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重庆日报半版】点滴映初心 枝叶总关情——重庆市检察机关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述
提示:点击上方"重庆检事儿"↑ 精彩随时关注
2022年1月17日,《重庆日报》第8版刊登《点滴映初心 枝叶总关情——重庆市检察机关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述》一文,内容如下:
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部署以来,全市检察机关迅速响应、“挂图作战”,立足职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聆听群众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在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图景中涂抹出靓丽的“检察蓝”。
铺好脚下民心路
“我家门口旁边的窨井盖已经坏了几个月,出现过小孩踏空摔倒的情况。我现在放了一块木板在上面……”2021年2月,一名群众向正在社区办案取证的检察官反映情况。
“问题井盖”的存在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因窨井盖被盗、破损、管理维护不当导致的坠井事故频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事实上,在更早时间“问题井盖”就已经进入了检察机关的监督视线。
2020年11月,永川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窨井盖盗窃案,犯罪嫌疑人喻某某先后5次盗窃120余块窨井盖。喻某某因盗窃罪被起诉至法院,检察机关还联合公安机关追回100余块窨井盖并发还给被盗单位。
不仅如此,永川区检察院还及时向永川区市政管理部门通报案情、共商对策,建立了窨井盖快速反应维修机制。同时,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辖区每块井盖都逐一建档。
“井盖虽小,却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对‘小’井盖也要‘大’治理。”重庆市检察院检察二部负责人说。
2021年1月,重庆市检察院联合市城市管理局发起了窨井盖安全管理专项行动。一场保障群众“脚底下的安全”的守护工程紧锣密鼓地展开,相关部门迅即联手对全市的窨井盖开展普查建档,做到“一盖一编号、一井一档案”,并创新性地运用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全面启动窨井盖在线监测预警安全模式,定期开展巡查,治理安全隐患。
一年来,全市检察机关会同城市管理部门共重点排查城市窨井盖74.56万个;发现问题井盖3.1万个、整改3.07万个,整改率99.03%;整治人行道、盲道1000余公里。
百姓脚下的“民心路”同时也是共产党人的“赶考路”。事实上,这项治理“问题井盖”的专项行动,只是重庆市检察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举措之一。
一年来,一大批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措施相继推出:出台治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工作意见,着力守护“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安全;开展“全民反诈”,守护群众“钱袋子”;走进高校,助力大学生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等。
据统计,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重庆市检察院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29条任务清单,将具体任务清单化、图表化。第二批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启动后,又新制定重庆市检察院“我为群众办实事”10项举措31件民生实事任务清单。一年来,38个区县检察院共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举措676条,其中优化政法机关公共服务134条,强化民生领域执法司法258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141条,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143条。
回应群众新期待
2022年元旦节后上班第一天,渝中区检察院检察官陶维俊接到一份来自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检察院的传真,看到传真机里缓缓而出的“检察建议回复”,陶维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两院联合办理的跨川渝两地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成都市武侯区经营某汽配门市部的俞某伙同其员工周某、李某等人,以开设实体店铺、网店等方式,销售假冒某知名品牌的汽车配件,销售金额约138万余元,违法所得23万余元。
2021年8月,案件移送到渝中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渝中区检察院、成都市武侯区检察院通过视频会议“川渝连线”,召开公开听证会。此后渝中区检察院依法对俞某作出起诉、对犯罪行为轻微的李某作出不起诉的处理决定。
案子结了,但检察官们的心却放不下来:“道路安全无小事,汽车零配件的质量与车辆出行安全息息相关。俞某等人售假整整3年多时间,都没有被及时发现,一定是哪里还存在漏洞。”
经过走访、调研,渝中区检察院梳理形成一份社会综合治理检察建议,并委托武侯区检察院向武侯区相关监管部门送达了这份跨越300多公里的检察建议。建议立即引起了武侯区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迅速着手开展监管盲点整改工作。该案被评为2021年度重庆市检察机关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精品案例”。
据了解,重庆是最高检确定的9个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地区之一。2021年2月26日,重庆市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正式揭牌,还出台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保障重庆建设科技创新中心“14条意见”,部署“保知识产权、护知名品牌”专项行动,整合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积极构建“批捕、起诉、监督、预防、服务”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新模式。
2021年全市检察机关受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52件357人,其中批准逮捕33件66人,提起公诉65件155人,追赃挽损共计2460万余元。
除了直击企业常见的知识产权保护难点、痛点问题,全市检察机关以更专业的素能、更精准的司法服务努力回应时代的新需求、人民的新期待。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重庆市检察院在全国首批推广律师互联网阅卷平台,让律师凭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一次也不用跑”完成阅卷,共办理律师互联网阅卷2700件,得到最高检的肯定。打造12309检察服务云呼叫平台,实现全市统一电话受理、智能语音转接,使群众通过语音对话方式直接快捷联系到相应的检察院;同时可实现律师和诉讼参与人与控申窗口、案管大厅的三方同时通话、在线会谈。
近日,重庆市委常委会在听取重庆市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时指出,过去一年,重庆市检察院充分发挥党组领导作用,围绕中心工作履职尽责,为重庆市“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检察大爱纾民困
“我真心希望从今天开始,你们一家能彻底走出阴影,好好生活,也希望你的爷爷孙某武能安度晚年。”这是2021年6月7日重庆市检察院主要负责人在市检察院听证室对孙某前说的一番话。
“我想通了,以后再也不信访了。”孙某前当场表示。这起重复上访31年的案件在检察机关的努力下,终于得以妥善解决。
1990年5月的一天,孙某武的儿子、孙某前的父亲孙某旗在一次斗殴中被殴伤致死。同年9月25日,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后,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三年。判决后,死者父亲孙某武不服,从此走上信访之路。
2021年1月初,最高检将该案作为重复信访案件交办给重庆市检察院。市检察院确定相关院领导包案化解。
在了解相关情况后,重庆市检察院决定召开一场公开听证会,邀请相关法律专家、人大代表到场当场释法说理,化解上访人心结。
如我在诉,倾情相助。对待涉案贫困群众、涉罪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重庆检察机关以绵绵大爱和新时代检察担当,切实解决的合理诉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重庆市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接访下访群众22次,开展集中治理重复信访专项工作,实行重复信访案件领导干部包案化解,化解率为100%。组织干警深入街道社区开展涉法涉诉工作调研和社区接访活动,促进矛盾化解。同时,依托“莎姐”平台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不捕不诉未成年人开展针对性帮教,2017以来,帮教挽救2286名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100人考上大学。联合8个行政执法部门,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集中开展校园安全专项督查活动。就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进行专项清理,注销、变更中小学周边50米范围内许可证1900余个。
点滴映初心,枝叶总关情。全市检察机关正以司法办案“三重境界”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理念,把案件“办准”“办好”“办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猜你喜欢”
↓↓↓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头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提供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引发热烈反响
陈一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结束时讲话强调:形成“四个共识”,全力护航党的二十大
来源 | 重庆日报
文字 | 晏晶
校对 | 张典斌 编辑 | 张博、李柏阳排版 | 谭啸鹏 审核 | 马弘