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场2万字《人类简史》作者中国行演讲全记录(下)|果断收藏

2016-08-13 工业4俱乐部

数据崇拜:数据宗教的崛起


 

今天,在世界上普遍流行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什么样的?

 

我们看下人类、蜜蜂,可以看到什么?是两种不同的状态。那么人类是什么状态呢?

 

为了更加了解这个想法,我们首先看下宗教,它并非来自于天堂,而来自于地上的人类,是为了要在地球上建立统一的权威。宗教,也可以用“意识形态”来理解,过去的人们认为权威在人类之外,在上帝那里,但是在当今社会,宗教有很多改革,转移到了人身上,“人本主义”成为新的权威,大家认为人身上都有神奇的因素,我们是全世界权威的来源,不管个人还是集体,是我们用自己的已知帮助我们,用自己内在的声音引导我们,这听来很抽象,所以在我和大家解释“数据崇拜”之前,我们来讲讲当下主导我们的宗教:


人本主义”。


今天主导的意识形态是人本主义,指“人类是世界的中心”。人类是所有权威和意义之来源,而之前在一些文化当中,人类相信上帝和超自然的存在,认为上帝和超自然是意义和权威之来源。现在的我们已经接受:自己的感受是意义和权威的来源。




之前,一些人遇到什么困难时,他们可能选择寻求上帝、天使以及其它超自然的力量,来寻求答案。而现在,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你要听从自己的感受,听从你自己的想法,唯一能给你答案的只有你自己。”人类的意愿、渴望、感受是这些答案的来源。

 

举例子来看“人本主义“是什么。在过去的年代,政治家们会去一些牧师、教士等等,因为这些人是上帝和人类之间的一个桥梁,他们会去问那些人,谁应该成为国王,他们是从上帝和神那里得来权威。而现在社会的权威,是来自于人本身,来自于人的感受和想法。

 

所以提出各种政治主张。


比如在民主选举当中,“人本主义”的政治学就是:选民知道好坏,如果你想知道应该由谁来掌握这个权威,那么就去问选民,问问应该由谁决定统治这个国家。这就是人本主义一个核心的观点。


同样在经济学当中,人本主义的核心是顾客决定的,顾客是正确的。怎么判断产品好不好?我们就问顾客。那么,由什么来决定一个公司是不是成功呢?这也是一个客户的选举,不是一个民主的投票。也就是说,民主的客户来通过信用卡和钱来选举,选出成功的产品和成功的公司。如果说一个公司取得成功,必须要满足客户的一些需求和感受,如果一家公司不顾客户的选择愿望或需求,就不会成功,更不会生存下去,这就是人本主义经济学。

 

经济的最高权威是消费者,没有人会告诉消费者:你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即便是诺贝尔学家、工程师、歌星、艺术家做出的汽车,消费者也不一定会买单,当消费者认为这不是好车,这就不是好车。

 

同样在艺术界和审美上,也是一样。过去几千年,人类觉得艺术来自于一些超级力量的灵感,或有一些客观的标准,来决定艺术是好、是坏,是美、是丑。

 

但是人本主义审美学和艺术就很不一样。人本主义的艺术是:审美学,美是存在欣赏者的眼睛里。

 

  • 什么是艺术?


所有懂人格艺术的东西就是艺术。


  • 什么是美?


只要人类觉得美的东西,愿意花钱去买的东西就是美的。


1917年,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他就拿一个小便器,说:“这就是一个艺术品。”他把自己的名字签在小便器上,然后放在一个博物馆里。这个叫做“一个艺术品”。


从此以后,很多人不断地在讨论,这到底是不是艺术品?如果你是人本主义者的话,有人就觉得这是艺术品,那就是艺术品,如果有人觉得这是美的,那就是美的。世界上没有哪个权威人士告诉你说这不是艺术,所以美不是由谁来做判断的,而是由欣赏者做出的判断。


同样,还有人本主义的伦理学,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过去的几千年,很多人都觉得我们要听上帝的、听神的、听天堂的声音。


我们怎么知道上帝或者神对我们有怎样的要求呢?


