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情不是“为你好”,而是“我们是平等的” |《暴脾气小孩》读书分享(下)

顾凯妮 多样学堂 2021-01-14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短板。每个学习环境都是由这些独特的、多样的学习者所组成的。两位来自美国K-12和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想通过本公众号传播知识,分享工作见闻,旨在替多样学生发声,为家长和老师赋能。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来自热播电视剧《三十而已》

丁祎的前言


《三十而已》的最后几集让众网友心情复杂,甚至骂大结局顾佳不仅放过了小三,还居然离婚后反思自己问题。可如果我们跳出该剧诸多不合理和网友“爽剧”的期待,单纯看让人触动的部分,许幻山从被顾佳当成“大儿子”百般照顾、到后悔自己出轨又鲁莽决定烟花厂生产、最终进监狱后真正学会承担主动提出离婚,意识到要停止一味迁就的顾佳,大概值得我们第一次为她做自己的潇洒和从容——平等理解对方不再高高在上地做“牺牲”,也不高高在上地指责惩罚他人——欣慰。《多样学堂》这几期介绍的应对暴脾气小孩的方法进入了尾声——仅以此系列的分享期待亲子和亲密关系大家不纠结冲突和刺激,更不用一味“为你好”逃避问题的解决,而是达到真正的共情和作为朋友平等“积极合作”


《暴脾气小孩》图书封面。左图是英文第五版,右图中文译本翻译的为英文第四版


《暴脾气小孩》读书分享(中)我们讲到积极合作式解决方案B分为三步:

1

 

将心比心(empathy)


从孩子那儿搜集信息,了解他们的顾虑和对于待解决问题有什么看法

2

 

界定问题所在(define the problem)


表达你作为家长的担心、顾虑、和对于待解决问题有什么看法

3

 

邀请(invitation)


你和孩子一起讨论,一起得出可能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可行性,方案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可以做到;第二双方都满意,方案是基于家长和孩子在前两步骤中提出的顾虑的。

接下来, 我们会详细讲解这三个步骤的具体技巧和注意事项。


将心比心(empathy)


图片来自Ross Greene博士的网站:www.livesinthebalance.org


看到将心比心(empathy)或者共情这样的字眼,家长可能都想翻白眼,近年来这个词似乎都被用烂了。之所以将心比心是方案B的第一步是因为这可以帮助孩子平静下来,也能帮助孩子在平静的心情下清晰地说出让焦虑的原因。家长需要明确的是这一步的目的是从孩子那里获取信息


有些家长说:“不用问,我的孩子我最了解了,他就是...” 打住!就算你非常确定,也先把这些想法放在一边,先听听孩子怎么说。


技巧一:用词中立。Ross Greene博士建议家长的第一句话用“I've noticed… What’s up?”句型,也就是“我注意到...(陈述之前列出来的某一个带待解决问题)。怎么了?” 比如“我注意到你从打游戏到吃晚饭的过渡比较难,怎么了?”


“我注意到你对成绩无所谓,怎么了?”  

“我注意到你最近上网课时有很多不必要的小动作,怎么了?”

这两个例子就不是中立的。面对非中立的问题孩子的情绪可能就上来了,很可能就不愿意继续谈话了,第一步的目的也就无法达到了。


家长客观阐述待解决问题和问“怎么了”只是一个开始。如果孩子保持沉默呢?别急。孩子可能从来都没有被这样问过,也没想过要怎么表达。家长不妨等一等,同时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反应,有些孩子就是需要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当然,也很有可能孩子就直截了当地说“我不知道啊”。


Ross Greene博士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帮助家长刨根问底的技巧。他称之为drill。这个词有钻孔机、钻孔等意思,也就是家长需要在这一步深挖孩子待解决问题背后的顾虑。


