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封面故事 | 华大基因:科技助力疫情保卫战

编辑部 科技与金融杂志 2022-10-09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华大基因不仅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方面持续助力抗击疫情,而且在武汉等地建立“火眼”实验室,加速新冠病毒感染者及疑似者的筛查清零。



▲华大基因武汉“火眼”实验室内景


采编│张孟月责任编辑│余健仪图|由受访者提供


董事长带队“逆行”,华大人抗击疫情


2020年的春节,武汉封城、全国防控,景区关门、餐馆停业……疫情打破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也打破了多个平凡家庭的团聚。

每日新增的确诊数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与疫情的战争,也是一场与病魔抢时间的战役。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场战役的首要责任是减少外出、保护自己,减少风险;但对许多华大人来说,他们必须与病毒正面作战。

大年初一,许多人正在家中享受与亲人团聚的时光,65岁的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却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选择:带领团队“逆行”武汉。

▲1月25日,65岁的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带领华大团队赶往武汉

作为曾参与2003年SARS疫情防控的“一线老兵”,汪建在疫情暴发后迅速调动一切相关力量,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进行部署。

抵达武汉后,汪建分享其当年抗击SARS战役期间的经验,每天都与一线的同事们共同作战,为落地的解决方案严格把关。

在董事长身体力行的带动下,许多华大人兢兢业业地坚守岗位,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抗击疫情奉献力量。无论是年过花甲的50后,还是刚出象牙塔不久的95后,都带着充沛的信心经历了许多个通宵工作。

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他们斗志昂扬,信念坚定: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科技抗疫,试剂盒解燃眉之急

华大基因下属子公司深圳华大因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唯军介绍,从1999年成立至今,华大基因就把传染病作为一个重要的业务线,在基因检测方面积累了20年的经验。

▲深圳华大因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唯军


在2003年SARS疫情时,华大基因用十几个小时就测出了SARS病毒序列,96个小时就做出了SARS病毒酶联免疫试剂盒,并向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捐赠30万人份的SARS病毒酶联免疫试剂盒。

今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暴发,华大基因从确定序列到研发出基因检测试剂,仅用了72小时。

1月14日官方宣布快速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全部研制工作,并于1月26日正式通过了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程序,该试剂盒成为国内首批正式获准上市的病毒检测产品之一。

截至3月10日12时,华大基因已经完成超过187.5万人份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生产,极大地缓解了试剂盒供应压力。

除了试剂盒的产量大,华大基因在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能力也有目共睹。截至3月10日12时,华大基因在全国范围内已完成47.3万人份的检测量,全国每日通量可达6万人份,根据需要整体可继续提升。

▲华大基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华大基因投放市场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试剂盒有两种,一种是基于RT-PCR的快速检测试剂盒,一个试剂盒检测30~50人份不等;另一种是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检测试剂盒,能够鉴别诊断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其他冠状病毒和呼吸道病原的感染,一盒检测32人份。

火眼实验室,提供坚实保障

除了生产检测试剂盒,华大基因作为技术支持方,还在武汉、深圳、北京、上海、天津、长沙、石家庄、重庆(技术支持)、无锡(技术支持)9地布局“火眼”实验室并承接样本检测工作。

最早建设的武汉火眼实验室已具备每天2万人份的检测能力,“火眼”实验室已成为全国科学抗疫的重要科技支撑。

“火眼”实验室


而“火眼”实验室之所以取名为“火眼”,一方面是取其作为“火神山”“雷神山”抗疫堡垒的前哨之意,另一方面突出其“火眼金睛”发现病毒的意象,也符合实验室“保阴(保障阴性人群正常生活)”“隔阳(隔离阳性患者,让疑似人群尽早确诊)”的工作内核。

在火眼实验室里,每个实验室都配备了至少150人的团队,以24小时3班轮替的工作方式,保障“火眼”实验室每日的满负荷运转状态。

华大智造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MGISP-960部署“火眼”实验室

除了加足马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华大员工,“火眼”实验室搭载的华大智造MGISP-960及MGISP-100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可以实现病毒核酸自动化提取,上机后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提取环节仅耗时1小时,极大加快了大规模人群筛查中病例检测的速度。

通过快速研制并捐赠试剂盒、保障试剂盒生产供应、布局“火眼”实验室等工作,华大正全力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识别病源、保阴隔阳”,与在一线抗疫的医院及医护人员一起组成坚实的抗疫堡垒。

本文刊登在《科技与金融》杂志2020年4月刊

欢迎扫描文末二维码

订购本刊

(如需转载请与融哥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