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守护长江母亲河】潼南:增殖放流修复生态 15万尾鱼苗“安家”琼江
提示:点击上方"重庆检事儿"↑ 精彩随时关注
随着所有鱼苗全部被投放进江中,当事人王华揩去额角细密的汗珠,长吁一口气:“这下我总算能安心些了,多少可以弥补之前对琼江水环境造成的损害,通过这件事我也长了记性,再也不乱捕鱼虾了!”
从非法捕捞到自愿投放鱼苗承担生态修复责任,这其中发生了什么?这还得从两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说起……
2021年3月20日凌晨,陈明、王华二人相约到小渡镇琼江水域电捕鱼,二人驾船沿江以电击方式捕获了39.6公斤鱼虾,后被执法人员当场抓获。 按照《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就进入“十年禁渔期”,重庆市天然水域在禁渔期内均为禁渔区,且禁止使用电击工具进行捕捞。
据悉,琼江作为涪江一级支流,全长233公里,流经四川省遂宁市、重庆市潼南区、铜梁区等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的鱼类资源种质库,更是连接川渝两地的天然生态屏障。
“非法捕捞行为严重危害琼江环境资源。电捕鱼形成的高电压除了会使大量成鱼被电死电晕,对鱼卵苗的发育孵化也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潼南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伍剑介绍说,陈明和王华的行为不仅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还破坏了附近水域生态环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经长江水产研究所鉴定,二人行为造成成鱼潜在损失量约158公斤,卵苗直接损失量57.75万尾,幼鱼间接损失量7.3万尾。应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11730元。为此,专家建议尽快通过增殖放流方式投放13万尾鱼苗进行生态修复。 “考虑到案件审理判决有一定时间跨度,到时再修复受损生态将大打折扣。”潼南区检察院着力与二人沟通、释法说理,促使他们在法院判决前履行生态修复责任。
“原来没有想到,非法捕捞会给琼江生态环境带来这么大的损失,我们愿意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在检察官的努力下,二人主动承认错误,并表示将积极配合增殖放流,用实际行动弥补过错。
另一起非法捕捞案件则发生在今年5月7日。当日凌晨,廖胜和余天夫妻二人来到琼江潼南段崇龛水域进行电捕鱼,二人以“顺河网+电鱼”方式捕获9.5公斤鱼虾,当场被巡逻的执法人员抓获。经鉴定,造成成鱼潜在损失量约12公斤,卵苗直接损失量0.58万尾,幼鱼间接损失量1.8万尾,应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1710元。
廖胜夫妇需要承担生态损失赔偿责任,但如何赔偿才能实现最佳效果?带着这样的疑问,潼南区检察院号召相关职能部门“坐下来”,共同探讨答案——
8月2日,一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会在区农业农村委举行。区检察院、区生态资源与环境保护局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与当事人商讨如何对受损的琼江部分水域环境进行赔偿。
“无异议,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愿意承担赔偿责任……”廖胜诚恳表态道。
经过多方协商,通过增殖放流承担生态损害赔偿责任的方案最终得到了与会人员一致认可。在潼南区检察院的见证下,区农业农村委与廖胜当即签署了《生态环境赔偿协议书》,并决定由其投放2万余尾鱼苗进行生态修复。
“我现在就去买鱼苗,明天就可以投放到琼江中。”会后,廖胜夫妇马不停蹄地赶往当地水产养殖基地购买鱼苗,并于8月3日清晨,同陈明、王华二人一同进行投鱼。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增殖放流活动不仅修复了琼江的生态环境,也提升了周边群众法律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当天,王华等人自发制作了宣传横幅,在村镇醒目位置拉起,积极主动向村民们普及非法捕捞相关知识,提醒村民非法捕捞的严重性,切勿以身试法。
“请检察官放心,今后我一定会积极宣传相关法律知识,及时制止非法捕鱼行为,为保护琼江生态环境出一份力。”王华真诚地说道。
今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提出了推进水域生态修复、鼓励绿色发展等一系列举措,充分强调保护长江水生生物的重要意义。“此次增殖放流活动正是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运用公益诉讼制度修复、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有益尝试。”该院副检察长文勇表示,潼南区检察院将继续充分发挥检察职能,通过“打击犯罪+生态修复”,为永葆母亲河生机活力提供法治保障。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猜你喜欢”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