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丨大爷大妈请留神:一场“会销”一场戏 保健品销售 好大一个坑
虽然近年政府加大了打击传销力度,但传销经济邪教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遭受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异地拉人头传销猖獗,传统传销转战互联网,庞氏骗局、非法集资与传销手段交织,涉及地域广、人员多、危害大。打击传销任重而道远,反传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希望大家携起手来,狙击传销邪教的疯狂蔓延!您身边的反传防骗顾问,请关注反传销协会微信公众平台:lixufcxxh
现在有一种销售方式叫会销,顾名思义,就是以开会、讲座等名义把人召集在一起,实际上是推销产品。会销在保健品行业越来越多见,我们身边有不少老年人就经常接到这样的邀请去听讲座,买回一些号称有奇效的保健食品或者床垫、枕头等保健产品。这些产品售价不便宜,动辄几千上万元,但等到老人们发现产品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效果,却是投诉无门,最后只能吃哑巴亏。那么保健品会销是如何一步步把老年人带入陷阱的?记者不久前对此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一些保健品公司疯狂会销的秘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390wqsjjv&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一条商业街上,记者注意到,两个年轻人正在向路人发放宣传单,但是他们看上去只发给那些上了年纪的人。
看上去这是一次环保活动,但是记者注意到,其主办单位是广州瑞颐医药公司,要求参加者凭老年证入场。
这个“养生文化节”是否就是一场保健品会销活动呢?记者按照宣传单上通知的时间和地点,来到了这家酒店,想办法进入了活动现场。
这是一个中型会议室,没有窗户,比较封闭,获准进来的果然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
记者看到,每一个到场的老年人身边都有一个年轻的业务员,在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个人信息,并仔细地做着记录。会议室的布置则围绕着防癌抗癌这个主题。
主讲人的头衔很多,听起来很权威。这位主讲人一直在讲红豆杉提取物防治癌症的功效,如何稀有和昂贵,而他们正在研发此类产品。
记者注意到,这些信息令大家开始有了不安的情绪,恶性肿瘤的视频内容则进一步加重了这种不安。
讲座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临近尾声,讲师开始推销一种被他们称为“瑞检一号”的癌症检测项目。
交了钱的老人,每人领到了一个验尿的容器,需第二天送到这里,然后继续参加活动。而像记者这样没有交钱的,则被工作人员清理出了现场。
事后经过调查,所谓用一杯尿液检验癌细胞的说法毫无依据,主讲人的那些头衔也都是自我标榜的。据知情人介绍,这些内容只是在为接下来的保健品销售进行预热。
一些年轻人正在向老年人发放宣传单,吸引他们去一个叫“社区家园”的地方。宣传单上,“社区家园”的自我宣传定位是敬老、爱老、助老。
“社区家园”的门店,设在居民小区里面,不少老人都去过。
他们说那里的店员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一去就陪着他们聊天,做操,不仅没有推销什么产品,临走了送些实用的小东西。
没过多久,他们就收到了特别的“邀请”,请他们去开会。
早上七八点钟,老人们陆陆续续抵达,酒店外面没有拉条幅,有专人负责一路接待和引导。
老人们说,活动持续了四天,期间不允许拍照和录像。那么,在这四天当中,老人家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社区家园”会销活动现场,老人们当时很兴奋,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会销活动中的核心人物被他们称之为讲师,他们在台上熟练地掌控着现场气氛。事实上,他们手头都有一套台本,可以看出,所有台词都提前设计好了,也就是说,会销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固定的套路。
按照这个套路,活动分成四天进行,头三天没有安排销售内容,给老人祝寿、吃蛋糕,男的叫爸爸,女的叫妈妈。
讲师事先对员工们做培训的笔记上面写道:“我们是演一场电影....”“我们都是演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赚钱)。”
对于拜寿环节,则要求员工这样配合:“喊不要,受不起,如果没人上来拉我,找人上来拉我,一般选阿姨,达到视觉冲击”
除了祝寿这场戏,讲师还要演一场苦戏,编造一套凄惨的身世,这个环节被他们称为苦口。
按照他们的套路,解决了如何打动人这个问题,下一步的重点就是如何留住人?如何让人主动掏钱?
