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左宗棠西征的金融故事

2017-07-29 不可 · 多德 可听kting


金融对于拯救王朝同样重要,我们也可以用金融视角去重新梳理历史。



文 | 财天  ·  主播 | 财团团  ·  编辑 | 财空杯



这条音频来为你转述一下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对左宗棠西征成功背后的金融故事的一些见解。


之前大家已经了解到金融对个人、尤其对解放个人的重要性。但实际上,金融对于拯救王朝同样重要,我们也可以用金融视角去重新梳理历史。


你可能不知道,如果左宗棠不是在战争融资上进行创新,他的西征要么难以进行,要么会失败。因为如果没有金融支持,他可能发不了军饷,而没有军饷,就无法得到他需要的军心。如果没有军心,战争胜利从何而谈?


那么,左宗棠做了什么金融创新呢?


1


清朝战争军费的故事


我们先看看左宗棠所处的时代背景。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对任何国家来说,正常税赋收入都有固定的用途安排,改变起来阻力很大,就像现在要财政部改变存量开支比登天还难一样。


在清代,突发战争带来的军费开支主要通过几种方式获得。首先是平时积累的财富,朝廷和地方督抚都尽量节省开支、多存银子,以防后患。


二是靠卖官位。对我们现代人,卖官似乎很不能理解。但在当时没有金融市场的背景下,一旦碰到国家存亡的战争,卖官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跟旧社会里一到灾荒发生时一些家庭卖妻妾求生存一样。


只是政府在活不下去的时候没有妻妾或女儿可卖,但可以卖官位,或者放弃疆域领土。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清朝就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可能就不需要卖官了。


三是靠协饷制度解决战争军费,也就是财政收入的跨省调配。刚开始这个体系运行得还不是问题,可是,太平天国内战涉及众多省份,大大冲击既有的战争开支体系。协饷支持也迟迟不能到款,因为谁都面对经费挑战!


2


左宗棠的金融创新


左宗棠筹备进一步西进收复新疆,提出800万两银子的年度西征军费预算。但这笔钱怎么都筹集不起来。


怎么办呢?我们看到,西征军未来有协饷收入,只是这些未来收入总是拖欠,也很不稳定。那么,这些未来收入怎么可以转变成今天能花的钱呢?


而且同样重要的一点是,军饷不稳定,左宗棠就无法稳住七八万人的军心。也就是说,如果能把未来收入一次性借到今天,那么,不仅军费会大增,因为未来是无限的,而且经费会很稳定。


但问题是,如何借?找谁借呢?在中国历史上,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齐国,也是为了战争融资,管子说通了齐王向殷实之家借钱。可是,战争胜利之后齐王赖帐。所以,后来没有人相信朝廷的承诺了,中国就一直没有发展出国债或公债市场。


好在当时上海金融市场已经有一定规模,尤其洋行融资能力很高。胡雪岩是左宗棠的好朋友,胡雪岩跟当时的上海金融界非常熟,认识当时的汇丰银行,也知道现代金融市场怎么运作。


虽然到晚清,朝廷内外对借钱花是完全不认同、不接受,但经费困局是实实在在的。除非清廷不再西征、放弃西域,否则就无其它办法。在胡雪岩的帮助下,左宗棠选择了“华洋借款”融资。有了借款后,左宗棠停止卖官,结束了持续多个朝代的陋习。


那么,借款对左宗棠有多重要呢?在1874-1880年间,西征军费总开支5100万两银子,其中2000多万两是通过华洋借款得到的,是军费开支的第二大来源。由此,我们看到,如果不是通过“透支未来”借钱花,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也许会完全不同。


当国际、国内动荡导致财政能力削弱的情况下,左宗棠利用金融市场,以未来协饷收入、关税作抵押,向华商、外国银行借款,为西北作战提供稳定军饷,稳住了几万大军的军心,保证了清王朝对西北边疆的控制与治理。


从左宗棠的故事里,可以看到金融不只是一堆金融工具,而是提供一套分析框架、思维方式,让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历史。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今天的要点:第一,中国从管子以后,基本停止靠借贷解决战争开支。这不仅使金融市场难以发展,而且使处于财政挑战下的王朝难以生存。


第二,左宗棠在军费压力之下,选择了“透支未来”的债务融资、放弃卖官,为他的西征历史功绩奠定基础。他的金融创新虽然在今天看很简单,但在当时是很艰难的,不管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他都面对巨大压力。


他的西征成功为今后靠金融为战争融资开辟了新路。



【为你精选】

中国200万富人在假装投资

年轻时最好的投资是什么?

你的同龄人为什么比你赚得多?

如果没别的投资打算,不如生个二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