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微刊

其他

《玉篇》体验馆正式对外开放

《玉篇》体验馆正式对外开放编者按:11月26日,上海市金山区亭林《玉篇》体验馆正式对外开放,该馆是以汉字字典命名、融合汉字教育、汉字传播和多媒体手段的体验馆。该馆由亭林镇和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汉字文化研究中心于2021年11月启动共建。开馆启动仪式上,“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汉字文化研究中心亭林基地”和“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亭林基地”举行了揭牌仪式。现转发新华社·上海频道有关报道,欢迎“字迷”前往体验参观。
2022年11月28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何余华:汉语字词关系研究的现状、意义与前景

点击蓝字,关注学界动态汉语字词关系研究的现状、意义与前景讲座题目汉语字词关系研究的现状、意义与前景主讲人何余华(郑州大学)讲座时间2022年10月28日下午19:30-21:30参与方式腾讯会议
2022年10月26日
其他

近代漢字研究第四屆學術年會會議議程

553技術支持:徐榕主持人:景盛軒(浙江師範大學)、趙曜曜(淮陰師範學院)1.馮先思:裴韻字樣校理2.龔澤軍、楊梅:基於《躋春台》看形近誤書與明清刻本小說的整理3.李
2022年10月16日
其他

何华珍等:草书符号“丷”与东亚俗字传播

《黄阁遗文》,日本庆应大学图书馆藏本,编号244-39-1,越南景兴三十二年(1771年)抄本。9葛兆光、[越]郑克孟《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第一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0
2022年10月6日
其他

书讯 | 季旭昇《季旭昇学术论文集》出版

釐697第五冊試論《說文》「丵」字的來源711說婁要725近年學界新釋古文字的整理(一):729說
2022年9月27日
其他

近期语言文字学术会议合集(第2辑)

点击蓝字,关注学界动态近期语言文字学术会议合集第2辑编者按:为了给汉语言文字学研究者、爱好者提供更多专业资讯,我们搜集整理了近期汉语言文字领域22个相关学术会议,以资参与和学习,因所见范围有限,如有遗漏,欢迎惠赐更多会议资讯。1.“汉语形音义关系研究”高端学术论坛议程会议议题:(1)具体汉字形音义考证。(2)形音义研究与汉语史。(3)形音义研究与古书阅读、整理。(4)形音义研究与汉语辞书编纂。会议时间:2022年9月17—18日会议地点:线上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所2.近代汉字研究第四届学术年会会议议题:(1)近现代汉字疑难字考释;(2)近现代汉字理论研究;(3)近现代汉字发展史研究;(4)近现代汉字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5)域外汉字研究;(6)语言文字应用及近代汉字学教材编纂。征文(投稿)截止日期:2022年10月1日会议时间:2022年10月22—23日会议地点:南京师范大学+线上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联系邮箱:jdhz2022@126.com3.第十五届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议题:(1)汉文佛典文字、音韵、训诂、词汇、语法、语体风格等研究;(2)汉文佛典和梵文、巴利文、藏文等不同语言佛典之间的比较研究;(3)汉文佛典与非佛典语言的比较研究;(4)汉文佛典古写本与早期刻本的比较研究;(5)汉文佛典的发现、整理、考辨和语料库建设;(6)汉文佛典音义研究。会议时间:2022年11月会议地点:待定主办单位: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联系邮箱:hyshi@zju.edu.cnlu_lu@zju.edu.cn4.第二届简牍学与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讨会会议议题:(1)简牍语言文字研究(包括简牍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研究);(2)甲骨文、金文、敦煌吐鲁番等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3)简牍学、出土文献与语言学类期刊(集刊)办刊经验交流。会议时间:2022年12月会议地点: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线上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研究一室、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简牍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甘肃简牍博物馆和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承办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简牍研究中心和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会务邮箱:jdxhy2021@163.com5.第十届“光华”古文献学研究生论坛征文(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10月15日会议时间:2022年11月上旬会议地点: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主办单位: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三校古籍研究所投稿邮箱:gjs@gjs.ecnu.edu.cn6.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分会第二届年会会议时间:2022年11月18日-20日会议地点:线下(西南大学)+线上主办单位: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分会承办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献研究所联系邮箱:zhangcq2020@126.com
2022年9月17日
其他

新学期,这25部文字学经典值得一读!

点击蓝字,关注学界动态书目推荐编者按:新学期开始,即将开始文字学学习和研究的你,是否为从哪些经典书目入手而感到彷徨困惑?汉字学微刊在此奉上一期文字学推荐书目,以飨读者。本期共分享25本专著,皆为文字学专业必读书目,范围包括古文字学、近代汉字研究、现代汉字学、汉字学史等方面,内容深入浅出,适合初学者了解文字学相关知识、打好专业基础。书单目录1.
2022年9月16日
其他

近期语言文字学术会议合集(第1辑)

会议时间:2022年11月下旬会议地点: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单位: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承办单位: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研究生会投稿邮箱:ykyxsbu@163.com-END-来源:各大官方公众号
2022年9月11日
其他

書訊 | 賴怡璇:《戰國楚簡詞典(文書卷)》出版

《戰國楚簡詞典(文書卷)》作者:賴怡璇出版時間:2022年8月
2022年8月2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这些好用的语言文字数据库,你知道几个?

