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彩回顾】“本土设计——城市更新巡展·重庆展”开幕式及学术对谈活动成功举行!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AT建筑技艺 Author 36万粉丝点击关注



  • 城市更新是一个城市进化的过程。

  • 城市更新应该是有机的、持续的、长期的——而不是三年大变样。

  • 城市有机更新是对既有城市肌理的织补,新旧建筑和城市空间的混搭、融合、提升、再利用——而不是一味地拆旧建新。

  • 城市有机更新下手要轻。要用绣花功夫,要统筹规划、城市设计、景观和市政设计,形成跨界合作,画好一张蓝图——而不宜用传统规划模式。

  • 城市更新面对的问题复杂多变,应该一地一策、各具特色——而不应盲目照搬,避免模式化、套路化。

  • 城市更新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但设计中的探索、阶段性的总结和分享仍然很有意义。可以说,它不仅是城市建筑环境的持续更新,也是建筑师与相关合作者们社会认知和专业水平的更新,是建筑师成长的过程——而不仅是一个工程。

  • 城市更新就是要建筑师与城市为友,长久陪伴。

——崔愷


2022年7月27日,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规划展览馆主办,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筑技艺》杂志社承办的“本土设计——城市更新巡展·重庆展”开幕式及学术对谈活动成功举办,上百专业人士到现场参会,开幕式及展览全程直播,在线观看总人次近5万。


开幕式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桑东升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建筑师宋源在开幕式致辞,他们提到: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项目在崔愷院士团队和各部门的协力配合下,克服诸多困难,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工,成为长江沿岸城市更新的一项出色作品,为落实重庆市“两江四岸”核心区城市提升决策做出了突出贡献。举办此次巡展,既是为了全方位地展示崔愷院士带领中国院团队在城市更新领域取得的成果,与行业同仁充分交流,也是为了社会大众展现城市发展的美好前景,普及高质量发展理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崔愷总结致辞,首先感谢重庆市政府和各级专业部门多年来的密切配合和支持,同时表达了对于城市存量发展时代,中国城市更新过程的期待,强调建筑师应当关注城市、社会、民生等长远价值。展览开幕式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建筑专业设计院院长景泉主持,一同出席开幕式的还有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余颖、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馆长秦海田等。

▲ 开幕式致辞嘉宾和主持人▲ 开幕式现场

▲ 开幕式嘉宾合影


集体观展


崔愷院士的导览和讲解下,一行人参观了本土设计——城市更新巡展·重庆展。参展项目25个,现场以脚手架作为展览支撑体系,通过展布、模型和多媒体媒介表达作品信息。展厅内分为建筑群区、单体区、乡建区3个区域,每个区域形成一个展览组团,观众可在各个组团间游走。以各种尺度更新项目介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城市更新实践及思考

▲ 崔愷院士讲解


之后,在景泉院长的带领下,一行人沿展览馆室外步道浏览了建筑与城市的关系:设计通过梳理建筑、弹子石广场与山体、道路的空间关系,基本整体保留原有弧形室外露台,并在室外一至四层加建“之”字形坡道、楼梯、平台, 构建山地公共空间游览系统。

▲ 景泉院长导览


专题讲座


▲讲座现场

崔愷院士发表题为《双碳目标下的城市更新策略》讲座,其中提到:城市更新是一个城市进化的过程;它应该是有机的,持续的,长期的更新——而不是三年大变样。城市更新伴随着城市的成长与进化,城市从向外扩张到内部更新的转型时代已经到来,建筑的策略也随之改变。

“城市有机更新是对既有城市肌理的织补,新旧建筑和城市空间的混搭、融合、提升、再利用一而不是一味的拆旧建新。”之前我们的城市更新做了很多大型的建设,现在的建筑师应该回到城市,对城市既有环境认真分析,寻找相应的恰当策略和手法,在限制中创造,从而提高城市的质量。同时,城市有机更新“下手要轻”,要用“绣花功夫”,要统筹规划、城市设计、景观和市政设计,形成跨界合作,画好一张蓝图,而不宜用传统规划模式。城市更新面对的问题复杂多变,应该一地一策,各具特色,而不应盲目照搬,避免模式化,套路化。

城市更新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但设计中的探索、阶段性的总结和分享仍然很有意义。可以说它不仅是城市建筑环境的持续更新,也是建筑师与相关合作者们社会认知和专业水平的更新,是建筑师成长的过程,而不仅是一个工程。城市更新就是要建筑师与城市为友,长久陪伴。


城市更新重点项目


隆福寺街区改造提升及“城市进化展”(←点击名称,观看往期项目视频介绍)

