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道院——瑞州高安古代最受欢迎的别称之一,今人可能不太知道
江西道院,是高安众多别称中最别致的一个,也是在古代文人墨客中提及最多的一个。它先后出现在黄庭坚的《江西道院赋》、杨万里的诗集《江西道院集》、文天祥的《瑞州三贤堂记》等名人的书籍或文章中,也频繁在《明一统志》、《常德县志》、《瑞州府志》等中央志或地方志中出现,都指的是江西高安这个地方。那么,“江西道院”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江西道院”一词的得名,最早来自于宋代的筠州知府柳平。这个词出现在元祐八年(1094年),也就是柳平在高安为官的第二年。柳平,字子仪,湖南常德著名的“武陵五柳”之一,宋仁宗嘉佑年间(1056—1063)进士。元佑七年(1093)担任江西筠州(今高安市)知府。守土尽责,为官清廉,政优民和,诉讼渐无。次年,他在新居中堂上特书“江西道院”四字,以倡民风。黄庭坚为其作《江西道院赋序》,竭力推崇柳平的政绩。
“江西道院”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明张自烈《正字通》卷十一对“院”字的解说中称:“道流所居曰道院,亦曰观。又官闲事简谓之道院。”下面用的例证正好是黄庭坚的《江西道院赋序》。只是题作《西州道院赋》,估计是笔误,因为其他地方从未见到此篇目题的异文。其所引文字差别不大:“江西士夫秀而文,其细民险而健,名曰珥笔之民。惟筠不嚚于讼,故筠守号江西道院。”据此,“道院”本是道教徒们的住所,也称为观。道观一般处于风景优美的清静之地,加上道教又崇尚清静自然,让人看起来很悠闲。于是,人们将官吏清闲政事简易的情形比喻为“道院”。这一层意思其他人也有用例,如明代张师绎《月鹿堂文集》卷之三《桃源阙褐公合稿序》即称:“当予守鼎郡…半……士大夫琴书闲静,敦诗说礼,青青子衿,雅好修饰。民间无逋赋,无嚚讼,辰午散衙闭键如道院,辄发褐公稿伏读,一读一击节狂叫,惟恐其尽。”看来,“道院”应是“无逋赋,无嚚讼,辰午散衙闭键”即交税及时、官司发生得少的政简官闲现象的通用形容语。
黄庭坚
黄庭坚《江西道院赋序》原文为:“江西之俗,士大夫多秀而文,其细民险而健,以终讼为能,由是玉石俱焚,名日珥笔之民。虽有辩者,不能自解免也。惟筠为州,独不黑于讼,故筠州太守号为守江西道院,然与南康、庐陵、宜春三郡并蒙恶声。元祐八年(1093),武陵柳侯子仪守筠之明年,乐其俗之美,使为政者不勤,乃新燕居之堂,榜曰‘江西道院’,以鼓舞其国风,且为高安之父老雪耻焉。秋九月,遣使来告成于双井永思堂,于是为之赋。”这则序的意思是说:当初江西的一般风俗,士大夫才智秀美而文雅,那些没文化的乡民却心地险恶而粗豪,打官司不争个你死我活就不甘罢休,因而闹得两败俱伤,被称为“珥笔之民(官司专家)”。即使能言善辩的人,也不能避免。只有筠州(今高安)这个地方的老百姓比较淳朴,不喜欢老是纠缠在官司中,因此在筠州做太守的人被称为是守“江西道院”。然而,它还是与南康、庐陵、宜春这三郡一样一起背上了恶名。元祐八年(1093),也就是武陵人柳平(子仪)来担任筠州太守的第二年,因为特别喜欢这里的良风美俗,能够让执政者省许多的心,于是就整修了自己退朝闲居的住宅,并在堂楣挂上一块“江西道院”的匾额,目的是表彰鼓励这里的民风,并且替高安地方的父老乡亲洗雪背恶名的耻辱。
杨万里