他们在员工培训记录中写到:前三天不要钱,最后一天不要脸。
有了之前建立的亲情和信任做基础,到了会销第三天,他们才会拿出保健品来进行宣传。
为了让老人们相信保健品的这些神奇功效,他们设计的套路是现场做实验,喝下“敌敌畏”,再喝保健品“解毒”。
在他们的微信工作群中,详细介绍了“喝农药实验”的设计细节,事实上,所谓的农药早已事先被掉包,换成了冰红茶。他们说,实验目的,是让顾客感觉,所售口服液可以分解农药。
通过夸大疗效、虚假实验,再加以诸多口说无凭的虚假承诺等等手段,到会销活动的最后一天,一切变得水到渠成。
71岁的潘大妈有高血压,曾经严重脑出血,参加这次活动,她花光了自己的积蓄买回保健品,共一万六千块钱。
潘大妈是独居老人,吃着低保。看得出来,家里没什么值钱的物件,这些废品是她平时从外面捡回来的,准备卖了补贴家用。现在她的全部家底儿都买了这些保健品。
陈大妈患有比较严重的关节炎,常年腰腿疼,她也被邀请去酒店参加了活动,花5000块买回三盒生物素。
罗大妈,偷偷买回这些保健品,是为了给老伴治高血压和痛风病,吃了也没有用。
而据调查,老人们在会销中买到的保健品,其价格与厂家定价相比,普遍高出了几十倍。
会销的实质是骗销,骗亲情、骗同情、骗信任。小恩小惠、悲情故事、生日蛋糕、名家头衔、承诺退货,全是套路;虚假身份、虚假疗效、虚假实验、虚假承诺,全是演技。这些骗子瞄准了老人的钱袋子,连老人压箱底儿办后事的钱都不放过,欺负的就是老人年纪大了,特别看重健康,但了解信息不多,又需要亲情温暖,好骗。打击这样的骗子,不能手软。防备这样的骗术,老人们也要多留个心眼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387bjc21k&width=500&height=375&auto=0
前几天,本栏目播出了一期在保健品营销行业普遍存在的欺骗老年人的节目。节目中,保健品营销人员用讲座、开会等这些会销的形式诱骗老年人掏钱甚至是倾家荡产地来买保健品。这种会销实际上就是赤裸裸的骗销,是一场煽情苦肉戏。那么保健品行业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营销方式?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先来看看前不久发生在山东青岛的一起悲剧。
2017年3月11日,在山东青岛的一处海滩上,有人发现一位老人躺在这里,已经身亡。从老人的遗物中,人们发现了一封遗书:“坑死我了,从去年4月到今,硬骗我买了6万余元的保健品,近4年我们花了近10万元……”
从遗书上得知,老人之所以跳海自杀,跟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有关。逝者的妻子卢大妈告诉记者,发现老伴儿第一次购买保健品是在2013年,那年,他刚刚从老家来到青岛,与自己和独生女儿一家团聚。那一次老伴儿一次性购买了5万元的保健品,保健品公司还承诺让其去韩国旅行。
卢大妈说,老伴儿身体一直不错,平日总念叨着想带她出去旅行,这家公司“买保健品可以送旅游”的说法对他有很大吸引力。可结果,保健品公司却一直没有兑现承诺。
老人在遗言中说,近4年当中,一家保健品公司有3个业务员经常与他联系。就在去年4月份,老人通过一个叫小付的业务员又掏出一大笔钱买保健品。遗书上说:“付某某硬劝买了6万余元,说公司奖励到云台山、西安、巴厘岛等处,老伴与我二人游,还发什么多功能手机,至今哪里也没去。说实在的,我们主要想出去旅游才拿出多年的积蓄近10万元的,结果落空。”
3月11日上午,也就是出事当天,老人告诉家人要去找这家保健品公司算账。结果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一辈子攒下的积蓄没了,老人内心自责难当,终究绝望崩溃:“我以自己的教训来告诫那些好人,不要轻易上这些以购保健品、送东西、送旅游等的当。”
相关部门对事件展开了调查。事实上,这位青岛老人经历的保健品消费陷阱,当前仍在全国许多地方上演着。
广州的温大爷今年70多岁,平时一人独居,家里看起来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散落于屋内各处的各种各样的保健产品。温大爷的女婿小周告诉记者,老人有一个记账的本子,算下来上面有25万之多。怕儿女们反对,温大爷往往买回了保健品,就放到床底下藏起来。直到花完了自己25万元积蓄,找孩子们要钱,家人这才得知实情。
记者得知,温大爷的大部分保健品都是从广州济生源公司购买的,那么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又是如何开展营销的?记者按照老人提供的地址,来到济生源公司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一个销售点。一进门,工作人员就要求先给记者做个体检。
