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堂仪轨】寺院用餐仪轨(图文)

西天之路 2022-12-08

   佛教传到汉地之后,形成了一套传统的丛林过堂(用斋)仪轨,规定了碗筷摆放、使用和添饭加菜的步骤与方法。对于初到寺院体验过堂的同修们来说,不有所准备的话,难免会不知所措。


   今天与大家分享在寺院过堂的仪轨。从容用斋,专注于品尝,每一口饭菜里都有阳光、雨露、土壤和歌声。让内心生起欢喜,吃饭也是一种修行哦!

1. 打叫香


2. 大众排班、念佛依次进入斋堂


3. 开始行堂


在斋堂里,不可在中堂走动,保持安静,关闭手机,端身正坐,翻开碗。


4. 念诵《供养偈》


起初,桌上的碗靠近桌子的外沿摆放,筷子横放在碗前。开始念《供养偈》之后,也就开始行堂了。过堂(用斋) 期间,大家止语,以特定的手势对行堂人员表达自己的意思。


5. 表示不要


第一遍行堂时,只要用斋人员不拒绝,行堂人员就会把每种食物都在碗里装上一点。如果用斋人员不想要某种食物,或者觉得碗里的饭菜已足够,可将右手竖起,掌心向外,或用右手在碗上方做一个遮挡的动作,以示不需要。


6. 端碗当胸:龙含珠


过堂时端身正坐,脊背挺直,不要趴在桌上,不要低下头用嘴凑近桌上的碗,不得嚼食作声,双脚不要交叉或翘起。


开始用斋时,先把筷子和装着饭菜的碗先后移近自己,然后安详地拿起筷子,左手将饭碗平端在胸前。


端饭碗时,拇指扣在碗口,其余四指平托碗底,丛林称之为“龙含珠”。


“龙含珠”,还有一个深刻的含义,喻示着众生皆有宝珠一般的佛性。


右手持筷子夹起食物送入口中,动作要安详而寂静,丛林称之为“凤点头”。


7. 示意多少


第二遍行堂时,用斋人员如果需要添加食物,就把碗轻放到桌子边沿,注意不要超过桌子边沿外,以免行堂人员碰倒。


可用筷子在碗里比划一下,表示需要添加多少。应量受食,吃多少添加多少,不得浪费食物。不小心掉在桌上的饭菜,要捡起来吃掉,感恩惜福。


对于某种食物还想再添加一些,碗即不须收回(也可用筷子或手指在碗边轻点一下)。


8. 表示少量


对于某种食物只想要一点点,可用右手拇指和小指比一下,表示“少量”。


9. 需要稠的


对于稀饭和其它食物,需要比较稠的,就用筷子在碗里做一个竖插的动作。


10. 需要稀的


需要比较稀的,就用筷子或手指在碗上面平划一下。

11. 用斋完毕


三遍行堂之后,巡开水,荡洗干净碗里剩余的食物一并喝下,不浪费每一粒粮食。


吃完饭之后,轻轻将碗叠起,整齐放在桌子外沿,将筷子放在碗右侧距离约一寸的桌面上,与桌沿垂直。

12. 大众念佛到大殿回向


当大家食毕,僧值师巡走一圈后,至佛前问讯,维那师举腔,大家齐诵《结斋偈》,然后念佛出斋堂,次序到大殿回向,普愿一切众生信佛念佛,同生极乐。


以上过堂仪轨展现着佛门的庄严、僧团的威仪。佛教的修行让人们通过了解自己来改善自己,与正念觉知是分不开的。因此修行人要努力提起正念并保持觉知,时时念佛。


然而普通人由于观照力微弱,经常忘失正念,过堂仪轨就是正念修行的增上缘。


常存惭愧心,莫失正念,不说人我是非,散心杂话。思量食物的来之不易与众生的苦痛艰辛,产生感恩心、慈悲心、出离心和菩提心,一边受食,一边心中默念阿弥陀佛名号。


只要学会在吃东西时真正地提起正念,默念佛号,一定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满足和感恩,真正吃得身心欢喜健康。那时候,也许你会忽然理解弘一大师所说的“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既不为喜欢的饮食而贪心,也不为不喜欢的饮食而厌烦。



分享此文的功德皆悉回向给各位读者及转发者


往期精彩

1、此三迹象是佛菩萨在提醒你,不要再损福报了

2、【4月9日更新】2020年 全国三坛大戒道场速览

3、震惊!师父打坐时,竟开天眼看到600年前世轮回

4、为什么需要反复超度亡人?

5、在家学佛就好了,不用去寺庙,这样对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