10646中成功编码了一组核心的Nóm字符,并将国家图书馆和佛教寺庙中许多作品数字化,形成了越南喃字数据库。来源:各语言文字数据库网站编辑丨赵家铭审核丨高源璞
2022年8月9日
其他

近出汉语言文字学论著简录(第3辑)

和《辞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曾获上海市语言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019年)、重庆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21年)、重庆市第二届语言文字论文一等奖(2021年)。目录上篇
2022年7月28日
其他

独秀语言文字国际学术研讨会通知

点击蓝字,关注学界动态独秀语言文字国际学术研讨会通知
2022年7月26日
其他

罗涛:清华简九《治政之道》补释

《周礼正义》,中华书局。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编)黄德宽徐在国(主编)2019《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中西书局。丁福保(编纂)
2022年7月20日
其他

书讯 | 《黄宝生语言学文集》出版

关注学界动态《黄宝生语言学文集》出版基本信息编者:李宜蓬
2022年7月13日
其他

书讯 | 《岳麓书院藏秦简(柒)》

基本信息书名:《岳麓书院藏秦简(柒)》主编:陈松长
2022年7月12日
其他

20本有趣有料的好书,这个假期陪你消暑充电

配备重赏之下——如何奖赏捕斩匈奴的士吏吃的账本——出使西域的饮食接待“老外”来了——汉代怎样接待西域来使兵败西域——马圈湾汉简中的新莽战争记录神秘楼兰——扑朔迷离的西域往事11.《语言的奥秘》作者:
2022年6月29日
其他

《汉字汉语研究》2022年第2期出版

本文采用计量统计法对《孽海花》中的“把”字句进行穷尽性考察,在对“把”字句分类描写的基础上将其与现代汉语“把”字句进行对比分析,探求从清末民初到现代“把”字句的发展变化情况。关键词
2022年6月24日
其他

纪念丨张峰:张政烺的学术道路与治史风格

点击蓝字,关注学界动态编者按:学术的进步离不开前辈学者的引领和不懈探索,为纪念语言文字领域的前贤名家,微刊特开辟“纪念”专栏,发布有关学述评价文章,回顾前辈学者的治学历程、教育人生,供青年学者学习参考。2022年,是张政烺先生诞辰110周年,现转发张峰先生的旧文《张政烺的学术道路与治史风格》,纪念这位贯通古史与古文字研究的先贤大家。感谢作者授权发布。张政烺的学术道路与治史风格张峰原载《中国史研究》2015年第2期张政烺先生(1912-2005)内容提要:张政烺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史学家。他在中国古代史、古文字学等众多学术领域均有重要创获。他的考证文章,尤其是在古文字方面所做的考释与训诂,看似研究一些具体的小问题,实则能够以小见大,寓含着探索中国古代社会历史面貌的用意。新中国成立后,他自觉接受唯物史观,自觉地将理论指导、历史考证与社会发展进程相结合,从而推动其历史研究达到新的境界。张氏毕生治学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学术的未知领域,始终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灵魂与目标,而对后学的提携则不遗余力。他的学术业绩与治史精神,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遗产。关键词:张政烺
2022年6月10日
其他

汉字纪录片宝藏合集!收藏起来慢慢看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汉字纪录片宝藏合集!收藏起来慢慢看编者按:汉字学微刊将不定期收集汇总纪录片、博物馆展览、字谜、公共课等有关文字学的讯息,以飨读者。欢迎各位读者朋友提供讯息,分享观后感。✦1.《史说汉字》✦简介:《史说汉字》自2007年开始策划,经数次专家研讨会、信息反馈整理,走访12个省(区、市)、30多个地(市)、30多家博物馆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前期拍摄,采访了60多位国内著名的语言文字专家及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这是国内第一部用电视艺术全景记录、展示汉字起源及发展历史的专题纪录片。该片按照汉字从古到今的发展脉络,共分七集全面展示汉字的历史和特色。该部纪录片包括《文明晨曦》、《尘封甲骨》、《鼎立九州》、《隶行天下》、《挥毫千秋》、《百年沉浮》、《方正流长》七个部分,以字体的演变贯穿的脉络,在浩繁的历史中寻找与文字演变发展有关的事件和人物,用汉字故事讲述中国文明的历史。推荐语:有人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圆,周长可大可小,圆心无处不在,而半径就是汉字,汉字就是中华民族的向心力。”每一个中国人都依赖汉字所创造的文化而存在。《史说汉字》将汉字的历史艺术地再现,并在这个过程中将翔实的史料、专家的点评、精美的画面很好地结合,对3000多年汉字的历史发展做了宝贵的总结,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不少专家认为该片具有震撼的力量,画面恢宏、制作精美,艺术感染力强。视频片段:视频链接:
2022年6月7日
其他

李运富:汉字的文化阐释

{点击蓝字,关注学界动态}
2022年6月6日
其他

近出汉语言文字学论著简录(第2辑)

等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月定价:99.00ISBN:9787519463007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及研究团队近三十年来关于义符认知功能研究的论文荟萃。包含17篇论文,全部是研
2022年5月22日
其他

黃德寬:從出土文獻資料看漢語字詞關係的複雜性

⑬黃德寬:《説“”》,《古文字研究》第24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版。⑭黃德寬:《同聲通假:漢字構形和運用的矛盾統一》,《中國語言學報》第9期,北京,商務印書館19年版。
2022年5月20日
其他

第十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暨《语言文字应用》创刊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通知 (第1号)

投稿要求:提交全文,英文撰写的文章请提供中文版;正文请用5号宋体,具体参见《语言文字应用》格式要求;字数不限。优秀论文优先在《语言文字应用》刊发。投稿邮箱为zhgyyyyxh@sina.com。
2022年5月8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董志翘:汉字研究与汉语史研究

点击蓝字,关注学界动态汉字研究与汉语史研究讲座题目:汉字研究与汉语史研究主讲人:董志翘讲座时间:2022年5月14日(周六)15:00-17:00参与方式:腾讯会议
2022年5月8日
其他

这部汉字纪录片,值得一看!