当时,就在《圣经》里写着,所以我们就要去读《圣经》或是《可兰经》,然后就按照里面说的去做。人本主义的伦理学,这是现在的世界流行的一种观点,想法就很不一样了。

 

什么是好事?


就是你觉得好的,就是好事,如果你感觉很好,那你就去做。如果有一件事让你感觉很好,也没有让别人感觉不好,那你就去做。这可能就是同性恋背后的一个逻辑和道理。



现在欧洲国家越来越接受同性恋了。之前,在欧洲,觉得这是一件特别糟糕的事情,因为那是《圣经》里说的,说同性恋不好,我们就不应该这样做。但是现在的欧洲人想法就不一样了,他们只是说,你听从你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果你自己觉得好,觉得开心,觉得两个男人同性恋结婚,又不会伤害到别人,还会很开心,感觉好就去做。

 

当然了,有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冲突,如果我做的一件事情让我自己感觉好,让别人感觉不好,怎么办?


比如我偷了你的车,我自己感觉很好,但是你觉得不好,那这就会产生了冲突和争论了。


但是,在人本主义伦理学当中,所有的争论都是基于人的感受,也许有人会逼你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是基于别人的感觉不好,而不是上帝觉得这个事情感觉不好。


最后,是人本主义教育学,之前的几千年,人类行为的来源是上帝、《圣经》或是过去那些神圣的智者,所以教育在世界大多数的文明当中,教给学生的、教给小孩的是过去那些智者的智慧,到学校学的是《圣经》《苏格拉底》《孔子》等,而人本主义的教育学,在现代世界当中就会有很不一样的观念,他会说世界上那些权威意义的来源,不是我们之外的,不是在天堂中的,不是在圣经当中的,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内心,是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选择。这才是意义的来源。


所以,人本主义教育学一个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怎样独立思考,这就是人本主义的教育学,为自己去思考!


这种世界观,也就是把人的感受和选择放在了核心。现在受到了新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的挑战,因为这些技术的出现,人本主义可能会被终结,也就是原来的人本主义,人的感受和选择放在世界中心、政治中心的观念会被终结。非人文主义正在到来,科学说“人文主义”就是虚拟的、杜撰的,人文主义通过人的感觉来解决问题。

 

科学告诉我们,其实所谓的自由意识并不存在,我们从来没有做过自由的选择,你做的所有的选择都是基于在身体当中的一些生物化学的过程。

 

根据生物学家的理念,从来没有灵魂的概念,身体当中发生的一切,无论是政治的选择和伦理的偏好,你想要买什么东西,都不是由自由意志决定的。所有的这些选择都是由你身体里的生物和化学公式决定的。在科学界,存在两种过程:决定性和随机性。

 

没有哪一种选择是自由的。


  • 有一种过程是决定性的,比如有一些事情发生了,导致了后面一些事情发生了。


  • 还有一种过程,是随机的,就是概率性的事件,比如量子学的事件,不是说一定会发生的,而是随机性发生的,比如活性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它就会爆炸,这是随机的。


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两种过程,但是没有自由一说,现在生物学家也说了,没有自由的概念。我们的选择反应的也不是自由意志,而是人体当中的那些生物化学公式。




我们的感受,在人本主义政治伦理中那么重要。但是根据他们的观点,感受只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都是由大脑的神经元、血液当中的化合物,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现代科学家告诉我们,如果你涉及到足够多的数据,然后做出正确的计算,一个外部的环境就能够完全理解你的感受,而且还可以预测你需要做什么样的决策,甚至帮助你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

 

也就是说,外部了解你的程度,可能会超过你了解自己的程度,这个听起来可能非常抽象或复杂。然而我们的感觉就是一种生物算法。

 

