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先榜样】戴静:用岁月书写的“莎姐”手记
提示:点击上方"重庆检事儿"↑ 精彩随时关注
开 栏 语
本期双先榜样:铜梁区检察院检察五部主任戴静
戴静,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五部主任,“莎姐”青少年维权岗负责人。
从检12年,她先后荣获第二届重庆市检察机关“青年尖兵”、重庆市检察系统先进个人、重庆市检察机关优秀“莎姐”法治课讲师、首届全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业务能手等荣誉称号。
2012年接手未检工作以来,她用情守护碰到的每一个孩子,用心办好手头的每一个案子,用岁月书写出一部浸润着爱心、情怀和担当的“莎姐”手记。
还要错过少年吗?"
“养而不教,或许不是不想教,而是不得其法,父子双方沟通出现了问题。”
——戴静《“莎姐”手记》
“我辛辛苦苦去打工,你不读书不上班,学人去偷钱,我们刘家的脸都被你丢光了!”
在铜梁区检察院未检讯问室,面对拒不认错的犯罪嫌疑人小刘,闻讯赶来的刘爸高高扬起了巴掌,却又迟迟落不下来。
时年16岁的小刘,从小父母离异,初三还没毕业就辍学在家。没有学历、找不到工作的他,和几个“难兄难弟”一起混迹于铜梁各个超市行窃,被捕时已涉嫌盗窃两次。
经过检察官释理说法,化解矛盾,获得道歉赔偿后,被害人表示谅解。经审查,检察机关对小刘涉嫌盗窃罪一案决定附条件不起诉,并设置了六个月考验期,希望其改过自新,遵纪守法。
然而,刘家父子离去的背影,戴静久久不能释怀。
“养而不教,也许不是刘爸不想教,而是不得其法,父子双方沟通出现了问题。”
想到这一点,戴静拨通了刘家的电话,从此踏上漫漫帮教路。
最近跟谁做什么,学到哪些新东西,刘爸有没有回家……每周,戴静都会询问小刘的最新情况,遇到小刘生日,还会为他庆祝。了解到小刘的交友不慎,是由于缺少家长的陪伴,戴静建议刘爸,“你要外出打工,怎么就不能带小刘一起?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你错过了孩子的童年,还要错过少年吗?”
“未成年人模仿能力强,自控能力差,特别容易受环境影响。不起诉只是开始,深入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性格,充分发挥家庭监护的主体作用,才能养而有教、教而有方。”
在一次回访后,戴静在她的“莎姐”手记上写下这样一笔。
在戴静的建议下,小刘参加了技能培训。他准备学有一技之长之后,和爸爸一起外出打工,好好规划人生,不再误入歧途……
2012年以来,在戴静及铜梁区检察院莎姐检察官们帮教下,有33余名不诉未成年人回归社会,走向新生,其中3人顺利考上大学,30人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后,顺利就业,再犯罪率为零。
看到的世界就有多大!"
“教育不只是家长的事,学校的事,还是孩子自己的事。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意识到,学习就是自己的事。”
——戴静《“莎姐”手记》
“我只要一回家,妈妈就晓得问我考了好多分!我是她的儿子,不是考试机器!”
又是在铜梁区检察院的未检讯问室,小何委屈地对检察官说。
原来,当时刚满17岁的小何,从小就是留守儿童。何爸何妈常年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又上了年纪,小何成绩落后,交友不慎,常常和几个小混混为伍。小何的朋友与同学有矛盾,就邀小何前来,以借用手机为由,抢走同学手机一部,并贩卖获得赃款。
“谁让他惹了我的兄弟嘛!为兄弟出头,只拿他一个手机,算便宜他了!”
面对检方讯问,小何仍然振振有词,殊不知他的无知无畏,恰恰暴露了自己的法治观念之淡薄。
“不知法,不懂法,那是他的教育有问题,但要不能为他树立起法治观念,那就是我们的问题了。”戴静在心里告诉自己,对这个孩子的处理一定不能轻率。
经多方了解,该案中,小何只是在旁通风报信,并未直接实施抢劫行为,系从犯,且案发后坦白供述,又是初犯、偶犯,鉴于小何尚未完成学业,具有可塑性和可挽救性,检察机关依法对小何涉嫌抢劫罪一案决定附条件不起诉,并设置了六个月考察期,希望其迷途知返,好好学习。
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专业化办案之后,就是左手法治教育、右手人文关怀。
在考察期内,戴静多次到校、到家看望小何。和同学相处得怎么样,功课还有哪里不会的,父母最近有没有回家……都成了挂在嘴边、记在心里的那些事。
“从前我活得就像个孤儿,无依无靠,遭人嘲笑……那种看人脸色的日子,我再也不想过了……”
一次辅导功课后,终于,小何敞开了心扉。
“不想过回那种日子,就要好好学习,考更好的大学,受更高的教育。你接受的教育有多高,看到的世界就有多大!”
在戴静的关注和督促下,小何痛改前非,认真读书,终于考上了满意的大学和专业。看着小何兴冲冲拿来录取通知书,戴静微微一笑,低下头来开始罗列小何大学阶段的参考书单。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天生自带通过学习获得满足的内在驱动力,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标。而我们能够教给孩子的,除了法治课,还有人生课,教他们找到人生目标的那堂课。”戴静的“莎姐”手记,又写下了新的一页。
怎么能让孩子承担?"
“父母应该将儿童的最大利益视为主要关心的事,儿童应当享有与家人团聚的权利。然而,对于不少孩子来说,与父母团聚还是一种奢望。”
——戴静《“莎姐”手记》
一次,戴静和同事走访一起猥亵儿童案件被害女童家庭,面对检察官的嘘寒问暖,奶奶老泪纵横。
原来,女童的父母离异,父亲远在外地服刑,母亲改嫁后杳无音信,奶奶不符合低保条件,祖孙俩就靠着女童的低保过活。
“一个人的低保啊,还要养活两个人……我现在也没得其他盼头了,就指着这个乖孙女,上得起学,上好学……”
“父母缺席、监护缺失是女童受害直接原因。父母的过错,怎么能让孩子承担?孩子已经够苦了,再不能让她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聆听老人的诉求心声,戴静暗暗下定决心。
戴静申请了2万元司法救助金作为女童教育基金,并送去学习文具和生活用品,鼓励她好好学习。
此外,作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戴静和她的同事还对女童进行心理疏导,教导她如何防范坏人侵害。
“但我首先要告诉她的是,被侵害是坏人的错,不是她的错。但要防范坏人侵害,就要学会保护自己。”
又是一年开学季。放学时,戴静来到女童就读的学校,远远看着女童和同学结伴回家。然而她没有上前,只是望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
“有些伤害真的会影响一辈子,童年被侵害,影响的是女孩的一生。我也将为人母,设身处地,知道这是多么残忍的事。而我能为她做的,除了争取司法救助,提供心理疏导,就是永不再见,永不唤起她的记忆。”
写完最后一页,戴静起身拿来新的笔记本,在扉页写下“莎姐”手记的字样。一日为“莎姐”,终身为未检,戴静的“莎姐”手记还将岁岁年年,记录下去。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猜你喜欢”
↓↓↓
猜你喜欢
来源 | 市检察院政治部综合室、重庆检察一分院、铜梁检察
文字 | 潘强、沈舟华、王梓又
图片 | 冯倩校对 | 张典斌 编辑 | 晏晶
排版 | 周雪雪 审核 | 马弘主编 | 侯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