点击蓝字,关注学界动态这部汉字纪录片,值得一看!✦
2022年5月3日
其他

李守奎、王永昌:一个字就是一部文化史

编者按:李守奎教授和王永昌博士的新著《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通过对具体字例的形体结构的分析和发展演变的考察,将汉字的来龙去脉、结构理据、字际关系、文化内涵浓缩在一篇篇千余字的短文中,生动展示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全书150讲构成了一个形散神聚的整体,是汉字阐释理论和方法探索的一次成功实践。经李守奎教授授权,汉字学微刊开辟“汉字阐释”专栏,陆续连载有关内容,敬请期待。今天推送第一讲“一个字就是一部文化史”。第一讲:一个字就是一部文化史本讲要点: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汉字可说可解。汉字很重要,汉字很特别,汉字应用很广泛,汉字文化内涵很丰富,汉字可以从多个角度阐释和解析。说解汉字:汕、一、冒、冕、忍、天、齉、冃✦✦我常常告诫自己,不论是做事还是做学问,都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们这里讲汉字也是遵循这个原则。下面用六讲的篇幅,从整体上、宏观上对我们的汉字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再进入具体的、个别的汉字的说解。汉字不仅可以记录语言,也是可以深入说解的文字。按照许慎的说法,“文”与“字”是有区别的。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比个例子,“山”字象山形,“水”字象水形,都是整体象形字,这就是“文”;“山”与“水”合在一起就是汕头的“汕”,这个“汕”就是合体的“字”。有了“文”才有“字”,“字”是由“文”生出来的。“文”不能分解,只能“说”;“字”能够分解成“宀”与“子”,所以叫作“解”,所以许慎给书取名叫作《说文解字》①。这个观点极有智慧,极有理论价值。将汉字分为独体的“文”与合体的“字”两大类,奠定了汉字构形的基础,至今都毫不过时。许慎开创了系统阐释汉字的先河,《说文解字》是千年不朽的经典,但是东汉去今太远,许慎的书很不容易读懂。更重要的是,汉字研究又经过了将近两千年的发展,已经大不同于前。我希望能够立足所处时代的学术前沿,认真阐释汉字,通俗说解汉字。为什么要说汉字?我在《讲好每一个汉字故事》中已经扼要讲了汉字值得细细说解的四个理由:重要、广泛、神奇且文化内涵丰富②。1汉字很重要对于我们个人,学了汉字就算有文化,不学汉字就是文盲。问一个问题:你生活里有哪些东西一天都离不开?文字就是其中之一。对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远古人类,没有汉字,我们的祖先还得停留在文明的门槛之外,还得停留在洪荒的野蛮社会。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无论是汉民族还是中华民族,没有汉字,就难以凝聚成一个民族共同体。2汉字使用很广泛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达到15亿以上。东亚文化圈的重要共同之处是汉字。3汉字很神奇人类文字分为两大类,表意文字系统和表音文字系统③。迄今为止,自源的、古老的表意字只有汉字绵延数千年,岿然独存,成为表意字的典型代表,其他都消亡了,成为世界文化之谜。这背后有什么玄机?这可是大问题。4汉字很文化考古可以完全证实的汉字历史,最少有3300年④,实际上要早得多。汉字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著名学者陈寅恪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⑤汉字里最简单的是“一”字,我问几个问题?1.现在我们的文字中有几个“一”,为什么?2.古代有多少个“一”?你能认识几个?3.“一”在文字构形里都有什么功能?比如元首的“元”,上面那一横有什么功能?站立的“立”,下面那一横是“一”吗?⑥4.“一”这个文字最初是怎么诞生的?是原始刻划,还是计算用的算筹?⑦我们再说一个感冒的“冒”字,你能写对吗?“冒”的上部不是“日”也不是“曰”,是“冃”字头,中间两画与左右不能连在一起,冠冕堂皇的“冕”字,上面也是“冃”字头。这个“冃”字头就是帽子的象形初文,“冒”与“冕”都是帽子,所以就不能是“日”或者“曰”。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方面,汉字的一笔一画都不是任意的,“冒”字上部不是“日”不是“曰”是有道理可说的;另一方面,你写错了,也没人过问,大家可以随便写。为什么呢?汉字值得研究,也值得说。追求文化享受的人也期望了解得多一些。有很多朋友想深入了解一下汉字,可一不小心就会被引入歧途。例如,有人用忍耐的“忍”字来颂美中国善于忍耐的文化精神,说心上是刀刃,我们的心连刀刃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这不是正确的汉字知识,也不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对汉字的曲解。其实“忍”字就是一个从心刃声的形声字,跟刀刃的意义没有关系,不能做过度解读。面向大众的、通俗而严谨的汉字阐释,几乎是能者不为、为者不能,这种局面应该有所改变。我醉心于汉字研究多年,考释古文字、讲授汉字理论、传播汉字文化,在研究过程中,常常能够获得凿破混沌、涣然冰释般的享受。有些字,自以为了如指掌,熟悉得一目了然,实际上却极有内涵,就像一个相貌平平的木箱,但一旦打开,眼前就会突然一亮,宝贝一堆。例如天空的“天”字,貌似简单,但它为什么是“天”,古人是怎么认识天的?又是怎么通过“天”字去表达对天的认识的?其中有许多奥秘,以后我慢慢说。有些字笔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一旦层层剥开,原来竟是如此简单,例如《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笔画最多的是鼻子不通气齉声齉气的“齉”字,多达36画,让初学汉字的外国人读写这个字简直是难于上青天。但对于我们来说,过目不忘,手起笔落。因为我们会写鼻子的“鼻”,也会写行囊的“囊”,两个字一组合就成了;因为我们知道,“齉”的意义是鼻子不通气,所以左面是鼻;因为我们知道读音是齉,所以右面是囊,只须改变一下囊的声调就是读音了。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对文化的需求多样化,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不满足于感官的享受,不满足于对事物的一般性了解,而是提升到增长知识与获得智慧的需求。听一首歌很开心,听一段相声很开心,深入地认识几个汉字也很开心,或许会更开心。我给这种“说解汉字”定位为“满足有品位人的文化需求”,虽然没有八卦新闻的轻松,但会有发现的惊喜、思索的快乐、知识的积累和智慧的提升。最后谈一谈怎么说解汉字。说解的原则就四个字:不拘一格。有些字我轻轻一点,你就会恍然大悟;有些字峰回路转,曲径通幽,不仅要听音频,看图片,还得思考,不然就难以理解。汉字是视觉符号,语言描述半天不如你看上一眼,所以大家要仔细观察字形。汉字是一套区别符号,是成系统的。说汉字不能一个一个地说,得一组一组地说。说解汉字也不能就字论字,要渗透一些汉字的理论。我期望每一讲都有一两个知识点,讲清楚几个彼此相关的字。