关键词:兴隆,衰落,商业街的历史;更新,提升,时尚地的重生


德州天衢新区城市设计

关键词:高铁,通勤,车轮上的京冀鲁;站城,混搭,吸引年轻人的新德州


昆山玉山广场片区城市设计

关键词:地下,轨道,建设公交体系;地上,城市,旧城更新机遇


榆林古城梅花楼片区城市更新

关键词:保护,更新,活化遗产资源;文旅,日常,提升古城品质


苏州狮山商务创新区文体中心

关键词:织补,对位,完善城市街区;开放,对话,现代与历史交融


北京东煤厂胡同院落改造及二龙路小微空间改造

关键词:窄巷,陋棚,野百合也有春天;路角,荫下,老街坊共享夕阳


圆桌对谈


▲ 对谈现场


圆桌对谈主题为市更新中建筑师的立和责,由崔愷院士主持,共邀请了12位专家以及中国院景泉柴培根喻弢三位在城市更新方面一直陪伴城市成长的建筑师进行了精彩讨论,现整理嘉宾主要观点如下。

孙一民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城市更新在国际上经历了,从起初20世纪50年代的Urban Renewal——激进的城市改造,到20世纪90年代的Urban Regeneration——强调再生,其工作范畴也逐渐超过旧城保护,渗透进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近年提出的“绣花”概念,本质上是比喻钻研的工作方式,并非简单修复,而应该是在城市整体研究的基础上,在关键的地方“下针”,明确城市更新的目的和对于历史遗存的态度,摒弃僵化和粉饰性的改造。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作为建筑师出身的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充当团队和政府的协调者,同时推进城市设计导则的制定,并落实为合同,形成约定,作为谈判的起点,充分尊重城市的管理者、使用者以及设计师,引领各方共同探讨营造公共空间,助力城市品质的提升。总师工作模式对于城市更新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李兴钢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作为大院建筑师特别是中国院建筑师,对于重大工程特别是国家级重大工程,有着天然的责任、情怀和使命感。同时又要善于在面对工程特殊问题、矛盾和任务时采取甚至发明不拘泥于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如我们在冬奥场馆工程中的延庆赛区提出并成功实施“以设计带需求,以场馆带规划,以科研带工程”,最终项目圆满完成。这样的思路和做法,其实也适用于城市更新设计工作。


对于城市更新,崔总写在展册上的七句话,都是经验之谈、真诚之谈,包含对城市和人们生活的情感,值得我们在开展城市更新设计工作时反复研读、思考和借鉴。


我特别理解和赞同崔总提出城市更新的另一个叫法——“城市进化”,意味着把城市看作有生老病死现象的生命体,如何使城市保持勃勃生机,是建筑师等专业工作的使命和价值所在;同时,“进化”意味着“优胜劣汰”,但是一个城市中何者为优,何者为劣,理应在建筑师等专业工作者研究、思考、判断的基础上,慎重决策,同时专业工作者也负有重大的责任和使命,需要情怀和担当。


在城市有机更新设计工作中,有时甚至要学习崔总的“将错就错”, 运用特殊智慧,避免大拆大建,体现“双碳”意识和目标。



汤   桦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深圳汤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城市更新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以深圳为例,由于土地资源的匮乏和高房价的影响,早期的城市更新追求高容积率和单纯的经济利益,造成了大拆大建对城市文脉的无视与破坏,对城市品质和自然生态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近几年从政府到公众在关注物理空间舒适性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城市既有空间肌理和建筑遗存的历史文化价值,在物质和精神层面要求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应该有更专业的回应,也对规划师和建筑师的立场和态度提出了一个无可回避的追问。



李   纯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研究的完整性来看,城市更新应该包含两个维度:一是城市迭代更替的自然演变;二是国家政策驱动的主动求变,当前我们常说的城市更新是指政府主导、制度驱动的主动求变。


城市更新中建筑师和设计院的管理者都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积极推动城市更新的双向联动,促成自上而下的政策规划与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形成合力,释放城市自然生长的力量;二是积极促成城市更新的三个转变,推动更新目标从单一化向集成化转变,推动更新方式从碎片化向成片化转变,推动项目建设从前后端脱节向全链条闭环转变;三是始终围绕城市更新的本质目标,通过城市更新,激发城市的空间、产业、文化和生态活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徐千里

