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探索】留住“山城古树”的乡愁记忆
栏目推荐
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管、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主办的《城市地理》杂志“学研探索”栏目,为读者打造一扇展示与研究规划和自然资源的窗口。
友情提示:本文约5100字,阅读耗时约16分钟
留住“山城古树”的乡愁记忆
《城市地理》
2022年第04期
学研探索
引
言
古树,一般是指树龄百年以上的大树,是具有生命力的“活的文物”。位于城市中的古树是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我们认识城市、了解历史的重要载体。一棵古树历经朝代更替,历史沧桑,比普通树木具有更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一般观赏树木所不可比拟的。
维系古树生存的自然环境简称“古树生境”,它包括树冠以外一定范围内的空间。由于有几十年、上百年稳定的生境,城市中的每一棵古树及其独特的生长环境蕴藏着宝贵历史价值和丰富的文化故事。古树本身及其一定范围的外部环境所营造的场景,承载了周边居民浓厚的乡情,也是外出游子“记得住乡愁”的重要载体。
一、山城古树概况
重庆是一座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山水之城,独特的城市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古树资源。根据第五次城市古树名木普查,重庆现有城市古树3559株,单种数量最多的是黄葛树,数量达2168株,占比60.9%。其次是樟科樟属的樟树168株,占比4.7%;第3位是山茶科山茶属的茶花163株,占比4.6%。此外,数量较多的还有罗汉松、银杏、桂花、香檀、川茶花等。这些古树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城市公园、学校、寺庙、山城步道、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内。
山城古树中,以一棵树龄1000年的黄葛树最为年长。它位于江津区白沙镇9号,胸围约有10米,平均冠幅达到29米,需要六个人才能合抱。山城古树的第一高度是一棵青冈树,它位于石柱县枫木镇,最高达32米,可以比肩一座十几层楼的建筑。这棵古树树龄110年,平均冠幅11米,叶子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也被称为"气象树"。
这棵位于江津区白沙镇9号的黄葛树,树龄已经有1000年了
高32米的青冈树,位于石柱县枫木镇
二、记忆中的山城古树
千年古树,百年古城,古树既是一个城市的根脉,也是一个城市历史的见证。城里的人一代一代生生死死,而先人们种下的那些古树却依然立于路口,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者,经历着世间沧桑巨变,无论战争还是和平,她都在这里守候,向后人讲述过往的历史。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发展,部分生活与记忆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逐渐消失,村舍小道、山水田院等空间和场景不断更新、重建或者消亡,而留存下来的古树,成为人们记住乡愁的重要情感载体。
作为重庆市树的黄葛树,树形奇特,悬根露爪,蜿蜒交错,古态盎然,树叶繁茂,枝杈密集。因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根系,黄葛树逐渐成为重庆市民对山城古树的记忆符号,也出现了像“一棵树”“黄葛晚渡”“黄葛古道”“黄葛门”等与黄葛树相关的地名和景观,串联起城市与黄葛树的独特记忆。
南山“一棵树”
山与树的相互映照
南山一棵树观景台位于重庆南山临江半山腰处,与渝中半岛隔江相望,在这里可以看见重庆这座山水之城的起伏面貌,是观览重庆城市风貌,欣赏山城夜景的上佳去处。景区因为保留着一棵黄葛古树被人铭记,也因为这棵树被命名。“一棵树”这个朴实的名字,却蕴含着最具魅力的江山景色,站在观景台上,所见之处皆风流。而崇山峻岭和郁郁山林间留存下的这“一棵树”,自身也成为南山独特的风景。
重庆著名的“一棵树观景台”,因保留有一棵重庆市市树——黄葛树而得名
“黄葛晚渡”
古树码头的诗意往昔
“黄葛晚渡”是古巴渝十二景之一,黄葛渡码头,位于重庆南岸区西部的长江南岸,石板坡长江大桥南桥头江边,与南纪门码头隔江相望。据清乾隆年间巴县知县王尔鉴《巴渝十二景》记载,“南纪门外大江对岸南城坪,有黄葛古树,偃盖渡旁。江横大洲曰珊瑚坝。周子曲折行乃达彼岸。雨余月际。遥睇江烟苍茫闻。舴艋往来,飘如一夜,亦佳趣也。”历代名人雅士以“黄葛晚渡”为题,留下了不少诗篇。如清代奉节知县姜会照《黄葛晚渡》诗:“老树根蟠古渡旁,珊瑚秀插水中央。空江秋影烟波阔,小立冥朦望江航。”
“黄葛晚渡”,古巴渝十二景之一。彼时知县王尔鉴记述:“南纪门外大江对岸南城坪,有黄葛古树,偃盖渡旁。”
“黄葛古道”
见证山城的千年历史
黄葛古道位于南岸区南山北面,全长约5公里。古道早在唐朝就已成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代以后逐步兴盛起来,曾是历代川黔商贾的必经之地,被称为“川黔丝绸之道”。道路两侧数百年的黄葛树虬枝粗劲,茂叶参天,黄葛古道也因此得名,很难说是这壮观的黄葛树林成就了黄葛古道的美名,还是千年黄葛古道育就了这繁茂的黄葛树林。如今,黄葛古道成为一条休闲健身的登山步道,道路两旁的百年老黄葛树遮天蔽日,可遮阴,亦可避雨,修缮后的古道像一根丝带串联起周围的景点,登山的市民、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古道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黄葛古道,位于南岸区,曾是历代川黔商贾的必经之地。古道两旁黄葛树遮天蔽日,为来往市民游人带来一片清凉
“黄葛门”下过,从此不离分
