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博物馆“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开幕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2021-04-07


5月25日,“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等出席了开幕式并为展览揭幕。
览共展出文物197件组,以海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主,并借展安徽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等15家文博单位的重要文物,涵盖骨角器、玉石器、青铜器、陶瓷器、书画、古籍、漆器、家具、印章、竹木器、玻璃器等诸多门类。

因受疫情影响,本次展览较原定计划略有延迟,展览于5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并持续到8月23日。
开幕式现场
无论江南的景、江南的物,还是江南的人、江南的诗,江南这片土地拥有令整个民族魂牵梦萦的独特魅力。

上海博物馆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品收藏重镇,多年以来,始终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举办过诸如虞山画派、娄东画派、董其昌书画艺术、青龙镇遗址考古、顾绣、竹刻等数十场与江南相关的特展。2018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全面打响上海“红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品牌”的总目标。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博物馆积极响应,努力发掘馆藏文物优势,服务上海城市发展和国家战略,举办提升至“江南文化”层面的主题展览“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

江南文化艺术展是典型的主题性展览,突破单一门类,突破时间脉络,侧重文物阐释。展览以清代王翚《康熙南巡图粉本》开篇,强调江南的重要地位与影响力,继而引出五大板块,每个板块又分为若干小主题,以此来讲述崇勇尚智又文秀典雅的江南、安礼乐仪又旷达洒脱的江南,治平济世与明德修身的江南,阳春白雪与市井浮生的江南,抱诚守真与海纳百川的江南。力求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感受历史之重,体会江南文化。

清 王翚等 康熙南巡图卷(粉本 局部)
南京博物院藏



第一版块名为“悬古垂文——我欲因之梦吴越”,意在溯本寻踪,突出江南社会民风由尚勇至崇文的转变。以河姆渡文化骨耜、良渚文化玉项饰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吴王夫差鉴、越王者旨於睗剑等,简要回顾江南史前及吴越争霸的历史;以宋拓《淳化阁帖》中的王羲之《秋月贴》、唐代虞世南《大运帖页》、南宋范成大《春晚帖页》,以及元代王冕《墨梅图轴》、明代徐渭《竹石牡丹图轴》为例,简述东晋“衣冠南渡”后江南蔚为大观的艺术成就;以南三阁、绛云楼、楝亭以及“清学开山之祖”顾炎武、“一代儒宗”钱大昕等众家的藏书、著书,明示明清江南的典籍丰富、学术精博和文化魅力。

东晋王羲之 行草书秋月帖页
宋拓本  
上海博物馆藏



第二版块名为“安礼达生——何妨吟啸且徐行”,由“五礼”入手,以良渚文化鸟纹玉璧、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地出土原始瓷仿青铜器、三国•吴朱然墓出土宫闱宴乐图漆案、西晋青釉堆塑楼阁飞鸟人物纹罐、南宋“三金”等,表现江南“仓禀实而知礼节”。又以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拓片、南宋景德镇窑观音像、元代张雨《和郑元祐游仙词页》、明代陈洪绶《雅集图卷》、丁云鹏《洗象图轴》等,讲述江南规范之外的寄托与通达、“自由”与“诗性”。其中,借展品之三国•吴朱然墓出土宫闱宴乐图漆案被视为目前仅存的三国(装饰)绘画实物资料,向来以复制品示人,此次展出原物,极为难得。

三国吴 宫闱宴乐图漆案
安徽省马鞍山市朱然墓出土
马鞍山市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
 



第三版块名为“铸业铭志——文采风流今尚存”。江南文化的载体说到底还是灿若星河的江南人。本版块以五代十国•吴越钱镠银简、明代唐顺之《草书杜诗卷》,以及明代蔡世新《王阳明肖像图轴》、明代倪元璐《行书五律诗轴》、清代恽寿平《花卉册》、清代龚贤《江村图卷》等文物展现江南人物,讲述江南“诗性”之外的责任、思想与气节。

五代十国·吴越  钱镠银简
上海博物馆藏
清 龚贤 江村图卷(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第四版块名为“雅意闲趣——南国古来风物好”。江南文人书斋风雅,于是以八件文物造景,继而以南宋魏了翁行书文向帖卷、南宋—元代哥窑五足洗、明宣德剔红双螭纹荷叶形盘、清代任薰《愙斋集古图卷》等,再现古代江南文人鉴古藏珍的雅意生活,以五代董源《夏山图卷》、元代倪瓒《汀树遥岑图轴》、明代文徵明《江南春词意图卷》、明代董其昌《栖霞寺诗意图轴》等,再现古代江南文人的诗书画印创作。除了“阳春白雪”,江南也有“烟火气”。茶、酒、香、花等“四般闲事”滋养了江南生活里的精致典雅,犀角、竹刻、砚、墨、刺绣等雅玩体现了江南造物里的匠心文意,皮影、说唱本、首饰、红陶、紫砂等构成了江南日常里的闲情偶寄,漫漫浮生在这江南,总被过成或大或小的艺术。