许慎说文字创造时先“近取诸身”,那我们就先讲一讲与人体、人体器官相关的文字。如果大家感兴趣,将来还可以对那些“远取诸物”的文字详细说解。教师最痛苦的是什么?讲自己不懂的东西;教师最得意的是什么?讲自己最有领悟的东西!教师最快乐的是什么,看到学生悠然神会、欣欣然的眼神!我热爱汉字研究,我把传播正确的汉字知识当做使命,也期望朋友们读后能够有所收获,我能想象得到你那欣欣然的眼神!✦①推荐阅读:〔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愚若注音:《注音版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5年。董莲池:《说文解字考正》,作家出版社,2005年。②李守奎:《讲好每一个汉字故事》,《人民日报》2020年3月3日,第10版。③参见〔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第50—51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④在已发现的各种内容比较丰富的古汉字资料里,时代最早的是商代后期(约前14—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参见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第22页,商务印书馆,1988年。⑤沈兼士:《沈兼士学术论文集》第202页,中华书局,1986年。⑥姚孝遂:《说“一”》,《姚孝遂古文字论集》第94—103页,中华书局,2010年。⑦李守奎:《您认识几个“一”》,《汉字为什么这么美》第57—62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理论延伸与思考: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比表音文字难写难认是事实;作为文化的符号,汉字有记录语言之外的巨大价值。阐释汉字不单纯是寻找趣味,其本身就是学术研究的一部分。阐释汉字最起码有三个支撑点:材料、理论与方法。对每个字理解的广度、深度、准确度受制于材料是否全面、理论是否符合实际、方法是否切实可行。从现在开始,你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审视本书所运用的材料、理论和方法。✦作者简介✦李守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王永昌,在吉林大学获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博士后,现任山西大学文学院讲师。目录✦1.一个字就是一部文化史2.全世界普遍用字母,中国为什么还用表意字3.汉字的超语言功能4.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5.汉字到底有多难6.说解汉字的原则7.从“人”字说起:直立起来的人8.三人为“众”是怎么来的9.“儿”字里的学问10.“人”和“戈”能组成什么字11.当“人”字变形时,你还找得到它吗12.文字间的弱肉强食——“何”与“荷”13.可、哥与歌14.什么叫“企图”15.万物是怎么产生的:“育”与“化”16.人从山上掉下来是什么字17.“真”为什么是“颠”的本字?18.爬伏的人19.正面而立的人:“大”与“立”20.一个字可以有几个本义:夹21.“大”与“小”带来的理论困惑22.由“亦”到“腋”变化的可能性23.“大”与“胯”之间有联系吗24.腿部弯曲的“大”是什么字?25.歪斜的“大”是什么字?26.倒过来的“大”是什么字27.不再是人形的“大”:大火为“赤”28.表意字的分崩离析29.从古至今“坐”的变化30.古人是怎么跪的?31.古时身份的象征:“印”32.仰望中藏着一个下跪的人33.“绝”字里面其实没有“色”34.“即”与“既”,你用对了吗35.命,从上级的旨意到上天的旨意36.“卿”的本义竟是坐下来吃东西37.美食与家乡:“飨”与“鄕”38.古代理想的女人是什么样?39.“娶”与“妻”透漏的原始娶妻方式40.什么是幸福的婚姻41.如何才能安宁42.女人的归宿——嫁与归43.女性曾经有过的辉煌:姓44.文字中的女性之美45.对女性的偏见和误解:“姦”与“妒”46.被伤害的女人:“奸”47.女性之威风——说“威”48.“尸”是人的什么动作49.古人住处透漏的秘密:居50.人怎么会有尾巴51.揪着尾巴不放——隶52.小人之腹还是君子之心:属53.“尿”字竟有这么多曲折变化54.《说文》中的“屎”字在哪里55.一个“臀”字塑造得有多妖娆56.“卧”中的“臣”藏着多少人际关系57.照镜子的演变:监与鉴58.仰望天空——望59.挺拔的人就藏在“挺”里60.视而不见:见与视61.张开嘴打哈欠的人:欠62.流口水的汉字:涎63.家督兄长64.善于聆听的人更“聖”明65.古人是怎么跳“舞”的66.站得高看的远——乘67.夙兴夜寐的“夙”是怎么来的?68.地里长出来的艺术69.举起双手戴帽子:“戴”字的变化70.古人是如何描述打架的71.最初讯问的是什么人:讯72.去拘捕人——执73.汉字中诞生的新生命——包74.有“孕”在“身”75.从女儿到母亲有哪些不同:母76.婴儿的出生——育77.与生育相关的“疏”与“流”78.古人如何用字形表现分娩79.被误以为与两性有关的字——也、甚、亥80.双胞胎为什么叫“孪生”81.一下生出好多孩子是什么字?82.一个字读懂母亲的伟大83.古代保姆都做些什么84.从“教”与“学”看古人对教育的理解85.什么是孝顺86.古人抛弃的是什么?87.疾和病哪一个更严重88.黄与残疾人89.大脖子病:“妟”到“癭”90.头发长,年龄长,地位高91.什么人有三条腿92.生命的终结93.与死亡相关的一组字94.人死后去了哪里95.“畏”字里竟然有可怕的鬼96.魂魄与梦魇97.一国之君为什么叫“元首”98.倒过来的头与高高悬起的头99.枭首示众为什么是斩首示众?100.变化多端的“元”101.宇宙的脑袋——天102.这些字都与脖子有关103.心脑并用才有思想吗104.面子就是一张皮105.“页”原来是磕头106.微妙的“微”与头发有什么关系107.眉毛赋予眼睛的无限可能108.剃头也算刑罚吗109.从汉字里看古人对头发的重视110.美髯公的胡须美在哪里111.美目盼兮——眼与睛112.古人最初认真观察的是什么?相与省113.顾盼生情的眼神114.涕泗横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115.和鼻子有关的字116.这里有你以前所未闻的气味117.与肉刑有关的表意字118.能把人绕迷糊的“关联”119.嘴巴和耳朵,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120.耳朵听到的美妙音乐——声121.多功能的大器官——口122.汉字中的大嘴巴是谁123.汉字里那些多嘴的家伙们124.舌头所能尝出的美味——甜125.皇帝的命令为什么叫圣旨126.动物的嘴巴127.谷是山谷吗128.张着嘴说大话:唐129.伸着舌头面向酒坛的“饮”130.哪些乐器有许多嘴?131.与音义无关的口132.被误解了的“告”133.“牙”与“齿”有什么不同134.你所不知道的“舌”135.君子动手也动口:右136.人的左右手有哪些不同137.“史”与“尹”手里拿的是什么?138.他们用手在干什么?——叔、叟、叚139.有所获得——有、获、得140.鱼与熊掌或许可以兼得141.手握大笔:笔与书142.规划出美好世界——画143.手拿棍棒:教人改过144.揪头发打脸:鬥(斗)145.“拯救”与“奉承”相去有多远146.“受”字的变化与启示147.双手举起的是什么?148.