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施耐德电气:赋能数字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下半场”开启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马跃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埃森哲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盈利水平停滞乃至下降、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正日趋明显,传统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而“中国制造2025”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则显示,工业仍然是中国的“核心实力”,工业数字化将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工业在效率提升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只有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中国才能实现长远的增长目标。
作为较早就热情拥抱“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跨国公司,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领导者施耐德电气的智能制造理念、透明工厂、绿色制造等解决方案,都与“中国制造2025”密切呼应。
日前,在施耐德电气的“赋能数字化转型——2018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上,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马跃表示;“面对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施耐德电气乐于为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进程赋能,并与这些企业并肩探索转型升级的最佳实践路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503p9r0u4&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进行时态的数字化转型
基于全球企业用户正在面临的数字化冲击,2016年,施耐德电气发布新一代基于物联网的EcoStruxure系统架构与平台。该平台既包括了向信息化软件平台提供大数据基础的互联互通能力,又能通过InTouch等软件实现数据采集监控与运营控制,实现边缘控制;其可扩展性应用、分析及服务能够为用户提供运营管理、资产管理、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优化与升级,从而帮助企业提升在全生命周期内的连接、分析、运作、优化,助力工业数字化转型。
此前,物联网成为施耐德电气战略转型的核心。而这一面向物联网应用的架构的发布,意味着施耐德电气将不再只是销售技术和提供技术服务的企业,而是利用其丰富的行业积累,通过物联网平台帮助企业重新考虑流程和创新业务的合作伙伴。施耐德电气正在以基于EcoStruxure,拥有完整架构、专业技术、开放生态圈和全生命周期工具的数字化生态系统,赋能楼宇、数据中心、工业和基础设施四大终端市场的数字化转型。
2017年,施耐德电气正式推出面向工业市场的EcoStruxure,全面覆盖工厂及机器设备。全球离散、过程和混合行业用户能够借此架构优化资产管理,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环境。
以基于EcoStruxure架构的透明工厂解决方案为例——该架构以精益运营为核心设计基础,以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为辅助,通过覆盖互联互通的产品,边缘控制以及应用、分析与服务层的完整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用户打造“透明+融合”的工厂架构,真正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分析再到决策辅助的完整过程,实现工厂端到端的、全生命周期的透明制造,用数字化快速赋能客户,实现全面的运营效率提升。
工业领域数万亿个设备和感应装置进行互联互通创造巨大的数据,经过分析整合后产生的“商业洞察”,正成为物联网这一巨大新市场的核心价值。与此同时,随着工业物联网和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软件产品与其他业务的组合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2018年初,施耐德电气宣布完成对英国工程软件公司AVEVA的反向收购。二者将合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工程与工业软件公司。 利用与AVEVA独有的合作关系,施耐德电气可以为企业用户提供一套涵盖从流程模拟到设计、建造和制造运营管理与优化各个方面的全面数字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事实上,早在2016年,施耐德电气就与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签订了SimSci Spiral软件解决方案全球合作协议,其专业开发和支持团队与英国石油公司在其全球炼油厂合作部署用于油气加工产业的现代化企业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借助云分布式计算的工具分析学,可实现更多场景的快速分析,提高英国石油公司燃料业务的效率。而软件,是形成不同解决方案的新起点。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马跃和他的团队一直以全球行业的先进案例为线索,纵向思考数字化手段在中国各个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相应的赋能技术,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软件技术,推动中国工业领域的数字化变革。
“连接”创造价值
在中国,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对研发、生产、运营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优化运营、提升利润,有着比全球工业领域更为迫切的需求。有数据显示,未来1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11.3万亿元。其中91%的企业计划采用工业云,37%的上“云”企业希望加大预算,继续用工业互联网改造传统制造业。到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占整体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22.5%。
