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现代江南隐士

老城老砖 老城七十年代 2022-12-06

       会馆在独墅湖畔的江南隐士讨论会由于参会人数较多,为了保证每个网友的发言机会,所以尽量压缩每位的发言时间,老城在这里表示歉意,另外老城是主持人,没有机会表达对个别网友的观点异议,今天在这里作点滴补充。
       第一,历史上出现大量隐士的原因可能是政治昏暗,可能是隐士自身的难言之隐。
       第二,隐士是个体的选择,但他依赖于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比如当代宅男必须要有一间房间一根网线和部分钱款,再加一个送外买的。
       第三,期待当代江南少一些隐士,如果有:期待他能现身长三角会馆,让其他馆员领略隐士的风采。
       第四,期望长三角的网友不要想在网上当隐士,因为论坛缺了你的参与我们会感到寂寞。

      那天在江南隐士讨论会上有一位日本海归资深网友表达了吴文化不如粤文化强势,吴方言不如粤语影响力大的观点,初看好像很有道理。其实不然,在相当长过去的历史时期广东是南蛮之地,鸦片战争和韩战后香港迅速崛起,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香港电影电视和粤语歌曲才席卷大陆,给部分人带来了粤语是除了普通话之后的第一强势方言的错觉。
      反观流行千年吴文化的长江三角洲,在明朝就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一直相对繁荣,的确最近一百年作为吴方言代表的苏州话比以前影响力小了,但作为新吴方言代表上海话崛起了,民国三十八年一大批上海人去了台湾,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又一大批上海人移民新疆,移民黑龙江,七十年代全国到处有叫小上海的地方,直到八十年代大量上海青年通过托福去美国,去日本,去噢洲,或留学或打工,在全世界的车站到处都能听到阿拉上海人的声音,所以吴方言非但没有弱化,反而在更大的范围发挥更大的的影响力了,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鼓励原创 谢谢打赏}


七零后的心灵驿站,给未老的族群留下记忆的划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