简单举个例子: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只大狒狒,有一颗树上有香蕉,它想要吃香蕉,但同是树的不远处有只狮子,大狒狒就要思考,要不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摘取香蕉呢?这个问题其实是计算概率的问题,也就是大狒狒不去摘香蕉的概率有多大,而另一方面,大狒狒去吃了香蕉而被狮子吃掉的概率有多大。

 

要计算两边的概率,你就会需要很多数据,比如香蕉的数据,距离大狒狒有多远,有几根香蕉,这个香蕉有没有熟,同时你还要计算狮子的数据,狮子距离大狒狒有多远,狮子大还是小,是睡觉还是怎么样,看起来饿还是不饿。


另外,还要看自己的数据:我能跑多快,我有多饿。要把所有的数据融合在一起,计算出概率,然后决定做什么。

 

那么这只大狒狒是如何计算这个概率呢?


它不会拿出计算器,开始计算这个概率,它整个身体大脑和神经系统,就是它的计算器。我们所说的感受和情感,其实就是计算这种概率的公式。

 

大狒狒经过这个运算过程之后,不会是一个数字,而是一种感受。要么就感到勇敢,要么就感到恐惧。所以,感受和情感不是什么精神的现象,不是用来写诗的,而是一种生物化学计算的过程,让我们计算出概率,然后做一些现实的决策。


因为没有人了解生物学,没有人有这样计算的能力,然而今天我们在逐渐具备这样的能力。

 

因为我们之前不知道哪些生物算法成就了人类,所以我们说:要倾听自己的感觉,通过自己的机制了解自己。虽然目前没有这样的技术可以了解身体内部的数据,但是,这个事情也在改变之中。

 

我们正处在两大科学的交汇之中:人文和计算,马上要出现一个海啸了。一边是生物学家掀起的巨浪,开始真正了解身体,一边是计算科学掀起的巨浪,也就是达尔文遇见图灵。

 

当生物学的洞察力加上电脑的洞察力,谷歌们也正在变成生物科技公司。

 

他们雇用了很多生物科学家,通过生物化学算法,最终来设置和融合生物电子算法。那么会看到什么结果呢?

 

就是会诞生大数据系统,权威就开始转移到算法中,我能打保票,你未来对身体做的最重大决策,不是基于你的感觉,而是大数据。




两三年前,安吉丽娜去做了计算机的DNA测试,发现了很少见的基因突变,有87%得乳腺癌的可能。但是她感觉非常好,一切都是没问题,然而计算机告诉她身体有一个定时炸弹,安吉丽娜很智慧地倾听了计算机的声音,而不是自己的声音。这会是未来大家倾听数据的方式。


几千年前,当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疑惑的时候,会去问上帝,后来倾听自己的感觉,但是现在这些都过时了,你要听谷歌的、微软的、苹果的,他们了解你的程度超过你自己。

 

以前的世界观是有神论的世界观,上帝是一切权威的来源。如果你有事情,要问《圣经》。现在的时代会告诉你,不要听自己的感受,要听数据的,要听谷歌的要听微软的。


如果你是一个人本主义者,你以前买书是去书店一栏一栏地看,看看书面和内页,最后选择书籍;现在,数据主义者去亚马逊看推荐书单,你刚进入到亚马逊首页,他会推荐给你,你喜欢什么样子的书,虽然这个算法还不是特别好。




假如你在kindle读书,其实也是kindle读你,keidle知道你读的书、你哪页读得快、哪页读得慢、读到哪里你就不读了,把传感器连接起来,Kindle知道你都到什么地方笑了,读到什么地方哭了,读到什么地方不开心了,心脏有变化。

 

比如说:医药行业,很有可能最重要的有关你身体的决策、健康的角色,不是基于你的感受自由选择做出的,而是基于电脑算法算出的。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个数据的转移,转移到了计算机的算法,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我们当下的人类生活方式已经被数据占有、被监控。比如,将来你与谁结婚,将来都有可能会通过数据分析,会给到你应该要跟谁结婚的数据。

 



商业的基因



 

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对不同人类族群、不同国家和不同种等级的人产生的影响。


历史的平等是不可避免的,新的概念“平等”和“不平等。”

