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歌札记4|四维诗歌

2016-08-30 子衿 文学批评
  
   四维诗歌

  

  

  

  

  我从维度的角度下手,将诗歌分为四层维度:一维诗歌、二维诗歌、三维诗歌和四维诗歌。  传统诗歌中,意象A可能象征着对象B,或者寄托了情绪C,这三者的跳跃不会很大,有一个明显的思维逻辑线索,且该线索是由情绪主观决定,含有某种约定俗成或者定义式的判断。抒情主体和抒情客体之间的距离相去不远,或者两者之间的距离中并不蕴含空间。比如说红太阳象征毛主席这个,我们可以视为是一维诗歌。物→物  而落花象征流逝的青春。抒情主体和抒情客体之间可以找到明显的逻辑线索,但这逻辑线索是建立在某种感性思维之中的,经过了感性情绪和理性思考的处理,并不一定是约定俗成,但一定很容易理解的。抒情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距离相去不远,但在逻辑空间上看,比一维诗歌要更有距离感,两者可以说是一种线的联系。而因为主客体双方往往都处在不同的逻辑层面上,所以其中蕴含着有限的空间。我们可以视为二维诗歌,物→抽象情绪或者事件。  以上两者都是互相关联的,或者有明显的关联逻辑。  那么三维诗歌呢,比如说芒克的《阳光中的向日葵》,向日葵与反抗者或者反抗情绪。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关联逻辑,这两者之间的关联逻辑正是需要诗歌本身来建立的,而这种关联逻辑往往是诗歌的主旨。在三维诗歌中,抒情主客体之间的距离较远,甚至没有能够直达的逻辑线索,而需要通过诗歌意旨在其中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转换和引导,从而在主客体这两者的线状思维逻辑外形成面状的外延空间,而诗歌的大部分内容就存在在这外延空间当中。在三维诗歌中,抒情不再仅仅是诗歌的目的,或者说,不再仅仅是情绪从主体传导到客体的过程,而更多的是经过主体→客体这根线之外的意旨操作,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拓展和丰富的过程。  而四维诗歌相比来说就抽象的多,可以认为是传说中的元素化写作,比如说海子常用的,太阳代表自己,土地代表母性、村庄、生存状态、马代表女性、豹子代表狂野激烈的追求和苦难等。元素分别形成了各自的指向,而指向是没有固有逻辑的,甚至这种指向不是二维的线状,而是三维的面状指向,每种指向中都蕴含有相当于三维诗歌的意旨容量,这些三维指向凭诗人自己的喜好和倾向来形成,并将元素意象本身作为一种符号,来参与到诗歌的写作架构过程中去。这类似于世界观的构造了,也是所谓的创造型诗歌(见海子《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中对于两种抒情诗人的划分,以及《诗学:一份提纲》中对于母亲势力和亚当型巨匠的划分),以有限的能指构成的体系装进无限的所指,并从世界观构建/创造的角度完成诗歌这一宏大工程的建筑。这就是在三维诗歌上更进一步的四维诗歌了。  元素式写作、第四维诗歌,这些都可以有,但不一定必须有。一般而言,三维诗歌已经能够满足我们绝大部分诗歌表达的渴望了。在阅读四维诗歌时,这样的元素往往要根据作者的表达意图找到一个大约的方向,通过许多元素的组合来进行破译。  元素化的四维诗歌,切断了意象与意象之间的顺承联系,而突出了意象的元素属性,所以在诗歌中,这些承担了元素作用的意象就会比传统的一二维,甚至三维诗歌更加具有灵活性,组合会很自由,很放旷不羁,但一定有着作者的创作初衷,就好像创世者的暗示或目的一样。对比阅读会感觉一维诗歌很呆板,二维诗歌是一个平面上的移动,深层次的空间不大。三维相比来说要灵活很多,场景和深度空间都很有看头,而四维就好像在宇宙和时间里自由出入,充满了神秘和未知。

  这也是为什么四维诗歌最终发展为神性诗歌的原因:神秘感、位置感,无限的所指容纳能力。但是四维诗歌,因为在广度和厚度上的无限延伸,那么相应的,深度上的要求就非常高了:你得知道自己为什么创造这一个四维的诗歌空间,你得有自己的创世目的或提示。如果没有足够支撑起全部能指体系的意旨深度,整首诗歌就会崩溃而沦为无意义的呓语。杨炼的深度当然够了,他甚至通过易经和诗歌构建起了自己全面和完整的世界观,而他的后继者海子、骆一禾、戈麦等的思想深度也不浅,各自都有不同程度的世界观构建。但在他们之后,许多神性诗歌的写作者并无法达到这样的思维深度,而更加偏向语言上的新奇、气场的营造、以及超验主义、超现实幻觉的单一再现与炫技。这最终导致诗歌的变形和崩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能看到很多不知所云诗歌的原因,尤其是许多十四五岁的小娃娃,由于各种渠道培养出来的想象力和并不成熟、立体的思想深度,他们写出来的神性诗歌更加让人莫名其妙和无语。这也是我们常见的用多大词的情况。

  

  

相关阅读:

诗歌札记1|为什么要写诗

诗歌札记2|为什么要读诗

诗歌札记3|十行之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