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宽:战国齐系文字中旧释“马”字的再探讨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原载《汉字汉语研究》2022年第1期
提 要 战国齐系文字中旧释为“马”的字,作“
关键词 战国文字 齐系 马 㣇 司肆
战国齐系文字中的“
上举各枚玺印、封泥中的“马”字,作“
关于这类字形特异的“马”字的来源,裘锡圭(2015:305-306)曾指出:“前人已知‘
对齐玺中这个所谓“马”字的简体,唐兰则有不同意见,他认为这个字“或释隶,即肆字。司肆官名,等于司市,是管理市场的”。罗福颐在《古玺文编》“马”字所收该字形下附注了唐兰的意见④。唐兰的说法学界并不赞成,如吴振武(2011:125-127)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唐兰先生释隶(肆)说是不能成立的”,金文、古玺“隶”与该字“明显不同”,“齐玺复姓‘司马’之‘马’皆作
新发现的古文字材料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最近发布的清华简《五纪》篇中,“㣇”字作“
“㣈”“
按照以上字形发展线索,齐系文字中的这个字形应该是“㣇”字形体自然演进的结果。虽然唐兰将该字形直接释为“隶”不太确切,但他指出该字“即肆字”。依据古文字资料对该字形发展演变的梳理分析,参考新出楚简“㣇”“㣈”“
我们将旧释“马”字改释“㣇”读“肆”,如果成立的话,那么有关“司马”的玺文也都可相应改释为“司肆”。关于“司肆”,唐兰认为:“司肆官名,等于司市,是管理市场的。”“司市”这一官职,《周礼·地官》有记载(孙诒让1987:1054-1068):
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以次叙分地而经市,以陈肆辨物而平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以商贾阜货而行布,以量度成贾而征儥,以质剂结信而止讼,以贾民禁伪而除诈,以刑罚禁虣而去盗,以泉府同货而敛赊。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凡市入,则胥执鞭度守门。市之群吏平肆展成奠贾,上旌于思次以令市,市师涖焉,而听大治大讼;胥师、贾师涖于介次,而听小治小讼。……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
根据《周礼》所载,“司市”的职守包括“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诸方面,其属官有质人、廛人、胥师、贾师、司虣、司稽、胥、肆长、泉府等,各司其职,对市场秩序进行监管(孙诒让1987:661-664)。在先秦文献中“肆”用作“市”,汉代文献中“市肆”同义并列连用更是习以为常⑦。玺文“司肆”,唐兰认为“等同于司市”,可从。如此,上举玺印释文可分别改为“司肆之玺”“闻(门)司肆玺”“右闻(门)司肆”“右闻(门)司肆玺”“司肆信玺”“司肆敀玺”“左司肆竘”“左司肆敀”“司肆闻(门)敀”“左中库司肆”“平昜信司肆玺”“王□右司肆玺”等。
“闻(门)司肆”“司肆闻(门)”“左闻(门)司肆”“右闻(门)司肆”之“门”,应指市肆之门。《司市》“凡市入,则胥执鞭度守门”,郑注:“凡市入,谓三时之市市者入也。胥,守门察伪诈也。必执鞭度,以威正人众也。”孙诒让案:“三市每市盖各有总门,其内分设各次,次内又分列各肆,肆有一巷。是三市之中,内外分合,其门不一。胥二肆一人,则所守之门,当为肆门也。”(孙诒让1987:1061-1062)根据注疏,凡市、肆皆设门而有官吏分别值守。“门司肆”或“司肆闻(门)”之玺,当是管理肆门的官吏所用玺印;“左门司肆”“右门司肆”之玺,当指值守肆之左右门的官吏所用玺印。
在“司肆敀玺”(0034)、“左司肆竘”(0037)、“左司肆敀”(0038)各玺中,“司肆”当为掌市肆的肆长;“左司肆”之“左”可能为左门的省称,或读为辅佐之“佐”,是司肆的副手;“竘”“敀”大概是肆长的属官⑧。“左中库司肆”玺之“左中库”,可能指位于市肆左中之府库,或许相当于《司市》中的“泉府”。“平昜信司肆玺”即“平阳”之地司肆之信玺。
“王□右司肆玺”缺释之字作“
根据《周礼》记录和各家注释材料,将上举齐玺所谓简体“马”改释“㣇”读作“肆”之后,印文的释读似乎比原释“马”更加合理。不过,《古玺汇编》所收几方私玺,如“司马棱玺”(3813)、“司马邦”(3819)、“司马滕”(3827)等,前人认为这些私玺姓氏皆为复姓“司马”,这是释齐系这个特殊字形为“马”的有力证据。如果将“司马”改释为“司肆”,文献的确不能提供复姓“司肆”的证据支持,这也是唐兰释“肆”不被认可的主要原因。
