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考试》2022年第5期目次

中国考试 中国考试 2024-02-05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共赢抑或俱损:教师教学评价困境的实证研究

吴丹英(1-11)


协同共治视野的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李媛 赵铭 杨院 陈天凯 张立迁(12-18)


完善新时代县域教育督导评价机制的思考

朱岩 王云侠(19-25)

高考改革

“双减”政策背景下高考地理考试内容改革:目标定位、关键问题与实践路径

姚泽阳 段玉山(26-34)


高分不低就?——基于A大学本科招生专业选择的实证研究

孙启明(35-44)


高考选科影响因素的特征变量研究

禹薇 胡中锋(45-53)

考试技术

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数据分析拓展研究

沈励 万雅奇(54-63)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系统的设计及运行模式的实现

马鹏飞 李建军 柴橚(64-72)


基于BERT的汉语作文自动评分研究

李琳 董璐璐 马洪超(73-80)

学术动态

创造力测评研究70年:回顾与展望

田友谊 李荣华(81-89)


现代化理论视野下的高考制度改革——评李木洲著《高考制度现代化:转型与构建》

吴根洲 陈顺利(90-94)


共赢抑或俱损:教师教学评价困境的实证研究

摘要:教师教学评价是诊断教师专业素养、监测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通过对A高校2个学年6431个教师教学360度评价样本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有如下发现:1)生评教、上级同级评教均呈负偏态高狭峰分布,分数虚高且区分度低,可择差却难以选优;2)生评教结果与班级规模低度负相关,与教师学历、科研成果和年龄呈极弱的显著负相关,与教师评定学生成绩的宽严程度呈共赢趋势;3)上级同级评教倾向于凭教师的人口变量予以主观评价,多通过互评高分实现共赢;4)教师荣誉评定重视科研成果、学历、职称等,将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因素排除在外。各教学评价指标表面上实现了共赢,实则俱损学生培养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据此提出从重建评教价值理性、尝试立体360度大数据评教、以反馈促发展3方面重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

关键词:教师教学评价;360度反馈评价法;生评教;同行评教;教学质量


协同共治视野的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摘要: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是引导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向的指挥棒,是保障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基于协同共治的价值理念,我国初步形成以政府、第三方机构、高校等为多元实施主体的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然而评价导向不鲜明、信息资源缺乏共享、评价结果分析运用不科学等问题,限制了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的现实有效性。按照教育评价的实施逻辑,提出优化体系结构、提高组织效能、实现协同促建的应对策略,以期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评价改革路径。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分类评价;以评促建


完善新时代县域教育督导评价机制的思考

摘要:在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小学校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面开展的前提下,县域教育督导评价是由教育督导部门组织实施,以督学为评价主体,以县域内各级各类学校为评价对象的教育督导实践。新时代县域教育督导评价要立足县域教育实际,创新教育督导评价机制,包括:1)强化导向性评价,完善过程性和增值性评价,改进靶向性评价,使其更具时代性;2)改进评价方式,将教育督导评价融入课堂、融入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使其更具实效性;3)建立网络化教育督导平台,开发信息化评价工具,使其更具可行性。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教育督导;增值评价;过程评价;数字化评价工具


“双减”政策背景下高考地理考试内容改革:目标定位、关键问题与实践路径

摘要:全面贯彻“双减”政策是一项需要多主体协同参与的系统工程,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地,高考地理考试内容改革应以引导深度学习、推动情境教学、强化标准参照评价为目标定位。围绕考查内容选取、基于标准划分学业水平等级、情境化试题设计3个关键问题,通过构建多维一体的表现性考查目标、研制彰显真实认知过程的能力标准、设计复杂多样的情境化试题达成以考试内容改革助力“双减”政策落地的目标。

关键词:“双减”政策;高考地理;考试内容改革


高分不低就?——基于A大学本科招生专业选择的实证研究

摘要:为探究考生知分填报志愿对专业选择的影响,利用国内A大学本科生的抽样调查数据,基于定序logistic回归方法,考查考生是否会因知晓实际分数位次转而选择热门专业。结果显示,高考位次对专业选择具有显著影响,高分不低就现象确实存在。高考改革应打“组合拳”,在考试内容改革之外探索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中学和高校则要引导学生遵从兴趣,科学理性选择专业。