除了记录语言,汉字还能用来做什么?149.我们为什么不“戏说”汉字?150.结语:汉字未来会怎样后记✦✦序从2018年11月到2019年10月,“李守奎说解汉字”在喜马拉雅平台连续播出150期,成为该平台很有影响的文化类节目。这期间,我多次目睹李守奎教授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匆匆赶录节目的情景。他能这么花功夫来普及汉字文化,令我感佩不已。该节目播出后,听说有多家出版社与他联系,希望出版讲课书稿,可见这个节目已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近日,李守奎教授拿来《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的样书,让我为该书写个小序,这是我非常乐意做的。汉字作为世界上现存唯一的古典文字系统,发源于中华大地,数千年来记载、传承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最核心的力量,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汉字的形体构造和发展演变,不仅与它所记录的汉语密切相关,也客观记载和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历史和社会情状。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字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符号系统。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和发展演变的考察,进而揭示汉字符号蕴涵的中华历史文化奥秘,探寻汉字与中华文化的深层关系。这项工作被文字学和历史文化研究学者称之为“汉字的文化阐释”或简称为“汉字阐释”,“说解汉字”则是“汉字阐释”的通俗表达。在我国,汉字阐释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传统。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可以说是当时汉字阐释的系统实践,此后的文字学研究者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体现了古代学者立足于汉字系统所开辟的独特的研究方法和路径,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汉字阐释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在理论上,总结历代汉字阐释实践经验,探索汉字阐释的对象、主体、原则和方法等基本问题,建构系统的汉字阐释学,有助于指导对汉字进行科学地解读和深入地探研,是汉字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以为,建构汉字阐释学不仅可以完善汉字学理论体系,也可以为语言学、历史学、人类文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在实践上,汉字阐释的目的是揭示汉字形体结构及其发展演变与中华历史文化的深层关系。这项工作极为复杂,很容易出现偏差和谬误,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据传宋人王安石说字往往望文生义,以为“波”乃“水之皮”,为世人所讥笑;当今坊间流传的一些读物,“戏说”汉字,也闹出不少类似“王安石说字”的笑话。当前,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看,汉字阐释研究都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切实的加强。我所了解的李守奎教授,多年来既关注汉字阐释的理论研究,也重视汉字阐释的实践,并结合自身的理论探索和阐释实践自觉开展汉字文化的普及。《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这部书体现了李守奎教授汉字理论研究与阐释实践相结合的追求。著者给这部书定了三个目标:通过讲述汉字故事,成为高中生就能读懂的普及读物;探索汉字构形、演变规律,启迪读者的思考,服务于汉字学与汉字文化学的教学;“以普及的形式讲述学术研究的事儿”,成为“探讨学术问题的著述”。正如李守奎教授所坦言:“三个目标都想实现,有点难,也有点贪。”不过,这倒体现出一名学者的理想和情怀,虽然有点儿“难”和“贪”,却值得肯定和期待!现在看这部书稿,作者“心向往之”的目标,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实现了。从表达来看,著者以简洁明快、通俗晓畅的口语阐释内涵复杂的古代汉字,使常用字“陌生化”,然后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而又极富内涵,使“陌生化”的汉字变得可亲可爱,这是让古老汉字走近普通听众(读者)的可贵尝试。从内容来看,著者着眼于每个字的构形理据分析,揭示汉字中体现的古人思维、智慧和历史文化背景,并简要精当地描述其形体演变的来龙去脉,要言不烦,内容非常丰富。陈寅恪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这部书为此提供了生动的案例。我相信,通过对汉字文化内涵和发展演变的了解,读者会更好地熟悉和掌握汉字的构造、演变和其自身蕴藏的历史文化信息,激发出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望,更加热爱博大精深的汉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正是实现汉字阐释和文化普及的根本目的所在。从理论和方法来看,这部书结合新出古文字资料和学术界前沿成果,遵循汉字构形与演变的基本理论,运用汉字系统的内在联系,成组说字,彼此印证,并抽绎出若干理论问题和思考题,将古文字释读、汉字阐释、汉字理论和汉字文化普及融会贯通,从而实现对不同层次读者需求的兼顾。著者研究古文字学、汉字理论多年,这支撑起全书的汉字说解。全书150讲构成了一个形散神聚的整体,是汉字阐释理论与方法的一次成功实践。著者所设立的这些有点儿“难”和“贪”的目标到底实现得怎样,我想还是留待阅读本书的读者做出评判吧!汉字的阐释和汉字的文化普及都是有深远意义的事儿,关于汉字阐释有许多话可说,关于汉字文化普及有许多事要做。李守奎教授作为文字学与古文字研究成就突出的学者,继《汉字为什么这么美》之后,又推出《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这一新作,在汉字阐释实践和汉字文化普及方面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工作,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希望有更多的文字学、古文字学学者能像李守奎教授一样关注这项工作,为读者奉献更多汉字阐释和文化普及类的优秀读物。黄德宽2021年7月16日于清华园文章选自:《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李守奎、王永昌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21年版-END-编辑|孙路怡审核|仇俊豪
2022年4月28日
其他

