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两会·十大检察榜样事迹展播④】王东海——惩治金融犯罪的检察“高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方圆 Author 房佳佳
提示:点击上方"重庆检事儿"↑ 精彩随时关注
榜样风采
检察官要有深入案件的“野心”
王东海喜欢钻研案件。(摄影:方圆记者 张哲)
在重庆市江北区一栋大厦的楼梯口,几个中老年人手里握着宣传单,正兴奋地讨论着什么。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幕,却被重庆市江北区检察院检察五部主任王东海看出了端倪:传单内容涉嫌非法集资。长期从事办案工作的敏锐,让王东海立马警觉起来。
会不会有人被骗?有没有什么方法制止?王东海回到办公室后,立即向相关部门反馈了这一情况,同时也产生了建立金融犯罪预防性制度的想法。他开始把过去所办的案件进行归类分析,梳理出过往犯罪分子的作案“套路”。
王东海发现,金融机构聚集的商务楼宇是不法分子的首选之地,他们通常会砸重金租用办公楼,进行自我包装,以此骗取公众信任,进行非法集资活动。
而且金融经济类犯罪往往具备隐蔽性强、涉及金额大、波及范围广等特点,与其事后打击,不如转变思维,主动采取有效的事前制约手段。
在王东海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江北区检察院与江北区金融办、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重庆市江北区预防金融犯罪工作办法》。
一张传单引发了一套金融犯罪预防性制度的建立,而这一制度的出台把不少金融犯罪案件“扼杀在摇篮里”。
王东海始终觉得办案只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如何通过办案挖掘出更多内容,把一个案子探究得更深、更远一些,这成了他在工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从案件中的盲点入手
从2018年办理金融犯罪类案件开始,王东海积累的办案经验也越来越多。他说:“有些案子的犯罪手段虽然诡秘,但也有规律可循,平时多留心去观察,去探寻案件的盲点,主动思考,往往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在办理非法集资案件时,王东海发现自己总能撞到几个熟面孔。他们有的是业务员,有的是集资参与人,还有的是提供非法集资平台的人员,这些人往往第一次都声称并不知道自己参与了非法集资活动。
在王东海看来,这个理由勉强属于合理辩解,可以不纳入刑事打击和追赃范围,可再遇到他们第二次、第三次,还会是相同的理由。
“能不能制定一些规则去解决主观不明知的问题?”王东海心想。
于是,他开始搜集过往所办的非法集资类案件,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发现可以尝试通过大数据建立涉非法集资人员库,把涉及从非法集资中获取财物的所有人员登记造册,对该类人员进行警示教育。
而对于一些“耍小聪明”的人,比如在非法集资组织中不担任职务,但又在多个组织中先后从事非法集资活动,且业绩较好的业务员,可以将其视为骨干人员进行刑事打击,并追缴其违法所得。
后来,王东海将这些想法写入了《多层次多角度强化非法集资案件追赃挽损》一文中,希望自己的这些研究可以提升办案质效。
复盘案件,发现规律,并积极升华为理论调研,这已经成为王东海的办案习惯。他说:“要将法学理论应用在实际办案中,同时也要以案件为素材深化法学理论,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
因此,在办案之余,王东海会定期复盘一些案件,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查询资料,一旦有了新的思路他也会记录下来写成文章。
从事检察工作11年,王东海办理、审核了1300多件案子,公开发表了70多篇调研文章,先后获得“第四届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业务能手”“全国首批经济犯罪检察人才”“全国检察机关调研骨干人才”“重庆市江北区第四届劳动模范”等30余项殊荣,是名副其实的检察理论研究型人才。
除了自我鞭挞,王东海也会督促部门同事利用碎片化时间加强学习。例如,针对办理案件时遇到的难点,王东海会形成专题,召集大家一起讨论,甚至还会把典型案例汇编成书,供大家学习借鉴。
在王东海的带领下,江北区检察院检察五部办理了全市首例“对敲”型非法买卖外汇案、“美容贷”消费诈骗案等金融领域的大案要案,从探索建立犯罪预防联系点,到积极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等各个方面,也都交出了令公众认可和满意的答卷。
与困难同行
在不经意的小事中发现线索,在办案中不断挖掘升华,王东海有深入案件的“野心”。