关键词:高考改革;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志愿填报;专业选择


高考选科影响因素的特征变量研究

摘要:影响学生选科的影响因素很多,从行为逻辑和规律看,内含选科行为特征的变量相对稳定,识别这些特征变量是解决选科问题的关键。运用扎根理论,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高考选科基本信息,形成调查问卷。以非参数检验为基础,选出对选科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进一步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获得高考选科影响因素的特征变量有性格、兴趣与爱好、未来职业方向、学习基础、记忆能力、推理能力、竞争程度、从众心理、家庭文化传统、班主任引导、大学开设的专业、职业收入。基于这些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完善高考选科制度、因势利导指导学生选科、为学生选科和学习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等建议。

关键词:高考改革;新高考;高考选科;多元回归分析;信效度检验


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数据分析拓展研究

摘要:为考试机构的考试数据分析工作提供实践新思路,以某学科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适应性测试数据为样本,采用CTT下的亚组分析及试题难度参数结构分析、多级计分IRT下的试题类别特征曲线和信息函数,分析试卷对不同能力考生的区分程度、试题难度结构配比、非选择题分值及采分点设置的适宜性。研究表明,上述结合CTT和IRT的考试数据分析方法拓展了传统的考试数据分析模型,研究展现的数据分析流程、结果样式及用途说明能为等级考命题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考试数据分析;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考;试题质量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系统的设计及运行模式的实现

摘要:题库作为命题管理的工具,题库类型的选择、功能的设计及技术的实现都是教育考试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业务需求出发,提出题库系统功能模块由工作看板、项目管理、数据管理、参数配置、权限管理5大模块组成。为实现题库系统功能,应从技术选型、系统架构、数据库和安全等方面进行设计。以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为例,针对常态化分散命题和封闭入闱命题场景,提出命题、审题、组卷、制卷等主要命题工作环节的应用流程。

关键词:高考综合改革;学业水平考试;题库系统;考试信息化


基于BERT的汉语作文自动评分研究

摘要:双向编码表示转换模型(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BERT)是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预训练语言模型,解决了经典神经网络的数据依赖和语言编码问题,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很大成功。以汉语水平考试(HSK)作文为对象,对BERT模型进行迁移和微调,构建基于BERT的汉语作文自动评分模型。结果表明:对模型的网络结构、池化策略和学习率进行优化后,评分效果最好,模型预测出的分数与人工评分结果具有较强一致性。

关键词:作文自动评分;自然语言处理;预训练语言模型;BERT;深度学习


创造力测评研究70年:回顾与展望

摘要:1950年,Guilford就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发表《论创造力》的演说,开启了创造力研究科学化的进程。近70年来,研究者们对创造力测评测什么、创造力测评怎么测进行了持续探讨,涌现出众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创造力本质的探寻是创造力测评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目前已形成创造力的特殊能力说、产品或结果说、认知过程说、人格特质说及综合体说,揭示了创造力本质从单一维度到多维视角的汇合。在此基础上,简要回顾从创造性产品、创造性过程、创造性人格、创造力环境等方面测评创造力的进展及其综合化测评趋势。分析已有文献,创造力测评研究呈现出由心理学主导走向跨学科融合,由方法单一走向方法多元化,由领域一般性走向领域特殊性,由个体创造力走向团体创造力等发展趋势。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力测评;领域特殊性;团体创造力


现代化理论视野下的高考制度改革——评李木洲著《高考制度现代化:转型与构建》

摘要: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制度的现代化成为教育领域尤其是高考领域一个崭新的研究主题。《高考制度现代化:转型与构建》一书全面探讨高考制度现代化,揭示了高考制度现代化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认为只有基于国家治理理念不断优化高考制度和教育制度,以现代化的高考和教育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才能最终促进国家的良治。该书是学术界对“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重要回应。

关键词:高考制度;高考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化理论;高考研究



“《中国考试》杂志”

学习强国号




需要本期杂志可长按二维码识别购买,预计当月10日寄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考试》2022年第5期目次

中国考试 中国考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