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考试》2023年第11期目次

中国考试 中国考试
2024-09-04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智能时代的教育测量新视野    

王希常


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性测评与测量模型发展

刘红云 韩雨婷 肖悦 袁建林 李美娟


论面向真实生活的德育评价    

马圆圆



新课标与考试评价改革

基于新课标评价理念的英语考试形式优化策略    

程晓堂 谢诗语 姚铄姿


“怎么读”与“如何赏”:谈谈近年高考语文的文学类文本阅读

邢荣


学科核心素养学习进阶的效度验证

田一 张咏梅 李美娟



考试与招生

高校专项计划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清华大学自强计划为例

于小琳 陈毅哲 张哲


我国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制度演化变迁与改革路径

白银龙 李学东 何剑康 雷小明



考试与教学

新高考投档方式对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影响——基于15省(市)高考录取数据的实证分析

吴宇川 丁延庆 许锐 李菊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杨莉



论 文 摘 要


智能时代的教育测量新视野

摘要:针对生成式大语言模型ChatGPT引发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阐述智能及智能评测的有关概念及挑战,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学习和教育系统的影响,提出教育在智能时代可能发生的变革,以及在教育智能化过程中教育测量承载的历史使命。展望教育测量未来发展,教育测量应与智能认知研究相融合,广大研究者应致力于智能模型测评、心理测量与教育测量的融合研究,促进智能技术在教育和学习中的合理应用,使教育测量在教育变革及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智能;人工智能;教育测量;智能测评


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性测评与测量模型发展

摘要:核心素养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教育实践与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但其复杂性使得传统的教育测验方法难以直接应用,需要教育测量理念、方法和技术的系统性革新。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以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为代表的核心素养测评提供了全新的测评模式——过程性测评。首先,简述过程性测评的缘起、特点以及测验设计的核心;其次,介绍过程性测评和真实问题情境下测量理论的进展,其中重点阐述计算心理测量理论在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测评过程中的应用;再次,系统地介绍复杂问题解决过程数据的分析与测量模型建构的发展情况;最后,结合过程测评的发展趋势,展望数据挖掘方法与测量模型结合的前景。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核心素养;复杂问题解决;过程性测评;测量模型


论面向真实生活的德育评价

摘要:德育的使命是引导人去批判和反思生活。德育评价作为引导学生成人的关键要素,自然不能脱离真实生活。然而,当前德育评价存在评价内容同质化、评价方法重量化、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结果使用功利化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真实生活。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根源在于科学实证主义评价理念、固化时空的评价惯习及评价自反性的缺失。为此,应通过开放评价内容、开发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联通多元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反思和结果使用等措施改进德育评价实践,使德育评价真正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


关键词:道德教育;德育评价;真实生活;教育评价改革


基于新课标评价理念的英语考试形式优化策略

摘要:考试形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尽管当前英语考试形式丰富多样,但仍存在选择题比例过高、语言知识考查形式的效度不高、书面表达题的开放性和真实性较低、较少使用基于问题情境的考试形式等问题。基于新课标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考试与评价理念,提出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考试形式的优化策略,包括基于语篇考查语言知识运用能力、根据真实语言使用情形设计考试形式、积极探索基于问题情境的考试形式、注重考试形式的多样性等。


关键词:考试形式;英语考试;考试改革;新课标


“怎么读”与“如何赏”:谈谈近年高考语文的文学类文本阅读

摘要:纵观近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可以发现其中的重要变化,即在所谓反套路背后,命题指向对文学作品基本阅读方法的关注,如不同类型文学作品有不同的读法,不同经典作家有各自不同的阅读基本法。近一两年来,在怎么读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如何赏的新动向,命题指向对文学作品主动鉴赏的引导。对这些情况加以细致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广大师生备考,还可以引导他们更好地把握新课标关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等任务群的设置,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相关要求,对当下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文学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启示。同时,研究近年来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也可以发现,考试与课标、教材之间的密切联动,使三者构成了中学语文教学丰富的动态资源,高中教学应注意对这些资源整合利用,提升学生的文学阅读及审美素养。


关键词: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鉴赏;文学教育


学科核心素养学习进阶的效度验证

摘要:建构有效的学科核心素养学习进阶,对贯彻和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国际学习进阶效度验证框架,依托质性和量化的混合实证研究方法,对已开发的学科核心素养学习进阶模型进行效度验证。基于证据中心设计研发情境任务,选取北京市30所中小学校测试41103人次,对作答数据开展基于言语报告的文本分析和基于心理测量模型的Rasch分析。结果验证了学科核心素养学习进阶模型的有效性,为学习进阶在课程、教学和评价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关键词: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学习进阶;证据中心设计;效度验证


高校专项计划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清华大学自强计划为例

摘要:高校专项计划是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的主要途径,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公平、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高等教育机会,是高校特殊类型招生的一种重要模式。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正式发布于2011年,是最早开展实施的高校专项计划。本文以自强计划为个案,梳理高校专项计划的实施与发展情况,分析其在招生范围与规模、选拔方式、政策优质性、学生后续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清华大学自强计划的实践经验,提出扩大招生总体规模、投放热门专业计划、推进配套扶持政策等3条政策建议,以期推动高校专项计划改革与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专项计划;自强计划;高校招生;教育公平;农村学生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制度演化变迁与改革路径

摘要:在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探讨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制度,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制度经历了起步探索、调整优化、改革提升和深化改革4个阶段,其演进逻辑为招考目标从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向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转变,招考标准从运动技能考核为主向文体并重转变,招考方式从统考向统一考试与自主考试相结合转变,招考院校从少数院校向多类型、多地域院校转变,招考项目从少数运动项目向众多运动项目转变。面向未来,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服务国家战略导向、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与能力素养、强化招生考试过程的组织和监管、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和保障体系。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体育评价;体教融合;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制度


新高考投档方式对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影响——基于15省(市)高考录取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新高考投档方式通过缩小投档单位与录取单位之间的差异,可以释放考生的专业偏好、减少保守填报行为,并对本科专业生源质量产生影响。基于2016—2021年15省(市)的高考录取数据统计,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出3点结论:1)改革不仅提升了高偏好专业的生源质量,也提升了本科专业整体生源质量的平均水平;2)改革后不同专业生源质量的变化方向并不相同,高偏好专业相对低偏好专业在生源竞争中更具优势;3)选考科目要求相对严格的专业,其生源质量在改革中更容易受到冲击。基于上述结果,提出应加强对基础学科专业生源质量的监测与支持、设置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时要平衡生源质量与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规范高校以热带冷策略工具的使用等3方面建议。


关键词:新高考;高考改革;投档方式;生源质量;平行志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摘要: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但仍然存在教育结果不公平的问题。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学年的基线数据,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父母监管、亲子交流、家长与学生朋辈群体互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这4类家庭非货币性资源投入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学业成绩;4类家庭非货币性资源投入在两者间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能够降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差距造成的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本研究可为初中阶段教育公平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以期推动我国初中后阶段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初中生学业成绩;家庭非货币性资源投入;考试公平


“《中国考试》杂志”

学习强国号

需要本期杂志可长按二维码识别购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考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