 

历史的大多数时候,其实不平等一直是人类历史的常态。对大多数社会、文化、帝国、国家,其实它的基础就是在于不平等,有了等级的不同。比如国王和庶民、贵族和平民百姓、富人和穷人就是一种等级的区。甚至再家庭中,父母子女也会发生不平等,所以在过去的几千年,不平等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


特别是20世纪,在人类历史中“平等”成为了最重要的价值。不仅仅是对于某一个国家,而是全世界范围当中成为最重要的价值。

 

在20世纪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克服不平等”,才是20世纪历史的主旋律,打破了各个不同的种族、人种、国家、性别之间的不平等。

 

也不是完全变更了,而是相对于早期相比,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早期,整个人类社会,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平等的社会。

 

往未来看,看到21世纪,看到的历史可能在进行一种倒叙,特别是“平等”和“不平等”的问题上,之前已经缩短了两者之间的差距,但是21世纪的现在,又开始把差距拉大,越来越明显,可能相比之前的任何时期相差的都要大。

 

之前的差距,是表现在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差距,主要的原因是核心技术和经济的创新上的差距,我们把这种技术的创新称之为工业革命。比如19世纪人类掌握了蒸汽和石油、纺织、食品、汽车等等这些技术。人类也知道了开始运用这些技术,开始生产出更多的东西,这就是工业革命。

 

但是,工业革命这些新的力量,并没有在所有人里平均的分配,很少数的国家,比如英国、法国、美国等他们优先实现了工业化,其它国家就是落后的,比如中国、印度、南美的一些国家。但是这些工业技术,用了150年时间才消除了差距。但是,还会有些国家,依然被远远的落在后面,没有消除差距。

 

现在看今天的世界,我们处在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人类现在又掌握了新的特别了不起的力量,不再是工业革命技术的力量,而是生物技术和计算机的算法。这两个强大的力量,是我们现正在学习的。

 

现在21世纪的革命,不仅仅是工业技术革命,而是人类身体、大脑和思维。21世纪经济的产出物是身体、大脑和思维的产出。我们不仅仅是改变周围的世界和环境,而是开始有力量改变人类中级内部的世界,我们生物化学的这套体系,也许会改变我们的大脑,我们的DNA,甚至开始创造一些人工的无机的生命,比如人工智能。

 

这些新的力量,也没有得到平均的分配,只有少数的国家是遥遥领先的,他们取得的是垄断的地位掌握了这些新兴的生物技术和计算机的技术,大多数国家和人都是落在其后的。

 

这就会产生一种威胁,也就是之前20世纪之前缩小了的差距,如今又开始加大差距。

 

国家社会之间的差距,为什么会扩大?一些国家知道怎么生产大脑和思维,一些国家不知道怎么生产大脑和思维。如果没有跟上这一次技术革命浪潮,很有可能你就无法跟不上,无所缩减这个差距。不仅仅是相比20世纪的差距更大,而且是达到这个历史上更大的水平。

 

但是这些在21世纪就要发生改变了,因为那些精英那些富人通过技术改变自己的身体和大脑,改变孩子的身体和大脑,这样的话,是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生物等级,不仅仅会有法律、社会的阶级,精英阶级和平民阶级,不同生物的阶级,比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大脑和思维的能力。

 

死亡也是这样,之前的历史当中死亡对于所有人来说是最平等,但是在将来可能并不是如此。

 

过去死亡让大家都平等了,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人终有一死,如果你是18世纪的中国平民,你生活在中国的清朝,你看看自己,再看看中国的皇帝他特别的富有,有很大权利,特别的强大,但是你知道,他终有一天也是要死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呢,都是会面临死亡。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也都会一样,如果说你有一些宗教信仰的话,你会觉得这辈子做一些善事,下辈子会过的更好。

 

不是因为上帝怎么说,不是因为这是自然规律,而是命运到技术的问题。

 