技巧二:采用“印证式倾听”,复述孩子的话,并加上类似“能再详细一些吗?”这样的问题。


技巧三:用“谁”、“什么”、“哪儿”、“什么时候”这样的问题引导孩子。


技巧四:询问待解决问题具体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


技巧五:询问孩子在待解决问题出现的情况下,他具体是怎么想的。


技巧六:把待解决问题拆分开来,对每一个具体部分进行询问。


我们来看看上篇文章结尾的例子具体如何运用了以上六个技巧。

家长:我注意到你最近做作业挺难的。怎么了? (技巧一:用词中立)

孩子:就是很难啊。 

家长:作业很难。那哪部分难呢? (技巧二:印证式倾听+技巧三:问题引导)

孩子:太多了。 

家长:太多了。我不太明白。是作业太多了? (技巧二:印证式倾听+技巧三:问题引导)

孩子:要写的太多。 

家长:哦,要写的太多了。每科作业要写的部分都很难吗? (技巧二:印证式倾听+技巧四:具体情况)

孩子:不是。 

家长:那是什么具体的写作部分很难呢? (技巧三:问题引导)

孩子:不知道。

家长:没关系,慢慢想。 

孩子:那种填空题不难,就写几个字而已。 

家长:写几个字的填空题不难。 

孩子:社会课作业也不难。就是一些字词连线而已。 

家长:嗯。 

孩子:科学课作业很难。老师总让我们写一整段话,很难! 

家长:哦,科学作业很难。是的,科学老师让你们写一整段话。 (技巧二:印证式倾听)

孩子:要写的也太多了!太难了!

家长:能找到问题很好。不过我还是不太明白,写一整段哪里难? (技巧三:问题引导)

孩子:我不知道!反正就是很难! 

家长:好吧。那我们想想写一整段话你需要做什么。首先你要知道大概要写些什么。这个难不难? (技巧六:拆分问题)

孩子:不难,我知道大概要写什么啊。 

家长:好的。知道大意后,你需要在脑子里规划要怎么写。这个难不难? (技巧六:拆分问题)

孩子:不难啊。我知道我要说什么。 

家长:好的。脑子里有规划后你需要一点点写下来,还不能忘记脑子里的大纲。这个难不难? (技巧六:拆分问题)

孩子:你也知道我写字很慢的!写起来好费劲!我写着写着就忘记我刚刚想的要怎么说了,很烦的!所以我写得烦死了我就不想继续做这个作业了。  

家长:这种时候你在想什么?  (技巧五:问孩子怎么想)

孩子:我就觉得自己写字很慢很笨。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问自己:我确实明白孩子的顾虑了吗?

将心比心(empathy)这一步最难的在于真正开放的心态和刨根问底的坚持。


界定问题所在(define the problem)

图片来自Ross Greene博士的网站:www.livesinthebalance.org


这一步的目的是家长表达自己的顾虑和担忧,可以用的句型是“我的担心/顾虑是...”


这一步的难点在于家长往往心里有一万个解决方案,但是说不清楚自己的顾虑和担忧。也有家长喜欢说“爸爸妈妈爱你,都是为你好呀”,这样的语言对于孩子来说太抽象。


其实,家长的顾虑大多数属于以下两类:待解决问题对孩子自身的影响和对他人的影响。比如孩子不做作业,家长的担心是不练习就不会进步。比如孩子上课有很多小动作,家长的顾虑是孩子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和老师授课。


我们来看看上篇文章结尾的例子:

家长:我理解了。因为你写得慢,写着写着脑子原来的思路就忘记了。这些信息很有用,我很高兴你跟我分享。我的担心是如果你完全就不做写作的作业了,那练习就不够了,写作只会变得越来越难。我在想,能不能有一个方法让你不忘记脑子里的思路,你也有一定的写作练习,这样写作也会慢慢进步。你有什么想法吗?


这里家长说的“我的担心是如果你完全就不做写作的作业了,那练习就不够了,写作只会变得越来越难”就清晰表达了自己对于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担忧



邀请(invitation)

图片来自Ross Greene博士的网站:www.livesinthebalance.org


邀请这一步更像头脑风暴,主要目的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思考怎么样才能解决问题,并且双方的顾虑都被考虑到。可以用的句型是“我在想,有没有一个方法可以...?”