如果我们正视齐系文字中确定无疑的“马”“司马”等用字实例,认可上文对“㣇”字字形特征和用例的分析,那么也就应该沿着上文的方向,对这几方私玺的释读予以重新考虑。比如:关于“司肆棱玺”(3813),一种释读思路,是认可“司肆”类似于复姓“司马”,只是这个复姓没有被传承下来;另一种释读思路,则是将“司肆棱”解释为一种“官名或身份+名字”的表达方式,即“棱”这个人的身份是“司肆”。因为缺乏证据,第一种释读思路显得说服力不强,而第二种释读思路则有其合理性。“官名或身份+名字”的称名方式,在先秦传世和出土文献中颇为常见,如《左传》“宰咺”(隐公元年)、“右宰丑”(隐公四年)、“令尹子辛”(襄公五年)、“右领差车”(哀公十七年)、“左史老”(哀公十七年)⑩,《国语》“匠师庆”(《鲁语》)、“宰孔”(《齐语》)等;出土兵器铭文中,如“令某”“守令某”“工师某”“啬夫某”“冶某”“丞某”“工某”等,材料甚多,例不烦举⑪。我们认为,“以官为氏”这类姓氏大多是由“官名或身份+名字”的称名方式发展而来的,因此,以“官名或身份+名字”的称名方式来释读“司肆棱”似乎并无不可。至于“司肆邦”(3819)、“司肆滕”(3827)这两方私印,或许可改读为“邦司肆”“滕司肆”,即邦之司肆、滕之司肆,这两方玺印可归到官印一类。
通过对齐系玺印文字中“㣇(肆)”字的辨识,使《司市》“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有了更多的实物证据,表明《周礼》关于“市肆”的记载是有根据的。当然,我们对这些玺印的释读也只是尝试性的,一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在齐陶文、玺印文字中,还有一个过去同样被释作“马”的异体字,这个“马”字在常见的“关里马柉”陶文中作“
这些“马”字确定无疑,比较旧释“马”的这个字,差别也是明显的:一是齐系“马”字的头部一般将眼目表示出来,而这类旧释“马”的字眼目却没有得到表现;二是齐系“马”字省简体一般保留有特征的马首而省去其身体部分,与楚系、燕系“马”字的省形一致,而这类旧释“马”的字形将首部线条化,其省简的却是字形的特征部分。从用例来看,该字与齐玺中“
关于齐陶文、玺印中的这类旧释为“马”的形体,裘锡圭(2015:305-306)认为是上文“
1973年,山东莱阳市徐格庄出土一件战国早期铜戈,其胡部有铭文三字,除第一个“不”字外,后两个字很难辨识(图5)⑯。张振谦(2019:284-286)在其博士论文和后来出版的《齐系文字研究》一书中,通过反转铭文(图6),考证出第二个字是“蚕”、第三个人名字从“言”“羞”声,认为“不蚕”应读作“不朁”。“不朁”,见于西周天亡簋、召卣等,是一个嘏语词。戈铭这个字上部所从的部分应该就是西周金文中的“
总之,战国齐玺印文字中的“
注释
向上滑动阅览
*本文为“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资助项目“汉字理论与发展史综合研究”(G1451)阶段性成果。在本文撰写和修改过程中,听取了李守奎、马楠、贾连翔、程浩、石小力、张振谦等同道的意见和建议,任攀先生协助查找了有关资料,谨此一并致谢!
①《封泥考略》卷一·一(吴式芬、陈介祺辑,1990);《善斋吉金录·玺印录》卷上十之六(刘体智);《说文古籀补补》卷十(丁佛言,2011);《古玺文编》卷十(罗福颐主编,1981);《齐文字编》卷十(孙刚编纂,2010:257-258)。
② 朱德熙(1973);张振谦(2019:74-75)。
③“滕”字为吴振武(1992:495-497)所释。
④ 《古玺文编》卷十“马”字下(罗福颐主编,1981:246)。唐兰撰有《对古玺文编的意见》一文(未刊),《古玺文编》所引当据此文。唐文对此字的意见,叶其峰(1990:190)《官印》一文作过介绍。关于《古玺文编》所引唐说的出处以及与此字有关的一些材料,感谢任攀先生帮助查询提供。
⑤ 黄德宽:《〈五纪〉篇“㣇”“
⑥ 黄德宽:《〈五纪〉篇“㣇”“
⑦ 《庄子·田子方》“是求马于唐肆”、《外物》“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成玄英疏:“肆,市。”见郭庆藩(2012:707、918)。
⑧ 关于“竘”“敀”具体所指和含义,学术界意见并不统一。如:“竘”字,何琳仪(1998:344)认为为“工匠”。“敀”字,朱德熙(1995)释“㲃”读“廐”,孙敬明(1986)读为“轨”,李学勤(2014:255)谓为司肆下属的工匠,曹锦炎(2017:168)释“栗”认为即文献中的“栗人”。
⑨ 齐陶文确实有“王卒”,如《新出齐陶文图录》0394、0395、0396、0397、0398、0399、0400、0401——0403、0406——0412等。关于“王卒”,或以为指王直接领属的军队,其下的州、里是齐王领属军事组织的居住形态(董珊,2002:183)。《国语·齐语》:“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人乡帅。”《管子·小匡》:“乡有行伍,卒长则其制令,且以田猎,因以赏罚,则百姓通于军事矣。”“卒”也可为军事单位编制(程燕,2018:145)。这些“王卒”之“卒”皆用通行字形,没有增加“陈”的。
⑩ “差车”“老”是否为名字,还存在不同看法,我们认为作为名字看待的意见是可取的。参看夏先培(1999:209)。
