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竹径赏秋花
今天跟随白杨老师漫步云栖竹径,不仅看到了许多可爱的秋花、尝到了好吃的野果,更是从微观角度仔细观察了路上的每一种花。
蓼科植物的花通常长成穗状;另外还有个特征是具有“膜质托叶鞘”,它的托叶很薄,彼此愈合成鞘状,像一层膜一样紧紧包裹在茎节的外面。
金荞麦 | 蓼科
Fagopyrum dibotrys
俗名:土荞麦、野荞麦。它的果实呈三棱状。
金荞麦的膜质托叶鞘
金线草 | 蓼科
Antenoron filiforme
这株金线草已经盛开过,现在再度合拢起来,守护着里面的果子。
稀花蓼 | 蓼科
Persicaria dissitiflora (Hemsl.) H. Gross ex T. Mori
“稀花蓼”如其名,花序上的花分布较为稀疏。细长的红色花序梗上长着密密的紫红色腺毛。
再加两种前几日在西溪湿地看到的蓼科植物:
愉悦蓼 | 蓼科
Polygonum jucundum
愉悦蓼喜欢生长在湿润的水边,所以在西溪湿地可以看到成片成片的壮观景象,的确让人心情愉悦呀。
杠板归 | 蓼科
Polygonum perfoliatum
少见的蓝色果实,尝了下没啥味道。俗语有云 “身藏杠板归,吓得蛇倒退”,据说可以解蛇毒。
一“朵”菊花通常是头状花序,它是由许许多多的小花共同组成的。且有些外围花型与内围花型并不一样,分为管状花和舌状花。
三脉紫菀 | 菊科
Aster trinervius subsp. ageratoides
外面白色是舌状花,中间黄色的是管状花。
“三脉”是指叶片上有三条明显的叶脉;花朵的颜色通常有紫色也有白色,不过今天看到的都是白色的。尽管是白花,但再仔细看看,舌状花的白里透着点淡淡紫色,管状花盛开久了也变得有些褐紫色呢。
白苞蒿 | 菊科
Artemisia lactiflora
白苞蒿也叫“广东刘寄奴”,又是一个以南朝宋开国君主刘裕的小名来命名的植物(还有好几种植物的别名也叫“刘寄奴”,如奇蒿、阴行草等,不知道为啥都爱叫这名字?)
白苞蒿只有管状花。
再加两种前几日在植物园拍的典型菊科花卉,皆为外围是舌状花,内圈是管状花:
大吴风草 | 菊科
Farfugium japonicum
马兰 | 菊科
Kalimeris indica (L.) Sch. Bip.
取名为“爵”,很可能和古代饮酒的青铜爵有关。另外爵床类的花朵通常会有较为明显的苞片。
爵床 | 爵床科
Justicia procumbens
这株爵床花序上的花凋落得只剩下一朵了,花旁边那些绿色的、毛茸茸的是它的苞片。
爵床 vs 爵,它们俩长得像吗?
网络图片
白接骨 | 爵床科
Asystasia neesiana (Wall.) Nees
像一朵被压扁了的小喇叭花。长长的花柄是花瓣异化而成。
白接骨的苞片倒是不太明显。
九头狮子草 | 爵床科
Peristrophe japonica
花已落,只留下了绿色的苞片。
秋天来了,又到了可以沿路采果子吃的季节啦。
寒莓 | 蔷薇科
Rubus buergeri
“寒莓”如其名,是到了天气寒冷时节才结果的植物。与大部分悬钩子属的果实差不多,它的味道也是酸酸甜甜的。
花萼上有长长的绒毛。
叶片较大,是一个较肥圆的心形。叶缘锯齿状。
杜茎山 | 报春花科
Maesa japonica
虽然果子是白色的,但一样是可以吃的,有微微甜味。
龙葵 | 茄科
Solanum nigrum L.
龙葵的果实现在还是绿色的,等它慢慢变成黑紫色后涩味就褪去了,酸酸甜甜。
叶片被啃得好凄凉
紫麻 | 荨麻科
Oreocnide frutescens
这是今天看到最奇特的果子了!远看像一排密集的虫卵,近看单个果子像是一粒黑芝麻外面被白色蜡质物质紧紧包裹了一样。手触摸上去的感觉是硬而脆的。没放入嘴试试,因为摸起来就感觉不好吃~
其实里面的“黑芝麻”才是它的果实,外面白色的部分是紫麻的肉质花托。
叶子和苎麻(两者同科)一样,毛茸茸粗糙的手感。
紫珠 | 马鞭草科
Callicarpa bodinieri Levl.
紫色的果子很好看,但应该不能吃(就算吃一点没毒但也不好吃吧)。不过紫珠作为中药材时,具有收敛止血、清热解毒等功效。
尝试归纳同一科的植物之间的相似性还挺有意思的呢,这样能更深入去理解植物,不过要精准归纳还是挺困难的~
相关阅读
关注我👇👇👇,一起走进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