重庆铜梁区的巴岳山北山入口处有两棵黄葛树,树形奇特,两树在离地约3米处的空中紧紧拥抱,融为一树,相生相拥约1米之后,两树又分向展开,直到最高处再次相互掩映,墨翠之间,树冠覆盖上千平米,下面形成一个天然的“门”,“黄葛门”因此得名。
传说中,巴岳山上有个净广寺,寺里有个小和尚叫慧明。慧明和尚家中遭遇变故,躲在寺庙避难。虽已剃度但并未出家,不久,慧明喜欢上了山下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郭香妹,却遭到了其父母极力反对。郭香妹的母亲出了一个难题:“如果你要娶我女儿,除非山脚下的那两棵黄葛树能够长到一起。”为了与心上人在一起,慧明还俗后在树旁搭屋守护,日日焚香祈祷,天天采露浇灌。终于感动上天,两树合一,有情人遂得心愿。从此,黄葛门成为了爱情忠贞的象征,四海八荒的有情人,皆来祈愿,留下不少爱情佳话。
铜梁区巴岳山的黄葛树,两树相抱成门,形状十分奇特
中山四路的黄葛树
市民游客的打卡地
重庆市民珍爱每一棵黄葛树,黄葛树也用它的根茎,保护着重庆人热爱的每一寸土地,用硕大的树冠,给人们带去夏日成片的绿荫。因黄葛树具有树冠大、耐高温、四季常青的特点,巨大的树冠能有效地吸收和反射阳光,树冠蒸发的水分也可以提高周边环境的相对湿度,在重庆夏季炎热的环境下,成为重庆市民最喜爱的“遮阳伞”。黄葛树根系发达,给它多大空间它就会在空间内成长,一般不会撑破石头,只是紧紧包裹住石头,这种特性非常适合山城重庆堡坎多的特点,错综复杂的根系还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被誉为“重庆最美道路”的中山四路,沿街散落着周公馆、戴公馆、桂园等历史文化资源,但让人一眼难忘的却是道路两旁枝叶繁茂、盘根错节的黄葛树。
渝中区中山四路堡坎上的黄葛树,早已与环境融为一体,为重庆最美道路贡献一片绿意
三、山城古树保护现状及问题
在历史烟波中静默矗立的古树由于树龄大、树体生长势逐渐衰弱、根系生长力减退、死枝数目增多、抗逆性差、极易遭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古树数量急剧减少。从生长状况分析,我市城市古树长势正常的3152株,生长势衰弱的383株,生长濒危的18株,死亡6株。部分存在树干严重倾斜弯曲、树皮脱落、生存空间受挤压等问题。古树、大树的生存和保护受到较大挑战,面临诸多问题。
一棵濒危的古树
古树认定门槛偏高。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古城、古镇、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得到越来越多重视,但对古树、大树,尤其是其生境的保护认识还不够。目前,古树认定的主要依据是树龄,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才能认定为古树,树龄三百年以上才能达到一级古树标准。但认定过程中忽略了城市中古树的稀缺性,也忽略了古树生存环境和区位等重要因素,导致很多古树、大树及其营造的独特场景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被淹没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例如中山四路现存的大树很多没有达到古树树龄的认定标准,但在中山四路的空间组织和景观营造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当纳入古树系统加以保护。
生境保护意识不强。古树、大树并非独立的存在,它与周边建筑、历史环境形成的一个完整场所,这些场所之所以吸引人,与树木及其形成的整体场景密不可分。但我们对古树、大树及其生境保护研究还不够,缺乏规划统筹和系统谋划。时常出现建筑物挤占古树生长空间等情况。在生活生产过程中,随意堆放的垃圾、倾倒的建筑弃土等也对古树的生存环境造成污染。在城市建设中,部分工程建设项目选址经常与古树、大树的保护发生冲突,随意开挖管道、铺装地面等因素也极大影响了古树根系的生长。同时,部分位于佛寺、庙宇的古树,因烧香焚纸、挂许愿带等行为,也对古树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品牌价值挖掘不够。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保留古树、大树对营造街区氛围,延续历史记忆,提升景观环境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核心区的保护修缮中,在主梯道两侧规划保留了多棵大树,在街区保护修缮完工后,对十八梯整体空间营造和历史记忆延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仅有少数古树、大树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大量古树、大树还静静地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无人问津。由于缺乏系统的挖掘,也没有与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环境充分联动,山城古树价值未得到体现。
十八梯传统风貌区的保护修缮工作,重视古树保护,保留了十八梯旁的许多黄葛古树、大树
保护合力没有形成。在古树生境保护提升中,公众参与意义重大,只有得到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山城古树保护提升工作才能顺利实施。在政府主导前提下,公众参与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对拓展保护资金来源、提升全民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我市目前开展的相关工作,更多局限于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层面,对公众参与的考虑不足,也缺乏相关鼓励措施和实施机制,政府与市民共同参与保护的合力还没有形成。
四、山城古树保护与利用的思考和建议
