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道一》是一档访谈类播客。我们采访那些愿意坦然谈论自身挫折与迷茫的优秀年轻人,希望帮助听众更好地应对职场和人生中的挑战。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收听本期节目。
本期嘉宾是刘丹丽(Denise)。她是一名关注基础设施领域的咨询顾问,目前就职于安永纽约办公室。她在杜克大学完成本科后,顺利进入美银美林的纽约投行部担任分析师,但之后却因签证问题被迫离开美国,转至香港办公室。此后,她又以仅两年的工作经历,成功申请进入MIT斯隆商学院攻读MBA。如何应对职业中不可控风险?
如何应对高强度工作压力和焦虑?
年轻从业者应该如何提升领导力?
Denise在MIT斯隆商学院
你在香港高强度工作同时还完成了MBA申请。通常MBA需要三年或以上工作经验,但当时你才工作不到两年,就成功进入了MIT斯隆商学院。你是怎么做到的?
Denise:就是硬熬,真挺累的。运气好的时候,也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回家接着写文书,到三四点睡觉,早上9:30再去上班。当时休了7天年假,也是回南京悄悄考了GMAT。也请了一个顾问不停地逼我写文书。面试之前我还请了两天假,悄悄飞了一趟美国,4天之内从香港飞了纽约,看了NYU斯特恩商学院,去了耶鲁, 又去了波士顿看MIT斯隆和哈佛商学院。我直接冲到招生办,跟人家说我有多感兴趣,拜托面试我一下。然后又飞回香港,直接去办公室上班。但其实我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因为这个高强度的生活状态,导致自己一直处于一个心力交瘁的状态。我在MIT斯隆的第一年没有任何的动力,觉得课也不想上,什么人都不想见,很压抑、紧张。MBA找工作也是非常不顺。而且很焦虑,觉得好不容易回了美国,又可能因为H1B签证毕业后不能留在纽约工作。可能人前光鲜亮丽,但背后吃的苦和后果真的只有自己承担。就跟听众们说,真的没必要想要达到自己的某个目的,而把自己逼到那样的程度。 Denise:MBA第一年找工作非常受挫,我只有两年工作经历就来读,是MBA全年级最小的一个,身边的同学们基本上都工作了4到7年。跟他们一起竞争去找暑期实习,很多面试官就觉得我这么小,怎么去当经理去管理别人? 并且作为国际学生,在特朗普领导的情况下,很多公司不愿意给F1、没有STEM的学生申请工作签证。所以基本上第1年是处于面一家、挂一家,申请了无数家,又挂了无数家的感觉。当时已经很心力交瘁了,在那个情况下还逼着自己去networking,找工作,就真的很崩溃。觉得全世界能不能停下来,让我自己静一静。当时也想过休学一年回家休息一下,也找了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在后来终于找到工作能回到纽约之后,从某一个时间点开始,感觉突然一下就放下了。当时有一门课的教授和我说,人生就是一个过山车,有高有低。低谷的时候,再苦也得一天一天熬着,等到下一个过山车高峰的时候,你才有机会和精力再去看它。我MBA第二年的时候,特地想让自己能参与更多的活动,觉得第一年因为自己的精神状态错过了很多的东西,所以第二年我参加了各种社团和会议,也报了去其他国家做项目的课。比如说我去了智利待了一个月,给当地一个类似于Uber的公司做一个类似于支付宝一样的软件。和三个从来没说过话的外国男生一起去的智利,当时去之前很害怕,觉得会融不到团队里,但是那一个月是我在斯隆两年最开心的一段经历。我们和智利的央行开会,和他们讲手机支付在亚洲是多么大的趋势,为什么它能在拉美推动经济发展。我们也用周末去了阿根廷和南美各种漂亮的地方。我后来也去了印度给一个医疗公司做项目。所以第二年总的来说,遇到了很多新朋友,也很开心。当你真的开始把心打开的时候,还是可以拥抱一个新的环境,遇到一帮新的朋友了。你在MBA最后一年试了很多新的东西,你当时是怎么具体的做这些尝试?然后发现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 Denise:... 篇幅所限,请扫码文末二维码,收听音频
Part 1: 求学经历
2:25 在南京长大,高中在南外
2:58 在杜克学哲学对自己影响很大
7:19 探索职业兴趣
9:31 求职顶尖投行
Part 2: 美银美林投行
12:53 在投行如何应对高强度工作压力
14:19 在投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17:15 对投行求职的建议
20:07 从纽约转去香港做投行
23:52 如何应对职业中不可控风险
Part 3: MBA求学和职业
Part 4: 其他话题
(请在喜马拉雅/Podcast/或网易云上多给我们一些中肯的评价,这将帮助我们制作出更好的节目!)嘉宾联系方式:Denise.liudanli@gmail.com《从零道一》粉丝群欢迎加入从零道一粉丝群,与嘉宾、主持人和其他听友交流互动。
入群步骤:Step 1: 添加从零道一小助手微信(id: goto_helper),并备注“粉丝群”
Step 2: 给小助手发送 姓名+公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