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考试》2022年第6期目次

中国考试 中国考试 2024-02-05


专题:教育考试数字化发展

数字化考试的愿景与挑战

王希常(1-5)


智能技术赋能新时代综合评价:挑战、路径、场景及技术应用

刘邦奇 刘碧莹 胡健 袁婷婷(6-15)


试析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的原则、场域与方向

黄晶晶 刘宇佳(16-23)


试析区块链技术在教育评价改革中的应用

李莉 安奕 韦小满(24-31)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高校劳育评价的三维论纲:意蕴、视域与机制

问清泓 丁关东(32-40)


新时代体育进高考的价值意蕴、风险预判及核心问题

尚力沛(41-48)


学习效果的协商式评价:内涵、价值及实施路径

刘绿芹(49-56)

考试技术

等级反应模型下多级评分形式的难度等级作用探讨

简小珠 戴步云(57-67)


铆测验特征对多维混合题型测验等值的影响

王家祺 张咏梅 李美娟 田一(68-77)

考试文化

明清科举小题论

周丹丹(78-85)


民国时期全国中医师考试社会反响考察

章林 任宏丽 段逸山(86-94)


数字化考试的愿景与挑战

摘要:考试数字化的实质是将全新的计算技术应用于考试全过程,形成全面数字化形态的考试体系,使考试由孤立的信息处理转变为过程性服务。数字化将改变考试的决策组织体系,促进能力认知技术进入新境界,提升考试的社会价值。考试数字化转型面临诸多挑战,其中转变认知和思维方式、创新理论研究和技术实现、突破考试系统自身的信息载体羁绊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数字化考试;考试信息化;考试技术;过程性评价;综合评价


智能技术赋能新时代综合评价:挑战、路径、场景及技术应用

摘要:顺应新时代“智能+”发展趋势,探索利用智能技术健全综合评价,已成为教育评价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命题。当前教育综合评价在指标构建、数据采集和处理、结果应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影响综合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探讨智能技术赋能综合评价的路径,围绕综合评价的4个重要环节,即综合评价指标模型构建与优化、全域评价数据采集与汇聚、综合评价数据深度挖掘分析、综合评价数字画像建立与应用,探讨各环节中关键场景的技术应用,为智能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实现“健全综合评价”目标提供路径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考试;智能技术;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评价


试析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的原则、场域与方向

摘要: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既是信息化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教学实践倒逼评价改革的迫切要求。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应遵循真实性、通用性、自动性、形成性及安全性原则,从效度、公平、效率、个性、道德5个层面规约改革实践行为。网上评阅系统、自适应评判系统、数字评估与反馈系统等相对成熟的评价技术,在优化教育评价程序、革新评价方法、整合评价资源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教育评价数字化将向主体多元化、工具智能化、方式多样化与功能实效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考试;教育评价改革;考试技术;自适应考试


试析区块链技术在教育评价改革中的应用

摘要:区块链技术是教育信息化时代推进教育评价变革、助力教育公平的关键手段。区块链技术凭借安全、透明、不可篡改等特点,为促进教育评价公平性、真实性、有效性,赋能第三方评价,以及推进作为学习和教学环节的评价变革等,提供了可行的底层技术框架。探讨区块链技术在推进基础教育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构建终身学习教育评价体系、提升在线教育评价公信力3个领域中可行性应用的同时,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在教育领域深入应用区块链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如自身的技术瓶颈、信息时代的数据保护、政策主导的评价范式与去中心化相悖等。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区块链技术;在线教育评价;终身学习成果评价;综合素质评价


高校劳育评价的三维论纲:意蕴、视域与机制

摘要:高校劳育评价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积极回应,是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合理塑造,是与专业实践技能的深度融合,也是全方位育人导向的具体落实,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高校应着眼于对大学生劳动观念、劳动品质、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等劳动素养的评价,针对不同类型素养采取恰当的评价方式。高校还要探索建设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从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建立劳育学分清单、建立质量监测机制、注重评价结果运用、鼓励多方协同参与等方面,多措并举确保劳育评价活动科学有效。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劳育评价;劳动素养


新时代体育进高考的价值意蕴、风险预判及核心问题

摘要:体育进高考有助于确立体育在“五育”中的地位,转变社会大众对体育的传统认知,完善体育考试制度和国家教育考试内容,推动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全面改革。然而,体育进高考可能引发教育公平问题,增加利益主体的压力,产生考试异化现象,影响人才选用标准,需要认真预判和防控。体育进高考需要有效解决考什么、怎么考、谁来考3个核心问题。

