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弹是如何逐步失去广大观众的

老城老砖 老城七十年代 2022-12-06

       苏州评弹鼎盛时市区一场名角说书有四百个观众买票来听,连续十五天不会少一个听众,太湖流域地区每个乡镇几乎都有评弹演员去跑过码头,到处有响档,那时江南任何一地评弹的发烧友可以说是成千上万。
       上世纪六十年代 当电影院造到镇中心,第一批年轻人不来听书了,去看电影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9寸12寸电视机进入寻常百姓家时,大家就每天守在电视机前等看故事片或等看电视连续剧了,有人觉得可以省掉一毛五钱了,进书场的人又减少了。

       又过了几年乡镇工业起来了,原来农闲老人们没啥事去镇上听书,后来子女都到乡镇企业上班去了,留下小孩子没人带, 老人在家带小孩,最多的老人群体没有时间听书了,2000年前后,家庭电脑普及了,城市和农村的青年上网吧打游戏,书场里再也见不到35岁以下的年轻人了,偶尔有20出头的小年轻来书场几天,你一问才知道是苏州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是好奇而来,失望而归。
      失望的原因有几种,一新苏州人听不懂,二故事都是传统故事,吸引不了年轻人  ,三故事不错,但节奏太慢,四演员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名角。
      先讲编书,同样编电视连续剧价格高,评弹编书后继无人,不愿编书,不编新书,永远吸引不了年轻人 ,评弹的命运只能是过一年少一批观众,无可奈何花落去。

      再讲演员水平,总体上是越来越差,为什么?因为以前是师徒口口相传 ,师傅带徒弟一个一个码头历练多年出来的,演不好是要被书场老板赶走的,现在是学校招生,因为考不取好学校才来评弹学校,因为不是受欢迎的评弹演员才来做评弹老师教评弹,二流的老师能把三流的学生教成一流的演员吗?

      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不管才艺如何,反正有评弹团发固定工资,从此被圈养,失去竞争力,更可笑的是用专项文化扶持基金补贴演员,从此演员打牌,吃蟹,轧姘头,不思进取,才艺荒废,有限的专项资金被二三个有名份的专业团体争得头破血流,要么每年用蝶恋花小演员糊弄一下海子里的文化首长,要么用一二个演员和一二个新节目蒙一下分管文化的地方领导也算是推陈出新,观众慢慢失去了耐心,陆续离开了书场。
       评弹真的再过十年就要完了吗?老城不相信,思路决定出路,一定会有高人出现挽回局面,评弹的出路在评话和书目的创新,目前处于保密阶段,道理和可能性下次有机会跟你面谈。

(延伸阅读)(添加作者微信讨论热点话题)

俄乌战争引发上海两老头血战

州居民识别周边疫情程度的最新方法1

新民法典把偷情列为违法

(原创)万通六君子三个出了大麻烦

(原创)为何同情他出钱给父亲嫖娼被抓?

(原创)那些年曾经过往的气功大师

(原创)静寂的墨园

(原创)中国老年人的男女新同居时代

(原创)中国当下九大家族你知道吗?

(原创)四十岁上海女子择偶这条件你如何看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