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很简单,包括两点。第一,比较阅读同领域10篇以上文章。第二,画思维导图。
▼
先说第一点,原因有二。
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现在学术界的细分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科研上的全才越来越少,绝大多数是在某个领域深度挖掘的大拿。即使是诺奖得主,拿到不熟悉领域的单一某篇文章,要看出个门道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一篇学术论文都是建立在大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没有对相关背景知识的积累,指望自己灵光一闪是不大现实的。证据就是投稿大多数杂志时,编辑都会找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审稿。因为,很多东西只有内行才看得出来。
2.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
同一个科学问题,可能不同实验室的研究者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相似或者相反的结论。通过全面比较不同研究者的文章,更容易得出一些有价值的想法。举个简单的笠子吧。
年初小保方晴子发表了一篇Nature文章(Stimulus-triggered fate conversion of somatic cells into pluripotency : Nature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如你所知,她用简单的改变培养基pH的方法制造出了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别说作为一个门外汉,当时我身边的不少PhD看了文章都在啧啧称奇,讨论如果早点发表,诺贝尔奖说不定就要易主了。
其实只要比较阅读小保方晴子的文章和诺奖得主山中伸弥06的文章(Induc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 Mouse Embryonic and Adult Fibroblast Cultures by Defined Factors: Cell)就不难发现,山中伸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4个转录因子通过病毒载体才以极低的效率产生了ips。随后几年,各大实验室也都苦心孤诣提高ips诱导效率。比较两篇文章也能发现,山中伸弥的文章证据充分,各项数据,证据链齐全,实在是很扎实的一篇文章(Cell的一贯风格)。反观小保方晴子,她谈笑间樯橹灰飞灭,直接放点醋就行了,听上去就像水变汽油的神话。果不其然,数月后,泡沫就被戳破了。所以,比较阅读实在是一把利器。
第二点就是提纲挈领,画思维导图。
第一步,先看文章abstract,对文章的主题有个大概印象。
第二步,直接去看Results部分的小标题。这是文章的脉络,把这些标题串起来就组成了文章的故事主体。分析其逻辑结构,看能不能自圆其说,以及证据链完整与否。可以使用GRE argument写作中的思辨方法。(适用于有小标题的文章)
第三步,深入Results的各个部分,简单来说,就是看提供的数据能不能支持每个部分的总结句子(往往在段落末尾)。
第四步,研究Discussion部分,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最近看到的一篇discussion写得很好的文章,大家可以借鉴一下(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7015822)。文章有点老,大家别介意~
◆ ◆ ◆
总结下,要读透文章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读一篇文章肯定是不够的。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找到相关文章呢?最简单的方法是看文章的References,把其引用的相关文献看一看。最后还有个高阶版方法。
<span style="font-size: 14px;"><img src="https://pic4.zhimg.com/fb20176638bf2b86dea62a98f3cb16bb_b.jpg" data-rawwidth="574" data-rawheight="2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fb20176638bf2b86dea62a98f3cb16bb_r.jpg">当搜索一篇文章后,在箭头所示位置会显示被引用次数,点进去,就可以看见引用过这篇文章的相关文章了。而且这些文章比该文章的References新。在科学界,时效性是很重要的。所以看越新的文章一般也会越好。</span>
当搜索一篇文章后,在箭头所示位置会显示被引用次数,点进去,就可以看见引用过这篇文章的相关文章了。而且这些文章比该文章的References新。在科学界,时效性是很重要的。所以看越新的文章一般也会越好。
文|欧阳笠
来源| 知乎
http://t.cn/RZ8tR3q
授权「小灶计划」发布
◆ ◆ ◆
「推荐阅读」
点击查看 | ♥ 如何用日记帮助自己思考与行动
点击查看 | ♥ 在写2016年度计划之前,先搞清楚3件事啊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