一位被称为主任的年轻人为记者把了两下脉,看了一眼舌苔,为记者做出了这样的诊断结果:心肌缺血,脑供血供氧(不足),心肌梗塞。这位“主任”说,脑供血供氧不足会产生脑中风:“脑中风一般来说就是瘫痪,最恐怖的就是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就是相当于心脏不运转了。其实这个问题你要尽早解决,你这个不能拖了,再拖下去你也不大行了。”
记者解释说不久前去医院做过体检,并没有发现这些异常情况。“主任”说:“去医院检查肯定是没有的,只要把它调理好了,后面的事情你就没有了。”
随后,他拿出了两种保健产品让记者购买,保健品上标注的定价为一盒1280元。他告诉记者:“那加起来总共是7660元。其实平均每个月算下来,那你这样来说还是很划算了。你去一下医院住院,肯定不止7000块钱。我们所有卖的东西都是属于中山大学的。”
记者联系中山大学,给出的回复却是,他们跟广州济生源公司没有任何合作业务,其所售产品也与中山大学毫无关联。
他们对其他老人又是怎么说的呢?记者找到刚才同在济生源公司里咨询的赵大爷,他告诉记者,那位“主任”发现他身体里面的细胞,将来容易引发癌症,吃上这种药可以减少这个机会。于是,赵大爷买药花掉了3800元。
从这些耸人听闻的病情诊断不难看出,济生源公司那些所谓的体检是假,吓唬人是真,名校的包装是假,高价推销保健品是真。
正是在这样的虚假宣传诱导下,有不少老人出于对健康的需求,不惜拿出一生的积蓄去高价购买。
面对这样的骗局,老人们想事后维权,却没那么容易。记者通过广州警方了解到,事实上,不少基层派出所都曾接到过这样的报案。
从表面上看,这些保健品公司往往具备合法经营资质,一些产品也具有批准文号。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记者:“你去看它的标签,它都不会多写的,但是在营销过程当中的虚假宣传比比皆是,不过要想去依法追究这些不法行为,很难拿到确凿的证据。”
正因为如此,当前在保健品这个行业,靠虚假宣传打市场的现象已经成行业潜规则。
从广州警方最近破获的案件中可以发现,当前保健品行业已经形成以保健品生产企业、保健品经销公司、专业讲师队伍、基层销售人员等组成的一个成熟的营销链条。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区分局法制大队民警丁耀辉告诉记者,这些产品在药店和网上都是买不到的,是专门给这些公司做会销的。
这样一种半地下的经营模式,使得保健品营销环节中的欺诈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也为他们营造了巨大的暴利空间。
丁耀辉告诉记者:“国家在对保健食品这一块没有相关定价机制,对这样一个价格上的监管管制的缺失或者空白,就为他们行骗提供了空间,提供了便利。”
据了解,目前我国经食药监局批准保健品生产企业约2600家,保健品文号15878种,而通过工商注册的保健品经销公司则数不胜数。
其实,在营销手段上故弄玄虚的保健品,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因为它本身就不是药。人年龄大了,想补补身体很正常,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更不是多多益善。而且如果真是市场需求大,为什么正规的网站和超市却查无此物?真正的好东西不会只能在地下和暗处去兜售吧?咱当子女的做个好帮手,大爷大妈们也要多想想,买补品就到正规的超市网店去货比几家,如果身体不舒服,就去身边的社区医院问问大夫,省了事省了钱,对咱自己的身体和子女也负责,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390jbe30m&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进入论坛,还有猛料带给你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
小编微信号二维码,长按
添加,举报咨询加我哟
联系我们
电话:010-87688211 010-69243484 QQ: 515082592 695069812 微信:13261207360 地址:北京丰台区地铁9号线郭公庄附近 官网:www.fcxxh.org 邮箱:13261207360@163.com公告: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