2020年2月3日,正在向院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汇报工作的王东海被一通急电打断,电话那头是公安机关法制支队负责人:“东海,我这边有一个重要的案子,需要商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
电话挂断后,王东海立刻向江北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黄玮汇报情况。再三讨论之下,两人决定前往专案组,与公安机关面对面沟通。
在和公安部门了解完具体情况后,王东海决定带着同事直接入驻办案基地。面对近40个文件盒,他们开始了不分昼夜分析案情和审查在案证据的日子。
为了进一步补强证据,王东海和其他办案人员需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提讯。可根据相关规定,疫情防控期间能够使用远程视频提讯的就尽量不接触犯罪嫌疑人。一时间,他们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我个人建议,咱们还是尽量克服困难,到看守所现场提讯。”在确定介入方式的讨论会上,王东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由于这起案件涉案人员多达20人,涉案金额数目高达30亿元,同时该案涉及多个罪名,法律关系错综复杂,远程提讯恐怕无法满足需要。
在王东海的提议下,2月17日上午,他和其余三名干警身着防护服,面戴口罩、护目镜,经过体温检测、物品消毒等层层关卡之后,终于走进了江北区看守所。
这次提讯不同以往,难度直线升级。一般来说,讯问人员在审讯过程中会通过观察和聆听被讯问人的表情、语气和语调,分析被讯问人的心理状态,以及是否如实供述。可由于这次对方“全副武装”,被遮挡得只剩下一双眼睛,他们很难捕捉到被讯问人的面部表情,只能靠耳朵来捕捉对方的漏洞。
“我没有故意串通招投标,我当时只是为了帮朋友的忙。”“都是行业约定俗成的,不犯法啊。”面对犯罪嫌疑人的“辩解”,王东海和专案组同事还是抓住了对方露出的马脚。
他们开始迅速调整策略,进行一连串的反击:“从事招投标那么多年,你不知道正常招投标程序?”“介绍两家公司就拿到这么高的介绍费,这么高昂的介绍费是谁给的?又是通过什么方式给的?”面对王东海等人环环相扣的连续发问,对方顿时哑口无言,开始陷入了沉默。
“沉默对你没有一点好处,法律规定,认罪认罚可以从宽。”王东海见形势有所缓和,开始向对方进行释法说理。最终,犯罪嫌疑人被王东海说动了,如实交代了犯罪事实……
三天后,江北区检察院以涉嫌串通招投标罪对相关人员批准逮捕。
为自己找到人生目标
王东海从小就努力学习,不仅考上了心仪的西北政法大学,还一口气读完了研究生。可当他计划继续攻读博士时,意外发生了。
2009年初春,父亲因病逝世,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母亲身上,这让王东海不得不改变计划,提前开启了检察工作生涯。
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继续学习的目标。白天阅卷办案,晚上读书写作,王东海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工作和学习上,时刻准备一个契机的到来。
2016年,王东海如愿收到了西南政法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通过不懈的努力,王东海于2020年顺利拿到了法学博士学位,并先后被重庆市委政法委聘为重庆市新型犯罪研究中心研究员、被重庆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聘为兼职硕士生导师。
回望过去,王东海觉得高考那年如果不是自己坚持非法学专业不报,兴许自己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现在,我的目标十分清晰,做好金融检察工作,带领检察五部的同事们打造好‘江北金融检察’和‘江北知识产权检察’的品牌形象,全力护航内陆经济发展。”王东海说道,言语间多了一分笃定和自信。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猜你喜欢”
↓↓↓
猜你喜欢
【区县“两会”看检察③】解码五年工作,这五个基层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请你“检”阅【迎两会 晒亮点 ㉒】酉阳:乌江流域跨区协作 携手共护一江清水【迎两会·十大检察榜样事迹展播①】卢俊宇——身藏办案一线的“幕后英雄”【迎两会·十大检察榜样事迹展播②】张光利——坚守刑事执行“最后一公里”来源 | 市检察院政治部综合室、宣传室、江北检察
校对 | 张典斌 编辑 | 晏晶、舒静婷排版 | 谭啸鹏 审核 | 马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