清 仁薰 愙斋集古图卷(上)
上海博物馆藏
明 文徵明 江南春词意图卷(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明 朱稚征 竹雕高士图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本版块是此次江南文化艺术展展线最长的一个版块,也是展品最精致的一个板块。其中,五代董源《夏山图卷》极为珍贵,明代缪瑞云顾绣竹石花鸟人物合册(共十开)较为脆弱。出于文物保护需要,前者仅展出一个月,后者仅展出五开,并在开幕一个半月后换展另五开。



第五版块名为“怀器鸣棹——直挂云帆济沧海”。前半部分以早至东晋的出土欧洲玻璃器明示一个开放的江南,以唐代巩县窑三彩抱柱狮子、北宋越窑青釉摩竭形器、元代龙泉窑青釉贴花龙凤纹盖罐以及江南三织造、清代徐扬《姑苏繁华图卷》等文物,展开一幅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并臻、江南城镇“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画卷。后半部分转而讲述上海,回顾唐宋时期吴淞江南岸的著名贸易港青龙镇、明代以后新开黄浦江入海口并兴建的上海城,最后以吴湖帆新古典主义山水《层岩积翠图轴》、刘海粟取法西洋画并结合传统泼墨法的《青绿山水图轴》、颜文樑运用印象派技法的油画《黄浦江夜航图》为结尾,仿佛海派文化继承了古典江南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逐渐在开放、兼容、创新中发展,最终中西合璧、走向多元。
清 徐扬 姑苏繁华图卷(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现代 吴湖帆 层岩积翠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现代 颜文樑 黄浦江夜航图
上海博物馆藏



江南文化艺术展自2018年6月开始立项筹备,是上海博物馆首次利用馆藏文物作为主要展品策划的综合性、主题性展览,首次成立展览筹委会,集结全馆学术部门通力合作,聘请多位馆外专家进行学术论证,并得到2019年度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重点项目资助。
5月25日晚,与展览同步推出的“江南文化讲堂”第一季第一期在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准时开讲。首期讲堂邀请了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和“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内容策划、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谷娴子,三位嘉宾分别围绕“江南文化发展与海派文化、红色文化诞生”“江南的柔和刚”以及“从’江南文化艺术展’谈江南文化”等展开阐述与讨论,“看看新闻Knews”于26日上午10点播出本次讲堂的精彩内容。
“江南文化讲堂”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上海博物馆共同推出的公益性文化品牌项目。讲堂将聚焦江南文化主题,聚合海内外特别是长三角区域江南文化研究力量和知名社科、文博专家学者,以“史”为线索,讲授江南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内容,集中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挖掘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质,积极传播江南文化创新发展理念,营造全社会关注江南文化的浓厚氛围,努力服务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同时,让广大市民群众进一步了解江南文化,走进江南文化,弘扬江南文化,共同参与“上海文化”品牌建设。 
微信导览

参观本次特展时,您可以使用上海博物馆微信导览功能。

1

长按二维码进入导览页面
2
关注上海博物馆公众号

点击菜单“博古今-特展导览”进入导览页

3
扫描展厅内单元说明二维码
获得语音导览及主题介绍
①史前江南——从河姆渡到良渚
②吴越争霸——吴越青铜器背后的历史
③文化江南——江南藏书、刻书与学术
④礼仪江南——江南礼玉器
⑤治平济世江南人——吴越钱氏
⑥明德修身江南人——遗民画家
⑦文人收藏——吴大澂的愙斋收藏
⑧书斋雅事——书画创作
⑨书斋雅事——文人篆刻
⑩日常雅事——茶酒香花
⑪明清江南的能工巧匠
⑫明清江南的文艺生活
⑬大运河与江南——从瓷器看江南商品经济
⑭海丝路与江南——江南的海丝路港口及出土瓷器
⑮上海城镇发展——从唐代青龙镇到明代徐光启
⑯海派文化——以海上画坛为例




温馨提示
上海博物馆实行实名制网络预约,您可通过上海博物馆官网、官方微信进入预约通道。


版权声明

上海博物馆(微信号:上海博物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上海博物馆”版权信息。敬谢!
联系电话:021-6372350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