⑪ 对于职官加姓名的玺印,罗福颐认为:“这类官职附姓名印不是生人所佩,而是殉葬专用,以表明死者身份。”罗氏列举了汉代殉葬印“河间私长朱宏”“大司空士姚匡”“司徒中士张尚”等例。(见罗福颐,1981:30-31)赵平安对秦西汉“官名或爵名后加姓名或只加名”一类私印有介绍和讨论,认为《封泥考略》所收“汾阴侯昌”,“印面极小”,“鈐于封泥”,应为实用的自制私印(见赵平安,2012:78-79)。
⑫ 这些字形见《古陶文字征》卷十“马”字下(高明、葛英会编著,1991:265);《陶文字典》卷十“马”字下(王恩田编著,2007:259)。
⑬该封泥为陈氏所藏,吴式芬、陈介祺(1990)考释曰:“出临菑,自是官齐左司马者,闻姓。”
⑭ 《古陶文汇编》3.399、400、401、402(高明编著,1990);《陶文图录》2.351.1—2.358.1(王恩田编著,2006);《新出齐陶文图录》0694—0712(徐在国编,2014)。
⑮ 见《世本八种》秦嘉谟辑补本卷七《氏姓篇》下(宋衷注、秦嘉谟等辑,2008:340)。
⑯铭文选自《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31卷(吴镇烽,2012:146)。该书将戈铭释为“不羽蚕□”。
⑰ 黄德宽:《〈五纪〉篇“㣇”“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 [汉]宋 衷(注) [清]秦嘉谟等(辑) 2008 《世本八种》,中华书局。
[2]. [清]陈介祺 吴式芬(辑) 1990 《封泥考略》,中国书店。
[3]. [清]郭庆藩(撰) 王孝鱼(点校) 2012 《庄子集释》第3版,中华书局。
[4]. [清]孙诒让(撰) 王文锦 陈玉霞(点校) 1987 《周礼正义》,中华书局。
[5]. 曹锦炎 2017 《古玺通论》(修订本),浙江大学出版社。
[6]. 程 燕 2018 《战国官制研究——职官篇》,安徽大学出版社。
[7]. 丁佛言(辑) 2011 《说文古籀补补》 收入《说文古籀补三种》,中华书局。
[8]. 董 珊 2002 《战国题铭与工官制度》,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李零教授。
[9]. 何琳仪 1998 《战国文字字典》,中华书局。
[10]. 黄德宽 《〈五纪〉篇“㣇”“
[11]. 黄锡全 1999 《“淊前”玉圭跋》,收入《古文字论丛》,艺文印书馆。
[12]. 高 明(编著) 1990 《古陶文汇编》,中华书局。
[13]. 高 明 葛英会(编著) 1991 《古陶文字征》,中华书局。
[14]. 李学勤 2014 《东周与秦代文明》,上海人民出版社。
[15]. 罗福颐(主编) 1981 《古玺文编》,文物出版社。
[16]. 罗福颐 1981 《古玺印概论》,文物出版社。
[17]. 裘锡圭 2015 《“司马闻”“闻司马”考》,《裘锡圭学术文集》第3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18]. 孙 刚(编纂) 2010 《齐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19]. 孙敬明 1986 《齐陶新探》,《古文字研究》第14辑,中华书局。
[20]. 王恩田(编著) 2006 《陶文图录》,齐鲁书社。
[21]. 王恩田(编著) 2007 《陶文字典》,齐鲁书社。
[22]. 吴镇烽(编著) 2012 《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31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吴振武 1992 《释战国文字中的“
[24]. 吴振武 1999 《古文字中的借笔字》,《古文字研究》第20辑,中华书局。
[25]. 吴振武 2011 《〈古玺文编〉校订》,人民美术出版社。
[26]. 夏先培 1999 《左传交际称谓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7]. 徐在国(编) 2014 《新出齐陶文图录》,学苑出版社。
[28]. 叶其峰 1990 《官印》 邓广铭主编《中国历史研究知识手册》,河南人民出版社。
[29]. 张振谦 2019 《齐系文字研究》,科学出版社。
[30]. 赵平安 2012 《秦西汉印章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31]. 朱德熙 1973 《秦始皇“书同文字”的历史作用》,《文物》第11期。
[32]. 朱德熙 1995 《战国文字中所见有关廐的资料》,收入《朱德熙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
本文据作者原稿推送,引用请据出版物
编辑|王赫岗
审核|秦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