最后的解决方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可行性,方案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可以做到;第二双方都满意,方案是基于家长和孩子在前两步骤中提出的需求的。


有些家长觉得终于等到了解决方案这一步特别兴奋,终于可以提出自己觉得可行的解决方案了。Ross Greene博士在书中指出:切记在这整个过程中孩子和家长是一个团队,请邀请孩子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继续看看上周文末的例子

家长:我理解了。因为你写得慢,写着写着脑子原来的思路就忘记了。这些信息很有用,我很高兴你跟我分享。我的担心是如果你完全就不做写作的作业了,那练习就不够了,写作只会变得越来越难。我在想,能不能有一个方法让你不忘记脑子里的思路,你也有一定的写作练习,这样写作也会慢慢进步。你有什么想法吗? 

孩子:额...没有。 

家长:没关系,慢慢想。我们从来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如果你没有什么思路,也许我可以想想办法。 

孩子:如果有一个办法让我不忘记我脑子里的思路,那这个作业就没有那么痛苦了。 

家长:我们一起想想怎样帮你记住脑子里的思路。

孩子:在学校里,有一些老师可以代笔。(注:美国学校里有些特殊需求的学生有代笔老师) 

家长:对,我知道。但是上次我跟老师讨论能不能我在家帮你代笔作业,老师说希望你在家有练习的机会。我可以再问问老师,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改变主意。不过,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孩子:也许我可以用你的录音笔,我可以先把想法录下来,然后再慢慢写。不记得了就听录音。 

家长:这倒是个方法。你觉得这样能更容易吗? 

孩子:我觉得可以。 

家长:那这个方法听着对你可行。对我也是可行的,因为你做作业的时候我一般也不用我的录音笔。要不我们试试? 

孩子:好。 

家长:要是这个方法尝试后不管用的话,我们得再讨论商量看看。孩子:行。


在这个例子里,家长就先邀请孩子说他怎么想。对于孩子提出的“家长代笔”这个解决方案也提出了这并没有解决家长的顾虑。最后还提到了先试试录音笔这个方法,如果不行就再讨论。



积极合作式解决方案B总结


在读完三步骤的详解后,相信家长们都意识到了这个方案B并不简单。Ross Greene博士甚至建议家长们刚开始用这个方法时只专注于第一步搜集信息,剩下的两步改天再进行。孩子的年龄、语言表达能力、和亲子关系等等都影响着方案B的实施。不能一次完成所有步骤是非常正常的,家长也许需要和孩子谈话好几次,分好几天。


Ross Greene博士在他的一次演讲中说:“实施方案B,需要勇气、努力、和练习。即使做得不太完美,都是值得尝试的。不完美的尝试是必经之路,我宁可家长尝试不完美的方案B,都不想他们采用完美的强制型方案A。家长和孩子都只会越来越熟练方案B,做得越来越好。


在勇气、努力、和练习之后,暴脾气孩子是不是就可以成为“天使宝宝”呢?掌握了积极合作解决方案后,当暴脾气孩子的爸妈是不是就会很容易?Ross Greene博士说:“永远都不会变得容易,但是会稍微容易一些。It’s never going to be easy, but it will become easier.”


有实践过的家长说:积极合作式解决方案B是一种新的沟通方式,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积极合作式解决方案B不仅适用于搞定暴脾气孩子,也适用于所有孩子。因为所有人,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希望被尊重、能听到,也都应该学会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


家长常见疑问

家长

我和孩子谈的时候我们说得好好的,也有解决方案,但是最后孩子耍赖不执行怎么办?

Ross Greene博士   

如果孩子不执行他之前同意的解决方案,那么很有可能这个解决方案并没有真正满足可行和双方都满意这两个标准。别忘了,孩子有能力就会表现好。家长们,先别崩溃。解决问题是有一个过程的,解决方案需要调整和优化在方案B中是很常见的。我也看到过很多案例是家长而不是孩子无法执行。


家长

孩子长大了还是要面对现实的,现实工作中如果孩子遇到只会强制型方案A的老板呢?积极合作式解决方案B是不是对孩子保护过度了?