李运富主编《汉字之光——照亮中华文明》出版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新书推荐基本信息书名:汉字之光——照亮中华文明主编:李运富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9787572506413定价:68元主编简介李运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语委科研机构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学科首席教授、文学院院长,《汉字汉语研究》主编。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单位项目负责人。已出版《汉字学新论》《甲骨春秋》《汉字的三维属性与汉字教学》等著作20多部。内容介绍《汉字之光——照亮中华文明》是古文字工程规划项目(G2827)的阶段性成果和“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丛书之一,该书以河南为源点和中心,选择典型材料和图片,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以专题形式介绍汉字起源探秘、一片甲骨惊天下、汉字“全家福”、汉字的构造与使用、生活中的汉字话题、汉字传播等内容,图文并茂地反映汉字起源和发展演变历史,通过展示汉字产生、发展、传播轨迹,分析汉字的内涵和功用,阐述汉字对中华文明进程和文明互鉴的贡献。该书每章由故事或问题引起,选择性阐述若干知识亮点,生动展现汉字具有的生命力、创造力、表现力、凝聚力、艺术力和影响力,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希望能帮助读者通过汉字体味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文化自信,从而为传承发展汉字文明和中华文明有所助益。前言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汉字的产生与发展,带着智慧之光,照亮了中华文明的前进方向,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融合。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甲骨文等古文字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河南是甲骨文发源地,是汉字的故乡。河南具有丰富的古文字材料和悠久的汉字研究传统。汉字文明是中原文明的核心,也是中华文脉的源头。文源于斯,文物、文字、文献、文学、文化,根植中原;学成于斯,学校、学术、学识、学养、学风,浸染天下。河南有责任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积极开展汉字文明传承,打造汉字文明品牌,凸显汉字文明主题。本书以中原的文字资料和文化事项为主,通过展示汉字产生、发展、传播的轨迹,分析汉字的内涵和功用,阐述其对中华文明进程和对世界文明互鉴的贡献。全书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讲述远古的神秘符号及有关汉字由来的美丽传说;二是讲述甲骨文惊艳“现身”的故事,让读者认识甲骨文,进而欣赏商代社会的生活画卷;三是汉字“全家福”,展现汉字成员的不同面貌和共性特征;四是汉字的构造与使用,解析构形,认知古人的思维智慧,描述职用,体验汉字承载的文明;五是生活中的汉字话题,希望汉字传承能与现实接轨,解答汉字在繁简、网络、姓名方面的应用困惑;六是汉字传播,分别展现汉字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到周边国家、传播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过程及其影响。最后的结语概括揭示汉字文明的本质特征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光照之功。本书兼顾学术性与通俗性,尽量以通俗化的方式呈现学术内容,期能雅俗共赏。写作上大体每章由故事或问题引起,选择性阐述若干知识亮点,并将汉字知识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相联系。内部构成具有逻辑性,形式表现具有灵活性。希望该书能生动展现汉字具有的生命力、创造力、表现力、凝聚力、艺术力和影响力,能帮助读者通过汉字体味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文化自信,从而为传承发展汉字文明和中华文明作出贡献。本书作为“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丛书的一种,也是“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G2827)的成果之一。由“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主编李运富教授提出内容框架、基本观点、编写要求和统改全稿。具体章节的初稿作者是:第一章,周妮;第二章,闫潇;第三章,任健行;第四章,王瑜;第五章,纪凌云;第六章,韦良玉;前言、结语,李运富。书稿撰写中参考利用了大量的有关论著和网络资源,出于普及性读物的通常体例,本书没有像学术著作那样随文详加脚注。在此谨向所有对本书有所贡献的原著作者和图像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出版方的编辑对选题策划和书稿修改等做了大量工作,谢谢大家的精诚合作!李运富2021年12月目录第一章
2022年4月22日
其他

