形梁外侧,内力就完全相反。上下反号的拉力和压力环,形成了抗倾覆的力矩。
凯尔海姆人行桥从河岸两边撑起两个倾斜的桅杆,通过拉索仅提供圆弧形内圈的支点。人行桥的横截面为下图左边所示的预应力混凝土截面,横截面下部承受压力,所以没有配筋,上部通过预应力筋承受拉力。
但实际上,在横截面中只有梁靠近支座一侧的结构是起作用的,其他部分的重量成为了荷载。所以,在下面介绍的加仑所大街的人行桥中,横截面被简化成索和钢管,分别承担拉力和压力,如上图右边所示。
加仑所大街人行桥(Footbridge over Gahlensche Strasse/2003)
加仑所大街人行桥由两段圆弧拼接而成,形成优美的S形,蜿蜒在自然景观之中。每段圆弧半径46m,长度66m。两根斜塔柱分别位于圆弧的内侧,下挂的吊索仅在圆弧内侧提供支点。同索的变化相匹配,圆弧形梁的横截面也随着桥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加仑所大街人行桥的另一个特点是桅杆没有稳定索,而是通过两条主索来起稳定作用。这种做法的前提条件是,桅杆的底部比两边主索的锚点要低,而与桅杆是直的还是斜的无关。
Footbridge Sassnitz/2007
Sassnitz人行桥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拉索提供的支点不是在桥面板的位置处,而是拉在了扶手顶部,使得拉索通过人行桥横截面的形心,从而减小了倾覆弯矩。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这座桥的横截面高度比之前的单边悬挑人行桥更小。写到这里,小i只能是佩服。
单边悬挑的人行桥sbp做了很多探索,在此无法逐一展开,小i给大家罗列几个。
▲德国国家博物馆入口人行桥(Deutsches Museum Visitor/1998)
德国国家博物馆入口人行桥是第一个取消了背索的人行桥,比加仑所大街人行桥要早。而且从图中可以看出,桅杆是竖直的。桥面上覆玻璃,使受力体系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参观者经过桥面所引起的振动以及桅杆的内力通过设备记录下,并实时地展示给参观者。
▲Federal Garden Show,Havel Region/2015
薄到不可思议
恩茨河三号桥(Bridge III across Enz river/1992)
一座薄得几乎看不见的带桥,轻盈地横跨在恩茨河的水面上,几乎和水面相接,行走其上,对于步行者来说,有着莫大的乐趣。这样低的设计高度有一个先决条件:恩茨河不是通航水道,而且水面标高常年稳定。
桥面主要的受力体系是两根预张拉的钢带。480mmx40mm的两条钢带锚固在河岸两端的桥台上,钢带上铺预制混凝土板,作为桥面板。同时,混凝土板作为配重压住钢带,使其保持一定的形态。
桥长50m,混凝土板厚度为10cm。桥面坡度为6%,主要是考虑到轮椅的通行。
这么薄的人行桥如何解决振动问题?施莱希给出的方案是增加阻尼:在桥面板的接缝中安装了氯丁橡胶用于增加桥梁阻尼;同时,栏杆用螺栓固定在混凝土板上,每一个扶手都有滑动接头与相邻扶手连接,这些滑动接头中的摩擦起到增加阻尼的效果。因此,行人或自行车经过桥面时,桥只会产生轻微的晃动。
基于上述原理,SBP不断尝试推进,设计了很多优美的作品。
▲博斯特尔桥(Borstel Bridge/2000)
▲罗斯托克北桥(Rostock North Bridge/2003)
▲Fehrlesteg桥/2011
▲Phyllis TilleyMemorial Bridge/2012
运动的人行桥
三跨折叠桥(Three-Segment Folding Bridge Kieler Hörn/1997)
在德国基尔霍恩区的码头,码头栈桥的中段是一个三跨的可折叠桥,每天12次张拉、折叠、弹出,成为港口的一个醒目标志。
展开状态时,折叠桥是跨度为26m的单边悬索桥。桥面可以绕桥上三个铰点进行转动提升。5m宽的桥面在两侧分别由两个门架上伸出的悬索承担,门架以铰接方式锚固于栈桥基础上。
为了使展开和折叠的过程坚固耐用,施莱希设计了一个简洁的驱动系统。绞盘以匀速转动,或由一个恒定的扭矩驱动,即可保证到两边拉索的同步性。整个折叠或展开过程仅需要2min。
弓背桥(Footbridgeover the Inner Harbour Duisburg/1999)
位于杜伊斯堡中心水面内港的一座桥可以像猫一样把背弓起来,以便大型船只通过。船只驶过,它又收缩起来恢复成一座含蓄的后锚固悬索桥。
四根纤细的桅杆(每根高20m,直径42cm),通过悬索吊挂着轻薄的桥面板,轻松地实现73m跨越。偶尔,警报声响起,桅杆将桥缓缓地拉起。桥面最大能被拉起到9.2m矢高处,而达到最大高度也只要5min。
桥面可以停留在任意一个位置处,但有三个位置是预先设定好的,90%的船只都可以从中档通过。在这三个预先设定的位置,桥梁仍可让行人通过。
由于桥面需要能够应对巨大的变形,所以被设计成铰链形式。14块宽3.5m的预制混凝土板,用钢框镶边,角部用可转动的销轴连接。当桥面升高时,从两边基础中伸出约1.8m长的附加构件,满足桥面必要的伸长以便于搭接在河岸上。
其他人行桥欣赏
▲Footbridge BleichwieseBacknang/2013
▲Passerelle de la Paix/2014
▲Margarete-Müller-Bull-Steg/2011
▲Footbridge acrossHessenring/2002
▲Pedestrian BridgesEXPO/2000
▲Passerelle La Défense/2007
▲FootbridgePragsattel/1992
▲Footbridge HeilbronnerStrasse/1992
小结
写完人行桥部分,小i最大的感叹就是,人家是在设计,我们是在生产
最后以安东尼·亨特的一段评语作为结束。“这些工程实践是富于冒险精神和创造性的。他们所采用的先进技术不是为了展示技术本身,而是为了以结构工程师的方式创造出真正的典雅和优美。”
参考资料:
1. 《轻·远—德国约格·施莱希和鲁道夫·贝格曼的轻型结构》
2. http://www.sbp.de
设计合作
自公从号开通以来,有许多读者留言希望与小i合作项目,在此统一回复一下。我们很高兴与结构专业的同行探讨设计问题,同时也很愿意为建筑师提供结构方案、咨询建议、找形分析等。
如有需求或投稿请联系邮箱istructure@aliyun.com,微信号415910338,或者在公众号首页留言,小i会在第一时间与你联系。欢迎设计合作!欢迎交流讨论!欢迎投稿!
延伸阅读 iStructure 原创整理的结构大师系列
请点击→ 公众号首页→ 精彩专题→ 结构大师
Gustave Eiffel 埃菲尔
P.L.Nervi 奈尔维
Eduardo Torroja 托罗哈
Ove Arup 阿鲁普
Buckminster Fuller 富勒
Felix Candela 坎德拉
Peter Rice彼得·赖斯
Fazlur Khan法兹勒.汗
Leslie Robertson
Eladio Dieste
Frei Otto 弗雷·奥托
Cecil Balmond 巴尔蒙德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坪井善胜
Freyssinet 弗雷西内
Heinz Isler 海因茨·伊斯勒
Robert Maillart 罗伯特•马亚尔
林同炎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iStructure微信公众号
开设iStructure公众号的初衷是分享结构工程领域的见闻、优秀的设计和自己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向更多人呈现结构设计有趣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