重庆设计集团董事长

存量时代城市发展建设的方式更加接近城市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城市就如一种有机体,放眼整个人类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史,城市的初建(包括扩城)虽然也是一个极为漫长并至今尚未完成的事业,但比之其后必然要不断进行的改造和更新,它只是一个起点。因此城市更新本来就是城市建设和发展常态化的工作。所以非常赞同崔院士的观点——“城市更新是有机的、持续的,而不是三年大变样”。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理解城市更新,便能够知道在面对相关工作或任务时,我们应该怎么想和怎么做,它决定着我们推进城市更新的思想逻辑。城市更新涉及的问题和内容极为广泛,并且错综复杂。过去关于城市建设存在许多误区,拆了很多不该拆的,建了很多不该建的。因此要搞好城市更新,要能够正确决策,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至关重要。存量时代的“城市更新”在某种意义上更是我们与城市生活、城市文化和城市现实问题“对话”的过程,不仅具有工程属性,更有鲜明的社会目标和人文价值取向。



杜春兰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

城市更新重点在“更”上,这个字有几重含义,主要是“经历与经过”“交替与交互”“续与相继““了解与懂得”……这里主要的意思是带着一颗向善的心去阅历世事,因此说城市更新更多的需要决策者、设计师和管理者具有与城市共同成长的态度,把自己摆进去;而作为培养设计人才的学校则需要从技术、艺术,特别是社会思维的角度去循序渐进的设置教学环节和培养目标,让学生理解点滴汇成江河的道理,沉下心来,不功利、不浮夸;理解生活即是理解设计,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使生活和城市的故事继续。重庆大学在教学中将一如既往地秉持坚守、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为学生们的成长和服务社会搭建桥梁。



阳建强 

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更新时代,无疑对学校的建筑教育和规划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长期以来致力于城市更新理论与教育研究,1980—1990年代在南京中心区综合改建、绍兴解放路更新和苏州古城保护更新等实践进行有益探索,出版《现代城市更新》《城市中心区规划》等著作。近年来,结合宜兴丁蜀镇保护更新、南京小西湖地区有机更新、南通唐闸近现代工业城镇保护与再利用、青岛市北区城市更新等实践开展了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中领会城市更新的复杂性、综合性、过程性、动态性和多维性,掌握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在一、二年级基础教学中通过“城市针灸”教程设计大胆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创新,并为学生编写了《城市更新理论与方法》教材,收到了良好效果。



汤朔宁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崔院士问到了关于同济设计院和教授联手参与城市更新的问题。我想,不论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城市更新已经来到了我们的眼前,它象征着城市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同济参与城市更新从上海新天地、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开始,到世博会工业遗产的更新,到杨浦滨江、深圳茅洲河基础设施更新。一路走来,深深感到城市更新项目周期长、参与专业众多、工作界面复杂、需要协调的因素众多,因此同济设计院与建筑城规学院合作,共同创建了“未来建筑研究中心”,将城市更新作为其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并配套科研经费来支持相关研究。各课题都推荐由一名设计院骨干建筑师和一名学院教授共同负责,同时充分吸收了其他专业的团队共同参加,充分体现“以科研带工程”的设想。


今天,我们有幸现场参观学习了崔愷院士的新作“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并聆听崔院士现场的讲解和导览,获益匪浅。设计师不仅仅赋予老车库以新的展览功能,更通过“山城步道”的巧妙介入,将山城人民的生活习俗融入其中,打造了全天候的展览空间,使之成为当代城市更新作品的经典案例。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已成为业界的学习标杆,也为我们指明了在城市更新领域上不断研究、继续努力的方向。



李   晖 

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风语筑做过大量的城市展馆项目,最近越来越多的项目类型都从新建变成了改造。城市更新开始也从一、二线城市逐步影响到更广泛的城市建设范围。在这个过程中,各地政府普遍面临内容缺乏的问题,一片区域的更新,需要提前策划好持续的内容支撑。


风语筑在近期的城市更新项目中找到两个突破口。首先就是一如既往地去配合建筑师,在尊重建筑空间的基础上把内容呈现做得更加丰富、生动;另外,就是与建筑师合作,在项目前期就让策划先行介入,在方案之前就替甲方预设好更新后的内容和运营模式,共同去赋予城市更新项目可持续的生命力。


这次我们和崔院士合作的重庆市规划展览馆,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在非常前期的时候就对内容和空间使用提出了一些需求建议,所以现在看到的一些大空间在方案阶段已经预留出来,避免了设计展陈分离普遍会面临的空间重复改造问题,降低了工程成本,缩短了工期。