杨万里是最喜欢“江西道院”这个称呼的名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秘书监。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有《诚斋乐府》。淳熙十五年(1188年)三月,孝宗采纳翰林学士洪迈之议,以吕颐浩等人配飨高宗庙祀。杨万里力争主战名相张浚当配飨,指斥洪迈不俟集议、专辄独断,无异“指鹿为马”,因此惹恼孝宗。孝宗说:“万里以朕为何如主?”因而削去直秘阁,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可谓天下皆知,妇孺老幼皆能背诵。他一生一共留下4200余首诗歌(33岁前的一千首被他烧了,未能传世,否则更多),算是一名高产的著名诗人。从离京赴任到为官高安这16个月期间,他一共写了80余首诗。他把这80余首诗编成了一本诗钞,叫做《江西道院集》。诗钞重要描述他赴任、游玩、为官期间的所见所闻,集中在浙江、江苏、江西等地,其中写筠州(今江西高安)的最多,有将近一半。描写了高安的碧落堂、披仙阁、亦山亭、玉井亭、筠庵、翠樾亭、无讼堂等地,其中又以碧落堂的诗歌最多,有8首。
《江西道院集》 杨万里著
南宋庐陵欧阳守道记碧落堂云:“(高安郡)郡治在山间……最高处有碧落堂,下俯万山,一水穿城,南北岸万家鳞鳞,楼台皆可指数。诚斋先生所谓滕阁郁孤皆不及’者,诚斋为此堂赋诗凡八章。”杨万里碧落堂诗,按所作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为《碧落堂暮景》、《雨后晓登碧落堂》、《碧落堂晓望荷山》、《七月十日大雨晓霁,登碧落堂》、《碧落堂晚望》、《中元日晓登碧落堂,望南北山二首》、《留题碧落堂》等。作品所写碧落堂以晓登晚望之景为主,“其状烟云吞吐,晴阴变化,真若游汗漫而凌倒景”,诗人在郡事余暇,晨往夕返,他以传神之笔描绘了此堂衣被云锦,胜绝天下之美。其《留题碧落堂》乃是告别筠州时所作的文字:“仙人白日上青冥,千载如闻月下笙。南北万山俱在下,中间一水独穿城。江西个是绝奇处,天下几多虚得名?滕阁孤台非不好,只缘犹带市朝声。”该诗描述了高安碧落堂的缥渺仙境以及地理形胜,洋溢着作者对江西名胜的赞颂之情和留恋之意。
高安碧落山
对于“江西道院”一词,杨万里提到多次,如“《只召还京题江西道院》病身只要早投闲,乞得高安政小安。山水秋来浑是画,楼台高处日生寒。登临未足还辞去,老大重来毕竟难。碧落翠微好将息,清风明月梦中看。【自注:郡圃凤山佳处,有碧落堂、翠微台。】”、“《自跋江西道院集戏答客问》问我来朝南内南,便从花底趁朝参。新诗犹作《江西集》,为带筠州刺史衔。【自注:时召命筠州守臣奏事。】”、“《延之寄诗觅道院集遣骑送呈和韵谢之》与君鬓发总星星,诗句输君老更成。别去多时频梦见,夜来一雨又秋生。故人金石情犹在,赠我琼琚雪似清。谁把尤杨语同日,不教李杜独齐名!”“看荷山沉半脊,急归道院了残书”……
文天祥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也曾在高安为官,他对“江西道院”的描述较少,只在《瑞州三贤堂》中提及:“夫瑞为郡,号江西道院。”
无论是柳平、黄庭坚,还是杨万里、文天祥,他们都对筠州(高安)这个宋朝时偏远的小县城有个一致的印象,那就是“筠州百姓很淳朴、邻里和睦,很少有官司,为官轻松,政简官闲”的“江西道院”。无论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在此为官,他们都能收获一种心灵上的安宁。为此题名的柳平,收获的是一种闲适;贬谪于此的杨万里,得到的是一种慰籍;奋发有为的文天祥,期望的是一种和谐。在筠州高安,他们都有所获、有所感、有所文,也让“江西道院”这个词,成了历代文人或者官员笔下高安的常用代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