现在已经有科学家这样说了,现在科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来克服死亡的挑战。也有很多著名的商业人士也是非常严肃认真的来对待这个问题,成立了相关的项目。比如谷歌,两年之前有一家子公司,这个公司的目的,就是来研究克服死亡的问题。

 

当然能够延长人类寿命的技术,能够让人类长生不老的技术,从一开始会是非常昂贵的,一般人可能享受不到。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只有那些富人可以长生不老,可能会活到120岁、150岁或200岁。那些老百姓,可能还是会死亡。对于死亡,本身是平等的了,这样会造成穷人很愤怒,之前的穷人可能会觉得生活各种的不平等,但是对于唯一平等的“死亡”,如今富人可以用科技技术来延长寿命了,造成穷人之间更不平等了。

 

当医生和专家和科学家,面临人类变成了一些不同生物学上的群体,新的生物科学给我们不同的社会阶级之间分成了不同的阶层。

 

我现在所说的一切,未来,不是我的预测,只是一个可能性。但是在我们思考未来,未来可能性。未来你要看到最危险的可能性。不是说什么事情在20世纪发生了,不一定在21世纪就会重复。

 

首先医学正在经历一场巨大革命,到目前医学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治疗病患,现在越来越多的医药和医药公司,他们不再对治疗病患感兴趣,而是对健康要锦上添花。有这样一个假设,比如有个人生命医学的目的,是要保证他能回到正常的一个状态。健康虽然是有一个普世的规范,但是整个目标就是要超越这些规范,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规范。



无人机

 

再比如,21世纪最强大的军队,现在再也不招那么多的人来当兵了,更依赖技术。网络技术、无人机,都是自动驾驶的技术,当然还需要一些人类来参军,还需要一些士兵和专家,但是你需要士兵的数量要比以前少很多,而且这些士兵必须是专家,还要知道怎么去制造并且驾驭高科技。还有在非军事领域在发生,比如人工智能、电脑、机器人这些会比人类越来越好,绝大多数的人类都会失业。

 

这个世界死于车祸的人,远比死于战争、犯罪、恐怖主义加起来的人数还要多。如果不许人类开车,所有的驾车都是由人工智能来完成,无人驾驶的车来完成,

可以把所有的汽车、所有的大巴、所有的卡车联网,形成一个单一的网络,和交通红绿灯联网,再也没有车祸,你需要的车的数量也要少很多,消耗的汽油也少很多,所以即拯救了人类的生命,而且节约钱还还没有那么大的污染,但是导致的结果很多人会失去工作,还有驾校的老师和交通警察都不需要了。

 

同样的道理,比如医生。如果某人要让医学院,他希望自己20年后要做一个家庭医生,现在看来是一个很不现实的希望。因为20年以后人工智能很有可能会代替家庭医生。比如,家庭医生要做的,诊断疾病,建议你怎么样治疗?

 

我们看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IBM 现在正在做一个医生人工智能,他要做的是代替医生来诊断疾病来推荐你疗法。这个医生机器人可能会对全世界的病都熟悉,每一周或每一天都会进行信息更新,比任何医生都更加熟悉,记住所有人的医疗历史,每个一个人类的医生能够做到这一点。它不需要情绪,到哪里都可以跟着我,会告诉你疗法,如何治疗。

 

当然一时间不会代替现在的医生。但是这些技术上的难度,可能会很难。但是只需要解决一次技术上的问题,一旦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就会得到无数的医生可用,而且随时可用。

 

人工智能,虽然研发技术需要1亿美元,但这是很小的一笔钱。对比你得到的好处和价值而言,这钱真的值得付出。






往期好文回顾:
人类简史精华版,读后醍醐灌顶,强烈推荐



工业4.0俱乐部为国内第一家为工业4.0和智能制造为主题的聚合共同体。秉承集聚、分享、共创、发展的理念,联合产、学、研、政等打造工业4.0产业生态联盟,为区域及企业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一站式服务。


   
(长按二维码,关注工业4.0俱乐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