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试》2024年第5期目次
目 次
论 文 摘 要
教育评价学学科建设问题探讨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修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并于2024年1月正式发布。新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首次将教育评价学增设为教育学大类下的二级学科,这标志着教育评价学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举必将对我国教育考试与评价领域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实践探索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新设立的教育评价学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加强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问题。为此,本刊特邀来自高校的五位学者以笔谈形式从不同视角展开深入讨论。专家们的意见涵盖教育评价学学科发展的国际经验和协同创新、教育评价学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定位、教育评价学与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关系、教育评价学学科建设的战略思考与实践探索、教育评价学研究生课程的特点与建设等话题,其中既有理论分析、国际经验借鉴,又有国内课程基础、相关专业试点的探索。希望本期笔谈能够引起业内人士对教育评价学这一新生学科的充分关注和思考讨论。本专题由北京语言大学王佶旻教授特约主持。
关键词:教育评价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课程;教育生态;教育强国战略
高考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念遵循、实践策略和主体培植
摘 要:高考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时代新人选育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在命题实践中应注重落实五育并举与学科素养衔接统一、高中育人要求与高校选才需求衔接统一、服务选才与引导教学衔接统一,推动高考命题实现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和综合育人。为此,专业化考试机构要建立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的命题机制,命题工作者须明确从出题者到育人者的职业角色定位,从公务性和专业性两个维度强化身份认同,不断提升业务能力素质,扎实做好高考命题工作。
关键词:高考命题;立德树人;理念遵循;实践策略;主体培植
网络舆论与高考政策互动关系研究——基于江苏新高考选科舆情处置案例分析
摘 要:高考制度作为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体现,一直是社会舆论密切关注的焦点。合理运用舆论信息,促进高考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对于顺利推进高考改革至关重要。本文以江苏新高考选科舆情处置为案例,深入剖析针对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回应行动,并提出正确认识观念性冲突、重视舆情调查和分析、强化舆论环境建设、建立网络舆论预警机制四点路径建议。
关键词:舆情;政策回应性;高考改革
评价数据伴随性采集的实用主义路径
摘 要: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是智能化测评的基础,可划分为具身伴随、数据空间伴随和数字化评价活动伴随三种类型。前两者囿于技术限度及伦理风险,尚难以普及到当前的真实学习环境中,而数字化评价活动伴随则是一条更为实用有效的路径。本文以学本评估理念为基础,建构面向学习段、学习性、学习化三种评估方式的全过程、多维度伴随性数据采集框架,并勾勒出评价数据伴随性采集的实用主义路径全貌。智能化测评的数据采集有必要从技术中心走向评价中心,注重人机协同,立足学习与评价本身的创新及其数字化转型,采集更多元的学生发展大数据,推动核心素养测评发展,彰显评价促进学习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伴随性数据采集;智能化测评;学本评估;学习评价;教育评价改革
考生身份认证云服务系统的构建及实践应用
摘 要:为解决大规模考试照片采集流程复杂、缺乏确认基准和人为环节多等问题,本研究探索构建基于云服务的考生身份认证系统及业务流程。通过设计考生照片采集检测处理平台、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系统两个子系统,优化了照片采集检测处理流程、人脸识别及数据下发验证流程。在国家考试项目中的应用实践发现,该系统在考生照片的远程采集、可信度认证、高效服务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可以有效解决大规模考试中的身份认证高质量管理和统一维护问题。通过通用App软件方式,可以为考生的身份验证提供成本低、可靠性高、可大规模推广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规模考试;国家考试;身份认证;云服务;人脸识别;考试安全
我国高中教师评价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摘 要:评价素养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构建了涵盖评价理念、评价知识和评价技能三个一级指标的教师评价素养框架,依据框架制定了《高中教师评价素养调查问卷》,开展全国性调查并收集有效问卷7213份。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我国高中教师评价素养整体表现较好,评价理念显著优于评价技能,评价知识相对薄弱,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教师对自身的评价素养有较强的发展需求;影响高中教师评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有评价素养价值认同、性别、地区、学校层次等。研究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推动高中教师评价素养稳步提升。
关键词:高中教师;教师评价素养;专业发展;教育评价改革
国外教师数字素养测评工具述评
摘 要:教师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测评研究是素养提升的基础与前提。在梳理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教师数字素养的测评方式归纳为自我报告与表现性评价两类,从开发过程、测评内容、任务设置及测评实践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测评工具,并对其进行比较。借鉴国际经验,今后我国教师数字素养测评应构建“学生-证据-任务”一体化评价模型,通过信息技术赋能工具的开发与实施,融合不同测评方式与数据分析方法,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以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教师数字素养;测评工具;以证据为中心的设计框架;教育评价改革;教育数字化转型
基于《量表》的英语口语测试开发及效度验证研究
摘 要:《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为我国各学段的英语教、学、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基于《量表》中口语分量表的口头表达能力描述框架及相应分量表三级到六级的描述语,开发面向西部某高校非英语专业新生的入学后英语口语测试及评分标准,并基于Weir的社会-认知效度验证理论开展多项效度研究。结果表明:《量表》的口语能力描述语对口语测试能力构念的界定和评分标准的研制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基于《量表》开发的口语测试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口语水平;基于该测试的口语评定对学生后续英语课程的学业成绩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关键词:《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口语测试;口语评分标准;社会-认知效度验证框架
超越学生成长百分位模型:差值位置模型的优势及检验
摘 要:学生成长百分位模型以其直观性和操作简便性被广泛应用,但存在样本需求量高和信效度不稳定等缺陷。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增值评价模型——差值位置模型,并通过数据模拟验证了其用于学生增值评价中的效果。结果显示,相较于学生成长百分位模型,差值位置模型在准确度和稳定性上均有更好表现,具体体现为偏差幅度与标准差的减小、数据集中度与分类准确率的提升。此外,该模型以成绩差值为基准,显著降低了对样本量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生成长百分位模型的局限性。
关键词:增值评价;学生成长百分位模型;差值位置模型;数据模拟
“明远”意蕴之澄明与当代考试文化建设
摘 要:明清科举制度中,居于贡院前场中心区域的明远楼所昭示的“明远”,与处于核心地位的至公堂所昭示的“至公”,都是值得重视的科举精神文化遗产。然而,现有研究对“明远”意蕴少有探讨,还存在释意舛误等明显缺陷。核究“明远”的来源及其发展,揭示其对明清科举考试制度的提撕及其在实施中所经历的澄明与遮蔽,对于我国考试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明远”意蕴;明清科举考试;考试文化建设
“《中国考试》杂志”
学习强国号
需要本期杂志可长按二维码识别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