关键词:体育进高考;高考改革;考试制度


学习效果的协商式评价:内涵、价值及实施路径

摘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传统学习效果的评价往往“唯分数”,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协商式评价基于第四代评价理论,以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在平等、坦诚、充分协商基础上,建构一种师生彼此认同、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协商式评价不仅能更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师生沟通能力、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协商式评价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协商预期目标、协商评价内容、协商实施方式、协商评价主体、协商结果呈现5个环节。

关键词:协商式评价;教育评价改革;第四代评价;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效果评价


等级反应模型下多级评分形式的难度等级作用探讨

摘要:在等级反应模型(GRM)下成倍增加多级评分试题的分数等级,项目信息量只是小幅度地增加,而不是成倍地增加。从能力估计的角度分析,当难度b大于能力估计值θ,随着难度参数增大,被试能力步长也增大,但增大的幅度逐渐变缓,当b-θ>4时能力步长几乎没有变化;当难度b小于能力估计值θ,随着难度参数减小,被试后退的能力步长的绝对值也增大,但增大的幅度逐渐变缓,当b-θ<-4时能力步长绝对值的增大幅度几乎没有变化,即能力步长后退幅度没有变化,存在极限。GRM下使用被试得分进行加权,当能力估计值θ小于难度b时,使用被试得分加权会造成被试估计值成比例地减小,即被试得分分值越大,但被试能力估计值越小,在逻辑上出现矛盾。因此,从项目信息量、被试能力估计角度的分析结果来看,GRM难以有效实现多级评分的算术加权作用。

关键词:等级反应模型;多级评分;分数加权;项目信息量;能力估计


铆测验特征对多维混合题型测验等值的影响

摘要:测验等值是我国考试改革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而铆测验设计是等值技术的核心环节。结合我国学业水平测试特点,采用模拟研究方法,探讨铆测验内容代表性、题目难度分布对多维混合题型测验等值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铆测验内容代表性对各参数等值结果影响显著,与被等值测验维度相同,即内容代表性最佳的铆测验等值精度更高;铆测验的题目难度分布对各参数等值结果有一定影响,在大部分条件下,当难度参数的分布是被等值测验的50%或20%时,等值精度更高。该研究为我国学业水平测试等值体系建立、铆测验设计开发提供了方法学依据。

关键词:铆测验特征;测验等值;多维混合题型;学业水平测试


明清科举小题论

摘要:八股文可分为大题和小题,八股小题的出现是八股题体演变至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有关明代八股文发展分期有诸多讨论,但并不适用于小题文。小题发展与大题不尽相同,其特点也相对于大题而凸显。作为制度文体的产物,小题文起初承担应试的功能较弱,能够更为深广地参与到明清士人的日用实践当中,逐渐拓展出教化、游艺等功能,还探索出多种文法的书写空间。随着取士制度对其进一步规约,作为特殊题体形态的截搭小题应运而生。截搭小题强大的题型变化能力为科考注入新的活力,但它对题目的割裂有违经义取士的初衷。截搭小题的弊端引发士人厘正文体及科考制度改良的讨论,以此可见小题文体与文学制度相互作用下的文化生态。

关键词:科举考试;八股文;小题;截搭小题;文体学


民国时期全国中医师考试社会反响考察

摘要:抗战结束后,为加强社会控制与整合,国民政府尝试对人数高达近百万的中医行业群体予以集中管理。1946年,国民政府将战前各地自行组织的中医师考试改为全国统考。中医界曾高度期待全国统考,希望以此促进中医现代化。但全国统考实施之后,遭到普遍反对,认为考试缺乏科学性,并对考前宣传、报名审查、考选委员会遴选、命题组织、考试内容、考试时间、阅卷标准等提出异议,甚至将考试视为取消中医政策的变相延续。尽管各地中医师公会积极向当局倡议维权,起到一些积极作用,但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弊端。民国时期全国中医师考试的结局反映了当时中医的实际地位及国民政府对中医行政管理的疏忽。

关键词:中医师考试;中西医平等;中医科学化;考试改革;考试后效



“《中国考试》杂志”

学习强国号




需要本期杂志可长按二维码识别购买,预计当月10日寄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考试》2022年第6期目次

中国考试 中国考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