重庆城依山而建,是著名的山城,具有独特的城市景观和风貌,山城古树的保护不仅是保护古树本身,更需要以山城古树为线索,挖掘周边历史文化资源和公共空间,系统谋划山城古树保护与利用体系,传承和延续重庆城市的记忆。近年来,重庆正在开展以彰显山城江城特色为重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山城步道、山城公园、山城夜景、山城洞天等品牌也逐渐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和喜爱,在此契机下,加强对山城古树的保护和利用的研究和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保护古树,需要关注大树和生境。要做好山城古树的保护,首要任务就是建立科学完善的普查调查机制,从树龄、造型、区位、环境等方面综合评价,完善山城古树生境保护认定标准。对广义上的山城古树,在普查过程中要拓宽认定范围,对位于重要的地段,达到一定树龄、具有较大胸干和树冠的大树也应纳入保护体系。在调查过程中,还应当以古树、大树为索引,探索一定范围内的空间环境,把构成山城古树意境的整体空间环境纳入调查,把散落在城市中的乡愁记忆点找出来。同时,在调查古树实体空间时,还可以拓展研究古树的历史文化价值,挖掘山城古树的历史传说和故事,让古树保护体系更全面。
整体保护,探索生境保护新模式。加强山城古树生境空间整体保护,充分挖掘山城古树的文化价值,进一步提升规划建设管控水平。在设计规划方案时,尽可能保护古树、大树及其周边环境,让其在城市更新提升工作中发挥带动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借鉴十八梯传统风貌区等优秀案例,以保留的古树、大树为核心,营造具有亲切感和舒适度的空间的保护模式,让活的文物继续活起来。同时,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加强对古树、大树及其周边建构筑物施工、管网改造、地面铺装等行为的管控。对影响古树生存和环境景观的电线、索缆、标牌等予以清除,对古树一定范围内的硬质铺砖或塑胶地面进行治理等。推进智慧化管理,充分利用AI、三维建模、智能化数据管理等手段,实现普查、监测、管理、设计等全过程智慧管理模式。
以点带面,打造市民身边的“树下公园”。在保护山城古树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古树的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古树、大树及其树下空间是市民喜欢的休闲场所,但往往比较分散,不成体系,也缺乏基础设施配套。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可以通过规划引导,用山城步道、带状游园等公共空间,把一颗颗“生态绿珠”串珠成链,打造成为市民身边的“树下公园”。同时,加强系统谋划,开展山城古树主题公园、古树社区、古树街巷等试点工作,结合“山城步道”“山城洞天”等,系统谋划“山城古树”,进一步充实“山城品牌”系列,提升城市人文内涵,彰显山城地域特色,让古树融入现代生产生活,焕发生机。
全民参与,一同留住城市乡愁记忆。古树是有生命的活的文物,在古树生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意义重大。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微博、抖音等途径,可多方宣传古树、大树生境保护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以组织开展“寻找心目中的山城古树”“回到儿时大树下”等系列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保护古树、大树,留住乡愁记忆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同时,加强部门协同,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那些破坏古树、大树的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强市民的保护意识。此外,正在开展的城市更新提升工作中,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宣传和培训,做好施工阶段保护标示标牌的设置和管理,切实保护好古树、大树的生长环境和风貌,为城市留住乡愁记忆。
秀山县平凯街道护国社区张家桥的重阳木,较为少见
五、结语
“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出门三五步,就见黄葛树。黄葛树儿黄桷垭,黄葛树下是我家。”山城人民对古树、大树,尤其是作为市树的黄葛树有着特殊的情感。在重庆上半城通往下半城的“十八梯”上,在南岸涂山脚下的龙门浩的老街上,在沙坪坝“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的老街坊边,都能见到古黄葛树的身影。山城古树或置身于悬崖峭壁之上,或依附于河坎水岸之边,或高耸于桥头渡口之侧,或兀立于乱石嶙峋之间,给重庆这座山水之城增添了独特的美丽,已然成为重庆历史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的磁器口古镇,始建于宋代,入口处即有两棵古树
保护和利用好山城古树及其生境,讲好重庆故事,传承历史文脉,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城市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护古树,你我共参与。
作者简介
张长城
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科员,牵头起草《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长期从事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来源:《城市地理》
作者:张长城
美编:张雪
责编:叶倩
主编:王旭
出品: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多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