未来这样的项目会越来越多。城市更新是一件长久的事,我们也希望与各位一起,陪伴城市,看着她们越来越好。




李向北

XBA 向北设计机构创始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建筑师和艺术家是相对独立的创作主体,对城市的观察和理念也有非常个性的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城市的更新,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城市这块巨大的画布上让艺术和空间的创造彼此彰显,从多维的角度充分激发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


1、初识本土设计

沿于我博士论文《中国建筑的意义生产——从现代到当代的转换与重构》(完成于2014年)写作过程中的研究,那个时候我关注到崔愷院士有一套基于“本土”的方法和体系。


2、关于新和旧

最早接触“新和旧”的话题是参加RIBA 1987全球学生竞赛New in Old;而给我直接的感动则是1993造访伦敦劳埃德大厦时那保留下来的沿街的旧的门头和凹凸不平的石钉的地面。正如卡尔维诺的那句话:大都会的另一种魅力,乃是透过她的转变,我们可以怀旧地回望她的过去。


3、面对城市更新如此复杂的挑战

建筑师有必要重新思考和重塑自我,因为城市是整体的,我们需要重拾素描的功力,在城市这块画布上作长期的作业,在整体/局部不断的转换中寻求深度的刻画和表达;因为城市是有血肉的,所以我们要有文学的素养,我们需要通过艺术去获取那种叫做感觉的东西;城市的理解也是有方法的,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像空间句法、城市形态学等方法去阅读和理解我们的城市。



薄宏涛 

筑境设计董事、总建筑师

城市更新是城市肌体的自我修复和提升,我们参与的几乎所有城市更新项目,它的长期性、渐进性都清晰伴行。MC·布兰奇在他的长效规划理念中,倡导把城市发展面对的一系列矛盾问题,通过时间的长轴摊薄,渐进地寻找恰当的产业内容、适合的空间形态,从而完成对城市诉求的有效回应。


首钢园区更新就是一个“被压缩了的渐进式更新”,共性点在于,渐进更新拥有的彷徨、尝试、更替、选择、创造激活点、产业升级等重要的节点要素一应俱全;差异点在于,通过国家力量驱动的世界级大型公共事件使得项目能够以爆发式的效率,用八年走完别人要花三十年完成的更新历程。


更新的策略和中医的医理相似,不单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重整体调理,固本培元,通过提升机体整体健康度来治愈疾病。转译成更新的语境,就是倡导激发内生动能来重塑场地价值。用合适的空间去装载合适的内容,从而激发空间活力,唤醒城市对于场地的自豪感,通过群体的认同来激发和反哺产业的落位和不断提升,最终全面兑现土地整体价值。



桑东升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由既有闲置建筑改造而成,是重庆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的重点项目之一。这里是两江四岸看城市最美风貌的地方,建筑应简约大气,彰显山城特色、江城特色,突出开放性、包容性,要注重公共空间的建造。


崔愷院士带领中国院团队在体现地方特色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在建筑设计中为传统大屋檐、山城步道等重庆特色元素的存续提出了创新性的办法,用曲面铝板外幕墙构筑了特色空间,规划馆成为重庆城市更新的新名片。规划馆外形“流水”意向与隔江相望的大剧院“山石”意向,共同构成了“山水辉映”的场景,彰显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规划馆对城市呈现出开放的姿态,深受民众喜爱,被亲切地称为“银丝带”“小礼帽”等,被誉为“最美展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借此机会,感谢崔院士多年来为重庆城市空间提升做出的不懈努力,也欢迎越来越多的建筑大师和行业同仁加入重庆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的进程,共同塑造这座城市的美好未来。



总结


当前,国家十四五规划已明确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这是党中央针对城市建设领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筑技艺将持续关注城市更新领域内的最新动态,积极组织行业内的学术交流,为大家呈现更多精彩内容。此次专题讲座和圆桌对谈部分的视频内容后续将在建筑技艺杂志直播平台视频号中播出,欢迎持续关注!


展览信息


本土设计——城市更新巡展·重庆展

· 主办单位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


· 承办单位 ·

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技艺》杂志社


· 展览时间 ·

2022年7月27日-10月27日

(周一闭馆)

每周二至周日09:00-17:00


· 展览地点 ·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一层临展厅 

(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131号)

◆ 【关注】崔愷院士“本土设计——城市更新巡展·重庆展”及学术对谈在我馆开幕 【长嘉会堂热力开讲】章叶青:大足石刻的知所从来与大足石刻文化公园新城的方明所去◆ 【活动】“少年派——城市‘规’我讲 ‘自’有我定义”7月营结营啦!

声明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AT建筑技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精彩回顾】“本土设计——城市更新巡展·重庆展”开幕式及学术对谈活动成功举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