Ross Greene博士   

只会强制型方案A的老板就是一个待解决问题呀。面对这个问题,你希望你的孩子如何解决呢?盲从权威?还是用积极合作式解决方案B来表达顾虑、考虑他人的顾虑、合作讨论得出双方都觉得可行和满意的解决方案?方案B才能教会孩子面对现实的真正技能。


家长

方案B的实施有没有年龄限制?最小什么时候可以用?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很不容易,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Ross Greene博士   

由于方案B中有很多沟通,所以家长很容易认为只有孩子语言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才可以用方案B。其实不然。就算孩子的语言发展还不完善,他们也能够明确表达是和否。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可以猜测他们的顾虑,只要孩子到了能听懂的年纪,他们就能给出是或者否的回应。家长也可以给予图片辅助孩子进行沟通。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可能容易觉得烦的是在第一步将心比心时家长反复重述他们的顾虑,他们容易没有耐心,觉得家长烦人。这个时候,家长也可以采取宽慰的方式。比如孩子说:“作业又多又难。”家长可以说:“我理解,我并不是作业越多越好的意思。” 青春期的孩子也可能反感“被谈话”。家长需要提前沟通,并和孩子约定好一个他们觉得合适的时间。随着家长越来越多地采取方案B,即使是不喜欢跟家长谈话的青春期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擅长积极合作式解决方案。


家长

我也知道应该提前积极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在问题出现时才用方案B,但是孩子正在发脾气的时候我可以做什么?

Ross Greene博士   

如果你极其幸运,你的孩子在发脾气时还能进行相对理性的谈话,那你可以试试方案B的三个步骤。大多数孩子都不可以。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用放弃型方案C,暂时让他发脾气吧。不过,别浪费了你的忍耐,思考一下为什么孩子又发脾气,是有什么待解决问题之前你没有想到或者没有重视吗?


家长

老大看到我们和老二用方案B,就很不开心,觉得我强制要求他做这做那,却对弟弟区别对待,老大觉得我们偏心老二,怎么办?

Ross Greene博士   

老大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为什么你没有跟老大用方案B呢?我猜很可能老大不是暴脾气。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教孩子共情的机会。你可以告诉老大“在家里我们都需要互帮互助,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同。当爸爸妈妈提醒你做作业时你马上就能听进去,但是弟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尝试不同的方法帮助弟弟解决这个问题。就像爸爸妈妈辅导你作业时我们不会因为你不会做而生你的气,在弟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一些问题时,爸爸妈妈也不想生他的气,而是想办法一起解决问题。” 如果老大因此开始暴脾气,那么家长们就需要用方案B挖掘一下背后的问题所在了。


相关资源推荐


  • Ross Greene博士的播客Podcast: Parenting Your Challenging Child

  • Facebook家长互助群:The B Team

  • Ross Greene博士的网站:www.livesinthebalance.org

    期待听到您的声音


推荐阅读



我们是谁



顾凯妮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在中美两国共有近十年一线教学经验。目前在波士顿针对语言学习困难学生的特殊学校初中部教授英语课和进行一对一阅读干预。美国AET (Association of Educational Therapists) 认证Associate Educational Therapist, 专注于服务learning disability学习障碍(比如ADHD,Dyslexia等)学生和家庭。


丁祎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硕士,8年中美非盈利经验。目前为服务少数族裔、贫困学生、听障学生为主的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图书馆教职工,负责图书馆教学领域在线科技、开放资源、无障碍设计。UCLA教育与信息学院国际/跨文化交流小组成员,2020美国图书馆协会(ALA)50位新兴领袖(Emerging Leaders)之一,研究和实践均致力于多元文化、高校改革。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DiverseLearners

期待听到您的声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