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尼克松谈中国老一辈领导人

老城老砖 老城七十年代 2022-12-06

       一九八七年老城花费了三元二角在上海书市意外的买到了平装内部版的《领袖们》这本书,首次看到了西方政要对中国老一辈领导人的评价。作者尼克松宣称把这本书献给未来的领袖们,老城年轻时也曾经很想成为外公那样的小领导,所以很认真的看了二遍,得到的好处是等到五十岁时终于成为了一个微信大群的群主,也算修成正果。

         最近苏州一个文化前辈跟老城提到了《领袖们》这本书,老城觉得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时刻,让大家重温中美合作共赢的那一段时光很有必要,让大家了解美国前领导群体中知华派和他们对中国领导人的评价很有看点,尼克松就是他们中间一个对中国和中国领导人有清醒认识的前美国领导人。

          尼克松在书中认为一位领袖要列入伟人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即一个大人物一个大国和一个重大事件,所有伟大的领袖既要有非凡的魄力也要有非凡的想象力,一家企业的经理考虑的是今天和明天,领袖必须考虑后天。经理代表着一个进程,而领袖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一位无所事事的经理就不是经理,而一位下了台的领袖仍然拥有追随着群体。

           尼克松在书中专门有一个章节写周领导,他认为周领导是一位共产主义革命家,又是一位儒雅的人物,是一位精明的现实主义者,既是政治上的斗士,又是最大的调和者,他虽然亲自照料每一棵树,但也能够欣赏森林。

           尼克松发现周有不可动摇的自信心,他象合金钢一样,融合在一起的合金比其中任何一种金属都要坚韧。周与中国其他领导人的不同之处还有是他时常流露出对父母家庭的愧疚。

            尼克松佩服周在外交谈判中的过人精力和预先的充分准备,特别是周说的一句话让尼克松难以忘怀,那就是周说这次中美会谈您开了个头,但是您可能看不到最后胜利,但是我们将欢迎你再次来中国访问。周的这句话不仅无意中预测到了‘水门事件’,而且兑现在尼克松的搭档基辛格博士连续五十年访华生涯。

            周的确是一个有超常远见的中国领导人,他当时的英文秘书后来成了外交部长,而在与尼克松会谈后不久周领导指示派遣一批上海年轻人到英国学习英语,在这批年轻人中涌现了后来的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和当下中央外事部门的负责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曾经关心的烈士后代的后代也会在更高层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回顾历史,重读旧书可以梳理大国间交往的来龙去脉,可以更清醒的看清楚未来的路径,顺应历史的潮流,做对中美两国人民利益有帮助的选择!

(延伸阅读)(添加微信与作者讨论)

(原创)尼克松回忆录重要看点

(原创)档案袋里的一双袜子

(原创)七十年代苏州市井生活--泡澡堂

(原创)重庆市长们的来去背影

(原创)改革开放后南京市长们的来去背影

(原创)芮成钢将出狱哪位贵妇将去接他?

(原创)下岗工人还算领导阶级吗?

(原创)金三角国民党残军不得不提的人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