黄德宽:战国齐系文字中旧释“马”字的再探讨

《战国文字中所见有关廐的资料》,收入《朱德熙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本文据作者原稿推送,引用请据出版物编辑|王赫岗审核|秦丹阳
2022年3月29日
其他

期刊 | 《汉字汉语研究》2022年第1期出版

450001)提要:本文对《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收录的“颩”及相关字“”“”进行考释,对《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的进一步修订及相关文献的释读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汉语大字典
2022年3月24日
其他

李运富:章太炎黄侃先生的文字学研究

演说录[J],民报,1906(6).[2]黄侃.
2022年3月16日
其他

師說 | 文字之途,興趣功夫——季旭昇教授訪談錄

點擊藍字,關注學界動態——編者按:為了給青年學者和在讀學生提供學習、研究漢字學的經驗,創新漢字學專業人才培養方式,近期,鄭州大學古文字特專班學生約請中心多位教授作了專題訪談,現在漢字學微刊和中心官網開闢“師說”專欄陸續發佈,以饗讀者。衷心感謝參與訪談的各位老師以及為訪談問題出謀劃策的特專班同學們。學者介紹季旭昇,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現為鄭州大學特聘教授,曾任臺灣師範大學、中原大學、玄奘大學中文系教授,玄奘大學文學院院長、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36篇,出版專著23部,編纂臺灣大學教科書2部、高中國文課教材1部,曾任臺灣中研院《史語所集刊》、臺灣台北大學《台北大學中文學報》、臺灣中興大學《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學報》、臺灣藝文印書館《中國文字》、臺灣師大國文學報編輯委員,并2次出任臺灣考試院命題委員,2次被臺灣教育部門評為資深優良教師。在文字學、古文字、經學等研究領域多有建樹,著有《說文新證》《甲骨文字根研究》《詩經古義新證》《詩經吉禮研究》《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讀本》《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讀本》(一)~(四)、(九)等。訪談問題Q1請介紹一下您的求學、研究經歷以及治學領域。我從小就喜歡中國古典文化,初中一年級,在沒有人影響下,我自發的每周都會去摹寫篆刻字形。大學考上臺灣師大國文系,二年級時受到文字學老師魯實先先生的影響,立志要研究文字學。考上碩士班之後,因為魯實先先生已經過世了,所以改研究《詩經》。考上博士班之後,轉回文字學領域,研究甲骨文。從此以後,古文字和《詩經》就是我一生研究的兩個領域。寫完博士論文之後,又做了四年金文整理的工作,完成後不久,包涵大量先秦文獻的戰國文字材料陸續出土,我便全力投入這個領域,直到今天,總覺得每天都有做不完的研究,讀不完的資料,非常讓人陶醉其中。Q2從事古文字研究之初,您走過哪些彎路?能否跟青年學者分享一些經驗教訓?在研究所階段,我的同門師兄弟們似乎有一個傳統,碩博士兩個階段,一定是一個階段做經學,一個階段做小學。初看跨度有點大,後來才知道這兩個領域是密切相關的。再深入一層地看,做學問是非常需要基礎廣博的,古人常說:“一事不知,儒者之恥。”胡適也說:“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沒有哪一種知識是沒用的,因此也沒有什麼路是彎路。只是到一個階段之後,要分輕重,在研究的路上,總要有一條主線,其餘的做為輔線。至於主線的選擇,一定要跟著興趣走,不要盲目的只是跟著潮流蹭熱。只要興趣夠,跟著老師走,用功十年,可以入門;二十年,可以成為行家。之後,便要看個人的造化了。Q3在您求學和研究過程中,對您成長影響較大的著作和學者有哪些?我生長在窮鄉僻壤,到大學才見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英雄好漢,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走上研究之途後才知道,大部分學者都是孜孜矻矻,廢寢忘餐的在努力研究,這些學者也都對我很有影響。但我真正親身接觸,親眼見到,對我影響最大的是魯實先先生。我在大學四年級時曾經住在魯先生家,除了享受免費的食宿外,我唯一的工作是看他怎麼讀書。魯先生每天不到五點就起牀,十二點還不肯就寢。除了教書授課、三餐衛浴,他幾乎不曾離開過書桌,也幾乎沒有其他任何娛樂。所有古書中談到懸樑刺股,掛角負薪的苦學典範,都在我的眼前活生生地出現了。難怪魯先生每堂上課都是那麼的神采飛揚,那麼的樂在其中,因為他每天的勤力研究,都為他帶來永不間斷的源頭活水。這個影響,到今天我還印象深刻,並且努力的效法實踐。影響我較大的書也很多,可以說“更僕難數(當然,我沒有僕人)”,因為文字學的領域寬廣無比,每一個次領域都有數不完的經典著作和論文,每一本書、每一篇論文都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如果一定要特別指明,那就是《說文解字》和《史記》吧!魯先生教授文字學,用的是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同時他也講授《史記》。《說文解字》讓我打下札實的文字學認識,《史記》則讓我洞明世事的變幻與價值。Q4您在《詩經》學方面主要從事哪方面的研究?您對今後出土文獻與《詩經》的研究,有何展望?我在聊城大學擔任特聘教授的時候,曾經計畫以十年的時間,結合傳世典籍與出土文獻,籌建一個大型的研究基地,計畫名稱就叫“聊聊詩經”。後來因為引進我的蔡先金校長離開聊城大學,加上疫情影響,這個計畫也就半途而廢了。今後有關《詩經》的研究大概有兩個方向,一是跟著材料走,有哪些新出材料跟《詩經》有關,或是可以觸發《詩經》研究的,就會跟著新出材料進行探索。另一個方向則是先就《詩經》文本進行地毯式的集釋,然後綿密地分析研究,同時注意《詩經》和出土材料的結合。新材料常常會帶來新思維,無論從哪一個方向下手,出土材料的關注是絕不可少的,否則我們很難在兩千多年先賢大儒的研究之後提出新而正確的論點。Q5您的博士論文《甲骨文字根研究》在學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能否談談選題經過以及主要發現,對於其他時期的漢字,是否也有進行字根整理的必要呢?《甲骨文字根研究》是奠基在《說文解字》、自然分類法,及《中文字根孳乳表稿》三個基礎之上。《說文解字》分成五百四十部,不嚴格要求,就是五百四十個字根,在許慎的思維中,所有的小篆就是由這五百四十個字根組成的,只要掌握了五百四十部,那麼九三五三個漢字就可以很容易地習得。唐蘭先生的“自然分類法”是甲骨學中的一個重要發明,先用“偏旁分析法”把每一個甲骨文分析清楚,然後進行分類。他的“自然分類法”體系龐大,未及完全實踐(後來只出了一本《甲骨文自然分類簡編》)。在我博論完成之前,承襲他的方法研究甲骨的,有日本島邦男先生的《殷墟卜辭綜類》、姚孝遂先生主編的《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及《殷墟甲骨刻辭類纂》(李宗焜先生的《甲骨文字編》後出)。此外,我的指導者師周何先生有一個研究計畫的成果叫《中文字根孳乳表稿》,其思維是:中文是由大約五百個左右的字根組成的,只要掌握了這五百來個字根,現代中文字就可以很容易的習得。我的博士論文承襲了上述三位先生的方法,對甲骨文進行字根分析。分析完字根後,除了解釋字根的形音義外,還做出了字根孳乳表,所有帶有這個偏旁的甲骨文,全部分層收在孳乳表中,這對甲骨文字研究應該有一定的方便性。我的學生對金文字根、戰國楚簡字根(陳嘉凌、王瑜楨、駱珍伊、范天培)、燕系文字字根(張鵬蕊)、小篆字根(李佳信)、戰國璽印字根(何麗香)都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其他文字的字根,相信也都有用字根進行分析研究的價值。Q6您在《說文新證》中闡發了很多獨到的見解,您一般都是從哪些角度切入分析的,能否談談您在《說文解字》研究方面的心得體會。我的《說文新證》是建立在《說文解字》、出土古文字材料,以及各家研究的基礎上,廣泛的蒐羅並研讀以上相關資料,然後綜合各種條件,擇優而取。例如甲骨文的“㞢”字,各家異說非常多,但黃錫全先生釋為“牛”的叚借分化,最為符合甲骨字形、辭例、文化背景,因此可從。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也是極力要求必需合乎上述條件。例如“勞”字,楚簡出來以後,確定“”讀為“勞”,然後上溯甲骨文,本來就有从“炏”从“衣”的“”字,依辭例當讀為“澇”,字形則象母親在“炏(晚上的熒熒火光)”下綴衣之勞。必需思考的重點是:一、先確定字用;二、必需通讀所有辭例;三、力求形義相符。Q7您目前的學術研究重點是什麼?今後有什麼預想研究或擬待研究的課題?我目前的學術研究重點還是在《說文新證》與《詩經》。《說文新證》蒙上海中西書局肯定,增訂本改名為《說文斠證》,並已獲準列入“‘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專項規畫”(李院長的《說文稿抄本整理與研究叢書》也列在這個規畫中),因此在這兩年中,我必需把《說文斠證》的增修工作做到盡善盡美。這個工作量極其龐大,我會全力以赴。同時,我也在增修的過程中,把一些心得利用授課或線上讀書會的方式與大家分享。至於《詩經》方面,目前沒有具體的大型計畫,只是隨機性地有什麼想法就寫出來。能否有大型的計畫,得看未來的變化。Q8您認為古文字研究者應具備哪些基本的素質和條件?能否為剛剛接觸古文字學的鄭州大學特專班的本科生提供一些建議。古文字研究者應具備的素質和條件,第一就是興趣。一定要對文字與傳統文獻有高度興趣,能長期全力投入,能吃苦耐勞,不計較報酬回饋。否則“讀研考博,不如上班幹活”,半途而廢,不如及早回頭。第二是對古文字與古文獻有一定的敏感度,讀書有感覺,思考要靈活。第三則是依照老師的指引,擬好自己的中長期規畫,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去做。至於具體的規畫怎麼做,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則應該個別向老師請教。采訪人:卜凡臣、仇俊豪編輯
2022年3月12日
其他