这些积极的信号显示商业环境的变化让数字化转型成为工业领域提高竞争力势在必行的途径。但“从整个市场的角度看,基于数字化的转型在中国工业领域并没有达到质变的阶段。”马跃说。
但这并不妨碍一些勇于探索的中国合作伙伴开始尝试通过施耐德电气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化改造——宝钢股份1580热轧智能车间是钢铁业首个正式入围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的试点示范项目。该智能车间通过施耐德电气优化车间互联互通性的方案,将行车全自动投入率稳定在98.5%以上,共减少全部20个行车操作工和地面库管理人员,日均产能提升15%到30%,增至10500吨,成为全球首个无人值守智能车间的吉尼斯纪录保有者。
“以前我们分享案例时,往往忘记了强调我们客户的贡献,实际上这些成功应用中有超过一半的贡献是客户与我们携手合作的结果。他们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事实上,中国企业客户对创新技术的勇敢尝试,给了施耐德电气的中国团队巨大的信心,并激励我们的团队根据中国市场业务模式的变化,调整与企业客户的交互方式。
“我们认为,我们不光自身要在每一个精专的领域做到前列,实现跨自动化和软件平台的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去搭建起跨平台的生态体系与合作伙伴系统。”马跃说,“这些是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经济转型的关键。我们要找到行业内的合作伙伴,夯实行业能力,比如制药、食品饮料等行业;然后再通过跨领域的行业能力,建立生态协作体系。”
一方面,企业客户能力的扩展已经突破了既往的边界,更多新的领域正出现前所未有的业务模式。另一方面,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变化,要求施耐德电气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新的行业知识等待开发和定义,更多的技术资产需要模块化,以便进行复制。
2018年2月,施耐德电气国内首个工业数字化运营中心成立,区别于传统的数字+模型方式,工业数字化运营中心通过后台研发、产品、运营与前台运营中心、线下服务团队、客户的双闭环贯通,利用其专家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包括变频顾问(Drive Advisor)和EcoStruxure机器顾问(EcoStruxure Machine Advisor)在内的数字化技术与解决方案,充分融合IT及OT技术,将诸如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作为发展重点,以创新的数字化服务模式为工业用户提供数字化服务。
“我们正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将一些变频系统现场运营的脱敏数据传回数字化运营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我们看到一些原来我们的专家也认识不了的东西,把知识提炼出来,将类似‘加盐少许’这样模糊的行业知识变成一个标准化的行业应用模板。”马跃说。不仅如此,通过成立“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系统”,施耐德电气将电工、设计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社区”,与客户及合作伙伴在“社区”中进行交互。
目前,基于物联网、开放可交互的EcoStruxure平台已经部署在全球超过48万个安装现场,得到了超过20,000名开发者和系统集成商的支持,正在云端管理着超过160万份资产。
而谈及中国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长远目标,马跃表示:“我们正在帮助工业用户应对来自生产效率、能耗和质量方面的挑战。但我们并不是特别强调每件事都扮演majority(指占多数的那一方)。”
如今,考虑到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复杂性,施耐德电气正在“重新看待自己在未来数字化转型中扮演的角色”。对施耐德电气来说,将生态圈中利益相关的“盟友”组织起来,以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人们所见不同,胜过所见略同——这正是生态系统的意义和价值。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经济观察网》,如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著作权解释权属原创者所有,本文工业4.0俱乐部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重磅】航天科工发布CMSS云制造支持系统,打造云制造集群生态
这93个项目,入围2018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
徐工信息CEO张启亮 |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附"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演讲实录)
【工信部】关于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腾讯助力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华龙讯达 共同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腾讯木星云︱2018数博会
直播实录│郭朝晖:工业互联网平台背景下的工业大数据与智能制造
精彩PPT | 刘丽辉:工业互联网成熟度评估白皮书(1.0)(附下载)
工业互联网平台宣讲团实录 | 康鹏举: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内核与创新应用(最终审定版,含完整高清PDF)
机器人深度报告:工业互联网龙头,全面进军半导体和面板产业 ——智能制造系列深度报告
工业互联网平台宣讲团实录 | 赵敏: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智能制造(最终审定版,含完整高清PDF)
中国信通院刘多院长谈“数字经济”与“工业互联网” | 两会专访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深化“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 及配套政策措施的通知
【深度】2018工业互联网红利爆发:政策战略、关键技术、典型案例深度解读!
专访 | 霍尼韦尔的互联工厂和其他工业互联网平台有什么不同?
深度 | 工信部安司长4个独特视角解读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认识!
感谢浏览,欢迎关注!
10000+家企业会员
100000+个人会员
完整的工业4.0生态体系
提供从行业、企业评估到规划、设计、集成、建设及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的技术、人才、投资、产业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