书讯 | 徐在国《新出古陶文文字编》出版

二〇二一年二月六日(腊月二十五)转载自“北京博文书社”“战国文字微刊”微信公众号编辑|王赫岗审核|刘伟曼
2022年3月2日
其他

师说 | 三阶段蓄力,四十年耕耘——李运富教授访谈录

①发表的三篇文章分别是《“之”在主谓间的作用》,《衡阳师专学报》1983(1);《间“之”主谓结构的语法功能》1983(3+4);《也谈“M1之于(於)M2”》,1984(2)。
2022年2月19日
其他

《汉字汉语研究》2021年第4期出版

的“”可读作“猎”,“弗猎危地”即“不夺取危险的地方”,是国君在战败后用以自责、恢复国力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系统梳理了东周文字中从“巤”的字,归纳各区系中“巤”字的形体演变规律并分析相关辞例。
2021年12月31日
其他

刘洪涛:《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我们认为,“承”应当破读为“乘”。上古音“承”属禅母蒸部,“乘”属船母蒸部,二字韵部相同,声母同属舌音,音近古通。“承”通“乘”,意思是趁着或借着。这种用法的“承”或“乘”古书习见,例如:
2021年12月29日
其他

会议 | 第七届文献语言学国际学术论坛暨第四届文献语言学青年论坛第1号邀请函

)回执(青年学者论坛专用)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联系电话邮箱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是否准备出席会议提交论文全文论文题目估计字数是否授权《文献语言学》或《汉字汉语研究》选用住宿意向单人(
2021年12月21日
其他

新书 | 李运富总主编《河南藏甲骨文集成·开封博物馆卷》出版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汉字的研究更是伴随中华文明之始终。汉字学微刊是汉字学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学术交流平台,定期推送汉字学的前沿进展、学者风采、新书评介以及重要会议、讲座等信息。
2021年12月13日
其他

讲座预告丨孟蓬生:古籍误读举隅——浅谈通识教育中古代汉语知识的重要性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汉字的研究更是伴随中华文明之始终。汉字学微刊是汉字学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学术交流平台,定期推送汉字学的前沿进展、学者风采、新书评介以及重要会议、讲座等信息。
2021年11月25日
其他

祝天瑞:西周金文所见“小学”史料三题

“国子”说。《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郑玄注云: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师氏教之,而世子亦齿焉,学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又云:“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郑玄注云:“贵游子弟,王公之子弟。”
2021年11月24日
其他

会议议程 | 第二届汉语字词关系学术研讨会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汉字的研究更是伴随中华文明之始终。汉字学微刊是汉字学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学术交流平台,定期推送汉字学的前沿进展、学者风采、新书评介以及重要会议、讲座等信息。
2021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